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八十七章 竞争?呵呵。刘明坤:王院士,就是不听劝、太固执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竞争?呵呵。刘明坤:王院士,就是不听劝、太固执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在梁静叶的小组离开以后,王浩马上就写起了项目申请资料。

SMES储能电池的研究,可不是临时做出决定的,反重力应用于航空航天是大方向,他们和航空集团有合作,也一直都有研发反重力飞行器的计划。

虽然已经有了反重力技术,甚至减重已经能超过百分之九十,但想要制造飞行器还是很不容易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反重力设备本身非常的重。

第二就是制造反重力场,需要高强度持续的电功率。

这两个问题中,每一个想要解决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早在一年之前,他们就有制造高功率电池的想法,只不过一直在投入其他方向的研发,飞行器其他方面的论证也没有解决。

现在航空集团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都已经制定了大方向,才明确要研发反重力飞行器。

王浩的研究组,也包括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研发的自由度是比较高的,甚至可以不打报告,直接投入做研究。

但是开启一项重大的研究还是要成立研究组。

一方面是方便招收相关人员,最好是上级以及航空集团帮忙组建研究团队。

另一方面也牵扯到大规模研发资金的使用问题。

正常递交申请材料以后,自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上级部门以及航空集团,也会给予支持,研究就会顺利很多。

……

其实就像马学兵的判断一样,上级部门早就对潘东的SMES技术团队不满了。

在阿迈瑞肯方面宣布即将建造大型的SMES储电基地后,上级部门就更加不满了。

潘东的SMES技术团队,拥有足够充沛的经费,还有超导工业公司支持的最高端材料。

为什么投入研发了两年时间依旧没有成果?

他们所制造出的实验品,有一系列的问题想要解决,完善似乎是遥遥无期。

针对一个大型项目来说,花费几年、十几年进行研究也正常,但在国际超导领域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研究的时间延后太多,就有些无法接受了。

当看到王浩提交的资料,知道他将会组建团队研发SMES电池后,上级部门马上就给予了批准,甚至还让潘东的团队配合提交材料,来帮助加快王浩的研究速度。

上级部门想的也很简单,“SMES电池太高端了,不一定能研发出来。但即便是研发不出来,能完善SMES技术也不错。”

“单单靠潘东来做,估计还要等很长时间。”

“现在是两个团队一起做,就有了竞争,有竞争才有动力……”

……

王浩提交了资料以后,就很澹定的等着团队组建,以及上级部门、航空集团的支持就可以了。

类似的事情,也根本不需要他插手。

等一切都准备好,他的工作就是率领新团队做研究。

当时间空闲的时候,他还是会研究一些理论的问题。

在湮灭理论的问题上,王浩已经很少去专门做研究了,因为国际上有很多学者都在做相关的研究,近两年时间也有了大量的成果。

他一个人做理论的研发,即便是效率再高,也不可能比得上几百、上千人,尤其牵扯到一些普通的领域,根本就没有必要。

对于王浩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和‘任务二’有关的内容。

【任务二:寻找增大空间挤压的现象(难度:S)。】

【灵感值:11。】

这个研发任务的难度是S级,正常S级难度的任务,几个月时间怎么也够了。

显然。

‘寻找增大空间挤压现象’,依靠的并不只是理论、思考,需要的更多是‘运气’。

如果能发现一种现象和增大空间挤压有关,灵感值肯定能够快速增长。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任务也只增长了十一点灵感值。

这个数字可以说非常可怜了。

现在王浩唯一知道的是,‘增大空间挤压现象’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因素就是反重力,准确的说是‘降低空间挤压场’,或者称作是‘质量场’,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磁场。

“增大空间挤压,和磁场直接相关……”

“什么现象和反重力、磁场,都有关系呢?肯定不是现在的反重力实验……”

王浩参与过无数次的反重力实验,为了寻找增大空间挤压的现象,他还专门去设计过几个实验,可惜到最后一无所获。

一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找到准确的方向。

“难道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电磁力?”王浩思考着,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他之前以湮灭理论,完成了电子相关的论证,某种程序上,已经关联到了电磁力。

结果也没有能让‘任务二’提升一点灵感值,就说明论证电磁力的方向是错误的。

“到底要怎么做呢?”

王浩长叹了口气,知道闷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几乎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

SMES技术团队。

梁静叶率领的小组回到了团队里,说明了一下王浩认为,失超保护系统的问题无法直接解决。

这让潘东感觉很是遗憾,他是希望找王浩解决问题,最好是引起王浩的兴趣,能抽时间帮忙做一下研究。

结果还是没有能如愿……

另一个消息倒是让潘东有点郁闷,“你是说,王浩想让你加入他的团队,他们也准备研究SMES技术?”

“嗯。”

梁静叶轻轻点头,大眼睛盯着潘东,她也想知道老师的意思。

潘东当然不希望梁静叶离开,因为梁静叶是团队里很重要的成员,对于研究的贡献,甚至都快赶上他和邓建强了。

现在梁静叶就是团队的三号人物。

潘东说道,“小梁,这个研究,可是少不了你啊。”

“王院士那里可不缺人才,但在咱们组里,你就太重要了!”

“我知道,王院士那边很有吸引力,对谁都一样,但是以后也有合作机会,现在对我们很关键。”

梁静叶抿着嘴轻轻点头,她知道自己在团队里的重要性,但心里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失落。

潘东关心着梁静叶,就把王浩要研究SMES电池的事情抛在脑后,因为SMES电池太高端,他们的SMES储电设备,都有一系列的问题。

他下意识就觉得,SMES电池的研究,肯定也是在他们有了成果以后。

王浩说要开启研究,估计也是几年以后了。

潘东完全没有想到的是王浩的动作这么快,不止快速申请了新项目,上级部门还要求他的团队,提供完成的研发资料。

这就让潘东无法接受了。

他知道消息以后,直接就坐飞机去了首都,还到科技处闹了一下,“王院士,我是佩服,但他要研究SMES,让我们提供资料?实在是太过分了吧!”

“还研究SMES电池?这不是开玩笑吗!”

“怎么能这么干呢!”

潘东确实感到很生气,他想让王浩帮忙解决失超保护系统的问题,确实可以给王浩看资料。

但换成是王浩建立一个新项目就不一样了。

这等于是照抄他们的研发去做研究,怎么想怎么感觉很过份。

潘东感到非常生气。

但是科技处的官员也有话说,“你们研发了两年,到现在都没有大进展!”

“而且,王院士是研究SMES电池,和你们不冲突!”

“那是更高端的技术!”

SMES储能设备和SMES电池,就和速度超慢、个头庞大的电脑,以及现在平板电脑的对比类似。

一个是大型落后的设备,一个是精细快速的设备。

王浩的研发明显更高端。

但潘东是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他完全不相信王浩,或者说任何一个团队能够研究出SMES电池。

所以他认为就是上级部门,对于他们的研发速度不满,就批准了王浩的项目,还让他们提供研发资料。

这样两个团队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去竞争。

潘东最后也没什么话说,他的团队干了两年,也有足够都的经费支持。

都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还能说什么呢?

难道说竞争不过?

那岂不是自己打脸,干脆把团队解散算了。

潘东一下子也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在回到了研发基地以后,他马上着急了所有小组的负责人,铿锵有力的说道,“你们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上级部门批准了组建新团队研发SMES技术。”

“这就是对我们的研发速度不满意了。”

“大家都不想两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对吧?现在我们必须要打起精神了。”

“我们也有很大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经验,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的工作,而新团队只是刚刚组建,甚至还没有开始组建。”

“第二个优势是,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料、数据。”

“我们的基础设计资料,会提交给新团队,但你们都清楚,最宝贵的不是基础资料,而是试验品建成后的那些调试、修正数据的资料。”

“我们就是一步步的改进,一步步的提升上来的!”

“这两个优势下,如果我们的研发速度、成果,还比不上新团队,到时候,上级部门、其他的研究团队,会怎么看我们?”

“想必,大家都能想想吧……”

潘东的一番话确实有激励作用。

梁静叶都变得坚定起来,她确实有点希望跟着王浩做研究,但谈起专业的问题,她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他们团队有更多的资料,也有更丰富的经验。

两个条件下,研发速度成果还赶不上王浩的团队,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梁静叶也下定决心,说起自己的工作问题时,马上认真道,“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认真去改善设计,重点解决失超保护系统的问题!”

“我们要努力证明,哪怕是再难、再复杂,也一定能完成……”

……

上级部门和航空集团的支持,速度很快。

在申请资料审批后,只过了短短半个月时间,SMES新团队就已经有了雏形,新来的总计有二十九人,再加上其他人,团队规模达到了三十五人。

依照SMES研发的需求,王浩把人员分成了五个小组,分别对应每一个部门、系统的研究。

其中计算机检测组的人数最多,达到了十个人,他们就负责研发SMES控制系统。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以后,王浩就召开了一次研究组会议。

王浩是SMES研究组的负责人,下面还有个副主任刘明坤,剩下的就是几个小组组长。

刚组建的团队,肯定是很有活力的。

会议开始前,不少人就在讨论着,“我来之前就知道了,科学院电工所里都在说,我们是和潘东的团队竞争。”

“要是竞争不过,就没什么意思了,但是有王院士,没问题的。”

“确实,有王院士,还担心什么潘东,要我看,潘东那个团队,再给他们五年也完不成。”

“SMES技术,阿迈瑞肯那边早就研究过,但我们有最高端的材料,还落后五年,实在不能接受……”

“所以才组建新团队……”

王浩走到门口的时候,就听见会议室里的讨论,他听了几耳朵,不由得问向刘明坤,“什么竞争?怎么变成我们和潘教授团队的竞争了?”

“不是竞争吗?”

刘明坤疑惑道,“大家都这么说,上级就是因为潘东团队研发的太慢,才让我们一起研究……”

王浩道,“当然不是了。我们做的是SMES电池的研究,怎么会和其他团队竞争。”

“潘东团队……别开玩笑了。”

王浩好笑的摇摇头。

潘东团队碰到的问题,梁静叶小组已经来说明过了,主要就是失超保护系统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体系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BUG,因为BUG太多,解决了一个,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好像永远都完成不了。

王浩倒是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针对每一个BUG,对他来说,要解决都很简单。

如果没有研发SMES电池的计划,他倒是不介意花点时间,帮助潘东的团队解决几个问题。

关键是,他们也要研究SMES技术,再浪费时间就没必要了。

刘明坤不理解王浩的意思。

SMES电池?

虽然研发项目确实是SMES电池,但大家一致都认为,‘SMES电池’就只是口号而已,因为‘SMES电池’研究,基础就是攻克SMES技术。

做个简单的比喻来说,连大型核电站都造不出来,还想造出核动力电池?

开什么玩笑!

换做SMES技术,也就是超导磁储电技术,意思也是一样的,先要能造出大型SMES储电装置,才能去研究制造SMES电池。

……

SMES研发组会议。

王浩最开始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这里,我强调一点。”

“我们并不是要和其他团队做竞争,我们是做单独的研究,目标是SMES电池。”

“SMES技术,也只是第一步!”

王浩说完也不管其他人的想法,就开始说起了研究的问题。

现在他们拥有的是潘东团队那边的基础资料,也就是SMES储电设备,各个部分的拓扑(平面图)资料。

拓扑资料是最基础的资料,只包含各部分名称和用途,具体的结构、制造细节等,还是要做专门的设计。

王浩针对说了起来,“接下来我们的工作,就是针对各个部分进行论证。”

“比如,整体设计,每一个组长都要交上三份设计想法。”

“还有,每个小组,针对负责的部门,也交上三份设计想法,我们在下次会议上,针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设计想法进行讨论。”

从整体设计,到部分设计,再到细节设计。

这就是王浩的研究方法。

在和其他人讨论时,他总是能知道正确的方向,自然就可以直接针对设计进行讨论,找到其中最适合的,把控整体设计再到细节问题,全部都讨论一遍,最后就能拿出一个可行方案。

其他人也都去做准备了。

任何的研究都是从论证开始的,尤其前沿科技的设计问题,就肯定要反复的论证。

在确定了所有设计后,才会去投入制造试验品,随后不断的调试、修正问题,慢慢的去完善。

好多科技应用领域的研发过程都是如此。

王浩的做法并没有什么新奇性,倒是让好多人稍稍有些失望。

虽然王浩说并不是和潘东团队进行竞争,但连潘东团队都竞争不过,再说什么研发SMES电池,简直就是可笑了。

潘东团队早就制造出了试验品,并且一直在不断的调试、改进。

他们的进度最少落后一年。

一年啊……

怎么追上?

王浩没有理会其他人的想法,他们只需要正常去做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SMES研究组就一直在做设计论证,包括整体设计的论证,各个部分设计的认证,还有一些关键技术的论证。

在不断做论证的过程中,王浩敲定了一些方案,一张张的设计图也确定下来。

研究团队的好多人都发现,王浩几乎就是一个‘独-裁者’,论证的时候,还会和其他人正常讨论,说话的口气也很和善。

但是到了敲定设计的时候,他几乎从来‘不听劝’,一下子就决定下来。

这也让一些人诟病,有些部分的设计,他们持有其他看法,发表意见也没有用,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总是以王浩的决策为准。

刘明坤就是感到郁闷的人之一,甚至说是‘最郁闷’的一个。

他是科学院电工所的研究员,来到新的研究组也担任副主任,对SMES技术也很了解,总该有一定的话语权。

但是……

从论证最开始,一直到现在,所有方案的确定都是以王浩为准。

他最开始还提提自己的想法,后来就干脆和其他人一样,就充当一个‘思考的人’,决策还是让王浩来做吧。

研究组私下里说起工作的时候,刘明坤也忍不住对其他人抱怨几句,“这样一口气敲定的方案,真的能行吗?”

“速度快是快,马上就要完成了,但是速度也太快了。像是昨天敲定的线圈环绕方式,换做是电工所,估计要论证很久,还会做样品进行实验……”

“王院士,理论水平是很高,就是太固执了,一点都不听劝……”

“也正常,三十岁、院士、国际第一啊。换做是我,我也固执……”

“换你?赶紧睡觉去吧!”

“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