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 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第69节

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第6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两张大团结二十块,足够闺女使用了,何况亲爹也在家。

柳暄红就每天目送俩小姑娘一块上学,中午到她家吃饭,中午到她家吃饭,晚上小姑娘回家跟爹一块吃。

宋致远他们接受良好,毕竟小云和富贵是他们熟悉的弟弟妹妹了,俩家小孩经常来蹭饭。

有时候不想回去了,就在一个床睡。

日子就这么慢悠悠地过着,柳暄红又陷入了忙碌的状态,在新店和柳记家里来回跑,突然,她迎来了一次本地记者采访。

这位记者孙平是柳记的常客,隔三差五就在本地报社写文章夸赞柳记的吃食,也是他提议为柳暄红写个版面,大大地宣传了她。

这次,孙平是给她带了个好消息。

“柳老板,您可是咱们县明年的先进人物,也是咱们县的第一个万元户,咱们县政府对您很重视,特意让我们为您写一篇报道,在年底宣传,让大家知道咱们松山县今年的出息,也能鼓励大家,加油使劲儿过好日子!争取明年多出几个万元户!”

孙平佩服地看着柳暄红,要知道,明年的先进人物,可是有许多竞争对手,比如小柳公社的先进队长,还有贾书记的小儿子,本来贾书记的小儿子背景最大,最有可能,毕竟他的贾家饭店也是他们县里的标志性建筑,都板上钉钉了,结果这时候,工商所的人收到银行消息,这柳暄红闷声不响地竟然成了万元户!

还不是一个普通的万元户,人家在银行大手笔,一下子存了六万块!

干部们一下子懵了,这,这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啊,六万块,够他们家现在开始不干活一辈子吃穿不愁了。

就是那些有家底的,也羡慕眼红。

贾书记他们的家财,是一辈辈累积下来的,可在岁月的动荡里,也花销地差不多了,许多也不是现金流,就是有,也不敢拿出来,毕竟前几年可是还倡导杜绝铺张浪费,享乐主义!

谁也想不到,一个柳记竟然那么挣钱,什么先进背景在万元户面前都不值一提了。

贾书记那边还挣扎呢,毕竟柳暄红开柳记,不过一小饭馆都那么挣,那他们贾家饭店呢?

结果一查账,好嘛,贾家饭店还是亏本状态!

这也不稀奇,贾家饭店走的是高大上上层路线,贾根民什么都不懂,听周艳艳的,周艳艳也是个半水桶,只管实现自己的想法,可着劲儿挑贵的,好的建材,光是饭店装潢,就花了近两万块,更何况还有人员招聘管理,食材后勤,林林总总加起来,贾家饭店还倒欠着银行四万块呢!

开业后也没好转,贾根民想象得不错,走上层路线,可是松山县的有钱有势的人家不多,也就开业当天他邀请的朋友多,可是那天是新开业,贾根民要面子,邀请的客户是打了二折的。

之后,贾家饭店就成了上层人士青睐但是日日冷冷清清的赔钱货。

毕竟再有钱,也不能天天上饭店吃。

何况论出名,柳记也挺出名,还接地气,吃食滋味也不差,干部们下馆子也不会被指奢侈享受。

贾家饭店也就仗着贾根民是贾家人,否则就这个亏法,银行的人一早上门催债了。

这事儿一出,贾根民的先进是没了,还被贾书记骂了一顿,让他好好整整生意,该断则断,四万块,贾家得把家底都赔了。

不过贾根民还是不想这么快放弃贾家饭店的,这是他投的第一个项目,原以为只是一个小生意,没想到越投越多,他下不来船,都怪这个不知节制的周艳艳。

贾根民暗暗咬牙,把目光放到了他的婚事上。

周艳艳给了他提醒,贾家饭店太高大上,逼格下不来了,他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贾家饭店的最新战略是在饭店举办他的婚礼,上报纸,打响名气,同时承接婚宴酒席。

柳暄红:怪不得贾家饭店最近满大街发传单,宣布贾家的婚礼,贾根民这是孤注一掷了。

孙平:“柳同志,这可是你的好机会!柳记又要在大家面前出风头了。”

柳暄红倒没有什么得意的心情,她拒绝了孙平提出的,大力宣扬她为本县第一个万元户的想法。

老话说,财不外露。

她这去银行露了一次财,不光吸引了县政府的目光,还招惹了一次乌龙相亲。

那银行的霞姐,可不就是看中了她的身家丰厚,想要和她结婚。

做人还是低调点好。

闷声发大财不错。

孙平挠挠头,不理解她的想法,别人都是想着法子要出名,这位女商人,却是淡泊名利。

孙平不禁愈发佩服她,这么有本事又有高尚情操的人,不多见了。

“我回去和领导说说,估计会同意,不过明年的先进人物你跑不掉,宣传的时候会写上你的事迹。”

柳暄红无所谓,距离明年还有几个月,到时候她可能不那么显眼呢。

接受采访后,柳暄红就专心致志准备新店和食品厂的工作了。

新店的装修在有条不序地进行,依然是上次的那个团队,柳暄红和他们合作沟通过一次,这次也进行地很畅快。

而新店的员工,柳暄红也打算好了。

她特意和宋暖英谈过,小姑娘明确表示要去柳记当店长,她就把杜婶子留下,提为店长,宋暖英去负责新店,工资没变,但是多了百分之十的股份,干的越好,盈利越多,宋暖英就挣得越多。

她和杜婶子说过后,杜婶子欣喜若狂,她本以为自己要去新店过一段苦日子,没想到宋暖英下定决心把柳记的位置让出来了,她自然欢喜。

她一开始就是在柳记干,在这儿卖过卤味,现在卖小炒,感情深厚不提,这儿离她家也近,平时上班走路方便,而新店,听说是在南街那边,在县高中附近,临近百货大楼和供销社,还有个医院。

是个好地段,可是离她家正是相反方向,走路是不可能了,得坐公车去。

这公交车费,又是一笔钱。

杜婶子神态满意没有意见,解决了店长问题,柳暄红又去和高雅如谈了谈,说服她留在这儿工作。

柳记的人员并不多,厨房里是陆师傅的地盘,而在大堂,除了杜婶子和宋暖英,就是高雅如,杜婶子的侄女杜美丽,农村姑娘小言,还有一个临时帮工。

临时工不提,她现在唯一能拿的出手人才,就是高雅如她们三个年轻姑娘,收银方面,小言只上过小学,算数也不好,是排除掉的,就只有念过高中的杜美丽和高雅如了。

杜美丽算数中规中矩,虽然算的慢些,但小姑娘认真,不会出错,可是她是杜婶子侄女,杜婶子本就是店长,负责店里财务,杜美丽再负责收银,俩人容易合伙蒙蔽她。

柳暄红相信她们的人品,可是她也不想天天吊着根胡萝卜诱惑她们。

毕竟,人的意志大多数时候是没有个人想象中那么坚定的。

当然,她劝高雅如时,是不能这么说的,只拿新店路途远说话。

高雅如想想自己的家离的比杜婶子还远,到柳记上班已是勉强,每日要走路半小时,去新店可能要提前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出门,就同意了。

而且她娘说了,过年时要给她相亲,对象都谈好了,双方正在接触,她要是换了新工作,万一新店进展不好,也是个问题。

高雅如是觉得无所谓,她年纪不大,觉得自己应该多在工作上拼把劲儿,但是她去年相亲对象因为工作的事儿吹了,今年找了一份好工作,父母势要狠狠扬眉吐气一把。

高雅如这边没问题,柳暄红又把小言和杜美丽叫来,告诉她们要去新店的事儿,俩人顿时惊呼尖叫。

能去新工作新环境,为柳记开疆扩土,俩人干劲满满!

柳暄红:“别笑的那么开心,新店工作会比较苦,而且离你们家都远,小言,你要做好搬家的准备。”

小言:“我不能继续住高婶子家吗?”

“要住也可以,但是你需要提前一小时起床,走路搭公交。”

小言顿时舍不得公交钱了。

柳暄红:“你们放心,我在新店附近买了个小院,你们就在那儿住。”

她本来是想买个新铺子的,可这年头私人房子不多,肯买卖的就更少了,商铺更别提,有一些出售的,门面小,位置又不好,新店还是依旧租的公家铺子。

而员工宿舍问题,从小言入住高婶子家她就想买房,毕竟现在买房便宜,房子能升值,能屯一些就买一些,总比钱放在银行贬值好。

她一直在托李大娘打听,这回运气不错,新店附近有院子出售,她就买下了,小言她们过去拾掇拾掇正好住上。

而后厨方面,陆师傅是贼不好意思地推举了他家阿运。

本来俩人都要去的,但是陆师傅可不想俩人全走了带新徒弟累死自己,就只让阿运去了。

阿运在厨艺方面天赋差点,快可以出师,而且为人老实,干活勤快。

柳暄红要开火锅店,倒不需要什么手艺绝好的厨师,火锅店的底牌是调料。

上辈子她就是靠着柳记独特的调味开创了多家连锁火锅店的,而作为新店的厨房长,她不想日日去火锅店,势必要把配方交给别人。

阿运出身厨艺世家,讲规矩,人老实,再者有陆师傅和陆杰这两层关系在,配方透露交给他她也放心。

员工安排好了,柳暄红又开始招工。

仅靠宋暖英杜婶子几个人负责两家店面是不行的,柳记要招人,新店也要招人,两边要交接好。

幸好她现在打出了名声,招工快,很快就挑中了六个小姑娘,三个留在柳记,三个人去新店。

在新店装修期间,这六个人通通留在柳记由宋暖英她们带着培训实习。

人员问题搞定,新店的食材后勤采购有宋万水负责,柳暄红只需上心几下就可以了。

她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小宋村的小作坊里。

她向贾家饭店说开个小食品厂不是开玩笑,现在十月过去,她开始行动起来。

说是开个食品厂,因为现在还不允许私人办工厂的缘故,小作坊还是在小宋村原址,柳暄红把老屋和隔壁两间房子都买下了,喜得老宋家天天跟提前过年了似的,宋老太太瞅着柳暄红也不再横挑鼻子竖挑眼,去村头树下闲聊时,也满嘴的我家暄红能干,净说她的好话了。

老太太现在是明白了,柳暄红是个有能耐的,三房在她的带领下是越过越好,而她的几个儿子女儿,除了农民,最有出息的就是宋老四,但是她就是亲娘滤镜挂满了,也不能昧着良心说宋老四比柳暄红出息。

论身份地位,宋老四是半个城里人,根在农村户口在城里,在厂子有份好工作。

但是柳暄红可是经常上报纸的先进人物,柳记在她的手里是经营的风声水起,赚得盆满锅满,她听说人家光是卖几天菜就抵得上她家老四一个月的工资了。

老太太悔啊,早知道这老三媳妇这么能耐,她当初也不会招惹她。

都怪她搞那些什么,孙女们说的大灰狼扮小白兔,一扮还扮好几年!

任小宋村的人想破脑袋也不知道,柳暄红不是藏拙,而是直接换了个人。

她们只是暗地里感叹着,惊讶她的才干。

柳暄红要在小宋村开厂子,一开始还遇上了点小困难。

因为不允许私人经营,现在大部分的私人厂子都是挂靠在社办工厂下的,而有些没门路的,则当起了小家庭经营模式的黑作坊,上头的人来一查就关门,等人走了照常开着。

小宋村的月饼作坊其实也属于后一种。

柳暄红这次想要干大点,包揽松山县的过年吃食,不光是今年,还要明年,后年,往后几十年,不止是松山县,她还打算卖进省城,传到全国,自然是要搞个正规经营。

可是小宋村没有社办工厂,他们公社穷,以前搞过养猪大队,但是没一年就办不下去了,没办法,猪吃粮食,不吃粮食不长肉,不长肉的猪不达标卖不出去,那年头大家自己都吃不饱呢,哪能让猪吃呢。

于是,整个小宋村咬着牙拼命省下一年粮食后,卖了那批猪就不搞了。

日子太苦,还亏了,不如不干!

食品厂开在小宋村,花的是柳暄红的钱,请的是小宋村的人,全村能跟着挣钱,发家致富有望,整个小宋村都欢迎,书记和大队长也喜笑颜开。

但是因为这经营证问题,为了柳暄红的食品厂,小宋村的书记和大队长是愁白了头发,天天往公社和县里跑。

他们想要上报小宋村要办个食品厂,把它按到全公社的名头来,私下再和柳暄红签协议,但是说到底,这厂子属于钻政策漏洞,他们没有什么门路,跑起来艰难,书记和大队长去了好几趟公社和县政府都败兴而归。

不过等柳暄红回来,她是明年的先进人物确认了,还是松山县的第一个万元户,书记和大队长愁眉苦脸的事儿,一下子就解决了!

食品厂的手续办的离奇地快,县政府那边一路开绿灯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