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隋风烈 > 第202章 华阴城因渠而富 少华山亲见李春

第202章 华阴城因渠而富 少华山亲见李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隋风烈!

写好后交于尚师徒并对一脸兴奋状的尚师徒说道:“尚将军,我这信中你可看好了,除了兵器和被服冬装外,本王还单独拨付你这里轰天手雷1万颗,这手雷乃是守城最佳兵器,你这里潼关位置极为重要,明年估计中原会乱,你这里当首当其冲也!有这批手雷助你守城,当无忧矣!”

尚师徒听罢,颇为感动,忙单腿下跪拜道:“千岁殿下,末将替我潼关5万将士谢过殿下了。殿下放心,有末将和新将军在这里保老王爷守关,纵是一死,也要保的关隘无恙!”

“将军请起,汝为本王皇叔大将,亦是本王之将也!本王与皇叔乃是一体,不分彼此。若是有敌来犯,当通知潞州本王处,本王得信便来助战。”杨二赶忙搀起这员大将。史书上尚师徒在隋朝大势已去之时,仍然全力抗击反隋力量,最终战死沙场,以全忠义之名。杨二还是非常欣赏这员大将的。

次日,杨二一行就在这潼关码头登船一路西行前往长安。

在船上整整过了一天,前方便是华阴城码头了,这时的华阴城已经连同铁锤庄和少华山一带全都归属了杨二势力范围了。华阴城的知府姓蔡,原是潞州刺史蔡德建的一个侄子,30来岁,从官也多年了。看晋王的势力在自己县境越做越大自己也不敢过问,诸事也不敢说个不字,于是索性在叔父蔡德建的引荐下投靠了河东司马裴世矩,将自己辖地全境纳入了河东郡管辖,投在了晋王千岁杨广的旗下了。

早早的得到晋王殿下坐船即将沿河而上抵达的消息后,蔡知府连同县衙班子全体官吏,以及铁锤庄里正梁三叔及各庄副里正员外和少华山总管华公明中将等便在码头上驻足等待了。总算远远的看见晋王千岁的大旗出现,众人欢喜不已。

这个华阴城码头乃是整个广通渠中最重要的码头,上下过往的船只都要在这里靠岸休整一晚,这里按照河东潞州府的要求设置了一处河关,上下行船的客商都必须在这河关衙门口领取通关牌照,接受货物检查和上缴一定的河关税。因此,通渠后的华阴城远比以往热闹了。南来北往的客商给这里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华阴城一带因此早变得极为富有了。

这里也是一处军管的码头,驻扎有3000军兵。因为这里原本就是为铁锤庄和少华山物资周转的军用码头,码头的守备森严,守备官便是原少华山谷地的守备将军之一的史大奈上校。

在一阵鞭炮齐鸣中,杨二一行弃船登岸了。码头上自发而来迎接的百姓将整个码头占据了,杨二远远便能看到维护秩序的身穿新式军服的晋军官兵,并在迎接的人从中清楚的看到了一身中将军服,身材高大的华公明了。

在众人的陪护下,杨二一行缓步向华阴县府走去,沿途不断有百姓在街边跪拜着。杨二像今天这样出现在百姓面前的时候是非常少的,甚至可以说从没有过。好在这华阴城是自己的地盘,明里暗里的有众多护卫在监视着百姓的举动。

“蔡大人,本王记得你这华阴城原本没有这般多的百姓啊!今日一见你这城里的百姓不下数万了。”杨二边走边问着一旁的蔡知府。

“呵呵!回禀主公,一年前我这华阴城小,也就几千百姓。自从广通渠开通之后,我华阴城得益于这处码头,逐渐繁荣起来,各地百姓都迁居入城,主公你看这大街两厢,京城有的,我这里都齐了。就是京城那五凤楼酒楼也在我这里设了一处分店,生意似要好过他京城总店了。”蔡知府笑着回答道。

“主公,这里严格施行了河东的“城市化”策略,周围山民、少地农户等全都迁居到了城里。就是铁锤庄等几处大庄也将外来人口全部移居到了城中,加上各地慕名来此做生意的,这里人口已经在5万之上了。”一旁随行陪护的华公明补充说道。

“主公啊!老夫也早将原在庄上的制酒厂、被服厂、印染作坊等也迁到了城西,庄上现在只留了制铁厂了。”梁三叔乐呵呵的说着。

“三叔,现今庄内百姓生活怎样?”杨二问道。

“主公啊!庄上百姓现在每家每户都是生活富裕,光是养鸡和种地两项便收入可观呐!各庄的孩童也都进了学堂,这些都是托主公的福啊!”梁三叔说这话时,周围各庄上的员外里正们都不住的附和着。

杨二听了心中也不由的开心,看来自己在这里施行的各项政策是对路的,没有引起百姓特别是富户的反感。

说着说着,一行人在百姓的簇拥下便进了县府大堂。

“呵呵!蔡大人,你这里好气派啊!”杨二进的大堂之中,便感觉到了这里的不同,宽敞明亮不说,这大堂中的各种瓷器书画和植物鲜花绿化等多不胜数。甚至超过了杨二在潞州的行宫了。

“主公,原本我这县衙过于寒酸了,这三叔和华将军都是知晓的。现今,因河道开通,码头开埠,光是收取的河税收入每日都在数千两白银,如今县衙财政充盈,便整修了这处县衙。目前,司马裴大人正在商议将华阴县升格为府,我这里正是按府衙标准改建的,因此主公觉得这不同于县衙了。”蔡知府急忙解释着,同时,招呼众人入座看茶。

“嗯!不错。本王看这里早该升级为府衙了,公明将军也该把将军府在这城中建立起来。”杨二并不担心蔡知府会搞腐败贪污的事情,若是,他这里不清廉的话,监察部的张恒早就动手了。

杨二和众人说着话,话题很快便引到了少华山的广通仓以及谷内的火器厂上来了。见话题过于敏感,蔡知府识趣的引着众官员各自散去了。大厅之中便只剩下了杨二、华公明、梁三叔和史大奈四人。

“主公,目前我广通仓存粮已达千万石了,以往的陈粮要么用于酿酒,要么已经沿河销往下游。眼看秋后新粮就将打下了,末将准备再收购500万石新粮,其余便在这城中交易,卖与各地粮商。”华公明说道。

“嗯!本王看可以。存铁、盐以及火器方面呢?”

“禀主公,铁锭主要由铁锤庄几家铁厂炼制后入库,今年因调拨往潞州铁锭量较大,谷中库存实不多矣!精盐倒是存粮足够,总有五十万斤以上。火器和火药多少?末将不知,这些都是麻叔谋部长的宝贝,平时,就是我等都不许出入他那里的禁地。但数量绝对很大的,后山基本上都挖空了。”华公明答道。因麻叔谋身份极为特殊,且职位也要高过华公明,麻叔谋的火器火药厂是独立于少华山的存在。

“好,明日随本王去看看,麻部长不在,那李春匠师本王是不得不去探望的,呵呵!”

“主公啊!老夫手中的被服厂也在这华阴城建有府库,目前囤积的秋冬被服足备,现在已完成各型冬服的订单了,现在正在作明年春夏全军的军服。另外皮甲等也足够装备十万大军之用。”梁三叔汇报着自己的工作。

“三叔,今后可多作些民用服侍。羽绒被、睡袋等都可民用,只是在色彩上与军品作区分就可,这样可更多的产生收益。皮甲便不要在作了,以后也就是各处府兵使用;可适度控制养鸡规模,免得过多消耗粮食。”杨二叮嘱道。

梁三叔听了不住点头。

杨二又对华公明和史大奈两将说道:“今日本王看码头都是晋军全副武装把守,登船检查物品和收取河关税收的也都是我晋军官兵,这样不妥。军队只适于战争,不能用于民事。下来你等和蔡知府商议下,成立一支专门的河东郡河关执法队,专一负责河关税收事宜,与军队剥离开来,纳入县府户部管理即可。军队不要什么都插手。当然,史将军这里的3000驻防军不变,还应与沿河上下修造些烽火台,若有外军乘船来犯也好早做防范准备。”

见三人都频频点头,应允后。杨二如释重负般起身锤了下腰,摇着纸扇接着说道:“眼下就这一条广通渠便带动了几处经济发展,带动了沿河各城镇繁荣,百姓安康富足,看来这渠还得开,还要多开几处才是。本王此番入京面见父皇便有意再开一条永济渠,打通涿郡、河间、魏城和黎阳四城,联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总长大致为6倍广通渠吧!一旦建成,先不说会让百姓获益多少,就是今后本王出兵征伐北方蛮夷也是一条运兵运粮之捷径,更可一改北方偏避落后之状。”

杨二说完,看向几人,华公明等都呆若木鸡般,久久回不过神来。如此巨大的工程在这几人眼里简直如同天方夜谭一般不可思议。

当夜,杨二一行便在华阴城驿馆歇了,这处驿馆看得出是蔡知府早就为迎接杨二到来特别修建的一处高档住所。杨二这夜睡得非常舒服,也许是乘船累了,早早的便睡了,外间王黛、出尘和阿贝伊三人还在烛灯下念诵着杨二写的《三字经》、《百家姓》等,非常认真。

吃过早饭之后,杨二并未带女眷随同去少华山,而是在华公明和史大奈的陪护下轻车熟路的进入了这个防守森严的重地。现在防守此处的大将是李如珪、齐国远两位将军,军衔同为上校。

进入谷地后,放眼望去整个谷地几乎已经全部开发了,看不见一处空地存在。在华公明一人及护卫的陪同下,又往内走了许久后,终于进入了一片山谷,在这里又设置了一处关卡,几十名晋军士兵在此守卫。

过了关卡后,几人下马步行进入,很快便在一处崖壁下的石屋中看到了仍在一门心思作着研究的李春。李春此时已近40岁了,整个人精神状态还好,一副老农的打扮,如果不说,杨二简直认不出这就是大隋最著名的建筑大匠师。这个时代的李春不光是精通建筑、建桥,还精通化学和铸造等,可以说是个全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一人多专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古代科学家中,比如,孙思邈,又是神医,又是药学专家,又是在道学上颇有建树的得道高人;曹操又是诗人、又是政治家军事家的人物更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李先生,本王有礼了。李先生--”杨二走到李春身前小声说道,但似乎这个正处于专心研究状态下的李春没有听到一般,竟然没有作出反应来。

“哦!你是?”李春终于听到了杨二的声音,忙抬头看着杨二问道,他这还是第一次见杨二本人,以往多是从麻叔谋口中听说。

“李先生,这位便是当今我主晋王千岁,还不见礼!”一边的华公明上前提醒道。

“哦!老夫见过殿下,见过主公了。屋中昏暗一时没有看见,老夫罪过。”李春忙起身拱手施礼道。

“不妨事,本王今番回京路经华阴,特为看望先生而来。不知先生在忙些什么?”杨二非常随和客气的说道。

“呵呵!想必这件火器主公并不陌生吧?”说罢,就见李春从袖口中取出了一件东西。杨二一见不由的笑了起来。

“呵呵!不陌生,不陌生,本王现在腋下正藏有一只呢!”杨二笑着说道吗,顺势在李春的旁边一个蒲团上坐了下来。华公明没有落座,而是一拜之后,到屋外等候去了。

李春一手拿着“短火”,一手摸着白须,说道:“此物,老夫已经研究透彻了,其实原理不难,但要解决的是装弹速度,装弹量和射程。现在此物射程仅有不到50步,实在是不中用啊!主公用来防身倒还不错。”

“是啊!先生,这火器本王也仅用过一次,还是在刺客距我十步之内。准头也差,不过还好,此物击发威力很大,弹丸呈散开状,刺客立时毙命。”杨二解说着。

“老夫正欲改进此物,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装弹速度要快,还有就是射程问题。麻大人曾说过可以加长枪管来解决射程问题。老夫试过,加长后准度更差了。故此,几日来为此焦虑。”李春愁眉不展的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