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2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锦绣的科举日常!
锦绣:“哦?”
周文:“哇哦!”
锦绣没忘了最重要的问题:“那二叔的态度是什么呢?怎么看二叔都在您和二婶儿之间反复横跳,有时候还有顺其自然,坐山观虎斗的意思呢!”
说到这个,元老爷就更来气了,一屁股坐下,才眯着眼睛回想:“你们二叔在这件事上的处理,那可真叫一个顺水推舟,想两头讨好,世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儿?”
话说到这儿,锦绣入学时的推测大致就落定了。
周文还是一脸三观破碎的样子,不解问道:“这么说来,姑父您当初并未答应过继二叔家的幼子啊,就算您真的过继了,百年后,财产留给谁还不是您说了算?怎么会有人理所应当的认为,您的财产就一定是他的呢?”
周文十分想不通的样子:“这也太厚颜无耻了吧?二叔后来不是都将事情和二婶儿解释清楚了吗?那时候二婶儿也才怀孕两月而已,知道真相后,真不想生,大夫自然有的是法子不让生下来。
可是她都选择生下来了,肯定是想通了的。怎么还会不停的给启光灌输姑父您的财产本来该给启光的想法?
这一切也太离谱了吧?要知道启光可比宝儿大两岁呢,怎么就是宝儿挡了他们家启光的路了?”
周文说的自己小眉头都皱在一起了,越说越生气,恨不得现在就去和二婶儿好好理论理论。
恍然间,一拍巴掌,后知后觉想到:“怪不得元启光那小王八蛋从第一天就看宝儿不顺眼,原来根子在这儿呢!真真是不要脸之极!”
锦绣当初不告诉周文他的推测,就是担心周文小小年纪,三观破碎,一时接受不了这么狗血的事情。
现在看来,半年过去,周文依然接受不了。
于是锦绣只好转移话题:“阿文哥,现在这些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我被二叔赶出私塾了,以后我可就没地方读书了!”
周文一听傻眼了。
第32章 二合一采花 万福寺采花
说到这个, 周文果然被转移话题,小眉头一皱,老气横秋的背着手在原地转了两圈儿, 为难之态尽显, 看的锦绣和元老爷好笑不已。
元老爷也不主动开口,安然坐着喝茶,看两个孩子逗趣。
周文一咬牙,下定决心,神色郑重的拉着锦绣的手道:“宝儿,你别怕,哥陪着你!你做什么哥都陪你!咱们一起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
虽说早就料到周文会有何反应,但亲耳听到周文这么对自己说,锦绣还是十分感动。
感动之余, 锦绣也就不好意思继续逗周文了。
于是转头看元老爷:“爹?”
元老爷一挑眉,似笑非笑的:“这会儿想起你还有个爹呢?看把你给能耐的!在外面招惹是非的时候, 咋就不想想你爹夹在中间有多为难呢!胆儿肥了敢让阿文一个人在书院给你做探子!这得亏没出事儿!万一出点儿什么事儿,咱们全家都不用做人了!
刚才不是还想嘲笑我这当爹的吗?怎么不继续了?”
锦绣就知道元老爷肯定不会轻易揭过此事, 果然在这儿等着呢!
老老实实认错, 表示是自己考虑不周, 以后会注意的。
周文很讲义气的告诉元老爷:“姑父, 都是阿文自愿的,而且宝儿留了人保护阿文, 阿文心里有数!”
周文不说还好,一说元老爷就更气了, 指着两人的鼻子唠唠叨叨小半个时辰,车轱辘话听的两人眼冒金星,双腿发软, 浑身无力,直想找个地方舒舒服服躺着睡一觉。
期间寿管家面不改色的进来给元老爷换了两壶茶,送了一碟桂花酥。
锦绣暗中给周文使眼色:每次都这样,下次别顶嘴,老实认错就行!
周文回: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没管住自己的嘴!
锦绣无语:还有一盏茶时间就结束了,忍忍!
周文:可是我又累又渴!
锦绣:回头请你吃王记的烧鸡!
两人私底下达成了不为人知不可见人的黑暗交易,元老爷终于说舒服了,美美的灌下一大口茶,才说到重点。
“你们先生那边老爷我自会使人去说项,私塾你们暂时先不用去了,我自有安排!”
看锦绣还想说话,元老爷挥挥手打发两人出去:“别以为在家就可以偷懒,回头我会让人检查功课,要是答不上来!哼!”
锦绣和周文一脸懵的被赶出来,周文急的直挠头:“这事儿不对啊!”
锦绣:“哪里不对!?”
周文:“哪哪儿都不对!表面上看,是你在学堂和同学打架,并且将人打晕在先,顶撞先生在后,不管怎么说,咱们家都得上门给先生和同学赔礼道歉!
实际上看,二婶儿和元启光为人不端,元启光多次挑衅在前,先生纵容在后,有因必有果,事情起因不在我们这里,加上元启光伤的也不重,只能算是元启光自食恶果!
但不管怎么说,都不应该这么简单就结束了吧?”
锦绣不答反问:“你就没发现一个问题吗?”
周文很懵:“什么?”
锦绣小大人似的背着双手往前走,转头看向旁边心大到没边儿的人:“打架和被先生开除的都是我,从头到尾只有我一个人。
但我爹刚才却说,咱们两人都不用去私塾了!
难道你不觉得哪里不对吗?”
周文恍然大悟般一拍手掌:“这么说来,姑父他老人家早有此意!只不过借今天的事儿一并说出来!”
锦绣点头:“没错!”
寿管家办事非常靠谱,也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的,过了好几天,外面都没有关于那天锦绣在私塾发生的事儿的传言。
两人被关在家里读书,出绣是最开心的,终于有人陪她一起玩耍了。
期间,三人还趁机磨着元夫人去了高云山一趟。
用周文的原话讲:“虽说明光师父十分不耐烦我去烦他,但这么长时间不去,我良心上也说不过去。”
有孝心,元夫人同意了。
用出绣的话说:“我前日听来家里做客的柳家姐姐说,万福寺后山的辛夷花开了,柳家姐姐说了那辛夷花有数丈之高,树木上带着浅浅的香气,等花苞从枝头冒出来半寸时,花尖尖尖锐的看起来像是毛笔头,故而俗称木笔。等全开就更不得了了,外面包着一层紫色的花瓣,像莲花形状,因为被人称为玉兰。(1)
总之可漂亮了!况且我听楚先生说,辛夷花泡水喝能延缓鼻炎引起的头痛,我想给寿管家采一些回来!”
玩耍的同时,不忘关爱身边人,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元夫人也同意了。
用锦绣的话讲:“闲着也是闲着,出去逛逛也好。”
没心没肺的很,元夫人不太想同意的样子。
于是锦绣补充:“一直听闻高云山是个非常神奇的地方,但只闻其名未曾亲眼一见,终究不美,要是能身临其境,想必自有一番妙趣。”
勉强算个正当理由吧,元夫人也就勉强同意了。
于是三人在家里两个姐姐,以及各自下人的陪同下,出现在高云山脚下。
等双脚真正踩在地上,锦绣才觉得之前的自己真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但锦绣能稳得住,没让自己露出一副乡巴佬第一次进城的表情,一行人中,同样也是第一次来高云山的出绣就不同了,非常惊讶的张大嘴。
“宝儿,宝儿!你看,这座山好大啊!”说着还做了个张开双手丈量的姿势。
锦绣点头:“嗯,很大。”
锦绣之所以觉得自己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是因为之前犯了个错误,啥错误呢?就是偏听偏信的错误!
以前从旁人口中听说的高云山,只是一座山,一座非常大的山,从山底到山腰到山顶,分别伫立着城关镇上最大的书院,最富盛名的佛寺以及历史最悠久的道观。
至于这座山到底有多大,锦绣也没真实的概念。
今日一看,这何止是简单的一座山,这踏马就是一条山脉啊!是自己想象中几十倍大的那种!
以前还真以为儒释道三家在一起会互相打架呢!现在看来,人家的老巢根本八竿子打不着,上山的路,马车也要走一个时辰呢!正常人哪儿来的精力大老远花一个时辰跑去打一架,然后鼻青脸肿全身不舒服的又花一个时辰跑回去?
看来传言更多的是百姓的戏谑之言。
“好了,阿文和明光大师约的见面时间快到了,大家先上马车咱们去万福寺,让大师等着就不好了!”
说这话的是七姐冬绣,冬绣过了年是个年满十八岁的大姑娘了,元老爷和元夫人正在帮她选婆家,因此冬绣出门非常矜持的戴了帷帽遮住面容。
“好啊好啊,我还想早些去后山采些辛夷花做糕点呢!自从听说今儿要出门,我灵思泉涌,昨晚想出了三个关于辛夷花的点心制作方子,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辛夷花采回去大家就能尝到我的手艺了!开不开心?”
八姐雪绣非常没有自知之明的问众人?
众人:并不开心!
姐弟几人说说笑笑爬上同一辆马车挤着,身后跟着两辆马车里全是几人带出来的下人。
上了马车,七姐冬绣不知从哪里摸出她的小算盘,在手里无意识的拨拉,玉制的算盘珠子在马车内发出清脆的响声,大家习以为常的当做聊天背景,继续说笑。
雪绣怀里抱着妹妹出绣:“宝儿,你之前可是答应过姐姐,回头要帮姐姐采花的,到时候可别耍滑头赖账!”
锦绣觉得自己身为读书人的信誉和尊严被挑衅了,一撸袖子,露出自己白嫩嫩肉乎乎的小胳膊给几人秀肌肉:“看我这样儿的,像是会食言而肥的人吗?”
雪绣被弟弟逗笑了,非常纵容的伸手捏捏他的小肉手,可惜的摇头:“当然不是,我家宝儿是最讲信誉的人了!要是能捏捏小脸就更好了!”
锦绣对别人捏他脸有阴影,怕自己一个没忍住条件反射就是一巴掌呼到对方身上,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人间惨案,简直不敢想!
因而平时非常注重培养身边人对他小脸的保护意识,至于是怎么培养的,看看门房大爷不小心碰了锦绣少爷的脸,被锦绣一巴掌呼到胳膊上,那只胳膊愣是在脖子上挂了三个月,连吃饭脱衣如厕都要人帮忙就知道后果了。
更加可怕的是,事后锦绣非常愧疚,觉得自己对条件反射的管理不到位,给门房发了三个月的月例银子做补偿,顺便道歉。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听听锦绣是怎么道歉的:“这次真的是我不对,虽然我千叮咛万嘱咐,让大家没事不要轻易碰我身体,尤其是脸。但不管怎么说,没控制住自己,伤了人就是我不对!
锦绣在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但我发誓,我真的就只是轻轻的碰了您老人家一下,可能是人老了,这骨头也就脆了,经不起折腾,才会这么容易骨折!
您老也别不服老,孙子都有出息了,差不多就回家养老吧,万一哪天磕着碰着真不划算,您说是不是?”
听听这说的都是什么虎狼之词?
还轻轻碰了一下。
您轻轻碰一下,别人都要骨折,那您要是较真了还了得?
总之,从那以后,元家人即使再眼馋锦绣的小脸蛋,出手前也会拼命告诫自己:摸脸有风险,出手需谨慎!
锦绣也是从那以后,才彻底保住自己白嫩可爱的小脸蛋不受骚扰。
话虽如此,但几人到了万福寺,第一件事还是拜见明光大师。
不说对方和元家多年的来往,就只他是周文的救命恩人一点,元家小辈就得把大师当长辈供着。
几人被小沙弥带着到了大师的院子,小沙弥道:“寺里来了贵客,住持师父正在招待,还请几位在此稍待片刻,用些清茶。”
想了下又补充道:“住持师父说了,几位不必讲究虚礼,大家的心意他心领了,可以趁着春风和煦,日头正好,在寺里转转,放松心情,不需将大好春光浪费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