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承平年少 > 承平年少 第13节

承平年少 第13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承平年少!

如今倘或白费了皇后一片心,倒不值当。

宝珠琢磨一回,决意等内讲堂开课时,探探太子妃的口风。

是了,太子妃年纪轻、辈分矮,又新入宫,自然也要去聆听内训。

初十日一早,善善与柳芽儿两个伴着太子妃往猗兰所走去。

宝珠恰也走过来,便退了一步,向她们三人行礼。

太子妃笑着点点头:“姑娘早。”她见过宝珠几回,看得出这是个善性人儿,且在皇后跟前颇为得脸。

皇后跟前太子妃不好殷勤太过,唯恐惹了谁的眼;待底下人宽和些倒无碍,好歹攒两分香火情。

几人先后进了房中,寻到自己的席位前跽坐下来,前头两个年轻嫔御便咬起耳朵来,二人一块儿回头,打量起了这位太子妃。

太子妃生得不坏:修眉俊眼、丰肌秀骨;打扮也落落大方,头上一对红宝寿字金簪,身上一套蜜色衣裙,外面罩一件三色金缂丝袄。

但被这两位直剌剌地一通审视,太子妃还是有点不自在,胸口微微起伏着,竭力调匀自己的呼吸。

短短一个月,宫里头的苦,就叫她有口说不出了。

宝珠坐的地方偏些,反而能瞧出端倪:原来太子妃领口的花纹,恰好和那位戴珍珠钗的嫔御裙上绣的撞着了。

但也不能出言挑明。尚仪女官就在上头站着的,有宠的年轻嫔御不好认真约束,盯她们这些宫人的一举一动却不在话下。

再则,又不是什么逾越的式样,时兴的花色拢共就这么些,没有她一个嫔御用得,太子妃便用不得的道理。

宝珠打算散了课后,在善善那里点一句便是——过后换下这衣服不再穿了,是太子妃谦和肯退让;不比立时去换,倒助长了旁人的威风。

也算让善善在正妃那里表个忠心。宝珠知道,上回托善善捎信给太子,却不告知她底细,善善多少还怄自己的气呢。

临走时,她便同善善挨得近些,二人目光一对上,宝珠抬起手,捋了捋自己的衣领。

善善看看她,又反应过来,往前去望那名老看着太子妃的嫔御,旋即便明白了,轻轻一拉太子妃的袖口,含笑低声说了两句话。

太子妃不觉滞住了脚步,片刻感激地深看了她一眼,复又匆匆往前走。

应当是想快些回去换下这一身。宝珠看着三人远去的背影,心想:太子妃还是稍稚嫩了点儿。

在宫里头立足,若没有七窍玲珑心,那么宁肯温吞些,哪怕被针扎一下,隔一时再叫唤一声,多半强过猛烈地挣扎,遭来更多根针。

宝珠如是,善善如是,柳芽儿如是。

贤妃不是。

宝珠内里自嘲一笑:都是二世为人,她和贤妃还真没法儿比。

贤妃是以攻为守,她却唯能以守为攻。

其实在皇后生病缺一味药材时,在太子大婚皇帝不肯回銮时,在很多很多压抑无望的时候,她都暗暗想过,要不要收罗贤妃的种种罪证,或者设法接近四皇子…

答案始终如一:她没有那样的手腕,更没有那样的心肠。

竟然也不深以为憾。宝珠呼出一口气,踏进凤仪宫,继续当她的差事。

又接着缝给杏儿的羊皮小靴,用的是她旧年攒的几块儿皮子,做好了,再花花绿绿地钉了一圈儿散碎珠石——杏儿就爱这些五彩斑斓的,走在雪地里倒也好看。

杏儿见着了,竟舍不得上脚穿了:“姐姐费了这么大工夫,若是叫雪水浸坏了岂不可惜?”

宝珠便笑她:“是东西要紧?还是人要紧?”

惜福爱物是品德,如此本末倒置却不好。她们做宫人的打扮过于寒伧了,亦是跌皇后的颜面。

不过,今秋尚服局供给凤仪宫的皮料,成色确实远不如往年。

好在皇后体质偏热,从前置下的皮袄皮裙也穿不完,对于新收进库的料子一句都没有过问。

宝珠管徐姑姑要了只大木箱子,把这些皮子单锁在里头,搁在库房最角落。

至于二等以下的宫人,棉袄倒是足够的。棉花据说几百年前中原就有了,不过种植得不广,还是皇帝掌天下之后,明令要求,“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用棉絮做冬衣的习惯才延续下来,对于不能用裘衣避寒的寻常百姓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

总的来说,这一年除了巴蜀地动外,四境之内称得上风调雨顺、年丰时稔。

腊月初八的时候,宫中还在城中心支了八口大锅熬制腊八粥分送,都中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可以来领一碗。那些有亲友在宫里当差的人还说,这是贤妃娘娘的提议,图的是与民同乐,愿的是盛世承平,万代不易。

一时间妇孺皆知贤妃,倒不知皇后。

皇后可无意和她对垒。一则无形中抬举了她,仿佛二人身份相当似的。二则,裁判的心是偏的,战与不战,胜负都是一样。

她只叫宝珠代劳,用熬粥的各色果子在江米顶上拼出吉祥图案来,或是“福”字,用以赐给曹家。

这种宫眷们送腊八粥给娘家的风气,兴许是从前朝传下来的,倒有些人情味,且不以位份高低区别对待,嫔御们都很乐意这样做。

太子妃也不例外。今年因为要发嫁她,双亲皆在都中,待过了年,他们又要回封地了。

未出阁时还想着同民间一样,三朝回门,后来审时度势,也就搁下不提了。

正丹朝贺的时候应当可以见上一面,只不一定说得上话。

她慢慢拼着那杂果,眼泪猝不及防地便掉进了粥米里。

“殿下回来了。”外头有人问安,太子妃连忙擦干净脸颊,可惜来不及补粉,起身往外去迎。

太子走进来,一眼就看到了,挥挥手,让跟着的小篆将皇帝赐的福字贴在外头,自己抬手叫了起,问她:“想家了?”

太子妃想摇头,但最终是点点头。她知道太子有为难处,也知道他对自己怀着亏欠,用度礼遇上格外优容。

她被内心的犹豫左右拉扯着,摇摆不定。

太子坐下来,手搁在膝上,太子妃瞧见他抚挲着扳指,片刻说:“初一事儿杂,腾不出空,初二我再陪你回去一趟。”

太子妃喜出望外,软软唤了声“殿下”,又担心自己给他添了麻烦,不禁显露出一副欲说还休的神色。

太子觉得她这样怪可怜的。他不喜欢这一类字眼,尤其是用在自己人身上。

他耐着性子,又说:“这宫里有什么,你看着合适都可以带回去,娘家的东西,也可以带一两件回来,留作念想。”

太子妃大为动容,意欲做出些亲昵的表示,却始终伸不出手去,拉着他的袖子,或者依偎在他怀里。

处了快两个月,太子但凡进后院,几乎都歇在她房里,二人却还跟新婚当晚一般,不远不近。

太子是温和的人,但不易捂热。

眼下也是,坐了约摸一刻,又回前头书房去了。

太子妃只往好处想,总算能与爹娘团聚半日了。

这是太子格外的恩典,她再投桃报李一回,有来有往的,总会慢慢亲密起来。便是做得生硬些也无妨,回去时,正可以私下问问娘亲。

谁曾想,除夕当晚,四川承宣布政司左布政使林文起兵的消息便急急送进宫来。

皇帝父子密谈一晚后,元日大朝会上,太子请缨往西南平叛。

太子妃的心沉沉坠下去,她以为,自己回不成娘家了。

第19章 .十九混元

出乎意料的,太子回来时对她说:“明日你坐在马车里,随军队出宫城,我将送你到将军府门口,回来时,自有妥当的人接你。”

太子妃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他便又说:“你不用担心,此事已得了父皇的首肯。”他要信守诺言,皇帝倒没有不满之处。

实际上,太子妃想说的是,她想在阁楼上目送他出征。

但到底是似箭的归心压过了这股冲动。

初二日,天子类祭宜社、造祢祃祭,于太庙前召见太子及从征将士,太子戎装佩刀,率六军行三跪九叩礼,誓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宵匪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誓毕,他接过皇帝手中的节钺,这是号令全军的权柄象征。

但太子发现自己已不像年幼时那般,为得到父皇的任命而内心激荡,他沉着且从容地调转马头,在初升的日光里,举起斧钺,领着大军往西南出发。

那道光灼烧在很多人的眼里。

太子妃从娘家回宫后,破天荒的,独自前来凤仪宫问安。

皇后待她依旧慈和,但或许出于太子在外的惺惺相惜,这慈和比往常多了两分真切。

宝珠上前奉了茶,太子妃照常冲她笑笑,她却垂着眼,没有瞧见。

太子没能来向母后辞行,太子妃来替他尽一份心,对皇后而言多少是种宽慰。

大伙儿都将担忧掩藏在心底,竭力地彼此安抚。

即便宝珠知道太子一定会凯旋,亦在背人处偷偷落了几滴眼泪,她说不出来缘故。

这一晚,皇帝居然也到凤仪宫来了。

皇后与他已有近一年未见过面,态度仍十分平常,知道他用过了酒膳,便命人端来暖胃又安神的汤羹,免得皇帝半夜肠胃不舒坦。

夜里帝后安歇了,宝珠和杏儿两个在外间值守,睡不着,又不敢面对面地躺,怕忍不住说笑,惊扰了主子。里间只有两盏油灯还亮着,到了她们这边几乎等同于无。

干脆坐起身,并排靠在床头,透过窗槅,隐隐看得见外面的花灯,没有形状,只是五彩的颜色,像被冻住了。

不知太子走到了哪里。西南此去三千多里,行军一日顶多六七十里,路上也要花四五十日。

更便捷的法子当然是就近派兵平定,然而大理一带仍由土著人把持着政权,私底下甚至还用着前朝的年号,并不把国朝任命的官吏放在眼里——也有借此在赋税徭役上讨价还价的味道;北面凉州人烟稀少,仅有边戍军驻扎,更不可调离。

宝珠猜想,太子此行,大约还有羁縻殊俗的任务。

她正想得入神,忽闻里间一声惊叫,不禁骇然,连忙同杏儿趿鞋下床,皇帝却已然自己大步往外走去,推开门,厉声道:“皇后害朕!皇后害朕!”

皇后本抱着斗篷匆匆撵上去要给他披着,冷不防听见这一句,竟呆在了原地。

跟随同来的内侍们霎时将皇帝围在当中,警惕地戒备着皇后主仆几人,接着是闻讯赶来的亲卫军,森然的兵刃齐齐指向皇后,仿佛满天的星子尽数砸落下来。

那确实是灭顶之灾。

皇帝“嗬嗬”地喘着粗气,宝珠逼着自己从头到脚地端详他:他面色赤红,目眦尽裂,乌紫的嘴唇不自觉地发着抖,除此之外,毫发无损。

而一旁身穿寝衣的皇后神情木然地立着,那件厚重的斗篷还垂在她手上。

宝珠情不自禁地往她那里走了一步,旋即便觉得有一根极冷的细线勒在脖子上——不是线,是一个亲卫军的刀刃。

她被迫停下来,听见皇帝又说:“皇后用锥刺在朕胸口上。”

“寝殿里面没有锥!”宝珠出声道,她不能让皇帝这样无端定她们的罪,不能让他把处决的话说出口:“娘娘也绝无谋害陛下的心思!”

皇帝这才意识到她的存在一般,突出的眼珠向她转来,又指认她与杏儿:“她的宫女将朕的手捆住了,朕不能动弹。”

话音刚落,在场的众人都不得不正视一件事:皇帝,好像是神志不清了。

但是,帝王的威风仍令人敬畏,弑君的嫌疑还不能就此洗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