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华西迷案 > 《花园的鬼》第30章 辨析字义,直译诗句

《花园的鬼》第30章 辨析字义,直译诗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华西迷案!

第二天下午,四二班教室内。李盈盈继续教古诗文经典诵读。她掂着小黑板,上面仍是朱熹的《观书有感》。赵志德校长陪李周走进教室,坐在后面。

李盈盈从容地把小黑板挂起来,尔后扫视同学讲:“昨天下午,我们首先把《观书有感》的生字找了出来,在查这几个生字的时候出了一个小插曲,大家又学到几个zhuai字的意思。现在我们还要回到生字上。首先,请同学们把昨天的生字默出来,并注音。找一个同学到黑板上默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默写。刘宾,请你上来!”

刘宾走上讲台,默写并注音:熹(xi)、鉴(jian)、徘徊(paihuai)、渠(qu)

李盈盈目送刘宾下,而后对同学们说:“刘宾默写的对吗?”

同学齐答:“对!”

李盈盈问:“注的音都对吗?”

同学们齐答:“对!”

李盈盈继续问:“这几个字我们平时好误读什么音呀?”

巩柱举手,站起:“鉴”,误读qian(签)。”

苗苗举手,站起来:“徘徊,误读fei(非)hui(回)。”

玲玲举手,站起:“渠,误读ju(巨)。”

李盈盈说:“好,大家找的比较准,下面我们开始齐读。”

同学们一齐诵读,音准洪亮。

李盈盈接着讲:“下面,我将这几个生字放到文中,考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先查‘鉴’字。”

巩柱举手,站起来回答:“鉴,有三个意思:1镜子;2观察,仔细看;3可以使人警戒或仿效。”

李盈盈问巩柱:“你认为诗文中的这个‘鉴’是哪个意思?”

巩柱抓抓耳朵回答:“‘观察’的意思。”

苗苗纠正说:“不对!指‘镜子’!”

朱虎反对:“不对,是‘警戒,仿效’的意思,如,昨天我捣乱,大家不要学我,要引

以为鉴!”

同学们笑。李盈盈也忍俊不禁。她微笑着说:“朱虎造的句很好。但是,这个意思在诗中不存在。‘鉴’在诗中如苗苗同学所讲的,是‘镜子’的意思。”她接着说,“还有“徘徊”一词,有两层意思,‘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还有比喻‘犹豫不决’。请同学们联系诗文内容,看是哪个意思?”

玲玲举手,站起来回答:“在本诗文中‘是来回走动’的意思。”

李盈盈问:“同学们,他说的对吗?”

同学们齐答:“对!”

李盈盈又问:“好,下面我们看‘渠’在诗文中是什么意思?”

刘宾举手,站起来回答:“是‘渠道,水沟’的意思。”

巩柱举手,站起了回答:“是‘大’的意思。”

李盈盈问:“为什么?”

巩柱答:“因为渠宽,所以才大。”

李盈盈微笑纠正:“不妥当。看字典‘渠’还有什么意思?”

刘宾答:“还有‘门路’意思。对,还有一个方言‘他(它)’的意思。”

李盈盈问:“诗文中应该取哪个意思呢?”

刘宾皱眉答不出,同学们傻傻地望着李盈盈。

“在本诗文中,这个‘渠’表达的意思是一个难点。请同学们联系全文,认真想一想,我暂时不给大家讲。”李盈盈留下悬念。同学们默读,仍无人举手回答。

李盈盈启发大家:“要想明白这“渠”在文中的意思,我请同学们弄清楚,作者到底写的都有哪些景物?大家分组讨论,尔后划出来,选出同学代表把这些景物写到黑板上。”

一组选男生刘宾到黑板上写上:“方塘、一鉴”;二组选女生苗苗在黑板上写上:“天光、云影”;三组选男生巩柱在黑板上写上:“清、渠、源头、活水”

李盈盈看各组写完后,继续启发同学:“大家联系上下文,讨论本诗是围绕什么景物写的?”

大家热烈讨论,又选出同学代表。

一组代表刘宾回答:“围绕‘水’写的!”

李盈盈惊喜问:“为什么围绕‘水’写?”

二组代表苗苗回答:“源头有水,渠中才有活水。塘中有水,才有天光云影。”

李盈盈微笑肯定:“对。塘中水,从渠中来;渠中水,从源头上来!那么,作者写水,围绕哪里的水写的?”

同学回答不一。巩柱说“围绕源头的水。”朱虎说:“围绕渠中的水。”刘宾说“围绕方塘的水。”

“对!刘宾的回答正确。作者写水就是围绕方塘的水写的。”李盈盈又提出一个问题,“诗中这个‘渠’是不是渠道的‘渠’?”

苗苗说:“是,因为塘中的水是通过水渠流进的。”

玲玲反对:“不是!因为诗中主要写的是池塘的‘水清和来源’。”

李盈盈辨析:“苗苗同学回答了水流经的地方,合乎实际,但是没有分清写景的主次。玲玲分清了写景的主次,但是没有回答‘渠’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刘宾举手回答:“我明白了,‘渠’是方言代词,指代‘它’!”

李盈盈伸长脖子,睁大美丽的大眼睛眼,激动地问:“‘它’指的是什么?”

刘宾回答:“水。”

李盈盈接着问:“哪里的水?”

“哪里水,哪里水......”刘宾似乎在自言自语,忽然眉毛一扬,“指池塘的水!”

“对。‘渠’是一个方言代词,‘它’指代的就是泥塘的水!”李盈盈满面春风,续道,“通过讨论分析,请同学们把这首诗的意思翻译出来。”

巩柱举手,站起来回答:“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打开,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共同来回走动,试问方塘水为什么那么清,因为源头的活水来了。”

李盈盈启发同学:“巩柱翻译得不够准确。请同学们指出来!”

同学们沉思找不出问题,不语。

玲玲举手站起来回答:“‘一鉴开!天光,清如许,为有’等词我不知是啥意思。”

李盈盈启发大家互动:“请同学们帮助玲玲解释一下。”

苗苗怯怯地举手,站起来回答:“‘天光’,指‘太阳光’;‘如许’是‘如果’。其它词我也不知是啥意思。”

刘宾举手,站起来回答:“‘为有’是‘只有’的意思。‘天光’应该是指‘太阳’。‘一鉴开’,我也不知道是啥意思。”

李盈盈做小结:“同学们,要准确翻译不太容易。根据同学们的翻译,我再强调一下,这个‘鉴’是指塘,还是水?”

同学们回答不一:“塘!”“水!”......”

李盈盈不急于评定,而是启发同学们:“想想‘鉴’的特点。”

刘宾说:“鉴(镜子)是平的。”

苗苗说:“鉴是光滑明亮的。”

朱虎说:“鉴是平静的。”

李盈盈分别把‘平滑、光亮,平静’板书下来,说道:“既然鉴有‘平滑、光亮,平静’特点,那么我们想想看塘和水,谁像‘鉴’?”

同学们齐答:“水像‘鉴’!”

李盈盈微笑:“对呀!所以诗中的‘鉴’比喻的是水而不是塘。如果塘中干涸,或者是污

水,能有‘镜子’一样的明亮、平静吗?现在我再问,这个塘的水面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

同学们齐答:“方的!”

李盈盈最后要求:“好。根据分析,请同学们把这句诗的意思准确表达出来。”

大家纷纷举手,朱虎也举手。

李盈盈请朱虎翻译。朱虎看看黑板,又看自已的书,翻译道:“有半亩大的方水塘,它的水面像一面镜子平静明亮。”

李盈盈高兴地鼓励朱虎:“好,很准确。下面分析下一句,‘天光云影共绯絗。’刚才苗

苗说‘天光’就是‘太阳光’。可是,结合我们平时的观察,‘太阳光’会徘徊吗?”

同学们齐答:“不能!“

李盈盈问:“天光是从哪里发出的?”

同学们齐答:“从太阳那里发出的。”

李盈盈说:“对,太阳发光,我们才知道它是圆的实体。所以,只有太阳和云才能共徘

徊。现在我还要问,太阳和云是在天空中徘徊,还是在池塘水中徘徊?”

同学们回答不一。巩柱答:“在天空中。”刘宾答:“在池塘水中。”

对大家的分歧,李盈盈不急于解释,而继续引导同学理解:“大家结合诗文,前后联系,看作者观察的是天空还是方塘?”

同学玲玲举手站起:“作者观察的是塘中的水。”

李盈盈启发问:“水中怎么能看到天空的太阳和云呢?”

同学玲玲答:“因为天空上的太阳和云彩‘倒映’在水里了。”

李盈盈微笑:“很好,你用一个‘倒映’一词很贴切。为什么方塘的水能倒映太阳和云彩

呢?”

玲玲摇头答不出来。刘宾举手答:“因为水面像镜子。”

李盈盈说:“水面像镜子,这只是个比方。现在我们讨论的是‘水面’的特点。”

刘宾恍然大悟道:“因为水面很‘清’,才能‘倒映’天上的太阳和云彩!”

李盈盈非常激动地肯定:“对!水面清。记住这个‘清’字。好,现在,我们把这句话翻译出来。”

巩柱又举手,李盈盈让他翻译。巩柱说:“方塘的水很清澈,天上的太阳和云彩一同倒映在水中徘徊。”

李盈盈鼓励巩柱:“这次翻译得比较好。不过我们再想一想,太阳和云彩是不是真的在徘徊?”

同学们回答又出现分歧:“是的。”“不是的。”

“哪一种看法对呢?”李盈盈看同学们睁大眼睛,回答不出,她开始解惑:“这个问题,我不难为同学们了。我认为,太阳和云儿不是在天空中徘徊,也不是映照在水里徘徊,而是作者本人在方塘边来回走动,才感到太阳和云儿也在水中走动。”

李盈盈分析到此,李周和赵志德对视一下,会心地微笑起来。

李盈盈继续讲:“下面我们再分析‘问渠那得清如许’。‘渠’我们已分析过了,代词,‘它’,指方塘的水。‘那得’,那能够;‘如许’,如此,这样。也是一个代词。好,现在请同学们翻译一下。”

大多数同学举起手,朱虎跃跃欲试。李盈盈让他翻译。

朱虎有点结巴答:“问,问池塘的水为什么能如此清澈呢?”

李盈盈面露喜色:“好,朱虎翻译的比较准确。只是有点紧张,不要怕,继续努力!”

同学们一起鼓掌鼓励。李盈盈接着讲:“同学们,下面我们分析最后一句,‘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为,因为,‘为有’,因为有。好。请同学们翻译这一句。”

同学们在小声议论,翻译,有同学举手。李盈盈设计翻译的方法:“这一句,分组对译,尔后各组选代表依次给大家翻译。”

一组代表:“因为有源头,活水才来。”

一组代表:“因为活水从源头来!”

三组代表:“因为活水是从源头源源而来。”

李盈盈总结:“各组都把原意基本译出来了。三组代表译的最好,除把原意译出来外,还加有“是”作肯定,加‘源源‘形容不断,更贴切地表现了作者的意图。现在我根据同学们的翻译对全诗作白话翻译:“‘半亩方正的池塘水面像一面镜子光亮平静的打开,太阳、云彩倒映在池塘水里,好像和我一同来回走动;问那池塘的活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因为那活水是从源头源源不断而来。”

李盈盈分析到此本堂课该结束了,她又提出新的问题:“这首诗主要围绕哪个字写的?”

同学们齐声:“水!”

李盈盈说:“准确的说是围绕池塘的水写的。根据池塘的水像镜子一样有平滑、明亮、平静特点,请问为什么池塘的水会有这种特点?”

同学们齐声答:“因为水‘清’!”

李盈盈高兴地说:“对呀,大家看,通过池塘水的特点,看水的本质是——?”

刘宾抢答:“池塘水——清。”

“对!”李盈盈深度讲解,“大家一定明白,全诗围绕‘水清’这个特质写的。水清,水面才像镜子明亮,水清,才能看到太阳、云彩倒映在水中徘徊。前两句写水清而美,后两句点水清的原因是‘有源头活水来’”。

快下课了,李盈盈看看手表,说:“同学们,我们把这首诗字义和诗意弄懂后,开始背诵。大家自读,一会儿齐背诵。”

同学们唔哇哇地读,李盈盈走下讲台查看,二分钟后,她走上讲台说:“请同学们合书背诵:‘半亩方塘——’预备——启!”背诵毕。下课铃响。

刘宾慌张举手,他还没等李盈盈表示同意,就急忙站来发问:“李老师,在作者简介中,说朱熹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集大成者!什么叫理学集大成者?”

李盈盈一惊,抬眼看李周和赵志德合上笔记本对她微笑,于是她也露出微笑,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刘宾同学提的问题很好,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明天再回答。欢迎李书记和郑校长再次光临。谢谢!下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