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李密再被冷嘲,比曹操更奸诈的朱温开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排行通历史:盘点史上十大猛将!
这位反王正是凤毛鸡胆的李密。
李密心高气傲,根本不屑于模仿别人的打法。
他在搞清楚宋蒙两国的形势之后,来了一个十分奇怪的西守东攻。
曹友闻守住川陕,孟珙守住荆襄,余玠守住江淮。
王伯当率六万淮西精兵攻取三京后,
面对蒙古大军的倾国南征,王伯当不退反进,一口气杀进了山东省,攻破了济南府。
屯兵济南的宋军顿时有了威胁燕京的能力。
不得不说,这一招还挺厉害的。
窝阔台再也不敢倾国南征,毕竟济南离北京不足千里,一旦燕京空虚,随时都会被宋兵长驱直入。
所以蒙古人发兵十几万,围攻济南府。
李密也再派余玠孟珙支援王伯当。
宋蒙大军在山东境内进行了长达二年的缠斗。
最终宋军战败。
王伯当率领万余残兵退回徐州。山东得而复失。
冲榜结束时,李密没能攻取三京一关,也没能扩大南宋的地盘,真正的成绩还比不上张献忠。
唯一比张献忠好的地方就是没被蒙军射杀。
冲榜结束的李密再次遭受了诸天位面的集体冷嘲。
“总算知道李密为什么会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了!这厮自视太高,自以为是天下之雄,其实是一条虫。”
“山东最适合蒙古骑兵发威,宋兵在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前,根本不应该攻取山东。”
“目前来看,山东不宜攻取,中原破碎不堪,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就是采取王小波的东守西攻,抢下陕西全境了。”
然而,接下来这个冲榜反王就让众人见识了他是怎么把中原的死局成功盘活的。
【隋末李密冲榜结束。后梁朱温开始冲榜。】
正如很多观众猜想的那样,凡是心高气傲的反王都不屑于抄别人的作业。他们都想在真正的困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打法,留下自己独有的治国印记。
朱温当然也一样。
作为一个绝世枭雄,朱温最厉害的地方并不是领军打仗,而是对人心的把握和利用。
正如教员对朱温的评论,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唐末位面,刚成为汴州节度使的朱温看到自己被通天博士选为替代黄巢的反王,不由心中大喜。
宋朝虽然只有江南之地,但对朱温这个混混出身的反王来说,简直是天胡开局。
不过此人向来狡诈,绝不会当出头鸟。
他一直在观察其他反王的冲榜经过,如今他感觉已经不需要再等下去了。
朱温带着葛从周与王彦章,外加五千精锐骑兵进入副本后,立即适应了帝王角色。
对待朝堂上的高级文官,朱温采用了与张献忠一模一样的手法。
只是在手段上,少了一丝血腥,多了三分阴狠。
他把满朝反战的文官,全部沉到了西湖深处。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尔辈自命清流,如今我把你们沉入这清澈的湖水深处,可谓让尔辈死得其所。”
这种大清洗立即让新提拔的文官认识到了朱温的狠辣,再也不敢当廷力争。
有骨气的文人辞官离职,没骨气的文人既然站到了朝堂上,当然也就把做奸官佞臣当成了唯一的目标。
朱温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朱温让他们筹集粮饷,征召丁壮,他们全都超额完成任务。
端平元年七月份,铁枪王彦章率六万精兵由扬州北上,徐州杀张柔,汴梁斩崔立,龙门镇斩杀刘亨安与塔察儿,踞关守河。
端平元年八月份,朱温直接把荆襄江淮的精兵抽调一空,再组十万大军,三十万青壮民夫,御驾亲征,携带数百万石粮草奔赴汴梁。
朱温的这个举动立即招致了满朝文臣大臣的所有反对。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臣,全都异口同声地说,“中原破碎,不足养兵,也不足以定国立基。”
朱温心中冷笑。
蒙古人确实把黄河以南到淮河之北的大片地域杀得荒芜人烟了。
这么大的无主地盘,正好让朱温施展屯田之计。
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宋皇城司的调查,朱温已经弄清楚了,中原虽然不足养兵,但黄河北岸与山东的广大地区,却还有着近千万百姓,以及那些虽然接受蒙古人节制,却能自掌兵权的汉军世候。
这些汉军世候虽然是汉奸,但除了张柔史天泽之流,并没有多少人真心归附蒙古人。
他们仅仅是想保住自己的家族,保住家族在地方上的豪强地位,才选择担当蒙古人的马前卒。
毕竟南朝这些年的表现实在太拉垮了,根本没有北伐的能力与意愿。
这些汉军世候并不是真的就把自己当成了蒙古人的狗。
他们对蒙古人同样存有戒心。
六年前,窝阔台初即汗位时,曾与蒙古贵族很认真地讨论过一个计划。
那就是杀光燕山之南的所有汉人,把整个神州变成蒙古人的牧场。
幸亏耶律楚材给窝阔台汗算了一笔帐,窝阔台汗方才知道汉人交纳的赋税,比变成牧场后的收益更高,才有点遗憾地放弃了这个人种灭绝计划。
纵然如此,依然有蒙古贵族建议窝阔台汗,杀光张王李赵四大姓,以便让蒙古人与色目人的比例,在燕山之南彻底压过汉人。
同样也是出于经济原因,窝阔台汗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蒙古贵族的建议。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当这些讨论传到汉军世候的耳朵里时,汉军世候们全都对蒙古人保持着极强的戒心。
他们可以派出一部分兵马跟随蒙古人南征,但绝对不会倾巢出动。
在汉军世候们的眼里,他们始终把最精锐的兵马留在家里,以防备蒙古人的突然攻击。
朱温之所以敢大张旗鼓地回驾汴梁,正是瞅准了汉军世候与蒙古人的紧张关系,决定施展自己的纵横捭阖之术,让汉军世候与蒙古人在河北打起来。
不得不承认,朱温的眼界极为毒辣。
如今正是汉军世候与蒙古人的关系最紧张的时间节点。
窝阔台在位期间,除了董文炳与史天泽张柔等蒙古忠臣,其他的汉军世候与蒙古人的关系始终若即若离,互不信任。
窝阔台也一直想剥夺汉军世候的独立性,直到死去也没完成。
直到对汉文化了解更深的忽必烈上位,通过重用汉官消除了汉军世候的猜忌,又借助平定汉军世候李璮叛乱的大好机会,剥夺了汉军世候的独立性。
直到那个时候,北方的汉军世候才正式变成了蒙古人的忠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