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老苏家奋斗史 > 第15章 这是要发呀

第15章 这是要发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老苏家奋斗史!

回到了石头村,家里的晚饭早都做好了,家里人都眼巴巴的等着呐。

苏钰茹感慨万千,想当初自己第一次去老陆家,连口饭都没的吃,因为老二老三犯事,求人老陆家帮忙,现在再想想,老陆家本本分分的,哪认识有权的人帮儿子呀,自己还在那一直不依不饶的,一直挑剔闺女女婿,陆家二老火了,两家吵起来了,之后就再没去过闺女家。

去了一次县里,苏钰茹也没空手回来,知道家里孩子多,都嘴馋,一人一只糖葫芦,只有最小的苏小贵没有,因为他刚满月。少得一只糖葫芦,邹氏也没有争,哪能那么没眼色呢!

吃过晚饭,苏钰茹拿出房契,全家人都用手摸了摸,这就是房契呀,不是租的,直接买的,厉害了我的娘!苏老汉很满意,想他老苏家也是在县里有铺子的人家了,自家不仅有会读书的儿子,现在还有了铺子,这离乡绅,也不远了吧。

几个儿子就更别说了,王氏邹氏庆幸自家嫁到了老苏家,还能买铺子,回去告诉娘家,肯定提气。以后挣了钱,也送儿子读书考秀才,自己也捞个诰命夫人当当,嘻嘻嘻嘻······

看着媳妇们,还是阮氏淡定,虽然人失忆了,但看她平时的行动坐卧,言谈举止,肯定受过良好的教养;再看看另外两个,上下立显,王氏还好一点,为人木讷有木讷的好处,虽然无趣了点,但不容易露怯;再看看邹氏那样,虽然平时很得自己欢心,但现在也不得不承认,还是见识少,眼皮子浅啊。

再看看几个儿子,连冷静自持得老大都笑呵呵的了,可见是真高兴,老二只会傻笑,哎哟,老三这个儿子,自己都没眼看了,跟邹氏不愧是两口子,这是一家人,手舞足蹈得,都不够他闹的。

旁边苏小青姐弟俩照看着几个小的,时不时的给他们擦擦口水,擦擦手,一边还让他们慢点吃,小心里面的核别磕到牙齿,不愧是阮氏教导的孩子,才5岁,就显得与众不同了,苏钰茹暗暗点头。

等大家都兴奋一会了,苏钰茹才开始安排,每天老大去找木匠做架子,阮氏在家看着,老二各村收山货,王氏收绣活,老三两口子去铺子了收拾、整理、熟悉环境,对于这样的安排儿子媳妇都没意见。

可苏老汉有意见了,合着家里买了铺子没自己啥事啊,自己还是每天种地,哪有乡绅自己下田种地的?就看向了老婆子,苏钰茹秒懂,马上安抚,“老头子,让他们干,儿子养大了,就得让他们立起来,我俩只负责收钱、看孙子、享清福就行了。地里想去就下去看看,农活请长工干吧,你也老了,该享清福啦。等以后有钱了,多买一些田地,请长工,想操心,管长工就行了。“

这话苏老汉爱听,这才像乡绅的过的日子嘛。

第二天,整个石头村都轰动了,老苏家在县里买铺子啦!老苏家咋这么有钱啊!老苏家这是要发呀!有的胆大、脑子活的就直接跑到了老苏家,问苏钰茹能不能拉扯一下自己,有没有什么自己能干的活,跟在老苏家后面喝口汤也行啊。

此话正合心意,苏钰茹马上说自家铺子收山货、针线,有的都可以拿到他家来卖,跟镇上铺子一个价,而且多多益善。给个月结一次帐,这样老苏家不用那么忙着每天算钱,也好周转。

村里的妇人平时都会做些针线绣活,与其拿到镇上卖,还不如拿到老苏家,省事,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干点别的,或者再多做点针线,而后还跟各自相好的姐妹们说了,有活计来老苏家卖。

还有那些男人们,农忙之余都会在山里寻摸猎物,顺便打些山货,也没多少,去镇上路远麻烦,不值当卖,就自家吃,现在好了,老苏家收,就在家门口,方便多了,还可以带着自家媳妇,最少也能多采些野菜蘑菇什么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