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女海商 > 第八十四章 便宜

第八十四章 便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女海商!

弃之只说这些事情他会处理,不用杜且操心。

不到半个时辰,刘能便来了。

眼下正是出港的物货装船出货最繁忙的时候,刘能拨冗前来,可以说是十分看重这次的合作。

但对于思归徽记的问题,刘能也是束手无策。

“瓶子都已经烧好了,无法二次烧制。但瓶子都是现成的,只要大娘子点头,立刻便能送到。”刘能态度诚恳,“大娘子应该也听说这批瓶子的来源,那药局也给了定金,我并没有损失巨大,只是那批瓶子太占地方,若不是源记的货仓不够用,我也不会急于出手。但我与傅青山不同,听闻他愿意无偿提供香囊,可我却不愿意。这批瓷瓶是有价的,但造价极低,大娘子不用担心我在这时狮子大开口。”

杜且微微扬眉,“不用钱的香囊和要钱的瓷瓶,你觉得我会要吗?”

刘能笑了笑,“若是不用钱的有那般好拿,大娘子也不会找我了。”

毕竟都是商人,一点风吹草动都能看出端倪。

“我说了,我的造价低,但只要大娘子满意,你我订立一份契约,你想要的样式、字样、图案、交货时限等等,都一一写明。如此一来,对你我都好。若是出现违约,大娘子尽管到知府告我。”刘能十分通透,“但眼下这些都不重要。我无法解决瓷瓶上没有思归徽记的问题,这批货就无法使用。但我能提供大娘子一个办法,不知道大娘子是否能够接受。”

杜且与弃之交换目光,“刘掌柜请说。”

刘能道:“听闻大娘子写得一手好字,绘画也很是不错。”

杜且并没有否认。

刘能又道:“我有相熟的书局,他们的雕版技术十分得了。”

杜且茅塞顿开,两眼放光,她怎么没有想到呢?只要把思归的徽记印在纸上,再贴在瓷瓶上,便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耗时极短。

“刘掌柜这般帮我,可有条件?”杜且并不认为,刘能能做亏的买卖。

刘能也很坦然,“当然是有的!大娘子若是看得上源记的瓷瓶,往后思归只能用我源记的瓷瓶,这也是要订立契约写明期限。”

杜且觉得这并不是苛刻的条件,“只是这样?”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香坊都用香囊存放香品行销各地,若是换成瓷瓶,源记也是有利可图。大娘子不必担心,我没有太多的附加条件。海上贸易的市场之大,非我一人能占尽先机,我也没有那般大的野心。”刘能看了弃之一眼,“但我也想像隆祥庄那样,做一个预订的契约,不知大掌柜可想好细节了?”

杜且此时是多余时,弃之与刘能商谈的细节,她不便在场,当下说道:“既是如此,我去源记的货仓看看瓷瓶,二位慢聊。”

刘能唤来一名随行的主事刘成,与杜且同去。

杜且走后,平安号内只剩弃之与刘能。

刘能不禁一声长叹,“若杜娘子是沈家的长子,沈家后继有人,当可复兴沈家,重现昔日大海商的威名。可惜了!”

弃之神情如常,但目光始终望着杜且离去的方向,良久才收回目光,问道:“刘掌柜为何不向大娘子提出,源记的瓷器要随沈家商舶出海的要求。”

“泉州城的瓷商又不止我源记一家,沈家要出海贸易,无论选中何人的瓷器,对我源记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只要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此贸易,我又何愁做不成买卖?”刘能又是一声轻叹,“傅青山真是短视,为了眼前之利而是你二人闹僵,最后吃亏的还是他自己。只不过,弃之啊,你们要小心,我听说傅青山与顾家接触频繁,顾家香品的香囊便是由隆祥庄来做的。”

弃之反问道:“刘掌柜与傅掌柜一向交情不浅,为何要与我说这些?”

“交情不浅,是什么给你的错觉?”刘能连忙撇清,“你是要说我向沈家逼债的事情吧?这本就是沈家欠下的债,我与傅青山一道前去,并不能说明我与他交情非浅。难道要因为沈家只剩杜娘子,而放弃追债吗?可傅青山是沈严的姑父,他才是最该对沈家手下留情之人。”

弃之也看出傅青山并不非良善,因此才与他签下二十年的委托契约,并且要了他四成的佣金。但没想到,傅青山这么快便翻脸不认人。只能怪自己当初太天真。

“刘掌柜既然不愁买卖,为何又要找我呢?”

人人都可以把话说得漂亮,但也可以把事做绝。他是一个牙人,自有识人之术,只可惜还是低估了人性的贪婪。

一个从谷底刚刚翻身之人,都能如此决绝,更何况是一个还在云端之人。简而言之,刘能并不需要他,源记眼下经营平稳,没被同行排挤,也没有遭受不公的对待。

刘能反问道:“难道大掌柜有买卖不做吗?”

弃之笑了,“做了有可能比不做更糟!”

“大掌柜不是瞻前顾后之人,难道是被傅青山吓到了?”刘能用的是激将法。

但弃之不为所动,“吓到倒是不至于,我与隆祥庄的事还没有了结,只怕要耽搁几日,才能与刘掌柜再议。”

“有什么帮得上忙的,大掌柜尽管开口。”

刘能的热情并没有让弃之打消疑虑,他是有意与热销物货的商户合作,但像源记这种大商户,弃之能获利的空间不大,他更倾向于寻找那些初创的商户,可以一同谋求更大的发展。

而他相信,刘能也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他的目的是把滞销的药瓶卖出去,以缓解源记货仓不足的压力,而不是真心实意与他合作。

杜且对刘能的瓷瓶很满意,源记烧制的药瓶款式新颖,且款式众多,三万个瓷瓶共有六种款式,可以满足不同香品的所需,尤其是细口的瓷瓶,可以用来单独存放素馨花水,就像用透明瓷瓶装的大食蔷薇水。用本地烧制的白瓷存放本地种植与蒸馏的素馨花水,确实能相得益彰。

她把瓷瓶带回船坞,章葳蕤也认为是最佳的选择。香囊携带方便,但密封性不强,容易散香,瓷瓶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是瓷瓶的成本要高于香囊,且易碎。可是刘能给的造价极低,章葳蕤认为完全可以替代香囊。

至于瓷瓶上的思归徽记,章葳蕤也接受了刘能的建议,“这件事你就能解决。我记得,雕版你学过的不是吗?”

杜且挑了挑眉,“这也要我做?”

“不然呢?你放心你画的画、写的字,让别人刻在雕版上?这可是思归的招牌,不可儿戏!”章葳蕤反而更担心源记的瓷瓶,“你可仔细验一验瓷瓶,可别是什么瑕疵品,咱们这批货是南外宗要的,丢不起这个人。”

杜且深以为然,“那你说说,刘能为何便宜咱们?”

“你可以问问阿莫与弃之,他们对泉州城的商户都了若指掌。”

杜且回去后,并没有去找阿莫和弃之,而是直接去找罗氏和沈老太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