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讲经论道的太后 > 讲经论道的太后 第31节

讲经论道的太后 第3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讲经论道的太后!

深夜。

子润,今日有大臣上书,要朕册封景妃为贵妃,你怎么看?昏暗的烛火下,皇帝的神情异常疲惫。

景妃是先皇赐给皇帝的侍妾,很早就跟着皇上了,又是皇长子的生母,论资历册封一个贵妃也不是不应该。

跟着皇帝熬了二十来年了,还是一个二品妃子。

自己的孩子虽说是长子,可是她并没有因为这个长子就能多获得几分宠爱和看重。

皇帝去她那里的次数,一年也没有几回的。

二十多年了,她就这样安安静静的活在宫里,不争不抢,不吵不闹。

论宠爱,她不如早年的贵妃。

论信任她不如现在的我。

所以她反而什么都不求,只好好看顾着自己的孩子,殚精竭虑的为儿子谋划着。

即便我一早就知道了她的心思,也不愿意过多打压。

她同我一样,不过是个身不由己的困在宫里的可怜人罢了。

能早早的有一个儿子,是她唯一的一点幸运了。

可是如今,我也得护着我的儿子啊

景妃这几年呢,就像御花园里头矗立的一棵树,看着虽不花团锦簇,但是枝叶深深,早已根深蒂固了。

大皇子妻妾多,为什么多呢,哪一个侍妾通房的不和朝廷上的某个大臣沾点子关系。

说句不好听的,半个朝廷都是他岳家!

如今他的这些岳家们,开始为了景妃向皇帝讨要名分了,可是皇帝不会愿意的。

自从悯毓贵妃死后,宫里头再没有册封过一位贵妃。

这是皇帝对悯毓贵妃的愧疚,也是皇上这辈子唯一能给她的东西了。

从道义上来说,贵妃这个名分是景妃应得的。

可是情分上来说,她注定得不到,因为她和皇帝没有这样的情分。

皇帝见我不语,叹了口气道,朕知道焕儿他们是什么想头,朕也知道景妃这几年不容易,可是,朕给不了。

朕心目中,已经有了太子的人选,不是旁人,就是灿儿。

我的心一沉,早就料到了不是吗,可是我还是有些难过。

我的儿子终究不能像旁人那般幸福了。

皇上为何属意灿儿呢,因为他天资聪颖,才华出众,还是因为他是咱们的儿子?

抑或者,因为他是贵妃的血脉?

我知道我不该问的,可是此刻我就是想问。

皇帝愣了愣,似乎想不到我会问这样尖锐的问题。

沉默许久他终于道,你是朕的妻子,是朕此生除了母后最为信任的人。灿儿是你我唯一的儿子,所以朕看重他。贵妃是朕年少时倾心相爱的女子,灿儿是她的血脉,所以朕疼爱他。

但是,朕不能只凭着自己的看重和疼爱就认定太子是谁,子润,这不是为君之道。

朕选中灿儿,是因为他宽和善良,心中常怀仁念。从小到大,他从没有为难过伺候他的宫人内侍。春猎上,他也不似旁人那般急功近利,以射杀孳育鸟兽为乐。

不以人微而轻贱,不以恶小而不顾,这才是朕想要的储君。

子润,朕知道,灿儿有这般品行都是你悉心教导的结果,朕感谢你,为朕培养了这般品行贵重的孩子。

可是灿儿的血脉不能为朝臣所容忍,朕不能够顺利的立他为太子,朕希望你能支持朕,辅佐朕,让咱们的儿子做太子,你愿意么?

皇帝声线柔和,神色诚恳。

像是一场深思熟虑的虔诚祷告,又像在呢喃一段摄人心魄的古老咒语。

由不得我拒绝。

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看,我希望我的儿子远离宫廷,远离皇权。

可是以皇后的身份来说,我希望百姓们能够拥有一位仁君,一个真正将百姓们放到心上的君主。

显然,郑焕不会是这样的君主。

我伸出手来握住皇帝的手,看着他道,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皇上以天下百姓为重,夫妻一体,臣妾定然以性命相随。

皇帝动容,他看着我道,子润,朕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母后为朕选了你做皇后。

外头月光明亮,秋风起,花叶落。

不仅吹散了这个夏日最后一场炎热,也带走了我这一生,最后的快乐,最后的慈悲。

我靠在皇帝怀里回忆着此生不多的幸福时刻,我怕我忘了。

子新的媳妇下午进宫了,说是臣妾的母亲病了。

想了许久还是决定和皇帝说一下。

严重吗,你怎么不早说?

是老毛病了,我已遣了太医去苏府了。只是,有一件事要和陛下请示。我缓缓道。

皇帝听了有些诧异,你做主便是了。若是苏家的事,我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这回的事不同,我爹我娘年龄大了,我母亲如今也病着,好歹生养了我一场,他们老了我却不能尽孝。

如今,心中甚不安稳,我想让阿烁到苏府去,替我在我母亲跟前尽一尽孝心,皇上能应允吗?我缓缓的说着。

只听见皇帝叹了口气道,朕知道你的心思,朕也是他们的女婿,原该亲自去看一看的,这许多年倒是真疏忽了。朕跟着你一道儿去,到时候也以小婿之礼,见一见朕的泰山老大人。

我听了笑道,还是免了罢,我爹可受不起你的礼!我也不去送她,到时让子新媳妇来接着她就是了,不打紧的。

你说起子新,我也得同你说一桩事。

什么事?

朕今儿训斥他了,梁启在朝上提了皇贵妃一事,子新同他争执不下,朕拦不住他也是没有办法。

梁启他们人多势众,子新年纪轻,得罪不起。皇帝三言两语将这事学了个囫囵,倒是与林漾所言如出一辙。

我只好道,训斥便训斥吧,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于公呢,你是君他是臣。他要是做错了,你便是将他捆起来打一顿也是该当的。于私呢,你是他姐夫,训斥自然也是为着他好,你且放心,我不护短。

朕自然知道你不护短,只是也得同你说一声不是,免得让旁人来你跟前说了去,朕分明只是训斥,倒让你误会是打一顿了。皇帝顽笑道。

我嗤笑一声不言语。

庭外竹影深深,屋里修过摇晃。

我和皇帝有一搭没一搭的絮叨着些闲话。仿佛一场路途温馨的梦境,绵长而悠远。

翌日,皇帝一早便走了,郑灿和郑烁还是来我这里用早膳。

昨儿个,你们舅母进园子来说你们外祖母病了,虽不严重,却病症缓慢。我已经许久不见你们外祖父和外祖母了,如今他们年老我却不能侍奉在侧,着实是内心煎熬,坐卧难安。

阿烁,不如你去替母后侍奉你外祖母吧,你如今已经十四岁了,想来是能独当一面的。我看着阿烁郑重说道。

阿烁愣了一会儿惊讶道,啊?怎么侍奉呢?母亲是让我出宫吗?

自然是了,你呢,去苏府住一段,替母亲侍奉你们外祖父和外祖母。

再一个,你们舅母也不容易,家里四个老人,四个孩子,如今你外祖父又在家办了一个私塾,都得你舅母一个人照应呢,外头还有慈幼坊,悲田院,粥厂这些,也得你舅母看顾着。

你呢,到时候也别在家里头闲着。去帮着你舅母干点活儿。她那么忙,你帮她分担一点是一点。

咱们呐,是一家子,得互相照应才行。你虽是公主,可你到了苏府就是你舅父舅母的外甥女儿,万事得听他们的教,你可明白了?

阿烁听了似乎有些不乐意,又道,那我岂不是不能常常见父皇和哥哥了?

你成日里在我身边倒是好,只可惜不长见识,让你舅母带你到外头,好好瞧瞧宫外是个什么样子,宫外呀,可比咱们这儿有趣多了。

外头的小摊小贩,卖什么的都有,到时候跟你舅舅家的哥哥姐姐们一道去外头逛逛。我知她不乐意只好这般哄着她。

她听了果然很满意,连问我什么时候能让她去。

郑灿突然道,母亲何不让我去呢,阿烁年龄小做事难免不周到。再说她也没出过宫。到时彼此难免不适应。

我看着他道,你有别的事要办呢,从今儿起,你就上廉政斋待着去,给你父皇研墨铺纸,端茶倒水什么的。你父皇最是疼你,你得好好侍奉他才是。

母亲平日里不是愿意让儿子读书吗,为何如今让我去父皇身边呢?郑灿疑惑道。

我道,读书是为了明理,我自然乐意让你读书,只是如今你父皇年龄大了,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如今你皇兄们都在外头替你父皇办差呢,你虽说年龄小,倒也不能只图清静。你好好去你父皇身边侍奉,多跟你父皇学着,等你大了,也好替你父皇到外头办差去。

灿儿听了我的话还是有些疑惑,他不明白往日里我总是让他好好读书,为何这会子又不让他读书了。

奈何他终究还是个孩子,只好点点头,母亲言之有理,儿子听母亲的。

我想了想又接着嘱咐道,你到了你父皇身边啊,要多向你皇兄他们学习,他们比你年龄大,懂的也多。你呢,就多瞧着他们。自己心里有了什么主意也不要忙着说,先问你父皇的意思,记住了吗?

儿子记住了。

我满意的点了点头,一顿饭把俩孩子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我真是佩服我自己。

用过早膳,我就带着俩孩子去了廉政殿。

一则是怕郑灿胆怯,我亲自送他去。

二来,阿烁马上就要去苏府了,往后的一段时日都不能常常相见,也该让她去见见自己父皇才好。

子润,你预备何时送阿烁去苏府呢?

皇帝见我这么快就带着阿烁来给他辞行有些惊讶。

我想了想,今儿过午,她舅母就要进园来接了。

这样急吗?皇帝有些惊讶。

我只好道,左右她也没有要紧的事,不如早些去的好,她舅母那头事多,她去了也能帮衬着点。

皇帝不言语了,昨儿他脑子一热什么都答应了,这会子显然是理智上来了,开始舍不得闺女离家了。

子润啊,要不过两日再让阿烁过去吧,也别劳累子新媳妇进园子了。咱们过两日亲自去一趟把她送过去,你看怎么样?

我笑了笑,只不说话,端起桌子上的茶啜了一口。

哼,反悔也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