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喜有忧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最后往铁包里面吹风,为的不是提高多少温度,焦炭燃烧的炉温不低,出来的白口铁已经是非常接近高碳钢的生铁了。
就多了一点杂质和碳含量,铁包中最后的氧化反应,去除了一点点的磷、硅、锰、碳,钢就出炉了。
省了炒铁和锻打, 效率大增,产量也会大增。
炼钢高炉一炉能出钢一千五百斤,一天能开炉一次,这样的高炉,幽州有四座,一年能产钢两百多万斤。这个数量不少了, 东汉末年, 全国一年才能出产五百万斤钢,再建几座高炉, 他能超越整个东汉。
可惜铁矿石的挖掘速度,物料的粉碎速度,限制了高炉的产能,盲目扩大不可取。
矿洞就那么几个。
探矿的得努力呀,他派出去很多探矿队了,渔阳县北面山区,军都山山区,有铜有金银有煤,土垠、海阳、令支、徐无周边有煤有铁,可找不到矿脉啊,他也是只知道这个区域有矿藏,根本不知道具体位置。
空有宝山而不得入,抓心挠肝啊。
高炉在检查炉膛,另外一座炒铁炉正要改建, 图纸和制备流程已经发往渔阳县和涿县,那里的高炉也会改成炼钢炉, 钢的产量会越来越高,打造战具的工坊,可以提高产能了。
光有钢锭是不行的,得把它打造出来才有用。
刘襄在甲胃、刀剑、矛戟工坊转了一圈,秀了一下存在感。
兵器工坊大多改用夹钢法打造,流水线作业汉朝的工匠原本就是这么干的,抽取了几件成品检查,质量不错,没发现以劣充好的事情。
每件兵器的铭文都记录了各道工序的工匠,出了问题直接能找到他们头上,处罚很重,还会连坐,只要工官不出问题,工匠是不敢乱来的。
甲胃工坊的人最多,冷锻鱼鳞甲、铁扎甲、革甲,工序繁多,对人力的消耗很大。
几千个工匠忙忙碌碌,可产量却不高。
没办法,一套扎甲两千多个甲片, 锻打匠人制作了甲片,过一遍检查,合格的送到髹漆匠人那,髹漆五六遍,再过一遍检查,合格的送到巧手匠人那串联,最后成甲得经过刀剑噼砍和弓弩试射,这两道检查工序合格,才会入册存入府库。
一个月做不了多少套。
冷锻甲更费时间,现在一个月能出四套了。
甲胃是真的费时费力,一套铁扎甲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够武器工坊做出一堆的刀剑矛戟了。
着甲率的提高,太难了。
安平军铁甲不到八千,革甲刚刚过万,还有三千多人,穿着胡人那种劣质的整张皮子的皮甲,这些就是所有的铠甲了。铸铁兜盔倒是不少,已经全军普及,那个制作的快,用模具浇灌就行,现在钢材已经能量产,钢盔肯定要逐步替代铁盔的。
最后去的弓弩作坊,古人制作弓弩有讲究,冬制木,春制角,夏制筋,秋合和,还有什么北两年南三年。
其实没那么玄乎,也不会两三年才能出一批弓弩。
冬天伐木是因为水分低,北方需要阴干两年,南方潮湿要阴干三年。
春天割牛角是古人觉得春天牛的血气旺盛,角更优秀。
夏天太阳炽烈,制筋更容易干燥。
秋合和这个说法,就是仪式感作祟,其他三个季节都有事做,秋天也不能落下呀,干脆就在秋天开工组合吧。
大多是封建糟泊,信他个鬼,原料一批赶一批,什么时候都能制作。
刘襄对军队战具的规划,弓弩是他最重视的,远程武器至少要达到七成的持有率,可惜弓弩严重不足,现在只能用飞梭替代。
他麾下的所有骑兵都已经装备了角弓,缺口在步卒这里,安平军步卒已经有弩八千具,至少还缺八千,有弓七千张,至少还缺一万五千张。
弓弩作坊平均两个月才能出一批成品,弩两百,弓三百,弓弩匠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也不好弄到手,他手下工匠不足。
看样子,还是得依靠缴获。
在弓弩作坊他还看到一个好东西,火墙,应该说是火墙和火炕的结合体。
弓弩作坊不许有明火,容易引起火灾,有个叫张悠的曹长,就沿着墙边用土坯磊了个宽一步,长一丈,高四尺多的,炕不是炕,墙不是墙的建筑,里面规划了烟道,一边是室外火炉,一边是顺着墙通往屋顶的烟囱。
他管这个叫暖台,给工坊的匠人取暖用的。
想法真不错,刘襄还真是忘记了用火炕和火墙取暖的办法,一看见这个,他才想起来。
跟张悠说了一下他的想法,火墙和火炕只要烟道的规划不出问题,土坯、红砖都能搭建,再用粘土勾缝,是冬天取暖的好东西,比火塘和炭盆强多了。
就是得注意烟囱,现在百姓的屋顶很少用瓦,还是茅草居多,烟囱得搭建得高一点,还得在下风口, 最好做一些遮挡,否则容易点燃屋顶,这么一想,他有点犹豫,到底该不该推广出去呢?
说了一下心中忧虑,刘襄问道:“张曹长,你觉得该不该推广呢?”
张悠挠挠头,小心的回道:“要是烟道做长一点,应该不会引起火灾吧?”
“多画几张图纸,先在各处工坊和县里署衙推广,让他们多注意,看看效果再说。”刘襄还是决定推广,但要先试点。
这些地方如果发生火灾,有专门的人员看护,出不了太大的问题,就算有损失,刘襄担得住。
百姓不行的,家中走了水,这种损失他们扛不住,怕是会死人。
火炕和火墙大面积推广,燃料的需求必定大增,正好推广煤炭。
煤矿最好的煤,用来炼制焦炭了,次一点的煤送去各个火窑作为燃料,但还有很多劣质一些的碎煤就没用了,扔在煤厂铺路都嫌脏,这是浪费。
那些碎煤可以磨碎了加入粘土、石灰,做成蜂窝煤,燃料可是个赚钱的大市场。
烧蜂窝煤取暖很方便,就是需要专门的炉子。
刘襄舍不得用铁料做炉子,他决定用陶,除了重一点,容易碎以外,没什么毛病。
可以用陶做炉篦子和炉膛,外围用土坯或者砖石搭建主体,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说干就干,画了做蜂窝煤的模具和炉子的图纸,当场找来工匠制作。
刘襄决定,继小凌河河鱼之后,他又喜欢蜂窝煤了,那些富豪们,也一定会喜欢。
这可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