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御龙归字谣 > 第一百零七章:曹操的决断

第一百零七章:曹操的决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御龙归字谣!

张绣、刘表结兵去追,追得正紧,前方现出一条夹道,张绣本就听得进贾诩的话,处处防备不测,此时见夹道处险峻非常,心生警兆,正要提醒刘表,却不料刘表已经率众冲入夹道当中。

忽然伏兵尽起,夹道上旌旗招展,呐喊声声,夹道中,飞出一马,身后无数骑兵,马上一将正是许褚,只听许褚哈哈大笑道:

“丞……丞……相已派我等……等……等你多时。”

说罢,大斧一摆,乱箭齐发,刘表大骇,急令撤兵,许褚哪里肯舍,领兵冲杀,直杀得刘表退出夹道,张绣远远望去但见荆旗不可胜数,乱箭齐发,知道确有埋伏,不敢力敌,拼力救下刘表,败回南阳。

许褚见刘表、张绣兵马已退道:

“速……速赶丞相!”

众军即整队形,退出夹道,却只有两千精锐,原来是曹操算得刘表、张绣必有追兵,叫许褚以旗帜虚掩以为伏兵,吓退追兵,而大队人马早已在行军路上。

刘表、张绣面上无光,悔不该不听贾诩所言,才有此败。刚回大营,却见贾诩正立在营门口,二人不禁面现愧色,正欲下马,贾诩见二人灰头土脸的回来,却走上前道:

“且勿下马,此时整兵追袭,必胜无疑。”

张绣、刘表相视一眼说道:

“我军士气已然受挫,士气颓废,哪有胜算?”

贾诩捋须笑道:

“将军只管派兵追袭,若不胜,可斩我头。”

张绣虽不知道其中算计,却对贾诩深信不疑,于是挥兵追赶,而刘表不敢再率兵追袭,留在营中,待张绣赶至夹道,见对方只是虚插旗帜,方知对方虚张声势,当下懊悔不已,奋起追杀。

张绣所率都是精骑,自然马快,赶到曹操尾巴,一顿掩杀,直杀的曹军大败。张绣正杀得起劲,忽从山后冲出一路人马,张绣恐有伏兵,不敢再行追击,这才收兵回营,刘表见张绣所得军资无数,不禁大奇。

忙问贾诩何故。

贾诩笑道:

“此事看似难解,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我自会说与将军听,只是,日后若有麻烦,还望将军相救。”

刘表此时对其间道理甚奇,连忙应承道:

“我与张将军唇亡齿寒,这是自然。”

贾诩这才道:

“说句不中听的话,二位将军虽善用兵,但实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猛将殿后,以防我军追兵;我军虽尽起精锐,但比起曹操劲兵,却不能与之披靡:故知必败。想那曹操攻城正紧忽急于退兵,必因许都有要事,既破我追兵之后,必轻车速回许都,所以不曾防备;我军乘其不备而更追杀曹军:故知能胜。”

刘表、张绣听完都叹服不已,暗赞贾诩奇谋。

刘表甚至私下拉拢贾诩道:

“贾公智谋无双,可否随我小住?”

贾诩当然知道这刘表的意思,笑道:

“将军,可知高祖时的张良?高祖对其言听计从,作为军师,能得如此主公,实为军师之幸事,今我家主公虽无远谋,却对我言听计从,怎能以怨报德?”

刘表叹道:

“贾公之心,我岂不知,只是日后若我入土之时,举族恐有灭族之灾,还望先生指点一二。”

说罢深施一礼。

贾诩叹道:

“此是天事,非是人为,贾某若是健在,必不负将军所托。”

刘表知道贾诩是高人,所以才屈尊降贵开口,见贾诩答应自己,忙行大礼道:

“先生之恩,刘表没齿不忘。”

只因此番刘表费尽心思,后来刘表一族才多了许多变故。当然,这是后话。不表刘表、张绣退兵,且说曹操听闻后路兵马遭袭,幸有一队人马相救,才全军覆没。

曹操急问何人,自有人领来一位小将军,曹操问是何人,原来却是镇威将军,姓李名通,字文达,最近守汝南,知道曹操与张绣、刘表交锋,故特来接应。

但现在天下形势并不明朗,眼见袁绍就要兵袭许都,灭了曹操,天下间谁敢与之争锋?

到时必是生灵涂炭,若到时真龙天子现世,搞不好袁绍就要落个西楚霸王的下场,不过西楚霸王丢的是人间之本命,袁绍丢的可能就是神位了,到时又要遁入轮回,岂不悲哉?

天下大乱是群雄并起,李通本是一方豪强陈恭手下,附近有一个唤作周直的豪强,时有部众两千余人,周直和陈恭有利益冲突,李通本意是要除掉周直这个眼中钉,以除后患,奈何陈恭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李通就将陈恭晾在一边,自己快刀斩乱麻,摆了个鸿门宴结果了周直,然后将其主要党羽诛杀,吞并了周直部。

后来陈恭被他妻弟陈郃杀了,联系陈恭一贯优柔寡断的作风,估计他妻弟陈郃在军中犯事,陈恭正在思考罚与不罚间,却被陈郃恶从胆边生给杀了,陈郃还接收了姐夫的部众,李通可不是等闲之辈,三下五除二,轻轻松松地摆平了陈郃,还枭其首级以祭陈恭。

不久李通又生擒黄巾军将领吴霸,并降了其手下兵马。

当时,天下饥荒,民不聊生,李通散尽家财赈济灾区群众,平常也是和士卒共甘苦,于是士卒都愿为之用命,从而加强了李通部的战斗力,李通部也就成为江夏,汝南一带极有影响力的军队。

曹操早知李通名气,闻言大喜,当下封李通为建功侯,驻守汝南西界,以防刘表、张绣部。李通领命拜谢而去。

曹操回了许都,即刻上表奏孙策讨敌有功,封为讨逆将军,赐爵吴侯,遣使下召江东,防御刘表。又急召众谋士都来到曹府,正谈至袁绍偷袭许都一事,突见荀攸入见,曹操见荀攸大笑道:

“公达因何事来迟啊?”

荀攸见曹操忙行礼道:

“闻丞相归来,荀攸便欲来见丞相,实有要事耽搁,丞相勿怪。”

曹操闻言,看向荀攸,只见荀攸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边递与曹操边解释道:

“袁绍今日使人发书丞相,言其欲讨伐公孙瓒,特来向丞相借粮借兵。”

曹操一手接过书信一边目视荀攸笑道:

“曾风闻袁绍欲偷袭许都,今见我大军已归许都,定是又生他意,袁绍小儿与我一起长大,岂能瞒的了我?”

却见荀攸眉头一皱,曹操心念一动,缓缓展开信笺。

曹操览书观看,众官只见曹操神色间阴沉不定,看毕,曹操冷哼一声道:

“袁绍小儿,竟如此骄狂!”

转头对荀彧道:

“吾欲先伐此子,只恨力不能及,依你之见,可有良策?”

荀彧轻抚袍袖长身而起笑道:

“昔年,高祖与项羽坝上争战,众所周知,那时项羽兵强马壮,高祖亦不能及。高祖唯有智取,项羽虽强,却终被高祖所败。”

此时说来如数家珍般道:“此番情境与当年无异,依荀彧所见,共有四胜,而袁绍有四败:袁绍看似宽宏大量,实则善忌贤能,任人而疑其不忠,公明达不拘,唯才是举,此度胜也;”

袁绍出身名门,自对门第之见极为看重,重用的人才均是家世渊博之人,门第所限极重,而曹操推行为才是举的政令。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人才,有人推荐,我就会用你,没什么门第之分。而且袁绍不分忠逆,向来是忠言逆耳,所以不能用人,曹操则截然不同,向来用人不疑,所以荀彧有独胜一说。

众官闻言,细略忖度,都点头附和,曹操则微微一笑,荀彧向前踱了一步又道: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有方,此谋胜也。”

袁绍向来迟重少决,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由此可见一斑。而曹操做事素来决断,因为他本身便是当世的顶级谋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