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对阵林丹汗(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振大明朝!
(断更许久,高歌出来诈尸了,请大家不要臭鸡蛋烂菜叶招呼啊,实在是高歌真的腾不出来时间,就这一章,还是最近东拼西凑的时间整理出来的。不过高歌保证,等放假了,我会加紧码字。重申一下:本书绝不太监!)
潼关告破,那自潼关向东一直到洛阳,便基本上再无什么阻隔,快马不说朝发夕至,可也是两日足矣。虽说洪灾过后,潼关至洛阳的这数百里道路未必便好走,但没有了险关要隘的阻隔,说不得陈奇瑜还会先洪承畴跟卢象升一步,兵临洛阳城下呢!
不过这会儿潼关距离洛阳都还有几百里的路程呢,更别说再往东的巩县和汜水城了。道路阻断,联系困难,等洪承畴得到潼关陷落的消息,说不定陈奇瑜已经进逼洛阳城了。
就在陈奇瑜攻破潼关之时,洪承畴和卢象升还在汜水城外一边与王国忠僵持着,一边继续悄悄派兵偷渡黄河,准备挠后。而在更西边的汉中盆地里,高迎祥已经基本上算是站稳了脚跟,将汉中这一府一州九县,方圆数千里,人口百万之地已经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而且最重要的是,陕西巡抚范景文才刚刚收到汉中失陷的消息,至于还远在陕北钻着山沟搜寻农民军的孙传庭,还对此并不知晓呢!
兵到用时方恨少啊!范景文这时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他除了向孙传庭加急求援之外,也没什么好办法了,毕竟现在整个陕西一带的兵力基本上已经被掏空了。就算是西安城,也不过才两千不到的兵马,这还是因为西安是一省的治所。不然恐怕连这点人马都欠奉。
范景文现在是真的怕高迎祥挥师北上,进逼西安,真到了那个时候,他恐怕除了以死殉国之外,也别无他法了。死他倒是不怕,可要是丢了西安,进而再丢了整个陕西,那他范景文可就真的成了大明的罪人了。
不过好在高迎祥拿下汉中后,并没有急于向外扩张,而是一反农民军四处出击的常态,却是收缩兵力,谨守汉中四周的各个门户,根本没有攻打西安的打算,这才得以给了范景文喘息之机。
可以说,高迎祥这一步虽算不上昏招,但确实是错失了一个拿下西安,切断孙传庭和陈奇瑜后路的时机,他后来的兵败被杀,与此不无关系。
但这并不是说高迎祥不想向外扩张发展,而是他此时也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从太白山上下来时的老兄弟不过才三四千人,可现在队伍已经扩充到了三四万,看似力量强大了许多,可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别的不说,光是每日里发生在各个城池里的打砸强抢等事情,数都数不过来。
军纪如此,民心亦需要安抚,尽管说现在明知道西安空虚,可就凭自己手中的这几万良莠不齐的农民军,又没有稳固的后方,就算能打下西安城,可之后又拿什么去抵挡孙传庭的数万虎狼之师?
自己虽是流寇,但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块地盘,有了个栖身之所,不趁着此时休养生息,壮大自身,看看天下的形式,然后再伺机而动。难不成真的要上赶着去给孙传庭送人头和战功?
如果朱友建得知这个消息,恐怕他肯定会一边额手称庆,一边发出跟范景文一样“兵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现在的大明,可不仅仅是陕西一地兵力不够,而是处处不足:辽东那里袁崇焕是跟皇太极在相持,看上去虽占不了上风,但也算不了劣势。可这次皇太极仅仅是带了九万兵马寇掠,就已经搞得整个大明是风声鹤唳,就连朱友建的上十二卫都派出去了一半,才敢想着去击溃其中一路,歼其一部。
而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寇边,更是令朱友建御驾亲征。再加上河南跟陕西的王嘉胤跟王自用的农民军,已经牵扯了大明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战之兵。遍观整个大明,真正还能指望上的,也就只有尚在川滇黔一带搜寻奢崇明安邦彦余孽的傅宗龙所部了。
可傅宗龙远在川南滇北黔西,等朱友建知道消息,再给他下令,恐怕高迎祥说不定都已经打到成都了,又哪里还来得及调兵北上御敌?
但此时朱友建也顾不上为这件事头疼了,首先他这会儿正在跟宣大总督魏云中以及刘莱臣宋献策排兵布阵,准备给林丹汗送上一份大礼。其次,高迎祥占据汉中的奏折还没送到他这里,因而他也就不必为此焦心了。
魏云中原本在白登山吃掉林丹汗的三千兵马后,就准备收缩兵力,示敌以弱,再寻机打掉林丹汗一部。这么一来,估计林丹汗伸出来的爪子也就该缩回去了。不过朱友建亲率两万兵马到来之后,使得他手头能用的兵力大增,魏云中原先的计划就已经不太合适了。
而朱友建在来时的路上,跟刘莱臣宋献策也预设了好几种作战方案,则因为魏云中在白登山的捷报,也不好往下施行。因此他们只能根据变化了的敌情,再次预设了一次有预谋的战斗。
永加堡,位于宣府正西一百五十里处,距离林丹汗所占领的天成卫仅仅只有不到三十里的路程,骑兵只消不到一个时辰,就能从天成卫到永加堡打个来回。因而自从林丹汗攻破天成卫之后,除了一面积极派出规模不等的骑兵向南边的阳原、蔚州、广灵等地劫掠以外。另一面就是将主力集中起来,虎视眈眈地盯着宣府,准备等魏云中露出破绽之后,随时扑上去咬一口,以弥补白登山之战的损失。故而林丹汗根本就没有将永加堡这种小地方放在眼中。
但他却没有注意到,也或者是注意到了却没有在意,这永加堡虽然地势不怎么样,也没有太过险要的关隘可守,但此地却是紧扼着进入宣府的门户。同时也向西锁控着白羊口、虎峪口等进出长城的咽喉。一旦从此处向西突袭白羊口跟虎峪口,即使是步兵,也用不了两个时辰就能做到。到那时,林丹汗就是反应再快,留在天成卫的骑兵再多,只怕也反应不过来。
朱友建跟刘莱臣宋献策这会儿就是盯上了永加堡,打算在这里做一些文章。只不过依照朱友建来时的计划,是没有打算将林丹汗的兵马全部留下的。这不仅仅是能不能够吃掉的问题,更多的还要看到草原跟辽东的形势:吃掉林丹汗,固然会消除一个不稳定因素,使得大明能够全力向东,一心一意对付后金。可这花费的代价就太大了点,只怕要将整个宣大一线的兵力全部打残,估计才能够做到,甚至就连朱友建带过来的上十二卫亲军也要伤亡惨重,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更何况全歼林丹汗,也会让皇太极很高兴,毕竟少了一个对手,他要想征服整个蒙古草原,只会更加容易。这种“资敌”的事情,朱友建是绝不会做的。
既要把林丹汗打疼,让他长长记性,又不能把他打残,这个尺度就很不好拿捏了,尤其是依靠朱友建手中仅有的这点兵力,确实很不好操作的。
所以朱友建跟刘莱臣宋献策仔细商量、推敲了好几天,才把永加堡作为一个很不错的突破口。从这里向西兵出瓦窑口堡,直逼白羊口、虎峪口,让林丹汗感受到大明随时有能力切断其后路,将他这数万兵马全都留在长城内。之后只要再能小胜他一两阵,在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情况下,相信林丹汗很快就会退出长城了。
但现在对于朱友建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兵力有些不足。别看宣大沿线屯兵近十万,但抛去吃空饷以及那些老弱病残,再除去防守各处的兵马,真正能够用来做机动的,只有宣府跟大同各有一万多兵马。挤挤的话,万全三卫还能再抽出几千,怀来那边的兵马就不能动了,那是总预备队,也是拱卫京师西南方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到万不得已,那边的兵马是不能抽调的。
如此算下来,再加上朱友建带来的两万兵,此时能用的也只有五万多点的兵马,跟林丹汗此刻手中所拥有的兵力几乎是相差无几。而且大同的那一万多人还被林丹汗占领的高山和天成两卫隔绝在西边三百多里开外的大同府,难以跟宣府这边汇合。
兵力数量不占优势,质量上也未必强过林丹汗的骑兵,想要完成这样一个计划,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了。
朱友建跟刘莱臣宋献策爬在地图上谋划了几天,才算是找到一个险中求胜的计划,而且这个计策对朱友建来说,危险性还不小。一旦有哪个方向出现失误,那极有可能造成朱友建所在的中央集群被林丹汗集火围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自古用兵,险中求胜的战例数不胜数,反倒是那种以优势兵力压过去取胜的,让人记住的却是不多。“兵行险招、剑走偏锋”这可真不是说说而已。
朱友建看惯了太多的生死,对于这种危险并没有过于放在心上。宋献策本身就喜欢弄险,加之他一向大胆,更是觉得无所谓了。刘莱臣也考虑过朱友建的安全问题,但思来想去,认为问题不大,毕竟有白雪骥这万中无一的好马,确实没什么好怕的。
但宣大总督魏云中却是极力反对,他认为朱友建作为皇帝,本就不该出现在前线。此刻皇帝竟然还想着以身犯险,那就更是魏云中不能接受的了。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出身的人,魏云中虽然允文允武,但在他的思想中,仍然是觉得天子就该高居庙堂之上。现在皇帝竟然想着要带兵前突,这怎么可以?
对于魏云中的反应,朱友建也早有预料,要是他在听到这个方案之后,举双手赞成,那才会让人惊讶呢!听完他的谏言,朱友建就开始苦口婆心的劝说,可魏云中却是油盐不进,没有丝毫的退让,大有长跪不起的态势。
尽管朱友建知道魏云中会反对,可却没想到他竟然是这么的坚决,这会儿他也是颇感头痛,不知该怎么去说服,场面一时间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如果说魏云中是个一无是处,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那么就算他再怎么坚持,朱友建最终也能想办法让他屈服。可人家魏云中作为宣大总督,虽然在战事上屡有受挫,可打赢的时候也不少,自然能看出朱友建这种“诱敌深入”的计划虽好,可其中的危险性也是极大的。一个不慎,朱友建就可能成为“英宗第二”。
要是大明再出了一个“英宗皇帝”,再来这么一场“土木堡之变”,那大明可就真的出名了,将会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的笑料。而作为主要当事人之一的魏云中,恐怕也会被史书记成一个无能之人,说不定还要遭受后人唾骂。因此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官帽,还是后世的名声,魏云中都是不可能会让步的。
不过朱友建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打算这么去做,那他又怎么可能会因为魏云中的阻拦而放弃?自己想要御驾亲征之时,连那么多的朝臣都没能拦得住,现在仅仅是一个魏云中,就能够阻挡自己的脚步?
“魏卿,林丹汗此次寇边,四处劫掠,妄杀我大明子民,为的就是要使我大明屈服,答应他的条件。在朕看来,这十万两银子虽不算多,但却也是我大明百姓辛勤劳作而换来的,凭什么就因为林丹汗的兵威而屈服?更何况咱们又不是打不过他。我大明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他林丹汗名义上是在求‘市赏’,可有带着兵,肆意杀戮着我大明的子民来求‘市赏’的吗?如此行径,朕绝不会答应给他林丹汗一两银子!此番朕提兵前来,就是要给他当头一棒,告诉他林丹汗,大明即便战至一兵一卒,亦不会屈从于他!”
听着皇上铿锵有力的话语,魏云中表示,自己已经被皇上给打动,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了。若是自己再年轻个二三十岁,现在就恨不能跟随皇上一起杀出去,直捣林丹汗的大营了。可自己已经过了那个血气方刚的年纪,不能再如同那些年轻人一般,三言两语就上头了。
看到魏云中似乎不为所动,朱友建知道自己还得再加一把火:“魏卿,自朕登基以来,一直夙兴夜寐,想要重振我大明雄风,做一个像太祖、成祖那样的上马统军,下马管民的皇帝。况且魏卿,朕这也不是第一次带兵出征,相信你也知道,前年皇兄还健在时,朕还曾在泸州卫与奢崇明之子奢寅血战三日,以三千兵马抵御了他上万精锐。如今咱们有兵有将,又已连胜两阵,何必惧怕于他林丹汗呢?”
“可是,皇上——”魏云中张口欲言,朱友建却不再给他机会,打断他的话头,直接说道:“朕意已决,魏卿无需再劝。此一战,朕定要打出宣大数年之和平,令林丹汗不敢再南顾!”言讫,不等魏云中再说话,朱友建便直接转身而去,只留下脸上还带着三分惊愕、三分动容还有三分欲言又止的魏云中站在那里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