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汉哀帝宠爱佞幸 孔司徒明哲保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如今国事混沌,外戚争权,令人担忧。大司徒王嘉胸襟宽阔,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兢兢业业,是不可多得的治理人才,他的死实在令人感到怜惜。
当初,我参与审判迫害大司徒王嘉,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誓死进谏,为国挽留贤才呢?
如今想来,多么令人懊悔啊!”
刘欣的亲舅舅大司马丁明,实际上一向敬重大司徒王嘉,为王嘉之死,感到深深的内疚和痛心。
一天,大司马丁明在刘欣的面前,无意间谈起了王嘉的往事。
刘欣有些悔意,对大司马丁明说道:
“大司马大人:
如今朝廷人才奇缺,令人忧虑。也怪朕当初年轻气盛,折辱死了王嘉,让政事停滞不前,令人遗憾万分。”
见刘欣有些悔意,丁明遂称赞大司徒王嘉的才干品行,请求皇帝宽恕王嘉的家人说道:
“陛下啊:
臣以为,王嘉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恶人,也不是存心跟陛下过不去。
王嘉的才干和品行,可以说是当世无双。王嘉被董贤等人陷害,死得实在是太过冤屈,而陛下也放任他们陷害贤良,实属不智。
请陛下大发慈悲,饶恕王嘉的家人。”
不想,刘欣听丁明说到,王嘉被董贤等人陷害之类的话语,心里顿时就有些不乐意了。
“舅父大人,你说王嘉是被董贤等佞臣陷害,死得冤枉,这就有些是非不明,善恶不分了。
王嘉其实是死有余辜,罪有应得。
天下的恶贼们,总是千方百计,试图掩饰他们自己的罪恶,怎么不说自己冤枉呢?
光是触怒皇帝,悖逆天子这一点,就是死路一条,不可饶恕。怎么能够说王嘉没有过错,死得冤枉呢?”
刘欣反驳舅舅丁明道。
刘欣哪里肯承认自己犯下的过失,是自己要让大司徒王嘉去死呢?
听了舅舅丁明请求饶恕王嘉家人的话以后,刘欣心里很不舒服。
自此,刘欣对舅舅丁明有了一些不满和怨恨,甥舅之间,有了隔阂。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九月十九日,刘欣颁布策书,罢免舅舅丁明的大司马官职,让舅舅丁明离开朝廷,回到自己的宅第休息养病。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十一月,刘欣任用自己的亲信大臣,前定陶国太傅、光禄大夫韦赏,担任大司马、车骑将军。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十二月初六,刘欣举行盛大隆重的仪式,任命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汉朝廷大司马、卫将军。
就这样,大汉朝廷又开始了双司马掌控朝政之局,开创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担任三公要职的先例。
在任命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的策书上,刘欣用生动的言辞,勉励董贤说道:
“爱卿啊,朕树立你为三公,就是要你作为汉朝廷的辅佐,成为朕的股肱之臣!
朕知道爱卿你,一向忠心正直,能够匡正众事,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
希望爱卿,深深地体会朕的心意,尽心尽力辅佐于朕,不辜负朕的信任。”
当时,董贤才刚刚二十二岁,就一步登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了大汉朝廷的大司马,位列三公之位。
然而朝野人士,无不错愕惊异,对皇帝任人唯亲,重用大司马董贤等佞臣,不以为然,嗤之以鼻。
大司马董贤虽然贵为朝廷的三公,但却常常不在大司马府里处理朝廷公事,而是常住在未央宫宫中,随侍皇帝,主管朝廷的尚书事务。
文武百官如果想向皇帝上书,报告国事,必须通过大司马董贤的允许之后,才可向皇帝奏事。
那时,董贤的父亲董恭已经担任了卫尉。董贤担任大司马,已经位列三公之职。
刘欣觉得给予董氏家族的宠爱,还不足以表示自己对董贤忠诚的感谢。
于是,一天朝罢,回到内宫,刘欣就对大司马董贤说道:
“董卿啊,如今你已经是三公了,而你的慈父还是卫尉,处在九卿之位,已经不再适合了。
朕决定,立即将你的慈父,调升为光禄大夫,官秩为中二千石。
董卿以为如何呢?”
董贤大喜,急忙谢恩道:
“陛下的皇恩浩荡,臣感激涕零。朕一定死心塌地,鞠躬尽瘁,报答陛下的圣恩。”
刘欣见董贤满意,心内大悦。
于是,刘欣正式下旨,把董贤之父董恭高升了一级,并下旨让董贤的弟弟董宽信,接替董贤以前的职位,成为了驸马都尉。
到了此时,董家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董氏的亲属兄弟子侄,一下子鱼跃龙门,大都担任了侍中、诸曹之职,能够定期到宫中去朝见皇帝。
董氏家族的亲属子弟,享受的荣宠尊位,在丁、傅两家新贵之上。
丁、傅两家子弟,见董氏家族受到皇帝专宠,皆愤愤不平、怨恨不已。
然而,庇护傅氏家族、丁氏家族的大树傅太后已经驾崩,傅喜、傅迁、傅嘉、傅晏、丁明等有影响的人物,皆被皇帝罢黜,眼见董贤仗恃宠爱,骄横跋扈,皆无可奈何。
因此,不仅是老权贵王家,对董贤恨入骨髓,新贵傅氏家族、丁氏家族等皇亲国戚,也对董氏家族,视同仇敌。
汉朝廷新旧权贵、皇亲国戚、大家豪族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已经到了势同水火、不可调和的地步。
当初,大儒孔光在担任御史大夫之时,董贤的父亲董恭,在御史大夫孔光的部下任职,不过是担任一个普普通通的监察御史。
作为监察御史的董恭,他的声望地位,当然远远在自己的上司御史大夫孔光之下,要事事尊奉、服从御史大夫孔光。
董恭的儿子董贤,当上大司马、卫将军以后,就开始位列三公之位。自然而然,董贤的官位就与大司马、车骑将军韦赏和大司徒孔光等人同列了,可以与大司徒孔光平起平坐了。
大司徒孔光虽然德高望重,资历很老,与大司马董贤一样,都是朝廷的三公大臣,但实际上,大司马董贤深受皇帝宠爱,掌控的实权,其实还在大司徒孔光之上。
大司徒孔光和汉皇帝刘欣,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刘欣任命董贤为大司马以后,见董贤年纪轻轻,资历、贡献、才干都还不够,就超越了群臣,恐怕人心不服,心里忧心忡忡。
“大司马大人年纪轻轻,才干品行并不突出,对大汉朝廷,也似乎并没有什么杰出的功绩和贡献。
只因朕宠爱信任大司马大人的缘故,大司马大人才得以登上地位显赫的大司马高位。
在群臣眼里,大司马大人可能名不副实,并不能够让人心服口服。
朕一定要竭力宣扬,大司马大人检举揭发叛逆的赫赫功劳,千方百计地提高大司马大人的威望,让大臣们尊崇大司马大人。
如此,才能够让大臣们心服口服,听从董卿号令,以褒奖董卿对朕的忠心耿耿。”
刘欣深知大司马董贤的威望功劳不足,不足以指挥领导群臣。
于是刘欣想方设法,欲提高董贤的地位,希望董贤受到大臣们的尊重和敬仰。
一天, 董贤随侍在刘欣身边,君臣相谈甚悦,刘欣越发
心急火燎,想提高董贤的地位,让大臣们都尊崇董贤。
于是,刘欣微笑着,给董贤设计,授意董贤说道:
“董卿啊:
虽然你才干卓越,计谋超群,善解人意,已经被朕任命为大司马、卫将军,但如果大臣们不配合爱卿的工作,处处掣肘你,恐怕你的工作也难以开展啊!
朕今天为你设下一计,定能够有助于你。”
董贤听了,大喜,急忙对刘欣说道:
“多谢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请问陛下,计将安出?”
“爱卿啊,是这样的。大司徒孔光大人德高望重,受人爱戴,是群臣的典范,你应该深知。
如果大司马阁下,能够稍稍放下自己的身段,私下去大司徒孔光大人的府里,进行拜访,以示对大司徒孔光的尊敬,定能够获得大臣们的看重,增加董卿阁下的威望地位。”
“陛下英明!计谋实在高明!臣领教,臣一定前去拜访大司徒大人,向大司徒大人学习请教!多谢陛下英明指教!”
董贤喜不自禁,答应道。君臣相谈,十分投机,尽欢而散,董贤依计实施。
大司徒孔光素来就恭谨小心,先前遭受挫折以后,吃一堑长一智,更加信奉明哲保身的原则。如今担任大司徒以后,更加恭顺听话,循规蹈矩。
大司徒孔光还十分善于体察上意,当然非常清楚皇帝对董贤的宠爱,远远在群臣之上,皇帝千方百计要大臣们尊宠董贤,以提高董贤的威信。
“大司徒大人:
大司马、卫将军大人,派人前来传信,准备到大司徒大人府邸拜访。请问大司徒大人,如何回复?”
儿子孔鳐询问父亲道。
“什么?大司马、卫将军大人,要来拜访老夫吗?老夫愧不敢当啊!快快有请,不可怠慢!”大司徒孔光老练,知道董贤拜访的目的,急切地吩咐道。
听到皇帝跟前的红人大司马董贤,就要到自己家里来拜访的消息,大司徒孔光受宠若惊,立即忙碌了起来。
孔光一边布置侍从警戒,一边穿上官服、戴上官帽,毕恭毕敬地亲自走出自家的大门,到家门口去恭恭敬敬地等候和迎接大司马董贤。
一直望见董贤的庞大车队出现以后,孔光才又毕恭毕敬地退入自家大门,回家去布置招待贵宾的礼仪。
大司马董贤的车驾到达孔家中门,下车、进屋以后,孔光立即进入客厅待客,亲切迎接董贤、拜见董贤。
宾主相见,孔光与董贤寒暄问候,一切做到恭敬谨慎、尊崇备至,礼节周到完美,无法挑剔。
孔光甚至不敢用接待同等地位宾客的礼节,去接待大司马董贤。迎送之礼,尽善尽美。
大司马董贤回宫以后,迅速把在孔光家里,受到孔光厚遇的经过,禀告了刘欣。
听到孔光厚遇董贤的报告以后,刘欣喜上眉梢,立即下旨道:
“董卿啊:
大司徒大人深知朕的心意,真是帝国的忠臣,不予以奖励,怎么能够褒扬大司徒尊敬爱卿的诚意呢?
兹下旨,授任大司徒大人的两个侄子为谏大夫常侍,请大司马大人立即派人,去向大司徒大人报喜。”
孔光得到大司马董贤派人送来的喜讯以后,对董贤十分感激,对门人弟子说道:
“大司马大人深受陛下宠爱,还知恩图报,孔光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从此,大司徒孔光对大司马董贤更是有求必应,礼遇周到,把董贤当做自己的上司侍奉。
大司徒董贤的权势,遂凌驾于众臣之上,几乎与皇帝的权势相等了。
前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一直是王氏家族中最有才干能力,而又最受太皇太后王政君喜爱的子侄。
当初,自从大司马王莽,因为坚守礼制礼法原则,受到刘欣和朝廷新贵丁氏、傅氏家族排挤,而被刘欣贬逐以后,汉成帝刘骜的外戚王氏家族,就逐渐地走向衰微,在朝中任职的人越来越少了。
只有平阿侯王谭的儿子王去疾,还在朝中担任侍中一职,王去疾的弟弟王闳,在宫中担任中常侍一职。
在汉朝廷朝中、宫中任职的王去疾、王闳兄弟两人,作为外戚王氏家族硕果仅存的代表人物,是王氏家族中寥寥无几的几个还在朝政任职的子弟,在大汉朝廷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和官爵。
中常侍王闳的岳父,就是与前大司徒朱博关系十分密切的中郎将萧咸。
而萧咸是前将军大儒萧望之的儿子。因此,萧家是人人敬重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
大司马董贤的父亲光禄大夫董恭,对名门望族的萧咸家族,一直十分仰慕,渴望结交。
董恭想为自己的小儿子驸马都尉董宽信,求娶萧咸的女儿为妻。
于是,董恭就委托中常侍王闳道:
“中常侍大人,董家小儿宽信不才,一直仰慕中郎将萧大人的清誉美德。
拜托中常侍大人,去对你的岳父中郎将萧大人说明一下董某的意思,希望我们萧、董两家,能够结为儿女亲家。董某感激不尽,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撮合之功。”
中常侍王闳知道董家是皇帝跟前的红人,不敢得罪,于是承诺道:
“光禄大夫大人,我一定抽空,向岳父大人谈起这门亲事。只是不知道岳父大人的意下如何。”
萧咸名门望族,是世代诗书门第,一直看不起董家这个暴发户。
“岳父大人:
光禄大夫大人,准备与萧家结亲,不知岳父大人意下如何?”
见到岳父,中常侍王闳就提出了董恭的请求。
听见董恭、董贤父子求亲的消息以后,萧咸十分惶恐,当即回绝,并向女婿中常侍王闳谢绝道:
“贤婿啊,萧某愧不敢当,愧不敢当啊!董家是高门大户,又受到皇帝陛下的格外亲信,满门暴富,我萧家小门低户,怎么高攀得起呢?”
萧咸不敢答允光禄大夫董恭为小儿子董寬信求亲的请求,一口拒绝了与董家的亲事。
中常侍王闳,对岳父萧咸拒绝与董家结亲的做法,十分不解,询问岳父道:
“岳丈大人:
如今董家是炙手可热,受到皇帝的格外宠爱,他人希望高攀,还来不及呢!岳丈大人为什么拒绝与董家结亲呢?”
见女婿中常侍王闳茫然不解,萧咸急忙向女婿王闳解释说道:
“孩子啊,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降下灾难祸事。飞来之福,并非好事。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虽然像香甜可爱的馅饼,人人都希望能够吃到,但也可能是一个诱人的陷阱。
像董家这样的暴发户,就像夏季暴涨的洪水一样,涨得快,自然也消失得快。
作为一个智者,我们要善于从一些小事中,看出事件的端倪,领悟潜藏的危机。
我记得,皇帝当初任命董公为大司马时,策书上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
‘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
这是尧帝将自己的大位,禅让给舜帝时所说的一句话,不是皇帝拜三公所惯用的语言啊!
由此可见,皇帝的策书中,已经暗藏玄机,值得引起我们的加倍警惕啊!
前辈贤良士大夫们,见到这种情况的,没有不感到恐惧犹疑的啊!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岂是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所能够承当得起的呢?”
中常侍王闳生性聪明,富有谋略,听了萧咸的话以后,深受启发,也立刻醒悟,赞赏道:
“大人所言极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突然降临的浩大恩赐,不是一般人能够消受的。无福消受的恩赐,必定是天大的祸事。”
王闳于是回报董恭,代替岳父萧咸,向董恭道歉,谢绝亲事道:
“董大人,我的岳丈大人,十分感谢董大人的信任和重视。
然而,岳父大人自认为官微位卑,乃小门小户,自感身份卑微,高攀不上富贵之家。
岳父大人委托我,向光禄大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代致以深深的歉意。”
光禄大夫董恭叹息着说道:
“哎呀,我们董家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对不起天下人的呢?而竟然被人畏惧到这种程度呢?”
光禄大夫董恭,心里感到十分不悦。
后来有一天,刘欣在未央宫的麒麟殿,专门摆设酒宴,宴请董氏、丁氏、傅氏家族等外戚人士。
刘欣、傅皇后与董恭、董贤、董宽信父子兄弟、董昭仪以及董家亲属等外戚一起宴饮,其乐融融。
侍中王去疾、中常侍王闳等亲近的大臣侍卫,也都在皇帝的旁边侍候。
觥筹交错之后,刘欣酒喝多了,兴奋起来,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刘欣神态迷醉地看着自己身边俊美迷人,谈吐优雅的大司马董贤,有些情不自禁,难以自已,用讨好的语气,笑咪咪地对董贤说道:
“司马爱卿,你就如这美味的醇酒一样,令人沉醉,朕已经不能自拔。
朕对爱卿已经是爱如骨髓,难舍难分了,恨不得将所有的一切,都交与爱卿。
朕打算效法当初尧帝禅位于舜帝的故事,禅位于大司马,君臣换位。诸君认为怎么样呢?”
大司马董贤听了,高兴异常,手舞足蹈起来。
中常侍王闳见皇帝喝醉,开始胡说八道,说出出格的话语来,非常吃惊,急忙插话,阻止刘欣说道:
“陛下:
你的酒已经喝多了,开始胡言乱语了!请陛下千万不要再喝了,以免酒醉误事!
陛下啊,你应该明白,天下乃高祖皇帝创立的天下,并非陛下一个人所独有!
陛下承继祖宗宗庙,应当传之于子孙后代于无穷,怎么可能传给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外人呢?
王统帝业是至关重大的事情,并不是可以随意地施舍赠送给他人的。天子不可戏言!请陛下警惕!”
刘欣觉得十分扫兴,心里非常生气,勃然不悦,大骂中常侍王闳道:
“王闳你这个狗贼,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谁要你这个家伙随便插话的。给朕滚开去!
朕是堂堂正正的大汉一国之君,受命于天,可以随心所欲,恣意行事,想把宝座送给谁,就送给谁!你这个恶贼,管得着吗?”
侍中王去疾等左右亲近侍从大臣,都对刘欣的话语感到非常震惊,一致认为,这些话,不是一个君王所能够胡言乱语的。
中常侍王闳不服气,继续反驳刘欣道:
“陛下:
天下人管天下事,臣怎么就管不着呢?
虽说君无戏言,但陛下喝醉以后所说的话,全是胡说八道,根本算不得数。
大汉天下是高祖皇帝闯下的天下,谁敢说大汉天下就是陛下你一个人的呢?陛下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地赏赐给别人外姓呢?”
刘欣听了,更加生气。他仗着酒兴,继续怒气冲冲地呵斥王闳道:
“王闳你这个狗东西,人见人烦,竟然大逆不道,与皇帝顶嘴,指责朕的不是!立即给朕滚回到你的郎署去,不许再担任中常侍一职!
侍中大人,立即把你的兄弟给朕赶出去,不要让朕生气。从此以后,朕的宫禁之中,不希望再看到你王闳这个狗东西的鬼影子!”
刘欣下旨,命令侍中王去疾等侍卫大臣,将中常侍王闳驱逐了出去,免去了王闳的中常侍职务,不许王闳进宫,去侍候皇帝。
很久之后,太皇太后王政君也终于知道了王闳得罪皇帝,被皇帝免职这件事。
太皇太后亲自带人前往未央宫,为王闳冒犯皇帝一事,向刘欣赔礼道歉。
刘欣酒醒以后,已经知道了自己犯下的错误,这才让步,又召回王闳,让王闳继续担任中常侍一职。
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以后,中常侍王闳的胆量更大了。
恢复中常侍的职务以后,王闳就上亲启密奏,诚恳地规谏刘欣说道:
“陛下啊:
臣听说君王设立三公的官职,是效法日、月、星三光而设,因此居此位者,必须是朝廷最贤明能干的人。
《易经》说:‘鼎折了脚,里面的食物就会倾倒出来。’用来比喻担任三公的人,必须是恰当的人选,如果不是贤能者,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从前,孝文皇帝宠爱佞臣邓通,不过仅让他担任中大夫的官职而已。
孝武帝宠爱韩嫣,也不过加以金钱赏赐而已。
他们二人,都不在高位的官职,对朝廷造成的危害,也微乎其微。
而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对大汉王朝并没有什么功劳和贡献,跟皇家也并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
况且,董贤本人,也没有什么清白能干的名声,没有什么优秀的事迹、高尚的品行,可以作为世人的表率和楷模,进行效仿学习。
可是,董贤年纪轻轻,却凭着英俊迷人的外貌,巧言令色的言语,而受到陛下的宠爱信任。
董贤一连数年擢升,位列三公之职,成为鼎足之一,而且掌管着皇家禁卫军队,着实令人疑虑困惑。
董贤无功却受禄,享受加封侯爵的赏赐。他的父子兄弟,凭空得到皇帝的提拔擢升,赏赐之多,国库也为之空虚。
万民喧哗争论,在道路上议论纷纷,忿忿不平,都一致认为,陛下这样做,是败坏了大汉朝廷的祖宗规矩,实在不合天意民心!
从前,褒国的神蛇变化为人,生下了美女褒姒,从而使周王朝大乱亡国。
臣恐怕陛下万年之后,陛下会因为宠爱董贤的过失,而受到后代的讥讽。
董贤也会留下佞幸小人,不知进退,鼠目寸光,亡家灭族的灾祸。
微臣私下以为,陛下现在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是不可以让后世知晓效法的!
希望陛下悬崖勒马,立即改正,莫让陛下的一世英名蒙羞,羞对祖宗神灵。”
刘欣读罢中常侍王闳的进谏奏章,恼怒万分,立即发作起来,大骂中常侍王闳道:
“王闳,你这个不识抬举的放肆家伙!刚刚才蒙太皇太后陛下的恩典,回到宫禁,就开始胡言乱语,指责朕的过失,真是惹人厌恶!”
最终,刘欣依然不肯接受中常侍王闳的劝告。
但刘欣自知理亏,又忌惮中常侍王闳年少志壮,敢说敢言,顾忌太皇太后的崇高威信和影响力,才饶过了王闳,没有加罪惩罚他。
就这样,中常侍王闳等贤明大臣竭力向皇帝进谏,希望改变朝廷朝政混乱、任人唯亲现状的努力,都一一失败了。
大汉朝廷赏罚不公的制度,朝政混乱的弊端,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就这样过去了。
到了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的正月,大汉皇帝刘欣依然是疾病缠身,没有多少好转。
大汉朝廷的政务,也更加混沌不堪,土地兼并更加严重,朝廷上下的危机,也越发加剧。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正月新年佳节,正是大汉皇帝和文武大臣闲暇之时。
这时,刘欣的心情舒畅,久病不愈的病情,才稍稍好转了一些。
此时,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以及乌孙王国的大昆弥伊秩靡等塞外诸国首领,一起到京师长安,来朝见大汉皇帝刘欣。见到万国来朝的盛大场景,刘欣喜忧参半,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担忧。
当时,西域诸国之中大约已经有五十个王国,纳入到了汉朝廷的朝贡体系之中,归属于西域都护的管辖。
自译长到将、相、侯、王等首领,佩带大汉朝廷颁赐的印信、绶带的首领酋长的人数,总计达到了三百七十六人。
而康居王国、大月氏王国、安息王国、罽宾王国、乌弋王国等西域诸王国,都因离大汉朝廷的边境线太远,不包括在五十国的范围之内。
当康居王国、大月氏王国、安息王国、罽宾王国、乌弋王国这些不包括在朝贡五十国范围之内的西域诸王国,前来大汉朝廷贡献交往之时,大汉朝廷也照样给予他们相当的还报,但不把他们归属在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之类。
自黄龙年间以来,匈奴汗国单于每次按照惯例,来长安朝见大汉皇帝之时,汉朝廷都给予厚重的赏赐。
大汉天子赏赐给单于以及部属的锦绣、丝绸、丝绵,都比前一次更多。
大汉黄龙年间以来的几代皇帝,都希望能够用厚重的赏赐,去安抚笼络匈奴汗国君臣,不要在边塞挑起战事。
但这大批的赏赐,也成为了汉朝廷的一大沉重负担。刘欣想到这些,就有些愁眉不展。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正月的一天,病怏怏的刘欣,病情终于好了许多,能够上朝理事了。
于是,刘欣强打起精神,坐在未央宫白虎殿的皇帝宝座上,举行朝拜大典,接受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以及乌孙王国大昆弥(大国王)伊秩靡等外藩君王的朝拜。
听着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以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三呼万岁,刘欣觉得十分惬意。
不知不觉之间,刘欣大国君王的豪气油然而生,不免有些得意洋洋起来,越发欲展现汉朝廷皇帝的尊严和神威。
10
朝拜大典顺利结束,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以及乌孙王国大昆弥伊秩靡等外藩君王,受邀前往未央宫麒麟殿,觐见大汉皇帝,接受皇帝的宴请。
当时,大汉君臣都聚集在未央宫麒麟殿殿前,悠闲自在地谈天说地,闲谈政事。
年轻漂亮,英俊潇洒的大司马、卫将军董贤,鹤立鸡群,地位崇高,超脱于群臣之上。
大司马、卫将军董贤潇洒英俊、美丽迷人,与稚气未脱、身体单薄瘦弱的皇帝刘欣相映成趣。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以前朝见汉朝廷皇帝之时,董贤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无名小辈,一直不曾见过董贤。
看见年纪轻轻的董贤,已经荣居大司马之位,位列三公和文武百官之首,栾提知不免十分惊奇诧异。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顿时被年青的君臣震慑住了。栾提知心里十分不解困惑,就悄悄地向身旁的翻译柳树溪询问道:
“柳大人,陛下年纪轻轻,子承父业,继位皇帝,本单于还可以理解。
可是,大司马大人,居然也年纪轻轻,稚气未脱,却位高名显,担任大司马,超越于大司徒孔光大人等三公九卿之上,就令本单于有些疑惑不解了。
请问大人,大司马、卫将军董大人,究竟有些什么才干,是凭借什么功劳和贡献,荣登大司马之位的呢?”
翻译柳树溪,不敢隐瞒单于栾提知提出的问题。他急忙把栾提知的问话,一五一十地翻译给了皇帝。
刘欣听后,有些尴尬,急向翻译柳树溪授意,回答单于栾提知的问话,向栾提知解释说道:
“单于啊,我大汉朝廷的大司马,虽然年纪轻轻,却是汉朝廷中,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杰,大贤臣。
大司马大人有运筹帷幄的定鼎之功,曾经多次挫败叛逆的阴谋,设计了很多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威震全国。
就是因为大司马具有安邦定国的大才能,大智慧,对国家也立功甚伟,所以才受到陛下的格外器重,才居于大司马的高位的。”
单于栾提知听后半信半疑,于是起身向皇帝行礼道:
“恭喜陛下,拜贺大汉朝廷,获得上天保佑,得到大司马这样的大贤臣。”
刘欣脸红了红,急忙掩饰着说道:
“多谢单于的祝福!但愿你们的匈奴汗国,也得到上天护佑,得到大司马这样的大贤臣、大忠臣。”
大司马董贤感激地看着刘欣,一脸敬慕感激之色。
11
这一年,刘欣因太岁在申,申属西方金,有利于压伏南方的凶神恶煞。
于是,单于栾提知朝见完毕以后,刘欣就听从星象学家的意见和建议,将单于栾提知安排在了长安之南上林苑的蒲陶宫里居住,希望借助单于栾提知的威力,去帮助镇服南方的凶神鬼祟。
刘欣知道栾提知与汉朝廷有些大臣的关系十分友善,他的消息非常灵通,担心单于栾提知知道自己这样安排的用意,会心生不满。
于是,刘欣就派遣使节刘曦,欺骗单于栾提知说道:
“单于啊,上林苑是陛下的皇家园林。蒲陶宫周围的景色也都非常优美。
为了单于的安全,表达陛下对单于的爱戴崇敬,陛下特意安排单于你,在蒲陶宫里居住。
单于认为,皇帝陛下这样的安排如何呢?”
单于栾提知听了十分激动,对刘欣感激涕零,十分感激地说道:
“多谢陛下的盛大恩德!本单于感激不尽,定当努力报效朝廷,为陛下效力!”
但后来,还是有汉朝廷奸细,将其中的内情告诉了单于栾提知。
单于栾提知听了,心里感到非常不悦,觉得自己受了皇帝的愚弄和欺骗,就心怀怨愤地向自己的部属臣子抱怨道:
“天子如此安排,原来是叫本单于去帮助天子,压服凶神鬼祟啊!
汉人真是狡诈,不可信任!
连堂堂的大国天子,一国之君,都使用诈术,去欺骗他人!真可谓言而无信,欺世盗名。”
自此以后,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对大汉君臣有了看法,不满怨恨的情绪开始产生。
12
刘欣此时,也再一次失望了。
朝拜大汉皇帝的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也未能如刘欣所愿,帮助汉朝廷君臣镇压住邪神恶煞。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四月,京师长安上空,再次出现了一场日食。京师长安军民惶恐不安,久病不愈的刘欣更加忧郁和恐惧。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五月初二,刘欣下旨,改变三公的正式官名称谓,以应星宿。
大汉朝廷再次重新确定了三公各自的分工范围和职掌权力,希望化解上天的震怒,安定民心,让皇帝的病体能够早日痊愈。
刘欣隆重下旨,任命三公,赐封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任命丞相孔光为大司徒;任命御史大夫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三公共同主持朝政,司辅佐君王之职。
然而,这些无关痛痒的改制措施,并没有能够让汉朝廷焕然一新,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