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老苏家奋斗史 > 第157章 探查莫山堡

第157章 探查莫山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老苏家奋斗史!

等李庆按照斥候的路线来到海边时,总共用了两个多时辰,其实离山神庙并不是很远,只不过地形难走,大家没发现而已。又由于有峭壁挡住,当地人根本听不到大海潮起潮落的声音。

看来这个码头一定是鞑子兵集结的地方,难怪附近没人发现鞑子兵的行迹,原来他们是通过大海出发的。看看那树墩子上斑驳的沟壑,还有那粗糙而又异常结实的地面,这些都是长期有人使用的结果。

再看看那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的屋舍,应该就是这些鞑子兵休整的地方。

来到码头边上,一块块巨大、坚硬的岩石布满海岸线,汹涌澎湃的海水不停地扑打着,往下望去,深深的海水,一眼望不到底,可见此处很深,正是停靠大船的地方。

走进这些屋舍,里面随处散落着各种杂物,其中不乏鞑子兵特有的牛耳弯刀。

渐渐往里走,却发觉混乱的屋舍里竟是暗藏玄机,里面竟然藏着一个简易船厂,虽然现在里面空无一人,但还有一些残破的大船和各种器械乱七八糟的混乱放着,再看那些模糊的标记,都是大晋造物局的东西,这些器械和船都是从大晋偷来的!

这应该都是李良韦的手笔,能悄无声息的将造物局的东西偷运出来,这可不是一两个人能办到的事情,但现在那些都不是李庆该管的事情,他们现在要紧的是先修理一条能用的船出来。

这些破船修一修,倒是还能用,李庆也不敢怠慢,忙组织人手进行尽快组合出一艘能用的船出来。

简直是太可恶了!这个李良韦真是罪该万死啊!大家又禁不住在心里把李良韦骂了一顿。

李庆仔细观察了一下地形,发觉此处还真是一块宝地。

刚才穿过的植被地势较高,从码头望过去正好是一个向阳的缓坡,相对于莫山的另外一面,这里空气湿润,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平静的湖泊清澈透底,在阳光的照耀反射着粼粼波光,映衬着远处林子的倒影,恬静安逸,分外宜人。不时有游过的鱼儿,搅动着湖水泛起五颜六色的涟漪。

因为四周都是错落起伏的茂密植被,好像挡住了外面严冬的寒意,就连这里的风都是轻柔的,偶尔吹过来的除了海水的咸腥气,还有阵阵的草香、果香、花香。林子里的灌木丛偶尔还会索索地抖动着,很像是野物经过时的样子,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生机勃勃。

李庆猜测,从这里到莫山堡,应该有一条不为人知的河道或暗流,鞑子兵应该就是坐着船,顺着河到这里的,李庆忙命人先归置出几艘能用的小船,命人寻察小湖的情况,着重寻找拐过峭壁的湖水去向。

来到一个微微凸起的土包旁,李庆暗暗估量着,此处的植被既然如此丰沛,那么如果种些庄家、蔬菜,会怎么样呢?房子和码头都是现成的,稍微休整就可以用了,心里越想越觉得可行。反正现在这个地方被自己发现了,再加上不远处的莫山堡,只要扫清鞑子的余留,这里就可以变成宋家军或者朝廷的另一个基地。

现在要做的就是:找!

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硬闯莫山堡呢?一是怕鞑子设了机关埋伏,冒险硬闯,徒劳无谓的伤亡而已;二来也怕鞑子狗急跳墙,来个强行烧毁什么的,到时候他们即便得到了莫山堡,也成了一片废墟,毫无用处;三来就是没必要闯进去了,很可能留下的人也是不知头不知尾的。

李庆分析鞑子既然敢于此时在此出兵,应该就已经放弃这个地方了,留下的老仆真的只是看院子而已,其他知道此地详情的大晋人要么被害死了,要么因为还有用处,被转移了。

鞑子之所以没有在离开是毁了这里,可能是怕打草惊蛇,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可能是来不及了,最后一种可能是还有残余,鞑子还留有后手,尽管这种可能性不大。

因此李庆才想着先摸清莫山周围的情况,找出莫山堡进出的通道,既然能让50万大军通过,还有后勤车架,那么通道必然小不了,只要发现了一丝蛛丝马迹,应该就不难找,因为根本藏不住。

果然天快黑时,派出去的斥候有消息了,顺着那条小湖,绕过峭壁,在丛林里就有一条暗河,直通莫山的后山,在此处有一个天然的石洞,湖水从此进入,直接就进到莫山堡里面。现在他们在莫山堡里已经悄悄上岸了,正在排查还有没有别的机关、暗道什么的。

好!李庆一听大喜,忙吩咐山神庙里的剩余将士从莫山堡正门进入,来个里外夹击,直接占领莫山堡。

留守山神庙的钱叁得到消息后,立即带兵直奔莫山堡,敲开大门,一老仆人开门一看此等架势也吓了一跳,都说了堡主外出,怎么还有贵客临门呢?老仆把钱叁一行,当成了孙逊的朋友了,可见孙逊此人何等的交游广阔。

钱叁一看老仆误会了,也没解释,直接拿出腰牌,道:“老伯,我们是贝乐府宋家军,怀疑莫山堡藏有鞑子余孽,速速开门。”

老仆一听差点吓瘫了,赶紧颤颤巍巍的打开大门,宋家军呼啦一声鱼贯而入,自有人擒获莫山堡众老仆,各自关押审问。

钱叁带领众将士,从正面一路排查,直到迎面碰上从后面暗河进入的李庆,两队人马汇合到了一块,结果毫无收获,鞑子早已人去屋空,只留下偌大的莫山堡。每个房间,每个库房都空荡荡的,到处是一片狼藉。还有很多房间墙壁都被掏过了,显然此处有人藏了些值钱的东西,临走时都带走了,显见是不会再回来了。

被提审的众老仆果然一无所知,他们都是从附近村子,才招进来看院子的,每人每月5两银子,这可是天价,他们都高高兴兴的来了,从不敢离此半步,怕惹恼东家被开除喽。

这也在李庆的预料之内,忙写信告知宋承和王崇山告知详情,并写上了自己的建议,询问进一步行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