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反击(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一品荣华之医妃要上天!
直致人离开,侍卫松开了张嘉仪的手,她怒了。
恨到极致怨到极致,张嘉仪追声尖道:“王城高你该死。”
猛的掏出腰间一套银针,唰唰唰的一根根落了过去,抱着必死之心同归于尽。
她也是被气的发昏,这几根银针各个泡有剧毒,出乎意料王城高并没有躲。
任由张嘉仪袭击,扎刺在他身,他一动不动十分坚定咬牙道:“他做到的本王都可以,死算什么,为了你我能做到,或许你真的很爱水皓宇,怨恨我,可我能够狠下杀手杀了他,却下不去手伤害你。
我明白你有怨恨,你巴不得我死,死了正好不用在这么爱你,不需要你付任何责任,我活着好累,爱的更累。”
哇的王城高口吐鲜血,魑魅一笑。
目望着张嘉仪声音戛然而止,失去了理智,一把过来抱住了王城高,脸色骇的发白:“你为什么不躲,为什么,你就真的要死吗?”
抚摸着张嘉仪的手,王城高的嘴里吐的都是黑血,没有了力气的手臂伸高摸着张嘉仪的脸。
“刚刚我笑水皓宇为了一个女人连命都可以不要,到了我才知道爱一个人可以为她付出一切,死在你的怀抱,我,我很满足的,嘉仪。”
王城高一个人偷偷哭泣觉得委屈,到头来为何她只爱水皓宇。
“嘉仪本王想要的其实不多,只想抱抱,你,可以吗?”无力的低音,仿佛这个世界里就只剩下了张嘉仪。
张嘉仪被吓坏了,牙关都打不开,心急如焚抱着王城高把他带进了刚才吃饭的屋子。
放在屏风的后面,张嘉仪心慌乱如麻,俨然王城高已经失去了意识,她不能在耽搁。
抓着身上各种各样的解毒丸,颤着手全部倒了出来,放进王城高的嘴里,可这些药丸全部都倒不进去。
进了水,张嘉仪使劲掰开李渊明的牙齿,让药丸含在嘴里融化,药液全部都流了出来,根本喝不下去半分。
事已至此,若因为自己害王城高丢了性命,恐怕不仅水皓宇难保,包括在场的所有人都要死。
“顾不得许多了。”思考的刹那,张嘉仪把药丸喂到了自己嘴中。
用两人亲吻这种方式,把药塞进了李渊明嘴里。
人终于呼吸稳定了下来,张嘉仪抬脚将银针捡起来,看清楚针的模样气红了脸。
“what,我ri”张嘉仪忍不住的爆粗口,连带着英文都带了出来。
“这可是老娘的初吻,这两根银针分明没啥毒,是我当初为了吓人研制的。”
得知真相,张嘉仪捂住了脸掩面摇头:“呜呜呜呜,老娘这次丢尽了脸。”
真是一朝龙翻天,凡土脚下泥,自己挖了个坑给自己跳。
现在得知王城高只是短暂的昏迷,还有水皓宇被抓,她得想办法救水皓宇出来,最后愤然离开。
这些还要去麻烦左督御史王孟勋,和其他人。
给不了多少时间,张嘉仪回到府上,让段明明拿着银子去让人抄写王城高的种种恶行。
花了半天抄了厚厚一榻,接着段明明找到京城的乞丐把银子亮了出来。
又诱惑的开口道:“你们想要吗?”
众人撇着段明明手中银子,乖乖的渴望点头:“想要。”
“既然想要就帮我办一件事情,看清楚我手中这些纸张了吗,给我一张张趁着夜深人静,张贴在街道门口,这是订金,明天看到效果,剩下的就都是你们的了。”嘱咐完,段明明拿出了银票,带上面罩离开。
只留下了厚厚的纸张,乞丐认识字的不多,就算认识字为了银子豁出去了。
到了夜晚灯火阑珊,房内见段明明回来,她恢复了淡漠轻启:“事情办好了吗?”
“回小姐的话,事情全部办好。”
张嘉仪满意的泯了泯嘴,想必明天王城高就会醒,不知对于她的强烈报复,五皇子殿下可否满意,而且还不只这些那!
半夜降临,家家户户人静,铺子门关的紧紧的,乞丐全部出发,每人手中拿着刷子面糊,纸张。
悄悄的贴在了各个铺子的门上,明晃晃的大字一清二楚。
天一亮,有些人生气最恨贴小广告的人,恼怒的撕掉,落在地上铺子老板低眼一看,又迅速捡了起来。
进入铺子,看的为水皓宇心疼同情。
老板音调极高,为水皓宇鸣不平:“这个什么五皇子太过分了,夺人妻子犹如刨人祖坟,以为是皇家子弟就可以这样了吗,有权有势了不起吗?太过分了,简直就是禽兽。”
纸张传遍了大街小巷,不用宣传个个对王城高一片骂声,同情水皓宇,不忍水皓宇受这样的冤枉。
书生们作为水皓宇的同窗,一个个奋发图强要选出代表人,去鸣鼓状告五皇子,让官府放人。
受张嘉仪的命令,这时一个书生插嘴发言:“大家都静一静,听我说,我有话要讲。”
闻言全部人都静了下来,就算这样个个脸上义愤填膺。
示意所有的书生安静,他郑重的道:“想要为水兄讨一个公道,我们不能把自己给赔上,所以我提议大家别去官府。
万一官府不搭理以我们闹事为由,把我们给抓起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书生都觉得受张嘉仪指使的书生魏晨晨有道理。
“那,魏晨晨兄你说我们该怎么办那?”有一个书生问了问。
“这个嘛不难,大家都知道皇上仁义为政,宽待我们学子,皇城外就有鸣冤鼓,大家一起过去击鼓请柬,为水皓宇讨回公道。”
其实这个主意不是魏晨晨想到的,张嘉仪提起的。
选准皇城外的鼓,而不是府内京兆尹,就怕这些书生们太冲动,被人抓住了借口。
其中大家都是京城的学子,各个身份不俗,甚至有的人家是大官,让那些上早朝的臣子见一见。
早朝
太监尖锐着嗓子还是那句话:“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启奏。”
“臣也有本启奏。”
“臣启奏。”
“臣启奏。”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