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驿站改革谁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昏君:没有人能够背叛朕!
“陛下息怒!”
大臣们在这个时候一个个的都跪下来,大声的说着皇帝息怒。
之所以会这么的紧张。
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那些盯着他们看的锦衣卫力士。
这些人手持剑锐。
而且皇帝的性格,大家已经是有所发现。
这位新皇帝自从有了锦衣卫这些人的效忠之后,对大臣是一点的都不惧。
大臣们如果敢拿势压他。
他就会给你整出一些罪名出来,让大臣们低头。
而且还不只是莫须有的罪名,还是证据确凿的,并且还会公之于众。
虽然说大家在仕林有威望,所有的士子们都会信任他们,但是再坚挺的信任也架不住皇帝每月都拿出来说事,而且还给各地进行宣讲。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让人感觉到压力巨大。
毕竟大家的目的是要青史留名的,皇帝却让你遗臭万年,这种事情谁也架不住啊。
当然你最主要的还是皇帝不喜欢的事情,是不在乎所谓的规矩的,这样的皇帝,他们拿条条框框根本就压不住。
而且,皇帝的权柄正在加大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那些跟在魏忠贤身后的人,被拿捏的死死的,因为他们所有的罪证都在皇帝的手里,皇帝只要想要对他们下手,一切都会非常的简单。
所以这些人就算是不怎么表现,但是不站出来反对,这样想反对皇帝的人就少了,那么报不成团,皇帝说什么也就会很给力。
而且,朱由检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
既然你们不行,他是敢换人的。
毕竟,大明想要当官的人有很多,换人,皇帝不在乎。
因为皇帝是真的敢。
当然最主要的是皇帝有钱。
这一次,皇帝抄了山西巡抚,宣府镇总兵的家,再加上还有七家商人的家。
这钱袋子鼓的厉害。
毕竟所有的人都知道,谁有钱,谁说话就有力,有威严。
“哼,这件事暂且不说,你们既然喜欢龟缩那就龟缩吧。”
“朕今日要谈的就是这大明税赋的事情。”
“陛下,臣以为,可加税,自太祖始,我大明粮税就是历代最低,如今时日已久,只加征一些,就可以让我大明税粮满仓,金银满箱……”
“你是故意和朕找事吗?还是说你觉得朕说话不算数,还敢在朕的面前提这件事?”
“微臣不敢,微臣所言具是肺腑,微臣只是为陛下献策耳。”一脸决然,誓死不改,皇帝就给听自己的。
那人还不以为意,在他们看来,皇帝说的是皇帝说的,自己说的才是最重要的。
皇帝需要做的就是听自己的。
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皇帝相信也照办,这样就是一副非常和谐的画面,因为君王纳谏,盛世之举也。
毕竟在这些大臣们的心中,自己可都是拳拳赤心。
一心为国。
但是朱由检不爽,顿时道:“放肆,叉出去。”
“遵旨。”
有殿内锦衣卫力士一点也不慢的向前,就把这位大臣给叉出去。
其他的大臣们刚要求情,朱由检却继续的说道:“列为,朕是大明的皇帝,朕说的话你们如果一直的当耳旁风,可别怪朕发怒。”
“陛下,臣等为国为大明计,不敢有私。钱侍郎所言亦有可取之处,陛下为何不听忠臣言呢?”
有人在这个时候继续的谈论这件事。
朱由检越想越气。
于是问道:“朕想知道,我大明的税收为何一年比一年少,你们这些高官名下那么多的田产为何不给朕纳税?”
朱由检想问的很多。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就算是把嗓子吼干,这些人也不会觉得自己做的是错的。
所以他就简单的一问。
“田税少自然是免税的人多,大明各地,各路藩王,哪一家不是尽是好低,但是他们却不用纳税,臣等家中地除了免疫,税赋从来不少。”
说话的人冠冕堂皇。
然后都推到了皇亲的身上。
如此情况,朱由检也就不再这件事上多进行说明了。
既然,这些人这么说,那么朱由检也就有了办法。
大臣们见皇帝不说话了,一个个的心中其实也在想着一些事情。
大家家里的确是纳税的。
但是最为地方上的乡绅,那么纳税是必然的,但是税纳了也是会拿回来的,不然的话那些泥腿子们又怎么可能会纳税呢?
虽然说大家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交税了,但是实际是什么非常的清楚,所以也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太多的进行谈论了,于是皇帝不说话,他们也就不说话了。
“朕打算对驿站进行改革,你们可有好的建议?”
朱由检突然的又说出来一句话,看到皇帝转移话题,大家赶紧的跟上。
不过,对驿站进行改革。
这让大家有点不太理解。
而在这个时候,一个个的看着皇帝,似乎打算要看看皇帝是如何指示的。
“朕的想法是,驿站的作用是沟通天下,让大明各地的消息能够第一时间传达,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驿站想要和民间进行沟通,也就是说,驿站也会承担民间的一些邮寄服务,这样不仅能够让驿站有了收入,而且也能够为国库增收。”
朱由检这句话说出来。
大臣们本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对。
皇帝想要赚钱。
那是完全的不可能的。
哪怕是皇帝打算让驿站的收入编入到国库,也是不行的。
于是户部尚书就第一个说道:“陛下,这驿站乃是为国事而设,怎能联系到地方,如此情况下国事和民事岂不是要混为一谈。”
户部尚书的本意是好的。
他太缺钱了。
大明各地都是窟窿。
但是他没有钱。
可是就算是现在皇帝给了一个生钱的办法,他却有点不愿意。
毕竟不管做什么,前期肯定是投钱的。
这怎么拿得出?
还有就是,这件事非常的麻烦,大臣们没有人愿意接手,毕竟这一次如果进行改革,那么后面遇到的为题会非常大。
做的好,是应该的,做不好那就是犯罪,谁又愿意去改革?
历史上的改革很多,但是好下场的没有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