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寒门小王爷 > 第七十三章:流水

第七十三章:流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门小王爷!

按照罗明秋的计划,他的村庄可收纳的公共人口,仍然是他以前的数字,他无法与地主达成合作,这些人就不能去种地。

所以有数千人都需要它白养活。

按理来说,罗明秋早就承受不住了。

所以,从张家老太爷那里得到的金子,在他接收难民的第六天,就已经开始使用,合作社的三千两用完了,自己的1000两用完了,又花了将近一万两。

这些钱投入到村子当中,几乎是看不见的。

没有办法自我循环,罗明秋每天耗费的支出是海量的,即便哗变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人在作祟,将近一半的粮食供应,都是来自于抢夺。

仍然是花钱如流水。

以罗明秋的脑子,也无法规划出什么完整的线条,只好动用自己的思想,开始规划出各个雏形,给满民找一些事做。

一万多人,开始烧砖建房之后,进度极其快速,仅仅几天时间,村子里的屋子就修了小半。

罗明秋不得已将村子扩大了一些,原本山上要种田的地方,又一次规划出几个厂区。

他是来自现代。

起码有脱离了农耕文明的安置想法。

那就是经济循环。

当然,实际并非如此。

因为整个地区的物资缺乏,不是经济行为能够改变的,或者说,改变的幅度很小。

就算他现在能够造出宝贝,可是把宝贝换成钱,再换成粮食,这个时间都能饿死一大批人了。

经济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罗明秋也只能劝慰自己一句:伏久者飞必高。

他联合了一下木匠,改进了一下纺织机,对这个时代来说,也是轻易可以实现的,但是纺织机改进了,麻草又不够用,蚕丝更是想都不用想。

正好逢春,养桑养蚕,又可以给妇女儿童们找点事情做。

另外一个厂区,则是一个香场,打算用来制作肥皂,口红,香水等东西。现在还在修建,所以要传授她们技巧,也并不急于一时。

最后一个厂区,罗明秋干脆给他改成了一个钢铁厂,这件事情现在是难以实现的,总之,闲着也是闲着,闲着也要吃饭,不如让他们去搞建造修炉子。

钢铁迟早是用得上的,这点毋庸置疑。

即便有了这样的安排,仍然剩下一大批人,罗明秋心中生出突然想法,就直接让那些健壮的年轻人,出来训练骑射。

同样想法。

闲着也是闲着。

就当是搞个村庄自卫队。

毕竟这个时候官服对他的这些举动还不会有所作为,如果是安全时期,他想做这样的事,也做不了。

罗明秋也被这些事情整得非常烦,他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一个人负责得了这么多事情?

但这些人,是镇守强塞过来的,她想要取消,肯定也不现实。

就算是他已经安置的妥帖,可是每天那些小打小闹,这家不爽那家,恩怨纠葛的事还要往他这里统。

如果做过一次,就会明白,为什么县令的位置上很难出现一个清官了。

是人就有劣性。

谁也熬不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一个父母官来负责。

即便这样,到了第十天的时候,罗明秋算了一下自己的支出和预备支出,竟然已经达到五万两之多。

这些钱是半个月之内就会花完的。

主要用于采购纺织用品,麻和蚕丝等等,以及食物,农用和公用工具。

要知道建房,还是自给自足的。

钱花出去了,好歹自己算是抽出了身子,安顿好下属之后,就不用太过忙碌。

管理一万多个人,原本村上的每一个群众,基本都被罗明秋赋予了职责,这就涉及到一个公司的体系化管理。

有了体系化的概念,对罗明秋来说,也不是多么难办。

已经有了之前的合作社,罗明球很干脆的,在家门口挂上罗氏集团的牌匾,合作社参股,自己是董事长,李幺娘,苏怡如,黄冈,胡叔,甚至连李小三都拉了进来,做董事。

小事自己决定,大事董事开会。

罗明秋好像很容易就回到了上一辈子成功人士的身份,可是这个身份的含水量太大了,自己连一项有收入的业务都没有。

顶多是做了一回扶贫办的项目部部长。

而也如很多的老板一样,做小布局的时候,他是知道的,等真正一个体系成长的这么巨大,那就没有一个人能够理清里面的所有细节了。

可是出了任何问题,却需要他来负责。

有一个名人说过一句话,不热衷于甩手的人,是做不了掌柜的。

所以罗明秋也不管他们会不会,只要有个人敢于毛遂自荐,恰好那个位置空缺,那就让他去干好了,一次错两次错,十回百回就不会错。

一来他愿意做一个甩手掌柜。

二来他也无法不甩手了。

西丛林当中,汇集了超过3000人,每天要运送粮食,就算是对于人烟稀少的太渊山来说,动也非常大,要不了多久,可能就会引起官府的目光。

知更鸟等人悄无声息的为他们送兵器,都是从黑市上采购的,但是这么大的采购项目,同样也会引起黑市的震荡。

罗明秋已经从和胡叔的家长里短之中,得知了他们玉门土匪的聚集地,现在不动手,更待何时。

罗明秋和李幺娘与苏怡如惜别之后,趁着夜幕下山。

……  ……

张家的不灭灯火,已续数日。时间,退回四天前。

青灯古盏,一个年轻人伏案观察。

年轻人不到30岁,剑眉星目,俊秀朗逸,身后站着两个巨型黑汉,留着大胡子,似乎都是外邦人。

个个背负着弯月形古怪兵刃。

“大爷,您回来都三天了,看出什么端倪没?”

一个大汉打了打瞌睡,有些不耐烦。

年轻人轻轻摇头,道:“我回来时,父亲和二弟的尸骨已寒,而且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就连酒气都散了。”

“按照二娘所说,似乎真是酒醉死的。”

“那些所谓的泥步伐,墙壁留书,似乎有点疑人心智的样子。”

“东庄田,被搜刮的一干二净,明显就是那些难民的做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