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结果了(1)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门团宠:穿成锦鲤小福女!
都别说聪明,看到他们回来会精了,就连苏老头和苏老太看见他们回来都觉得奇怪。
“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是刚到集市上吗?难道,你们今天没开店,为什么?”苏老头问。
舒大哥只好把今天在集市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那你没跟村民们说吗?”苏老太听完问了一句。
“那倒没有,我没有那么笨,万一没有那回事,要是跟人家讲了,咱们村里的人会慌的,与其那样还不如瞒着他们,不知道二弟有没有跟村长媳妇说清楚,要是他不小心说漏嘴了,那就糟了。”
苏老三说:“大哥你就放心吧,二哥应该没有那么笨吧,再说了,二哥是老实,你交代他的话,他会原原本本的和村长媳妇说的,不会再添上几句,所以你就放心吧,他是不会说漏嘴了。”
苏老头听完儿子们说话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他猜测了一句:“可能是朝廷要打仗了,要不然怎么会店铺都关起来,肯定是节省开支,就是不想花这么多钱,把一些钱分给将士吗?”
苏大哥不解,“爹这件事不能开玩笑,你说的是真的吗?还有,再说了,朝廷要打仗,跟我们这个偏远的人有什么关系?其实吧,早点要打仗可以打他们的,我们做生意做我们的互不干涉的,凭什么不让我们做生意,要全部停下来,难不成他打仗还会打到我们这边吗?我觉得不太可能吧。”
苏老三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人家朝廷要打仗,我们也要支持,所以有些人害怕,估计就不敢开店了吧,要是官府的人怪罪下来,我们也要吃官司的,难道你还要挨板子吗?我们这种人家哪有闲钱去看病,虽然我们家的日子比之前好多了,但是要是老是看病的话,估计需要很多钱的。”
“只要不让我们捐钱不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要管,即使不能去集市上开店,那我们还可以种田啊,弟弟的活不是还没干完吗?”
苏大嫂却说:“那这样子的话,这没挣多少钱还得赔进去,眼看下个月的月租也快到了,总不能拖欠吧,再说原来的掌柜的也不会同意的,在现在这个世道,谁做生意都不容易,你体谅别人,别人也得体谅你,所以到时候拿钱还是要拿的。”
“拿什么钱,要是官府的人,不挨家挨户的收钱,我们是不用拿的,但是掌柜的的钱还是要给的,等到朝廷打仗打完了,我们还是能继续开店的。”
苏老头没有继续说话,不过他后面想了想还是叮嘱了他们一句。
“你们悠着点,千万别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尤其是别被老宋家的人听了去,要是被他们听了去,那整个村子就要大乱了,要是最后没有那回事,我们就要成为整个村子的罪人了,还有,待会儿老二回来也记得叮嘱他一次,别忘了。”
大家都点了点头,都答应了下来,毕竟这件事的严重性他们是知道的,不会乱说。
…
春去秋来又一年过去了。
当初他们反对仲夏的果树已经开花结果,快要成熟了。
小闺女已经6岁多了。
这一天,苏老头和苏老太商量,要把小闺女送到学堂去。
就是当初大孙子上的那个学堂,只是个老夫子家里,一个小学堂而已。
小嘉宝听完之后没有很高兴,也没有很不高兴。
虽然她之前很喜欢写作业,但是那是上学时候的事情,自从她毕业以后就很少再动笔了,一般都是用电脑处理文件,没想到来到了这个古代还是要写作业,而且还是得用毛笔。
她在之前上学的时候都很少用毛笔写字的,除非是每周迫不得已的一次书法课,这回好了,如果去老夫子那里上课的话,是绝对要用毛笔的。
在这个年代又没有什么签字笔之类的,更别说有什么好的本子了,都是用宣纸,有的时候还是用竹简呢,根本就没有宣纸之类的。
可是爹娘好心送自己去学堂,自己总不能拒绝吧,还是答应了吧。
“爹娘我愿意去学堂,你们送我去吧,我要去学点知识了,认点字回来,到时候可以教你们写,还有,还可以学一些道理。”
不过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把闺女送去学堂,总要有学费吧,之前大孙子就没有学费,免费区的学堂,小孙子也是,难不成小闺女也要免费入学,这样给其他人看见了也不好。
但是这个学费到底给多少他们也不知道。
如果给多了也不好给少了更不好。
这件事得商量商量,不能就这么草率的做的决定。
苏大嫂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很不高兴。
小妹妹一个女孩子读什么书,一般都是学学刺绣,学学女红,就好了,你看村子里哪个女孩子去读书的?
这不是让人笑话吗?
不过公公和婆婆要是执意送小姑子去读书的话,她也是不能反对的。
更何况现在还没送去,要和他们商量。
“你们说我们要把你们小妹妹送去学堂读书,需要多少学费给老夫子比较合适呢?”
苏二嫂说:“把小妹妹送去学堂,老夫子能同意吗?再说了也没听说过女子上学堂的事情,万一老夫子不同意呢?再说了,小妹妹要是上了学堂,以后总要有人接,有人送。”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女孩子上学可能没有用,还不如宅在家里帮家里干活呢,还有他们到时候都去地里帮忙了,回来还得干家务做饭,哪有心思去老夫子那里接小妹妹,再说了,家里的两个孙子,他们的两个儿子早就去集市上的老夫子那里上学了,都不回来,所以他们两个去帮忙接小姑姑是不可能的。
“你们说了学费多少就好了,他不要说其他的再说了,家里的那两个孙子不是去集市上的学堂读书了,我们每个月还得多付集市上的老夫子一些钱,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他们两个都接回来,这样还能省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