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作坊迈出第一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回95:从做手工开始致富!
说不如做,刘立阳介绍完自己最大的优势后,拿出一个大底和钩针,在大家面前演示。
早上来的这些人里面,有一小部分没见识过刘立阳的钩线手艺,有必要让她们也看看。
一手压线,一手钩线,穿插,回钩。
犹如机器一般的操作,转眼之间就完成了一个大底。
不管做什么事,技术永远是核心之一。
刘立阳展示的技术,马上让大家心动了。
甚至不少人已经在心里面大好算盘,在刘立阳这里把技术打磨好,到时候去别的地方挣更高的工钱。
“这么快就钩好了,我听他们说厂里钩一个大底得一分钟左右呢!”
“阳仔,你什么时候学的这手艺呀!”
“敢情你这两个月偷偷学手艺去了啊!”
昨天没见到过刘立阳手艺的人,纷纷感叹。
刘立阳笑了笑:“就这么简单,钩好一双,5分钱到手。你们要是担心我赖账,今天钩多少,我马上给你们结算多少!”
“来,阳仔,你先教我。”林丽春坐了下去,她是个干脆的人。
“我也来。”黄大妈第二个坐了下去。
旁边有几个人也坐了下去,没有椅子的就去找了几个袋子往地上一铺,坐在地上。
还有十来个人仍旧有些怀疑地在一旁观望。
刘立阳也不着急能马上吸引所有人来做,他先耐心地教授坐下来的七八人。
那时候村子里的妇女,没几个不会针线活,钩马克线和针线活没差多少,只是更需要一点力量和拉扯的角度。
再有就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说拉扯多大的力气比较合适,怎么样拉扯马克线比较整齐等。
刘立阳只是稍微讲了一下,林丽春她们就学会了。
只不过,毕竟刚开始做,手上的动作比较僵硬,又担心将大底给钩坏了,整体的速度就十分缓慢。
大多数差不多五分钟左右才钩好一个,就林丽春比较有天赋,用了三分钟多点的时间就钩好了一个。
有了第一个的经验后,第二个钩起来,大家都顺手了不少,速度明显加快。
刘立阳在旁边像学校的老师指导学生,这边提醒一下拿钩针的手势,那边提醒一下钩回马克线的角度。
大概半小时后,林丽春钩好了6双。
“春婶,你钩好了6双,一双5分钱,6双就是三毛,我先给你。”刘立阳点了三毛钱。
一张褐色的一毛和一张绿色的两毛钱放在了林丽春面前。
三毛钱,可以买一斤的芥兰,够家里炒两顿了。
围观的人看到林丽春拿到钱,眼睛睁的更大了,脸上多了几分跃跃欲试。
又过了十几分钟,其他人也陆续做好了6双,刘立阳也笑着给她们每个人结算了三毛。
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能够挣到钱,每个人的脸上又激动,又开心。
“阳仔,我也学!”
“还有我,还有我!”
陆陆续续,围观的人也都坐了下来。
“行,只要想学,我都教!”刘立阳热情地把大底、钩针和马克线分给她们。
一共从李国华那里拿回来了五十根的钩针,完全够前期使用。
前后一共有19个人坐下来钩大底。
毕竟大多数人是家庭主妇,过11点后,都准备要回去做午饭。
大家渐渐停下了手里的活。
除了林丽春做了16双外,其他人,有8个做到12双,10个做了8双。
刘立阳把工钱全部结清。
19个人,一共完工192双,一双5分钱,支出9块6。
先前换的十二块零花钱,派上了大用场。
林丽春挣到了8毛,其他人或6毛,或4毛。
一个小时的时间,轻轻松松挣了6毛,而且每一个人都感觉的出来,一旦熟练起来后,速度还能更快,到时候就算达不到刘立阳的速度,一个小时挣的钱起码也能翻几倍。
“也不要像阳仔那么快,只要我们能够两分钟钩好一双,一个小时就能钩三十双,那一个小时就能挣一块五呀!”
“还真的是,每天那么多闲工夫,要是都用来做,挣个十来块都不成问题呢!”
几个人越说越兴奋。
“阳仔,我们下午再过来。”林丽春起身,笑着把钱装好。
“我吃了午饭就来!”
“阳仔,看来你下午不能休息了。”
大家都在笑着,大过年的,简简单单做点手工就能挣钱,这种感觉真幸福。
眼看时机到了,林阳顺势提出;“其实你们没必要跑来跑去,可以拿一些回去做,做好了给我送过来就行。”
“可以拿回家去做啊?”
“阳仔,你不是在逗我们吧?有这么好的事?”
“阳仔,你这么放心我们啊?不怕给你钩坏了,弄脏了?”
大家都兴奋,这么冷的天,不用出去风吹雨淋,不用下地干活,在家里就能把钱给挣了,这是她们做梦都不敢梦到的事!
“有什么不放心的,你们手上的活我刚刚也都看了,十分合格。只要你们不故意追求速度,一步一步慢慢来,肯定不会钩坏。”
说着,刘立阳去屋里找出来一些干净的大袋子:“当然了,你们不能把货给我弄脏了,每次钩线之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
“咱把丑话说在前头,到时候要是弄脏了,得赔。”
刘立阳笑了笑,双手拎着大袋子,用力一甩,大袋子迎风鼓起。
“有谁要带回家去做的,现在来拿货。”
“我要50双!”林丽春第一个开口。
“我也要50双!”黄大妈跟上。
“也给我50双吧!”
没有人愿意拒绝在家挣钱的诱惑。
不用出去吹冷风,时间自由支配,没有比这更舒坦的挣钱方式了。
19个人,每一个人领走了50双,一共领走了950双。
每人拎着袋子走出院子,脸上都挂着笑容,就跟拎着钱似的。
一个上午,发展了19个手工,数量不多。
但是,等这19个人回家后,她们的邻居一了解,必然会有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
毕竟,没有人会不喜欢在家就能把钱给挣了。
小作坊总算正式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