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东周列国传奇 > 第三十四章 扶太子上位

第三十四章 扶太子上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东周列国传奇!

楚成王和齐桓公的使臣一前一后的到了洛邑。周惠王像喝了十八碗好酒那样高兴,因为东周王室的主要收入是靠诸侯进贡,可是这些年来,前来朝贡的诸侯实在少的可怜。

楚使屈完先来。他拉了两车上好的苞茅,向过去所有来进贡的人一样,恭恭敬敬,三叩九拜。周惠王瞬间找到一种难得体验天子的感觉。他专门搞了一次祭祀,用苞茅滤酒。仪式搞完,给楚国分出一份祭肉,命屈完带回去。他还叫屈完转达他的旨意,叫楚成王好好镇守南面的疆土。

屈完走后,齐桓公的使臣隰朋到了。他的任务是来向天子汇报收服楚国的情况。隰朋是霸主的使者,周惠王特别重视,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隰朋的待遇引起了太子的注意。

当晚,周惠王的儿子太子郑,(姓姬,又叫姬郑)独自来到了隰朋下榻的国宾馆,向隰朋讲述了自己的心事。

太子郑告诉隰朋,他母亲死得早,周惠王又娶一妻,即现在的惠后。惠后生一子,名叫公子带。周惠王因为宠惠后,想废黜他的太子位,立公子带为太子。他来找隰朋,就是想让隰朋借自己受重视的身份在周惠王面前帮他说说话。隰朋答应了。

第二日,周惠王宴请隰朋。席间,隰朋提出,想见一见太子。这个要求不过分。诸侯入朝,朝见天子,再拜见太子,这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周惠王感到为难了。因为他根本就不想让太子郑露面。可隰朋是霸主的使者,总要给齐桓公一点面子吧,所以周惠王便想了个主意,叫太子郑和公子带一起出来见隰朋。他的意思很明显,这两个儿子将来都有可能继承王位。

隰朋一看这情况,心中便明白了。他回到临淄,将周惠王的家事告诉了齐桓公,并提出,希望齐桓公帮一帮太子郑。齐桓公叫管仲出点主意。

管仲说:“既然天王还没有废掉太子郑,那我们就帮太子郑把生米做成熟饭。主公可以上一道奏本,就说列国诸侯想见太子。只要天王同意太子出来跟列国诸侯见面,诸侯们拜见了太子郑,那么,太子郑的名分就公开了,他的地位也就巩固了。我想,周天王不会不顾及自己的名声,也不会不考虑诸侯的感受,到时候,即便他想反悔,余地就不大了。”

齐桓公说:“管仲的主意不错。就这么办吧。”

公元前655年5月,齐、宋、鲁、卫、郑、陈、曹、许在卫国的首止(今河南睢县南)召开大会。会议正式向周惠王发出请求,希望周惠王派太子郑来参会。

周惠王鉴于齐国强大,又考虑到诸侯见太子是正当要求,便派太子郑去参加了首止大会。

到了诸侯大会开始的时候,齐桓公把太子郑安排在主席位上,然后带领诸侯们欲行三叩九拜之大礼。太子郑不敢领受,再三推辞。

齐桓公说:“小白等见到太子,就像是见到天子一样。怎么能不用大礼朝拜呢?太子请勿推辞。”

太子姬郑只好坐了上去,并接受了诸侯的叩拜。

当天晚上,太子郑来到齐桓公的住处,把他岌岌可危的处境告诉了齐桓公。请齐桓公帮他想办法扭转危局。

齐桓公说:“实话给你说吧,我们这次在首止开会,主要就是为了帮助太子你。我打算叫诸侯们订个盟约,共同辅佐太子。请太子放心。你就和我们待在首止这里,等到时机成熟,一切自见分晓。”

太子郑千恩万谢,就在首止住了下来。

从这儿开始,八国诸侯轮流坐庄,请太子赴宴。一轮过后,再来一轮。太子郑每天都喝得晕晕乎乎的。一晃,一个多月过去。太子郑见会议不开,只是喝酒,担心时间一久,他爹周惠王会怀疑他串通诸侯欲图不轨,便提出要回洛邑。

齐桓公安慰他说:“我等诸侯这么做,就是为了叫天王看一看天下诸侯是如何爱戴太子的。大家都舍不得你离开。现在天气炎热,太子不如安心住着,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再回去。”

所谓盛情难却。太子郑就继续住下了。诸侯们都听齐桓公的,他不说走,没人敢走。齐桓公计划八月初开会,并在盟约中专门写入一条:拥立太子。

整个夏天,太子郑都跟八国诸侯住在首止。

周惠王见太子郑一直不回来,心中越来越不安。他既担心太子被诸侯们扣留,又担心太子郑不是被扣留,而是和诸侯们混的很好,打成了一片。

在这期间,惠后和公子带抓住太子郑不在洛邑的时机,时不时的给他施加压力。惠后就经常跟他闹,要求废掉太子郑,立公子带。周惠王很烦躁。渐渐的忍无可忍了。

周惠王把宰孔(又称周公孔)叫来,对他说:“小白将太子扣在首止,已经好几个月了。简直没把我放在眼里。我看,他这么耀武扬威下去也不成样子,得找个人制约他一下。上次小白带着一大群诸侯去打楚国,可到了楚国又不敢真打。这说明楚国的实力足够制衡齐国。如今楚国进贡苞茅,顺从了王室。我看,咱们就利用楚国来抗衡齐国,打击一下小白的嚣张气焰。”

周公孔说:“楚国进贡苞茅这件事,全赖小白去问罪。小白敬重王室。天王为何弃中原诸侯而依赖‘南蛮子’呢?楚国无信,我怕他们靠不住。”

周惠王说:“除了楚国,还能靠谁?天下还有哪一国诸侯能跟齐国抗衡?”

周公孔说:“小白不是一直都挺维护王室的吗?没看出他有什么异心啊。”

周惠王说:“就凭他扣留太子这一点。居心何在?不多说了。你去通知郑伯捷,叫他暗中联络楚国,让楚国对付齐国。去办吧。”

周惠王说完,拿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书信,叫周公孔私下里交给郑文公。周公孔知道周惠王已经拿定了主意,便不再进言。出来后,他即刻派了一个信使,把周惠王的封信送往首止,偷偷交给了郑文公捷。

郑文公接到信,打开竹简一看,其曰:“太子姬郑,忤逆父母,结党营私,不配其位。寡人厌之,欲黜其位,以公子带替之。郑伯三代为上卿,忠勇可信,故有托付。卿若连同楚国,共辅王室,寡人将委以朝廷上卿。”

周惠王在信中又是表彰,又是封官许愿的,郑文公飘飘然了。他对手下大臣说:“我家三代都是朝廷上卿,从祖上郑伯友开始,到武公、庄公,都在替朝廷管事,号令诸侯,莫不服从。尤其是庄公,谁不说他是霸主?可惜庄公之后,国家衰弱。如今,天子又要重用我了。等着瞧吧,郑国的荣耀即将回来。”

郑国大夫孔叔看了信说:“楚国老是打咱们,而齐国总是在帮咱们。打咱们的,主公靠近;帮咱们的,主公远离。危乎哉?”

郑文公说:“此言差矣。郑与齐、楚,跟哪一家不是进贡?附哪一家不是听他们使唤?话又说回来,听天王的,总比听齐侯的要紧吧。”

郑大夫申侯(此申侯非申国之侯)说:“主公言之有理。王命不得不从。咱们假托国内有事,就可以先走。只要一走,管他们定不定盟约。”

郑文公采纳了申侯的意见。他派人放出消息,宣称郑国国内出了事情。然后就不辞而别了。

齐桓公听说郑文公走了,想派人去追。管仲说:“郑伯没那么大胆子。弄不好,这是天王搞的鬼。咱们抓紧订了盟约,先把这要紧的事情办了,再想办法对付他们。”

八月初,齐桓公召集剩下的七个诸侯订了盟约。盟约中特意写入一条:“同尊王室,共辅太子。”

齐、鲁、宋、卫、陈、曹、许七个诸侯对天盟誓,歃血为盟。

首止大会一结束,七国诸侯各自派出一小部分兵车,打着本国旗号,凑成一支联合国军,护送太子郑回洛邑。一路上大摇大摆,仿佛宣告天下,诸侯们都是太子党。

再说郑文公,他回国后即派申侯联络楚国。楚、齐之间原本就在对抗,所以郑国的请求正合楚国之意。但是这么一来,他就得罪了齐国。此后,郑国就成了风箱里的老鼠。齐国伐之,求救于楚,楚国伐之,求救于齐。

公元前652年,齐桓公又一次打郑国。这一回,楚国没来救援。

郑国人为了解围,有人向郑文公进言:“当年孔叔反对联楚,申侯则鼓动主公背离齐国。主公受了申侯蒙蔽,致使郑国陷于两面夹击之局面。如今,齐国大兵压境,唯有杀申侯,谢罪国人,再向齐侯求和,唯其如此,方能化解危机。”

到这时,郑文公又后悔又无奈,于是杀了申侯,派人入齐军大营向齐侯赔罪,并请求与齐国结盟。齐桓公接受了这个条件。

订立盟约的时候,郑文公不好意思露面,就派了太子公子华代替他去。

公子华与齐国签订了盟约并没有马上回去,而是私下里向齐桓公提了一个请求。他说:“郑国弄到今天这种样子,都因为孔叔、师叔、叔詹三人把持朝政。我爹就信他们的。在首止的时候,我爹之所先走,都是孔叔的主意。此三人,受楚之惠,偏袒楚国。有他们三人在,齐、郑邦交难以长久。如果齐侯能帮我除掉这三个人,我将来继位,一定做您的外臣。”

齐桓公觉得有便宜,便答应了。

管仲听说后,对齐桓公说:“公子华在蒙蔽主公。据我所知,孔叔、师叔、叔詹是郑国有名的贤臣,号称‘三良’。绝不是公子华所谓吃里扒外的小人。”

齐桓公问:“那么,公子华为什么想除掉他们?”

管仲说:“我听说,公子华有一个兄弟,名叫公子兰。郑伯捷喜欢这个小儿子,有意废掉公子华,立公子兰为太子。公子华一直想对付公子兰,就因为有孔叔、师叔、叔詹这三个人在,他不敢动手。”

齐桓公说:“幸亏管相提醒,不然真被公子华蒙蔽了。你派人把公子华的话转给郑伯,让郑伯自己处理。”

公子华满心欢喜的回到郑国,满以为做成了一件大事。不料,一回到郑国就被郑文公扣了起来。经过审问,公子华认了罪。郑文公毫不手软的杀了他。

为这事,郑文公十分感激齐桓公。他派孔叔为使,带着厚礼去见齐桓公,并重新和齐国定了盟约。

公元前652年冬,周惠王驾崩。

来年开春,齐桓公召集鲁、宋、郑、卫、曹、陈、许,加自己共八国诸侯,在曹国的洮城开会,讨论拥立太子郑即位的事情。大会一致赞同齐桓公的意见,拥立太子郑为东周的新天子。

三月初,太子郑祭祀太庙,正式即位,就是周襄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