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农家四果种田记 > 第44章 竹筒糕

第44章 竹筒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家四果种田记!

李氏吃着咸菜就着饼,一路走到了刘家门口,刘桂圆姐几个正在吃饭,看到她来就招呼她坐着一起吃,这些天二婶娘总来,她们都习惯了。

“不了,不了,我这还有几口,马上就吃完了。”

李氏面上笑呵呵,叫她坐她也不坐,吃着饼子转悠着到了猪圈,看着新垒齐整的猪圈,新搭的厚屋顶,还有新栽的野杏树,心里一阵满足。

等看过猪圈,饼子正好吃完了,她拍拍手回到刘家当门前,看门口摆着一堆才从地窖里拿出来的野枇杷,自顾自坐倒身子拾掇起野枇杷,揪掉根蒂儿、挖掉坏肉,扔进脚边的木盆,等满了一盆一起洗。

二叔随后到了,李氏看到他就给他派活儿,说:“缸里水不多了,你提着两个桶去前面打,多打一点,回头给她家猪圈冲冲。”

二叔点点头,提着两桶走远了,刘家三姐妹对此几乎习以为常,可是一旁坐着给莲子喂饭的罗姥娘,她看不下去了,就对外孙女说:“昨天垒猪圈垒到天黑,连口饭都没吃就走了,今天一早就过来给你家干活,你二叔二婶娘对你们确实不错,你几个长大了得好好孝顺他们。”

罗姥娘才来,她不知道二叔二婶娘这般殷勤是为了学做赚钱的买卖,更不知道大概一两个月前,刘桂圆才和二婶娘吵了一架,后来收麦时连耕牛都不借。

“姥娘,你放心,我们都商量过了,今天就教二叔家做那个叫什么‘仔糕’的吃食,桂圆,你再说一遍那个叫啥?怪别口的。”

刘花生歪着头,努力想着桂圆昨晚说的名儿,刘桂圆听了展颜一笑,说:“那都是我胡乱编的,一会儿做出来,你们再看起啥名。”

刘花生所说的就是钵仔糕,正是刘桂圆想了几天才想到的点子,还是从她给莲子冲的米糊糊中得到的灵感,白白的米浆像牛奶一样洁白,如果加上糖水和红豆、绿豆等配料,放在小碗里蒸出来,就是一块类似果冻的q弹小吃。

这种小吃用到的原料很容易买到,操作起来有比较简单,如果二叔和二婶娘愿意学,这个夏天够他们赚一笔了。

“大姐,昨天帮我泡的米就是籼米吧?”

“嗯,泡了一大碗,放在里屋炕上了。”

自从卖冰粉赚了钱,刘桂圆就买了各种地里没有种的粮食,比如红豆、绿豆,比如各种米类,其中就有适合做钵仔糕的籼米,这种米细长形如猫牙,吃起来干干的,泡水打成浆后才会有真正的米香,而且吃起来真的很q弹,绝对不是市面上加了各种配料的橡胶口感。

刘桂圆能知道这种传统钵仔糕的做法,还得得益于她那张挑剔的嘴,有段时间听说钵仔糕很火,在小摊上买了两个水晶钵仔糕,看着好看,口感差的要死,感觉在嚼一团破塑料袋,后来她为了吃到真正的钵仔糕,特地了解了钵仔糕的原始做法,没想到有朝一日,她要靠着这块米糕发家致富,还是帮别人发家致富。

“二婶娘,我教你做一款米糕,用的材料是籼米,这个米你记住了,一定不能告诉别人,假使以后有人跟你学,她不知道用的哪种米,不管怎么做,都没你做的好吃。”

刘桂圆指着桌上泡了一夜的籼米,有些认真的叮嘱二婶娘,李氏听了眼睛睁得老大,立即拍着胸脯保证绝不告诉别人这里头的诀窍。

刘桂圆点点头,将籼米磨成米浆,再用纱布过滤一遍米渣,同时烧锅调制糖水,糖水她用的沙糖,大概是籼米的四分之一,接着就是撞浆这一重要步骤。

“这就是撞浆,先倒一半米浆在糖水里,然后不停的搅拌,直到米浆变得浓稠,这步不能停,趁热再倒回剩一半的生米浆里继续搅拌,只有这样最后蒸出来的米糕才不会分层,二叔,二婶娘,你们看明白了吗?”刘桂圆问他们。

二叔和二婶目不转睛地盯着粘稠的米浆,不停地点头,刘桂圆看他们这小心翼翼的样,有些好笑,继续说:后面就简单了,米浆放在小碗里,再装进蒸笼里蒸一刻,米糕就算蒸好了。”

“就这么简单?那这不就是搁了糖水的米糊糊,给刚出生的小孩吃的,这能有人花钱买吗?”

二婶娘还没开口说话,二叔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有些不太看好桂圆做的这个米糕,还不如冰粉好卖钱呢。李氏用力捣了刘崇林一下,接着笑呵呵的说:“桂圆,别听你二叔瞎说,他懂个啥,我猜你这个米糕做出来肯定和别人的不一样。”

其实李氏心里也打着鼓,不过她不敢当着桂圆的面说实话。

“还是二婶娘有眼光!”刘桂圆夸了她一句,笑着说:“这个米糕蒸出来不能马上吃,先放在桌上冷凉,等到完全凉了再吃,那口感才叫好,蒸的时候放泡好的红豆、绿豆更好吃,你们也可以加别的,比如桂花、玉蜀黍粒、葡萄干儿、各种水果,口味越多买的人越多。”

趁着二叔烧火的功夫,刘桂圆就拉着二婶娘讲一些生意经,比如摆摊的时候怎么吆喝,怎么和客人讲话,到哪里卖米糕买的人多,以及见到难缠的客人,又该怎么讲话等等。

二婶娘李氏不过是一个农家妇人,除了种地干活,就是和村里人拉呱闲聊,哪里听过这么多道道,不由得感叹:“看来做买卖还真不简单,怪不得你家的冰粉每天卖那么多出去。”又对站在一旁的罗姥娘夸:“桂圆姥娘,你瞅瞅你外孙女多机灵,你老有福气啊……”

在二婶娘的一顿海夸下,一笼子米糕顺利出锅,等完全冷却了以后,她拿了五根筷子,一人一根,递给罗姥娘和二叔、二婶娘,叫他们先尝尝看。

二叔用筷子往里一戳,往上一掀,哎,别说,米糕还挺软和的,放进嘴里咬了一口,嚼着嚼着瞪大了眼睛,好吃的说不出话来。

“软软的,和米糕味不一样,比米糕好吃,我老人家也能咬得动,还不粘牙,甜甜的吃着喜人哩。”罗姥娘十分满意这种做法的米糕,赞不绝口。

“这米糕肯定能卖到钱,吃在嘴里不知道多滑溜,跟鸡蛋白似的,铁牛他爹,你觉得呢?”

亲自尝到了桂圆做的米糕,李氏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她转头问自家男人,却看到他吃得跟猪一样欢实,根本没听到她在说话。

吃过米糕,李氏就开始盘算卖这些米糕要置多少碗,少说得备五六十个,家里不吃籼米,得到镇上买,一斤籼米得二十文,沙糖也得买,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得两三百文,乖乖,哪来这些钱?

“我已经替你们想好了,蒸这种糕不用买碗,用竹筒蒸,那个耐热禁用,就是备上一二百个也要不了多少钱。你们最好备一个大蒸笼,一次出锅二三十的那种,省柴省时。”刘桂圆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二叔和二婶娘听后觉得有理,就问定价怎么定,刘桂圆一边敲桌一边心算,说:“我算过了,一斤籼米能出40碗米糕,加上沙糖的成本,40碗糕至少得花二十五文钱,你们就按一碗一文来,还能挣十五文钱,利不大,但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还是能赚的。”

钵仔糕的利润肯定不能和冰粉比,冰粉用的野枇杷几乎不要钱,最贵的就是沙糖,但是一加水稀释,能兑好多碗,根本不担心赔本的问题。

“行,俺就听桂圆丫头的,你说多少钱就按多少钱来,那俺今天就去镇上买籼……买白米,对,以后我就说白米,省的别人听到了。就是一时半会不知道到哪里做竹筒,咱这里也没有竹子啊?”

李氏有些发愁,这种浅口竹筒费竹子,她动辄定做一两百个,店主人肯定会狮子大开口,报个高价给她,要是她们这里长竹子就好了,她就能砍了竹子自己在家做,还不用花钱。

这时抱着莲子的罗姥娘笑呵呵开口了:“桂圆二婶娘,这个你不用愁,我大儿子家有十来亩竹林,你直接去那里砍,要多少都管够。”

李氏听了立即高兴起来,不过嘴上还是客套着说:“这咋好意思,得砍十几棵竹子,俺不能白拿啊?”

罗姥娘故作生气的说:“这说的啥子话,桂圆三个丫头搁家你和她二叔没少帮衬,砍几棵竹子碍什么事?没事,你直接去双丫村找我大儿子张成栋,就说我说的,叫他送你一些。”

罗姥娘对桂圆二叔二婶娘印象蛮好,就想送点竹子回报他家,以后三个丫头有什么事,他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不是?

再说十来棵竹子算什么,要是别人家或许会心疼,但在他们家,最不值钱的就是竹子,所以她做主说往外送也就送了,老大不敢说什么。

“那行,那俺们厚着脸皮去拿了,到时候米糕做好了,俺们送点过来给你尝尝。”李氏真心实意感谢,这样一来就能多省一笔钱。

李氏得了吩咐,拽着自家男人欢欢喜喜的想要回去准备,临走前刘桂圆和她说了下透明米糕的做法,就是用马蹄粉去做,而调制的糖水用茅根甘蔗水代替,这样的米糕呈透明状,吃起来有马蹄的清香,甜味更清新。

李氏二人走了以后,刘桂圆将剩下的米浆都做成了米糕,端了六份到刘金娣家请她们吃,二姐早就等不及了,要不是这边活多,她非得亲眼看着怎么做的米糕。

“桂圆,真好吃,你咋做的?”

刘金娣一小口一小口咬着,嘴里吧唧吧唧地不停歇,这幅吃相成功逗乐了吃糕的众人。

“是米糕好吃,不是我好吃,金娣姐,你说话不要连在一起。”刘桂圆嘟哝了一句。

“桂圆,你这个米糕名字想好叫什么了吗?我看这个店里卖的米糕不是一个样儿,味道就更不一样了。”刘红枣好奇的问刘桂圆。

“想好了,就叫竹筒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