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老苏家奋斗史 > 第40章 阮氏来启蒙

第40章 阮氏来启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老苏家奋斗史!

这几天,老苏家也是人满为患,媳妇娘家、嫁人的苏家姑奶奶们,纷纷传话回来,询问哪天祭祖。虽然女人不能进祠堂,但凑个热闹、沾沾喜气总行吧,老苏家出了个秀才,大家都感到与有荣焉。这么长脸的事儿,咋能错过?

现在,苏家姑奶奶们腰板可硬了,夫家敢有意见,立马说道:“苏秀才,知道不?我弟(侄儿)!”这段时间,来石头村串门的亲戚,都快赶上过年了。

若说之前多是卖些山货,那么这回是恨不得多跟老苏家再亲密一点,多沾点人家秀才公的光。这一亲近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兄弟俩的“亲事”。

17岁的青年才俊,在这十里八乡也属头一份,这年头说亲,都讲究个“门当户对”,来探听的自然都颇有来头,苏钰茹很坦然的都挡了回去,儿子说了三年后再说亲。

大家一听也是合情合理,俩人年纪又不大,而且前程似锦的,是没必要那么早订。说开了之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且苏钰茹也觉得苏成海苏成汌兄弟俩不适合在附近村子里找了,不是市侩看不上村里姑娘,而是人往高处走,古代两姓之好是互利的,她不指望儿子未来岳家帮多大忙,但至少不能拖后腿。而且俩人有成算,自己就别瞎操心了。

想到前世苏成海想高攀人家县令千金,自知身份够不上就各种算计,最后把自己搭进去了,不知道这一世会怎么样?如果苏成海还有那种缘法,自己一定要帮他好好谋划,至少也要让他能全身而退,不至于走上老路。

纷乱中,阮氏已经着手启蒙事宜,先从小青、小泉和小山三姐弟开始,第一本就是《三字经》,在注重礼仪孝悌的年代,这本书再适合不过。每日辰时三个孩子就会坐在廊下诵读,路过的人都会停下来看看,心里羡慕非常,瞧瞧人家老苏家,这是又要出人才啊。

苏钰茹则想起苏成海俩兄弟,小时候也是这样启蒙的,不同的是,儿子是在过世的老童生家,而孙子在自己家。现在的江夫子就是老童生的弟子,是游学期间回来探望老童生,才发现苏成海兄弟俩的,然后江夫子感念老童生的教诲,又见俩人聪慧,才推荐入学,这就是俩人的造化。

阮氏每日巳时授课解疑,立刻变身一个严厉的女夫子,讲课时,孩子要后背挺直认真听课,开小差会被罚站,功课要按时完成,没完成打手心3下,完成的不好打手心2下,而且当天学的东西需要背下来,没有背下来的不可以吃饭。但4岁的小山比6岁的小青小泉罚的略轻-手心少打一下。

看阮氏第一次上课,老苏家都惊呆了,这还是那个恭顺温柔的大嫂吗?就连苏钰茹都震惊于阮氏的不同,由此可见阮氏一定受过严格的教养,那种都刻进了骨子里的规矩,一有机会就会习惯性的散发出来。

这才没几天,感觉三个孩子都不一样了,走路时后背挺直,目光直视,不在懒懒散散、东瞅西看了;行礼问候时一气呵成,动作划一,让苏钰茹体会到什么、是“教养”。

仨孩子的变化,村里人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家里有适龄地,都旁敲侧击地打听起来,苏钰茹也不瞒大家,是想以后帮孩子们启蒙,但家里人没经验,所以先在家里试行,摸索出一个章程出来,到时候要办启蒙班还是苏氏蒙学,到底怎么一个办法,还要和里正、族长商量。

因为人们都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对与错,只有“模仿”。怎么模仿,看看人家老苏家是怎么教孩子的,大家有样学样不就行了。苏钰茹就是要用这仨孩子“钓“更多的孩子,想像苏小青、苏小泉、苏小山那样,就得来老苏家启蒙,启蒙之后,孩子还要不要继续读书,相信到时候大家自有决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