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星河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汉儒尊,诗成传世惊诸圣!
“董仲,朕考考你。以你状元之才,可看出此笔来历?”
面对汉景帝问询,董仲哭笑不得。
别人都是介绍带送,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反倒成了考核?
下方,丞相萧河面色铁青。
他深知汉景帝性格,越看重越愿意花时间。
汉景帝没有直接介绍宝物,而是问询董仲。
足以说明,汉景帝看重此子!
“第一圣种,神通三境……如此天赋,也难怪陛下会看重。可笑,此子自毁前途,选了鸿蒙书院,还败在那废人门下。”
想起刚才手下通报,萧河冷笑。
之前京都文会,他曾听儿子说过,儒家行者李墨出现在场,更与董仲有过接触。
不难猜测,董仲此选,与李墨有所关联。
“儒家三尊,怕也只有赤尊一脉,还相信那虚无缥缈的传说了。”萧河不屑一笑。
传说,鸿蒙书院中藏有天大机缘。
这机缘不止儒家,亦是针对其余诸子百家。
只可惜,多少年过去,无数天骄自信而去,无功而返。
曾经辉煌的鸿蒙学府,也没落成了鸿蒙书院。
那曾经的传说,又有几分可信度?
什么天大机缘,不过是鸿蒙书院的手段罢了!
“陛下看重又如何?入了鸿蒙,入了那废人门下,终将泯然众人。”萧河暗道,脸上重露笑容。
保和殿中,董仲看着如石雕的毛笔。
沉思片刻,他请求道:“陛下,不知能否让臣一观?”
“无妨。”
汉景帝轻笑。
手一挥,浮空的宝物飘到董仲身前。
“此笔……”
董仲接过毛笔,不禁眉头一挑。
此笔外观如黑石雕塑,想来比一般毛笔要重。
然而,真正入手,他才发现,仍是低估了!
此笔之重,恐过五十斤!
五十斤重笔,常人拿之,都显困难。
即便是学士,借助文气想要将此笔运用自如,怕也极难。
唯有董仲,拥有圣恩金身,肉身堪比妖兽。
此刻,方能在不动用文气之下,一手提笔。
“若我使用文气,此笔应能运用自如。”
董仲暗道,同时心中考量。
汉景帝能出题考验,说明此宝应是闻名于世。
皇室中,闻名于世的毛笔,并不少。
但这些闻名毛笔,多为惊天动地之宝。
能作为嘉奖赠予科举状元,应是法宝,范围已然缩窄。
董仲回忆今生记忆,心中隐有猜测。
“先试试!”
董仲低喃,体内文气涌动。
嗡——!
文气入笔的刹那,毛笔黑石般的表面上,忽有点点白光浮现。
漆黑底色,白光点点。
一如夜空上,璀璨的星河!
文气注入,此笔重量再上一层。
然而,董仲早有预备,金身之力搭配文气,轻松拿捏在手。
“不错,此笔确实与你很搭。”
汉景帝见状,满意一笑,问:“可曾猜到此笔来历?”
看着文气注入后,如星河引于其上的毛笔,董仲了然于胸。
行拱手礼,他回答道:“若臣没猜错,此笔应是星河笔仿笔。”
星河笔,皇室开国皇帝,汉高祖所用毛笔!
传闻汉高祖天生神力,不逊于妖兽。
尚是草莽之时,便能以剑斩为祸一方的妖兽白蛇,被百姓拥戴。
他成文士后,起义征战八方,曾得一天外陨铁。
陨铁奇特,注入文气后,如璀璨星河印于其上。
汉高祖见状大喜,命麾下能人巧匠,以陨铁铸造一笔。
此笔炼制时,星光四射。
光芒过处,燃起汹汹星火,惊动八方。
能人巧匠无可奈何,最终还是汉高祖亲至,以血饲之,最终方才熄灭星火,炼成此笔。
此笔成,星光灿烂,自带神通【星火燎原】!
其中,更蕴含有星火真灵。
笔成,已是真宝。
此事引为妙谈,流传至今。
传闻,星河笔重达百斤。
唯有天生神力的汉高祖,方能驾驭。
董仲手中之笔,与那传闻中的星河笔,相差无几。
只是,重量与文宝等级上,都有差异。
故而,董仲猜测为仿笔。
“不,此笔并非仿笔,而是星河笔本身。”
汉景帝听闻轻轻摇头,道出了真相:
“此笔随先祖征战多年,其内真灵早已受创。真灵通人性,在先祖逝世后受创的它,也随之兵解消散,此宝亦从真宝降为了法宝。”
董仲一愣。
他本以为此宝是仿品,没曾想竟是真品!
汉高祖遗宝,意义非凡!
“陛下,此宝意义重大,嘉奖于臣,愧不敢当啊。”
董仲说道。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此宝意义太大,恐引来非议!
“朕既然给你,自然有朕的打算,何来不敢当?”
汉景帝轻轻一叹:“星河笔虽意义重大,可先祖天生神力,自他仙逝后,星河笔在皇室宝库中,蒙尘太久了。”
此言不虚。
星河笔重过五十,注入文气后,重量更上一层楼。
寻常文士,莫说学士,即便是进士,恐也难以运用自如。
然而,到了博士境界,一件法宝却显得有些鸡肋了。
“昨日,朕见你展露圣恩后,便心有所想,以你圣恩所得强横肉身,或可驾驭星河笔,如今一看,果真如此。”
汉景帝郑重道:“星河笔随先祖征战八方,它是一件文宝亦是一件兵器,应在文士手中,而非皇室宝库。”
“如今朕交到你手里,希望你这个状元,能让此笔重现昔日荣光。”
话到这份上,董仲哪还能拒绝?
“也罢,不遭人妒是庸才,此笔我收之,又何妨!”
董仲心生豪气,双手持笔,郑重一躬:“谢主隆恩!臣定会好好使用此笔,不让陛下失望,不让此笔蒙尘!”
“好,朕会看着,看看你日后能否做到。”
汉景帝哈哈一笑,拍了拍董仲肩膀。
如此亲昵动作,让得全场哗然!
汉景帝,看重董仲!
此事,今日之后,只怕传遍京都百官圈。
董仲收礼,退回人群中。
汉景帝重新上座,伴随大属官的一大段冗长结语。
伴随汉景帝离去,伴随那一声‘退朝’。
科举颁发,至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