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虏军南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末辽东从军行!
这件事对经略标营的官兵触动也很大。虽然他们不是杨林的直属手下,但也认识到了这位备御大人的霹雳手段。
陈尚仁和王崇信两人对杨林如此处置逃兵很是佩服,因为自古军中讲究的就是“威信”二字,先要有威才能立信。杨林通过这事再一次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威信从哪里来?一是自己武艺高超,打起仗来身先士卒不怕死;二是有勇有谋带领大家总打胜仗,有好事大家一起分享,有责任自己主动承担。这样你说的话大家才能听、才能服众。如果仅是靠着自己的官职来一直压着大家,那么大家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服。等到战场上这种矛盾就会显现,甚至会影响战争走向。
事后杨林才知道,这些逃兵以老乡、亲友关系为纽带,形成一个专门“吃白饷”的团伙,借着当兵入伍的机会占了便宜就跑。他们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这么干了,可谓是惯犯。只不过没人管这事,致使他们屡屡得手。
这些逃兵当初在沈阳听说叆阳比较不错,便随着难民来到这里。借着叆阳标营募兵的机会混到了队伍当中。结果发现叆阳标营不仅训练严格,军纪也是极严,这让他们简直无法接受。便暗中商量着等第一个月军饷拿到手就跑。不料在此期间后金军围城声势浩大,这可把他们吓坏了。好在他们也知道后金军不撤围他们也跑不出去,便硬着头皮跟着队伍去打仗。好在这场仗打胜了大家还获得了不少赏银,一些人就改变了想法决定留下来好好当兵。
可大部分人还是按照事先想好的捞一把就走,要不后金军再来小命就不保了。结果他们趁着夜间换哨的机会集体逃跑。岂料杨林可不是寻常的明军将领,他怎能容忍自己队伍里出现开小差的事情?因此这些逃兵遭到了最严厉的惩罚,吓得其他没跑的人心里庆幸不已,暗中也不知道多少次感谢神明和菩萨的保佑了。
杨林为了防止队伍中再次出现此类事情,不仅追究了这些逃兵所属伍长、什长、队官、哨官等人责任,而且还在队伍中重新摸底排查。每名官兵都要如实禀报自己的籍贯、来自何地、家中情况和营中是否有亲友等情况。他警告谁要是隐瞒情况不报,那么一旦查出将严厉惩处。同时按照后世的“政审”制度完善了募兵入营的程序。重点对有过犯罪前科、逃兵经历、不良嗜好的人一律不得招募。
叆阳标营大部分官兵都是跟随杨林一路征战走来的老兵,在忠诚度上是信得过的。杨林的排查重点是从难民中招募来的那些新兵。很快,原先与那些逃兵是一伙的官兵便主动站了出来。他们知道躲不过去,便索性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愿意接受惩罚。
杨林并没有对这些官兵进行惩罚,反而好言安抚他们。称赞他们识大体、明忠义是好汉子。对于他们的过往既往不咎,鼓励他们安心服役争取荣立战功。这些官兵被感动的无以复加,纷纷跪在地上表示不负大人所望。
陈尚仁和王崇信两人对杨林处理逃兵的手段很是钦佩,虽然手段严厉了些可毕竟“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军队要是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那还是军队吗?因此他们也开始严厉整顿队伍,一切都向叆阳标营看齐。
在此期间他们向熊廷弼写了信,详细禀报了自己和经略标营在叆阳协防的情况。并请示经略标营是否还继续待在叆阳。朝廷给的命令虽然是继续协守叆阳,可自己这些人毕竟是经略大人的手下,这事必须要再请示一下。
熊廷弼很快回信,对经略标营在叆阳的表现很是满意,不免夸奖了一番。然后又从全局的角度告诉陈尚仁和王崇信,他们还要继续在叆阳呆上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要严格训练队伍不能松懈,服从杨林的指挥并搞好和友军的关系,防止后金军再度进犯。
陈尚仁和王崇信是实在人,他们遵循熊廷弼的话带领队伍严格训练,为后金军再次进犯做好准备。
三月上旬,杨林几经试验终于把方向机和高低机造了出来,并成功安装到了红夷大炮上面。虽然增加了将近二百斤的重量,但是通过实际操作火炮的准确性和射速并没受到不良影响,炮身的灵活性得到极大提高。
又过了几天杨林正打算继续肥皂的研制,熊廷弼派出的信使就到了,他们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虏军南下了。
原来努尔哈赤于二月中旬彻底平定了叶赫部的叛乱,并不顾科尔沁蒙古三个贝子的反对,将为首的数十人斩首示众,又将剩下的人分散打入各旗。尔后亲率数万大军由叶赫部南下寇边,一路烧杀掳掠锐不可当。并且放出狠话来说此次就是要找杨林报仇,并要屠尽叆阳所有人。
熊廷弼给杨林的军令是加固城防、整顿兵马,随时准备与其他官军迎击后金军。
杨林对此不敢怠慢,打开舆图测算敌我双方的距离和实力对比。他知道熊廷弼手中的兵力数量在恢复,但质量上绝对比不过后金军。如果与其发生野战将遭受巨大损失,这对刚稳定下来没多久的辽东不是好事。努尔哈赤嘴上说找自己报仇,但谁知道他这是不是声东击西的诡计?
杨林急忙给熊廷弼写信,告知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他认为,现在后金军主力在外征战两月早已疲惫,又逢其偏师在叆阳大败,军心士气必大受影响。努尔哈赤此时率军南下也有振奋士气、凝聚军心之举。以其作战习惯,必会分出偏师四处掳掠使我军四处应付陷入疲惫,最后再被其聚而歼之。如果我军此时被其所动而牵制,则战场主动权易手将陷入被动,再想夺回来就难了。
此时季节依然万物萧瑟,敌军补给应该消耗巨大。其南下也有掳掠补充之图。因此以不变应万变,各地官军“让开大路、疏散人口、坚壁清野、互为响应”才是上策。
杨林还写到,后金军想要向广宁、沈阳、辽阳等大城发起进攻,就必先要解决以叆阳、镇江为首的辽东南地区官军。否则其腹侧将受到严重威胁。与其在野外与后金军主力交战,则不如利用恶劣的自然环境、再配合官军的袭扰逐步消耗对方的实力。因此作为辽东南屏障的叆阳将首当其中,自己愿率军固守叆阳与后金军主力交战。利用时间和地理上的优势,重演围歼巴雅喇之战的胜利。
杨林送走信使后即刻召集手下将领议事,将这一重要军情告知他们,同时安排各项守城诸事。
众人听闻努尔哈赤率主力大军而来,一个个不仅没有害怕反而兴奋不已。他们认为杀敌立功的又到了。如果这次能击败努尔哈赤,那么朝廷绝对会再次封赏自己。
也有人认为努尔哈赤此次来势汹汹,誓报扈尔汉战死之仇。即便叆阳标营兵强马壮极有战力,可对方兵力数倍于己方,凭城据守不一定能挡住其攻势。莫不如暂避其锋芒利用密营和地利优势与其周旋,以待其他各地援军到来。
杨林认为这样不妥。当初自己制定防御策略时确实有利用密营与敌军打游击战这一点,但现在通过上次防守叆阳的情况看,他高估了后金军的战力和战斗意志。更高估了他们的攻城方法和装备。别看对方此次来犯人多,他坚信依托现有城防工事和装备完全可以打退后金军的进攻。
尤其是投石机、弩炮这些重型武器,经过上次实战证明它们能有效克制后金军。而且这次朝廷还给拨付了六门红夷大炮,这些大炮的存在就是确保叆阳万无一失的“定海神针”。在各方面都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弃城去与敌军打游击战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假如叆阳官军弃城进山之后,努尔哈赤在找不到叆阳标营的情况下会继续南下,那么马进忠驻守的镇江和宽甸等堡就危险了。这样就等于是在“坑队友”。而坚守叆阳,镇江等城堡就会在背后源源不断的输送兵力和物资,就能与后金军形成相持状态。
只要能将后金军牵制在叆阳城下,那么其他各地的援军就有机会对其形成合围之势,这一点努尔哈赤应该也清楚。所以这一仗,还是要死守叆阳与对方死磕到底。
经过战前商议后,众人都认为杨林说的对,这样在思想上就形成了统一。随后开始对防守诸事进行查遗补缺,并在之后迅速去部署落实。
杨林深知手下们的秉性。只要不缺饷、不欠饷,“明军满饷不可敌”并不是一句空话。他也知道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是这个时代人生的巅峰,不仅文官喜欢武官也喜欢。
他不能苛求手下们如他一样具有较高的爱国情怀和民族主义,可以毫无计较的奋勇作战。他们只要有勇气与后金军作战,那就是一条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