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 第95章未雨绸缪西北一带。

第95章未雨绸缪西北一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公孙瓒没儿子,弟弟又被袁绍坑死了,袁绍的三个儿子中,现在最风光的是袁谭,不过他在青州也不太奈何得了田楷,加上现在青州多了吕布的势力,他没能像历史上那样,剿灭田楷,驱逐孔融,全拒青州,风头上和王易孙策比起来,都差了不少。

曹操的长子曹昂本来是有了不小的名声的,可是年初在讨伐张绣之战中,战死疆场。吕布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刘表的儿子刘琦也没有展现出什么才能来,现在看来,天下诸侯的下一代,还真就只有自己和孙策啊。

在江南的对抗,难道还会影响到接下来吗?

王易哑然失笑。

天下的英杰,又岂会只有两人。

在乱世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因为有机会,而顺利成长的人才了。

曹昂死了,可是曹丕心思深沉,曹彰勇猛无畏,曹植文采风流,个个都不是凡人。

就连袁绍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虽然争权夺利,可是每个人还是有点本事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拥戴,而且就算后来分裂了,袁尚也一直和曹操在战斗,一直到逃去北方被人弄死为止,要不是曹老板太凶,袁尚未必没有机会。

刘表的儿子刘琦其实也不差,要不是他和荆州当地的豪族关系一般的话,说不定就能顺利掌握荆州,成为下一个刘表。

刘璋暗弱,却实在算是一个仁义君子,马超虽然和吕布一样有些反复,可是却是当之无愧的顶级战将,神威大将军的称号,可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在北疆一场一场地厮杀,打出来的名头。

这些人,才是自己未来的对手啊,就别说还有年轻的司马懿,以及他那两个现在都还没出生的儿子了 ……

乱世之中,英才何其多,就算自己击败了孙策,也不能想着就天下无敌了,自己可是有后世的记忆,当然知道三国会分裂那么久,正是因为天下的英雄豪杰太多,才长期分裂的。

不过刘备对自己的支持,确实也是相当的给力。

总共十七万兵,就给了自己七万,同时之前最精锐的那九万老兵,刘备除了给自己留了三万,给太史慈留了两万之外,剩下的四万精锐,都交给自己了,四万精锐带三万新兵,足够让这七万人,都发挥出足够出色的水准。

而管用的水军,刘备几乎都分拨到了自己的麾下,加上三千骑兵旧部,这也是刘备麾下整整一半的骑兵了。

要知道就算江南水网密布,骑兵也是可以作为大杀器来使用的。

固然是因为江南重要,可是刘备对自己的信任,那也是没话好说。

“接下来,就要等秋粮收购了,再能出兵,刘子扬说今年江淮之地,可能会有大旱,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有大旱,当留下足够的粮食备荒,同时以粮食吸引庐江安丰等地的流民,充实我军的实力才行。”

王易走出刘备居所,看着天空,天空如洗,满天星斗,正在璨璀璨生辉。

乱世易出大灾,其实就是基础设施被破坏了,救援的力量也削弱了许多,所以小灾就变成大灾,然而只要设施良好,措施得力,大灾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这场大灾,对刘备集团来说,也许有一些麻烦,然而对已经苟延残喘的袁术来说,也许就是毁灭性地打击了。

安丰戈阳两郡本来就贫瘠一些,再碰上大灾,那估计就是流民四起,袁术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不过王易不打算去打他们,袁术剩下的那点力量,还是交给曹操吧,让他的注意力在别人的身上,就少打一点徐州的主意。

反正扬州长江以北的地方,最富饶的一块,王易已经拿到了,自己吃肉,总归要给其他人留点汤的。

要不是曹操的威胁太大,刘备为什么要在徐州和淮南各留五万兵马?就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在曹操的兵锋之下啊。

时间,走到了九月。

淮南大旱。

正如刘晔推断的那样,淮南在九月之后,果然出现了大旱灾,原本这个时候是下种冬小麦的时候,然而却连续无雨,冬小麦虽然比较抗旱,然而完全没有水,那也是不行的。

不光淮南遭遇大旱灾,附近的几个郡都是如此,庐江、汝南、戈阳、安丰 ……

不过庐江和丹阳一样,靠着长江,水网丰沛,所以尽量还支持得住,汝南本来就没什么人了,曹操之前来扫荡了一圈,却发现连黄巾的影子都没了,只是收拢了一些饥民,充实到他的屯田军里去,最惨的就是戈阳安丰与淮南,尤其是戈阳安丰,史书记载,人无食,只能相食。

袁术的统治,变得更加的摇摇欲坠。

淮南这边旱灾是最严重的,然而因为刘备军早就做好了准备,之前的早禾丰收,让淮南本地就已经有了足够吃到明年的粮食,虽然冬小麦大片大片地旱死,可是在诸葛瑾的指挥下,将仅有的水源用在一部分的良田上,还能够保住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收成。

“等大旱过去之后,明年全面地种植早禾,四月播种,七月收割,然后马上迅速播种,十月还能收割一茬,一年两熟,这样就不怕冬季的干旱了!”

淮南的官吏们开始四处下乡去宣传这一点,这场大旱,固然让淮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在淮南那些年纪比较大的人看来,却创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迹!

这场大旱,可是家家有米粮,没有饿死人!

甚至在大旱的情况下,淮南的官府,还组织了当地的壮劳力,趁着大旱,疏通了淮南失修已久的各种河道,以及蓄水池,清理了河底的污泥之内的,让河道与池塘的容纳能力增强了许多。

大旱的时候固然没有水,可能也让疏通河道这种事情,变得容易了很多。

老百姓们有的想不通,然而反正出了力气,官府发粮食,还让家里的娃去学认字,这种日子,有什么不好过的。

虽然之前收割的早禾,在交给官府一半之后,还有不少存粮,足够他们吃到明年了,可是能多挣几口吃食,总归是不错的。

于是,这一场原本在历史上,让繁华的淮南变得千里无人烟,人人相食,惨剧遍地的大旱灾,在这个冬天,却并没有带来什么太大的影响。

唯一的影响就是,在整个淮南的河流池塘湖泊都被疏通一次之后,那些淤泥,堆到田地里,让接下来两年的淮南,开始了连续的大丰收,同时第三年的大暴雨,也因为各地水利设施得到了补充,而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害。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诸葛子瑜有大才,淮南井井有条,安定无比,我们不用担心背后出问题了。”

接到淮南传来的消息之后,王易笑着对徐庶说。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诸葛子瑜在淮南的成绩,当比得上击溃十万敌军!”徐庶同样夸奖道。

确实,在这样的大灾之下,虽然早就做好了准备,然而能够安排得井井有条,避免民间的慌乱情绪,同时以工代赈,一来消耗了民众的精力,二来疏通了河道为将来做好准备,三来以这种方式补贴给了民众一些粮食,让整个淮南原本如同沸腾的锅一般的局势,逐渐的平息了下去,诸葛瑾的施政,确实堪称出色。

虽然前提是建立在淮南官府通过屯田收上来了足够多的粮食可以稳定民心,可是同样的东西,事儿办得漂亮不漂亮,还是要看能力的。

“步鹭也是人才,输送粮草井井有条,我军七万大军在石头城附近演武,并无丝毫欠缺。”徐庶道:“不过每日都有饥民从东面过来投奔,浮桥还没有修好,给我们也带来了一些麻烦。”

“这倒是个问题。”

王易皱起了眉头,丹阳也是人口大郡,加起来数十上百万人口,这次旱灾也被波及到了,尽管因为丹阳的水网更密集,受灾不算特别的严重,可是依旧有不少灾民生活无着,过来投奔以仁义著称的刘皇叔军队。

粮食方面,王易手里倒是不缺,他这边七万大军呢,其中有两万是水军,粮食在石城堆积如山,水寨里的粮食也有很多,就算来再多灾民,也尽数供养得起。

这就是刘备现在占据的地盘的好处了--尽管四面都是敌人,四通八达的,没法守住几个关键节点,所以在各地都要驻扎兵马,可是相互之间粮食输送也简单了很多,顺着长江和淮河,徐州的存粮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出来,之前徐州连续丰收,又缴获了袁术不少的粮草,现在不过是把这些粮草又拿出来补给淮南的百姓们而已。

可是王易却没有地方安置这些灾民,现在他无非就是占据了石头城、当涂,再加上控制了牛渚这个渡口,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呈捲角之势,可是驻扎他的七万大军已经足够拥挤了,就别说再安置灾民--这些日子以来,灾民们来了不少,差不多也有数万人了,这些人里有没有雷薄和陈兰的奸细,那谁都不知道。

也不能够这个时候出兵去打下地盘来--马上就是冬天了,冬天也不是不能出兵,可是把没有甄别清楚的数万灾民放在身后的粮仓所在之处?王易除非脑子进水了 ……

“用楼船运人吧,反正最近大旱,长江上也是风平浪静的,让淮南那边做好接受的准备就行了,淮南那边接受数万灾民,没什么问题。”王易只能对徐庶说。

徐庶点点头,当下就去准备了。

王易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冬天到了,这一年就快过去了,不过也是出兵的好机会,孙策在会稽已经集中了数万大军,同时勒令当地的大族交出足够多的士兵,除了一直支持他的朱家和张家之外,其他的家族都被迫吐出了不少的东西。

陆家、顾家、全家、骆家、虞家、钟离家 ……

江东这些大大小小的家族,都不得不出了不少的血,对孙策,也就更加地怨恨。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策带着大军,前往吴县,征讨盘踞在那里的严白虎与许贝o

会稽郡,暗潮翻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