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老苏家奋斗史 > 第95章 建苏氏学堂

第95章 建苏氏学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老苏家奋斗史!

“好。回头我安排人把那块地围起来,先砌好围墙,以免山上有什么大家伙一不小心跑下来,伤到先生和孩子。”苏钰茹立马表态支持,当然要支持了,苏成江早都跟苏钰茹透底了,这位李研堂堪称旷世之才,就因为有他,阮明成才能在郡北阮府撼动洪湘北,自己就一乡野婆子,听就是了。

“那就在山边上,靠那条小河跟前儿,盖几间房子,专做学堂用,那地方向阳。我试试运些熟土,再栽上一些易活的果树,和藤曼,先生累了可以赏景,过几年没准还有果子吃。”苏钰茹越说越高兴,“再在树底下撒些野草种子,到时候在养些鸡啊、羊啊什么的,先生想吃随时可以抓。”

“苏老夫人奇思妙想,大善。”李研堂也被苏钰茹描绘的田园风光打动了,这样就更把注意力吸引过来了,难怪小主子说这个苏老夫人是个妙人,自己才起个头,人家就想了那么多,有意思。

“还是弟妹主意多,哈哈······反正石头山都是你家的,随你怎么折腾。”里正也很高兴,这苏老婆子真有法子。

建学堂当然少不了王师傅和刘木匠,这俩都是老熟人了,石头村的活几乎都让他俩包了,现在又要建学堂,这可是千秋万代大事,说不定他们的子孙也能在里面读书,俩人一商量决定,免费帮忙,一切为了子孙。

石头村要盖学堂了,这个消息就像一阵风似的吹遍十里八乡,这次把大家都给炸了一下,老苏家种蘑菇、看铺子都没啥,哪个村没几个富户啊,但学堂不一样,你得有常驻秀才,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花钱请人都没人愿意来,可人石头村有了,以后孩子们不出远门也可以读书了,没准以后家里可以像老苏家那样飞黄腾达!

村里出嫁的姑奶奶们又回娘家探听了,都想帮忙出个力,以后自家孩子读书也便宜。都不用里正通知,大家就自动自发地除草、平地、砍树、挖土·······反正大家盖房子又不是第一次,都熟着呢。

规整地基可是大工程,掘地三尺,将土里的大石头挑出来粉碎之后再回填夯实。期间还要从别处拉来几车细土埋入地基。所以人们中午带干粮,就在工地吃饭,吃完继续干,直到月亮升起时才回家休息。

起初只有石头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男人们干活,后来其他村的人也找过来了,表示要帮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谁家没孩子,谁家不希望自家孩子能上学堂,谁不指望着孩子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他们只希望学堂能收自家孩子学习。

他们掏不起学费但愿意用粮食、劳力来抵。随着帮工人数的增多,原本计划两个月的工程,一个月就干完了。学堂规模也比预想扩了一倍。

村里人对李研堂李先生可是恭敬的很,都让他受宠若惊了。在这里见识到了村里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淳朴的老百姓都希望自家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出人头地。李研堂被这种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其实普通人们索取并不多,就为这些拳拳爱子之心,这个先生他当定了,所以他每天都和阮氏一起教启蒙班。

学堂建好之后晾晒一月正是启用,李研堂和阮氏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学堂,学生们一一站立,李研堂依次帮他们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在李研堂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李研堂率众人先是跪拜孔子画像,行三叩首之礼,礼毕之后献上备好的六礼束脩,然后学生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正反各洗一次,再擦干。最后李研堂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痣,叫“朱砂开智”。至此礼成。

“入学礼”完成后,才代表着学生已经正式进入了苏氏学堂,开始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苏氏学堂也就此揭开了帷幕。

读书很难,这个世上能识字的人少之又少,一是因为没钱,二是因为没机会,三则是不够聪明。

但是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读书的好处,即便不当官,找工时都比不识字的容易,更别提那差了不止一星半点的月钱,所以,现在的石头村及其附近的村子,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但凡家里有能力的,都想把孩子送入学堂。

今天学堂开幕,外面占满了来送孩子的家长,大家都满怀澎湃的看完“入学礼”仪式,看着自家孩子也像模像样的跟在李先生身后跪拜行礼,家长们都满是自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