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学霸炸毛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首富从2007开始!
苏叶此话说完,不光是郭海莎,就连苏尘娟的脸色都变了。
“叶子,你怎么说话呢?”苏尘娟悄悄在桌子下踢了苏叶一脚。
“真正的天之骄子”、“下苦功做题的”,这可以说是对郭海莎这样的学霸最大的侮辱了。
背后的意思,岂不是说郭海莎是靠着努力刻苦才取得如今的成绩的,而那些清北里的学子,则是天生就智力过人的天才?
试问哪个人受得了这样的评价?
虽然人人都推崇努力刻苦,都推崇勤能补拙,都推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外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但事实上,相比起刻苦努力这种赞美,人们更喜欢听到的是“天才”这样的称呼。
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将自己和普通人彻底区分开来。
努力常有而天才不常有,努力汗水这样的事情人人都能做,但有些东西则是天生带来的。
这种优越感,最让人着迷。
苏叶的这番话,直接将郭海莎这个学霸,从一个天才贬低成了一个靠着努力汗水奋斗上去的普通人。
没人受得了这样的评价。
郭海莎很生气,但她强忍着心里的怒火,保持着镇定,盯着苏叶的眼睛,用几乎咬牙切齿的声音说:
“你是故意这么说,好扰乱我心智的?”
苏叶摇了摇头:“不是。我是很诚恳的建议。你真的不适合清北。”
“或许将目标定低一点,你会轻松很多。清北固然好,但其他211985院校也都不差。”
作为那一年清凉市的高考状元,苏叶对郭海莎这个名字是早有耳闻。
她是清凉市的学霸,也是那一年清凉人的骄傲。
因为郭海莎当时的报考志愿是清北大学。
她是清凉高中历史上,第一个报考清北并且成功考上清北的学生。
为此,清凉市官方特别奖励了郭海莎五万元的奖学金。
清凉高中将郭海莎列为校内名人,在此后三年的招生中大肆宣传,并为郭海莎提供大学四年的一切学杂费。
郭海莎是那一年当之无愧的“清凉市之星”。
那一年的清凉高中,郭海莎折桂,在人们的羡慕和祝福声中,踏上了前往清北大学的路途。
同样是那一年,苏叶家里遭遇变故,被全家人寄予希望的苏尘娟,明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却因为家里的负债和父亲的重病,不得不放弃学业,南下打工。
人生命运,波折诡谲,便是如此。
而当苏叶在苏尘娟居住的学习小院里见到郭海莎的那一刻起,他才真正意识到,那一年的姐姐到底遭遇了多么重大的心里创伤。
郭海莎竟然和苏尘娟在同一个屋檐下复习过。
两个学霸竟然是认识的。
这件事情苏尘娟当年从来没有提起过。
两个前途同样光明的女孩,却因为不同的人生变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样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但这一切都不是苏叶今天说这番话的原因。
他没有刻意打击郭海莎的意思。
因为他说的其实是未来会发生的事实。
郭海莎考上清北之后,并没有能够在那里坚持多久。
四年的大学生涯,她在第三年的时候就选择了退学。
具体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外界的传言里,这位清凉市学霸因为受不了清北大学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苦苦追寻那些天才们仍然只能望之越来越远的情况下,精神状况出现了严重问题,不得不选择退学。
最终,她在自己的山村老家里,以一瓶农药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不知让多少人唏嘘感叹。
苏叶想救郭海莎一命。
所以他才会这么说。
但很显然,郭海莎没有领会苏叶的意思。
事实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会领这么一份“人情”。没有人会将苏叶的这番话,看作是一番好意。
这更可能,是他的恶意。
“你怕我抢了你姐的风头,对不对?”郭海莎坐在那里,忽然间仿佛想明白了什么一样,盯着苏叶冷笑起来。
苏尘娟见状,急忙为弟弟辩解:“莎莎你别多想,没有的事。我弟弟他不是那样的人,他就是不会说话,你别往心里去。”
“行了苏尘娟!别装好人了。”郭海莎冷冷的瞥了一眼苏尘娟,将女孩嘴里的劝解堵了回去。
“我说今天好端端请我吃饭呢,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高考在即,你是不是觉得我给你太大压力了,所以才故意让你弟弟这么说的?想搞我心态?”
郭海莎咄咄逼人的态度,让苏尘娟哭笑不得,同时也有些懵圈。
“莎莎,你想多了。咱们两个成绩差多少,你心里还没数码?我什么时候把你当成敌人了啊。我就是再学两年也未必能在成绩上追上你啊。我犯得着为不切实际的事情搞你吗。”
苏尘娟试图劝解郭海莎。
但郭海莎毫不领情。
“叶子,给莎莎道歉!”苏尘娟扭头瞪着苏叶,急急的说道。
很明显,苏叶的话对郭海莎的影响很大,这位学霸的心态,现在已经出现问题了。
她的心理确实有些脆弱。
出身山村的郭海莎,家里条件很不好,重男轻女的父亲根本不支持她上学。
她硬是靠着惊人的学习成绩,拿着学校的奖学金和贫困补贴,才撑着读到如今的。
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
即便如此,郭海莎的生活条件仍然称不上好。
她的换洗衣服只有几件,都是反复穿过很多次的。
吃的伙食也不好,因为生活费全靠贫困补贴。
她没有多余的钱在学校附近租住单间复习功课,所以才和苏尘娟住在一起,以节省开支。
正如苏叶所说,她的全校第一,是靠着拼命死学才得来的。
她并非那种天份特别好的学生。
她不是“天之骄子”。
她就是个死读书的。
她唯一的依仗和希望,就是这次高考的全校第一名次。
按照清凉高中的历史惯例,每年的全校第一,都可以获得学校资助的为期一年的大学学费。
因为唯有这样,郭海莎才能在父亲的面前昂起头颅,大声的告诉他“我要上大学”,才能让那位只知道耕地种果树的老农民放她追逐梦想。
这些东西,都是她心里敏感脆弱的不可触碰之地。
所以,郭海莎炸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