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铝箔复合材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启1991!
男人翻看着手中的书,明明近在眼前的机会他总觉得有些缥缈。
看到盒装烟的发展史就是最近十几年,特别是铝箔复合材料的需求量巨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烟盒的内包装纸。
这就是他要找的商机,既然原材料没法掌控,那就从边缘入手。
袁福军立马找到了公共创业课的老师,想要继续了解一二。
“老师您好,我想找您了解一下烟草行业,今天上课听了十分感兴趣。”
老师对主动提问的学生没有抵抗力。
“没问题,你想聊什么?”
“铝箔,就是烟盒里面那层包装,您对这个有了解吗?”
这方面属于化学材料,不是他的专业,下午也翻看了很多资料,主要是找不到来源。
老师没想到眼前这个学生竟然想到了这一层。
“铝箔复合材料需求量很大,它对光、气、水具有很强的隔绝作用,市面上有生产的商家,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和老师聊了许久,袁福军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前者的办公室。
烟草行业一直是热门行业,而这个产业的做的人少,需求量大,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最好时机。
拜别老师,他回到了宿舍,翻看着自己的房产证,他想把河东的地利用起来,不能一直等着房价上涨,这个周期起码还要等待十年。
烟草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原材料紧缺,据他了解铝箔纸每吨能卖到一万六七,情况紧急的时候两万都拿不到货。
袁福军买的地并不是全都是农用耕地,有两百平都是砖瓦房,其中的一百平米他想放六台机器用作生产,剩下的一百平米来当仓库。
说干就干,他当即便联系了徐彰彬,让对方来一趟尚海,工厂那边还在等待流水线,有三叔盯着,没有任何问题。
而袁福军现在在学校上课,不方便在外东奔西跑。
等徐彰彬到了尚海,他给对方找了一间酒店,两人在房间里商量具体事宜。
“这边你得待一个月,帮我处理好了事情你再回青山
(本章未完,请翻页)
镇。”
袁福军开门见山,这是他目前唯一能调动的人,而且尚海也是徐彰彬之前工作的地方,让他出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福军,有事你就直接吩咐,我一定尽全力执行。”
徐彰彬不是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他内心深处当然想杀回来继续留在尚海打拼,他能看出来袁福军的心思并不在老家,只要他跟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一起干,将来一定能回来。
袁福军从包里掏出一串钥匙和两张纸,其中一张是他画的工厂平面图。
“我想在这儿做铝箔加工,这里是两百平米的平房,这边三间屋子需要你放六台机器,对面的三间是仓库,你明天动身去买机器。”
“没问题!”徐彰彬点了点头。
接下来袁福军自己的计划大概地和徐彰彬通了气,时间就是金钱,他们必须抓住机会将厂子做起来。
“你放心,等我消息。”
从酒店出来,袁福军赶紧回学校上课,今天是专业课,可不能迟到。
紧赶慢赶终于踩点进了教室,阶梯教室里坐满了学生,放眼望去袁福军发现作为都坐满了,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坐到哪里。
此时,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了。
袁福军只好贴着墙走,一边寻找空位置,结果突然被一把拽了过去。
“坐这里,没人。”
手劲儿不大,应该是个女生,袁福军侧过头一看是他的同学李静。
“谢谢。”
袁福军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书本,因为刚才的速度太快,他的额头上已经微微冒汗,女孩把自己的手绢递给了袁福军。
“没事,不用,一会汗就散了,别把你的手绢弄脏了。”
袁福军摆摆手拒绝,他不想用女孩的私人物品,毕竟两人的关系非常一般。
让他没想到的是,李静竟然伸手给袁福军擦起了汗,这个举动太亲密了,让袁福军身体直接变得僵硬起来,一时间忘记了推开。
男人回过神赶紧一把夺过手绢,把头低下擦起来,一时间他反而像个女孩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般,耳朵都红了,和蒸熟的虾子一样。
两世为人,但袁福军只和林萱谈过一次恋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意,他有些无所适从。
“嘻嘻,没想到你这么害羞。”
眼前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儿脸红的样子也是李静第一次见,她没想到袁福军这么不经逗。
“这个我会洗完还给你的。”
袁福军不知道怎么去接李静的话,他都有些后悔不该来上这堂课了。
“好的,我等你给我送来。”
李静爽朗一笑,便开始认真了听课。
好不容易等到下课,袁福军逃一般地离开了教室。
刚回寝室,袁福军就被大家一顿审问。
“福军,你和李静到底什么情况?”
司南一改平日里安静的样子,一脸八卦地看着袁福军。
其他人也纷纷起哄。
“福军,真厉害,不声不响就把李静拿下了。”
袁福军赶紧打断大家的猜测,再晚一会可能外面都有自己下半年就要结婚生子的谣言了。
“没有的事,我刚刚出了汗,人家只是好心借我手绢擦汗。”
“福军,这个理由太牵强,我也出汗了,为什么没有人帮我擦汗啊?”司南笑道。
“司南,你出汗了,我帮你擦擦!”
田润吉脸上露出坏坏的笑容,模仿李静给袁福军擦汗的动作,显然刚刚在教室那一幕很多人都看到了。
“滚!”袁福军勃然大怒。
四人顿时笑成一团。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袁福军去了河东的厂房,徐彰彬已经在等他了。
“你终于来了,这是签的订单,我的建议是我们每个月生产二十六天,周末需要休息,这种劳逸结合才能既保证质量又能保证安全生产。”
徐彰彬的建议是根据市面上大多数工厂呈现的数据总结而来的,那些进行倒班制度的单位一般都是员工充沛,但是他们并非如此。
“这个你比较有经验,可以执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