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成七零小公举 > 穿成七零小公举 第79节

穿成七零小公举 第7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成七零小公举!

王美清这边,以前是觉着王晓菲很讨厌,所以不愿意搭理她,现在不讨厌王晓菲了,就尽自己所能去帮她。

毕竟帮人一把,胜造七级浮屠嘛。

作者有话要说:感觉人已被掏空,请求支援啊,拜托拜托!

第96章 考试

1977年的春节,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过的比往年热闹的多, 家家户户, 别管是穷的还是富的,都买了鞭炮,大年三十的晚上,噼哩啪啦的放了半宿。

虽然大家依然穷, 有些人家依然吃不饱饭,可大家眼里看到了希望。

有希望就有奔头!

一眨眼的功夫,7年就过去了一半。

王莲清就要初中毕业了, 她学习成绩一般, 也是硬撑着拿了个初中毕业的文凭。

王莲清知道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所以也没想过去上高中, 她更乐意做的事,是在家里操持家务,做针线活。

这几年,王莲清学习上没啥长进,家务活,尤其是针线活倒是学的飞快,纳的鞋底,针脚匀称,细密,在王庄大队是一等一的好。

程爱淑经常夸王莲清,“就凭大丫这手针线活, 以后也不愁找个好婆家。”

脾气好,长的周正,又做的一手好针线活,还是个初中毕业生,这样的姑娘,在农村可是是抢手的很,所以王莲清初中还没毕业呢,就不断有人上门提亲。

孙桂枝却是叹了一口气,“我倒宁愿她学习上多下点功夫,起码能上个高中,日后哪儿招工了,凭着个高中毕业证,也能吃上商品粮。”

农村人,天天地里刨食,风吹雨淋的,再标致的姑娘,天长日久的,也会变成黄脸婆,这点看看孙曼娜就知道了。

孙曼娜刚来王庄大队的时候,多水灵一姑娘哟,可这么些年下来,当年的水灵大姑娘,早就成个脸糙人也糙的乡下婆娘了。

可偏偏的这个大闺女,跟她大哥一样,压根儿就没想过吃商品粮这回事,土里刨食也刨得乐呵呵的。

程爱淑安慰她道,“各人有各人命,你看着好的,她看着不一定就好,只要她自个儿喜欢,日后不后悔就行。”

孙桂枝又叹了一口气,“也只能随她了。”

程爱淑抿嘴笑道,“你有二丫这么一个好闺女,你还有啥气可叹的?”

一提到王美清,孙桂枝登时眉开眼笑,“大丫要是有二丫一半聪明就好了。”

说到王美清,孙桂枝才想起自己为啥找程爱淑来了。

孙桂枝现在住在公社,没啥要紧事,她也很少回来,今儿个也是为了王美清的事,所以特意过来找程爱淑商量。

往前王美清就该考初中了,按他们校长的意思,想让她跟石南一块儿考县里的初中。

以前都不重视教育,在哪儿上初中都一样。

可今年不一样了,去年恢复了高考,举国欢腾,教育也都开始重视起来,各个学校都卯足了劲儿开始比升学率,比重点率。

所以王美清他们学校校长,想让俩孩子考县一中。

县一中分初中部和高中部,都是县里的重点,因为招生条件高,下面学校的学生,很少能考上,要是王美清和石南考上了,那也是学校的荣誉,校长脸上也有光。

王美清倒是愿意去县一中念书,不过去县一中念书,就要住校,罗老太不愿意了。

“二丫这么小,身边也没人照顾她,夜里她踢了被子,谁给她盖?她夜里起夜,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披个衣裳,冻着了咋办?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谁在她身边照应她?她要是吃不惯学校的饭,饿坏了咋办?”

……

罗老太噼哩啪啦的说了一大堆,总之一句话,王美清去县城读书可以,可不能住校,理由就是她太小,身边不能没人照顾。

这可把孙桂枝和高大全给难为住了,老太太一手带大了王美清,王美清现在就是她的命根子,要违了老太太的意,只怕会伤了老太太的心。

可王美清又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公社上初中,又怕误了孩子。

孙桂枝没了辙,就过来跟程爱淑商量,毕竟石南也想考县上的初中。

孙桂枝把来意跟程爱淑说了,程爱淑给她出了个主意,“上半年国强去县里培训,跟我说现在县城里都有外往租房子的了,实在不行,就在学校旁边找间屋租下来,老太太还跟过去照应二丫。”

孙桂枝一听,这主意不错,“租了房子,叫南南也一块儿住进去。”

程爱淑笑了,“他一个臭小子,皮糙肉厚的,住哪儿不一样,就叫他住学校,用国强的话说,磨练磨练他。”

程爱淑说完,又噗哧一声笑了,“说的好象那臭小子就一定能考上一样。”

孙桂枝却相当自信,“咱家俩孩子那么聪明,肯定能考上。”

解决了一件心事,孙桂枝走路都轻快了许多。

回到公社,老远就闻到一股肉味,孙桂枝心说这是谁家又有喜事了?

结果回到自己家一看,原来是罗老太在炖肉。

“娘,今儿个有啥喜事?”

罗老太一看到孙桂枝回来,就笑得合不拢嘴,大声道,“大喜事。”

孙桂枝疑惑道,“啥喜事,我咋不知道?”

王美清从屋里跑出来扑到了孙桂枝怀里,“你跟我爸都调到县里去了。”

孙桂枝就是一愣,随后惊喜道,“这是你爸说的?”

上调的事,年前组织上确实找她和高大全都谈过,不过谈过以后,就再没信儿了,孙桂枝还以为这事儿要黄了呢。

毕竟上调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又是他们两口子一块儿上调,没想到真成了?!

高大全从屋里走出来,笑道,“李书记亲自打电话跟我说的,错不了,正式的调令估计这一两天就下来了。”

罗老太抚掌笑道,“这可是说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你俩都调到县里去,咱二丫就不愁没人照顾了。”

说完,搂着王美清就亲了一口,“我就说嘛,咱二丫是个有福的,老天爷才不舍得叫她受罪呢。”

孙桂枝大手一挥,“这个星期天,再多买点肉,咱都回去,聚一块儿好好乐呵乐呵。”

话音刚落,就听到外头有人喊孙桂枝,“孙会计,有你的信!”

孙桂枝答应着走了出去,不一会儿拿着一封信走了进来,“是老三的信。”

以前王永兵写信都是寄到供销社,孙桂枝到公社上班后,他就把信寄到了公社。

王美清跑到孙桂枝跟前,“妈,我来读。”

孙桂枝把信给了王美清,王美清拆开信,先大概浏览了一下信的内容,然后高兴道,“三叔要回来了,还是跟三婶一块儿回来。”

孙桂枝惊喜道,“真的?快读读信里都写了啥?”

王美清清了清嗓子,然后脆生生地念了起来。

“大嫂,你好!

见信如见人。

家里一切都好吧,我不在家,诸事辛苦大嫂了。

这次给大嫂写信,是要跟大嫂说件事,我跟雪婷的事,她家里已经知道了,也同意我们走到一起,只是她爸妈,想到我们家来看看,如无意外,到时候就把证给领了。

我和雪婷的意思,婚礼不用大操大办,简简单单就行,她爸妈也希望我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军队建设的热潮中去,所以也支持我们的想法,大嫂不必有什么顾虑,一切都简单化即可。

我们暂定下月15号回去,又要辛苦大嫂了,在此我和雪婷向大嫂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致

致以无产阶级最崇高的敬礼

弟王永兵”

王美清捧着这封充满了鲜明时代特色又言简意赅的信,一边读一边乐。

孙桂枝听完了信,嗔怪道,“这个老三,也是个傻的,人家说简单点,还能真简单?哪个当爸妈的,不希望风风光光的把闺女嫁出去?所以这回我可不能听他的。”

说完了就往屋里走,走到门口了又招呼高大全,“大全你过来,咱俩拟个菜单出来。”

高大全乐呵呵地跟着孙桂枝进屋了。

罗老太,“你妈这个急性子哟。”

王美清笑嘻嘻,“我妈随你。”

罗老太佯装生气道,“还护你妈,你到底是谁那边的?”

王美清抱着罗老太的胳膊撒娇,“我是姥姥这边儿的,我最喜欢姥姥。”

罗老太捏了捏她的小脸,乐了,“这还差不多。”

孙桂枝和高大全的调令是三天后正式下达的,高大全调到县委,副县长,主抓工农业的发展。

孙桂枝则去了县税务局,任税务干事。

高大全和孙桂枝之所以能上调,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1977年12月,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序幕。

崭新的一页已经揭开,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的人材,而高大全和孙桂枝作为一直扎根基层的干部,要资历有资历,要经验有经验,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才一起顺利的调到了县里。

调令下达后,有一个月的交接时间,一个月后,正式去县里上任,而那时候,王美清正好考完试。

如果真的考到了县里,等到她去县里读书的时候,孙桂枝和高大全也都安置好了。

即使王美清考不上,以高大全和孙桂枝现在的能力,也完全能让王美清去县里上学,王美清可以说没有一点后顾之忧。

可这却给了石南很大的压力,因为万一他考不上,他就要跟王美清分开了。

王美清安慰他,“南南哥,你学习这么好,你肯定能考上的。”

石南也给自己鼓劲,“我肯定行,丫丫,到了县一中,咱俩还在一个班。”

说完,看了看自己的身高,又看了看王美清的身高,有点沮丧,“但是可能不能坐同桌。”

王美清,“……”小哥哥你这是身高歧视!

不过她承认,她怕是再也撵不上石南的身高了。

从五年级开始,石南就跟吃了增高剂似的,个子噌的一下就窜上去了,以前王美清还到他肩膀,可现在,顶多到他胸口。

可她妈说,石南才开始窜个子,真正长个子是在初中。

王美清其实也开始窜个子了,只是她再怎么窜,也窜不过石南。

这就是男女生先天的差别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