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老苏家奋斗史 > 第61章 城隍庙拜拜

第61章 城隍庙拜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老苏家奋斗史!

本朝院试、乡试都在八月份,院试跟上次一样,八月初八初试、八月十六复试,这大家都驾轻就熟了;乡试的时间定在八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相较于乡试,童生试只能称之为“入学”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是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通常每三年在京城及各省城举行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称为“大比”,那年称为“大比之年”。又因乡试时间是在八月,故又称秋试、秋闱。

在乡试前一个月,需要先举行一种资格考试,即“科试”。科试由学政主持,考试成绩分为三等,凡考为一、二等者,即取得了乡试资格,其余考为三等者,以及在籍之监生、贡生等,再经学政考试,名为“录科”。录科录取者也可以参加乡试。

乡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乡试发的称为“乙榜”,又称“桂榜”,榜上之人得中“举人”,也叫“金榜题名”,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中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同时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科举时代,秀才要考中举人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中举可谓一步登天。

乡试的考场称贡院,贡院又称为“考棚”。郡北府贡院一般在安备城东南方向,离城东的衡水书院不远,也就两炷香的功夫。(坐落于落樱胡同的喜盈门客栈,往右走一炷香是衡水书院,往左一炷香则是贡院。)

院门口朱红色大门正中悬挂着“贡院”牌匾,院内的主要建筑有明远楼、号舍等,号舍是应试人答卷及住宿之所,在整个考试期间,考生吃、住、答题都在此号房内。明远楼则居高临下可以稽查举子及役人的行动。

这就是关于郡北贡院相关情况,至于其他细则,夫子们已经重复了很多次,每个考生都熟记于心。

此刻,苏成江正带着俩弟弟在贡院外远远张望着,看到贡院深处那高高拱起的明远楼,不禁惊叹其恢弘的气势。再看四角高高的瞭望台,以及围墙的一砖一瓦,都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积淀。整个府城没有一个建筑比得过贡院的占地面积,可见贡院在仕林中的地位。

大致了解了一下贡院情况,苏成江一行人就闭门谢客了,俩兄弟安心备考。

不知不觉中,时光过的飞快,这一日大清早,科试开始。安备城早就划出了大片区域,一大排棚席拔地而起,四周全都是木板墙,只有最北那一面空着,方便考官查看考生。

走下马车的苏成汌,头戴方巾,身着生员服,按照前几日提学官发的布告,带着考试用品和一只水杯,来到了指定地点,正看到有衙役抬着几筐子饼及小菜进了棚席中,这些就是本次考生的饭菜了。看到如此贴地气的饭食,让苏成汌紧绷的心放松了许多。自己是励志要进行乡试的,怎能科试时就如此不淡定呢?

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浊气,苏成汌大踏步地走进了考棚。

科试是苏成汌面临的第一考,也老苏家一行人的第一考。今天所有人,包括苏成海都放下书本,来为苏成汌加油打气了,看着他顺利地进入考棚,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心中暗念“阿弥陀佛”。

他们来安备城也有大半个月了,苏成江已经带着一批货回了安和县,阮氏等人只是刚到那两天出去转了转,其他时间一直在客栈陪苏成海兄弟俩苦读,今天大家都不太想回客栈,出都出来了,索性到处看看,最后决定去城隍庙拜拜,还可以抽签、祈福,据小二说安备城外的城隍庙很灵验。

车夫打马向南驶出了城,阮氏、苏成海带着仨孩子坐在车里,苏家庚、苏昌顺坐在车辕上,跟车夫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飞奔的马车带过来阵阵清风,吹动着马车帘子,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看着满眼的绿色,好像大夏天的燥热都被赶走了,甚是凉爽。憋了十几天地孩子唧唧喳喳地说笑着,阮氏也感到从没有过地舒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