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暹罗人也来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振大明朝!
(感谢SHAJIA大大的打赏,今日先更为敬!)
等又过得几日,码头这边的互市热度依然是丝毫不减,占城各地的民众仍旧是往来不绝,直恨不得把自己的口粮都给换出去,从船队这里换取更多的货物。不过他们要是真这么做了,只怕就要闹上两三个月的饥荒了。毕竟他们才刚刚收获上一此的稻子没多久,新种下的水稻也方才插下秧没几天。
不过还好大部分人虽然狂热,非常想要从船队这里换取更多的货物,但终究还是没有失去最后的理智,还是留下了能够支撑到下次收获的口粮。可即便是如此,船队的上百艘商船上所装载的货物,依然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着,而稻米却是把一艘接着一艘的船只给装得满满当当的。
这一日贺逢圣正与孙国祯在船上查验换来的稻米,两人边看边说这话。尚未过得多久,就只见郑芝龙引着一个衣着与寻常大明人无异的外族之人上船,来到了他们近前。为什么说那人是外族人?因为他的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别看此人穿着大明的服饰,可那黝黑的皮肤,以及与大明人风格迥异的样貌,只要你在近前仔细一看,绝对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一般而言,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人是绝不允许登上船只的。别说是战船了,就算只是普通的商船也不例外。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算是婆阿来了,只要不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那也是不会让他上船的。可现在郑芝龙却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就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外族人带上了船,这不由得贺逢圣和孙国祯多了一个心眼。
不过还不等两人发问,郑芝龙就先挥手把一旁的人全部清退,接着才向两人介绍道:“二位大人,这位是暹罗国的使者。暹罗听闻我大明在此与占城进行互市,也愿意以本国的稻米来换取我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但那占城国王却是不肯,使者无奈,又辗转之下,他通过熟识之人找到了末将,拜托末将带他来见二位大人,想要直接与我们商议互市的事情。贺大人,不知您意下如何?”
听完郑芝龙的话,贺逢圣与孙国祯先是互相对视了一眼,也立刻明白了郑芝龙为什么会这样不打报告,不经允许就把这个人带上船了,而且还给他穿着大明的服饰。不为别的,就是担心被占城的人看出来,发现其中的端倪。两个人这时候也不得不佩服郑芝龙的心思缜密,完全不似他表面上那样的粗犷。
而且他们两个心中也都十分清楚,那占城国王婆阿为什么会不许暹罗插上这一脚。无他,与大明互市所换取的各样物资,这可不仅仅是只有占城才急需的,遍观这东南诸国,又有谁敢说自己是不需要的?他们全都巴不得能从大明大量获得各类的茶叶丝绸和瓷器,不论是自用也好,还是拿出去跟再往西的国家做交易也罢,完全都是有赚无赔的生意啊!
这种事情放在谁的身上,估计谁做梦都能笑醒。这也是为什么暹罗在得到消息之后,就巴巴的来找占城商量,不就是也希望能够从中分一杯羹吗?
但话又说回来了,现在是占城夺得了先机,获得了大明的许可,能够进行互市,而且还是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进行的,这种占了大便宜的事情占城又怎么可能会让出去?别说占城了,这种好事放在谁的身上,谁都不会傻傻地让给别人,那样岂不是真成了他人的笑料了?
婆阿能够在安南的欺凌和压迫之下,还稳稳地把持着占城的权利,没有变成一个傀儡,而且还能带领着占城趁机对外进行扩张,这足以说明婆阿还是很有能力的。即使把他放到大明,估计也是能和朝堂上的诸公斗斗法的。
这样一个人物,他又怎么可能会做出让自己得不到好处的事?不要说这次跟大明互市,婆阿拿出十万石稻米其实是亏了,这种事情是需要换一换角度来看的。看似说大明几乎只是花费了五百块真实价值连一千两银子都不到的玻璃,就从占城得到了十万石的稻米,好像是占了天大的便宜。
可从占城的角度来看呢?人家其实也真的没有吃什么亏啊!十万石稻米对大明来说,似乎真的是一个很不小的数目。但对于占城这种每年都要烂掉不知多少粮食的国家来说,这真的不算什么。仅仅付出一些原本就可能会烂掉的东西,就能换来大明兵马对自己的保护,而且还有在市面上总价值超过一万两银子的琉璃,再加上能够与大明的互市,占城怎么算都是不吃亏的啊!
所以说,同样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大明与占城的这次互市,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那么就完全可以说,这是一次双赢的结果,大家都可以接受。
不过人心都是很难以满足的,既得陇复望蜀是许多人都会有的心理,朱友建跟婆阿同样是如此的。朱友建现在是顾不上东南亚这边,但他依旧已经有了长远的规划,东南亚早晚是他要收入囊中的一块肥沃土地。因而在这一次互市之后,他也会慢慢派遣人手,对东南亚进行渗透,并且安插钉子,一步步地把手伸进来。
婆阿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他可没有这么高、这么长远的目光。他所考虑的,更多则是如何摆脱安南和阮主的控制,让占城能够真正独立,再收复失地,重返因陀罗补罗,恢复占城昔日的荣光。至于其他的,已经不是他这个快六十的人能考虑的那么多的了。
因此站在婆阿的立场上,他可是巴不得自己的占城能够一直独揽与大明的互市,不给其他任何国家机会。这样要不了几年,这东南亚各国不都得想办法从自己这边来购买大明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物。真要到了那一步,他还不是要赚一个盆满钵溢?
等到了那个时候,不光是婆阿自己,就连整个占城也会非常的富足,拥有着用不完的金钱,再加上占城本身充足的粮食,以及大明在背后的支持,说不得收复失地的梦想就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了。
大明之前对于整个东南亚的情况关注得不多,许多事情都是浮于表面上。即便是身处最高层的内阁大臣以及广东广西的封疆大吏们,也只是比一般人知道的多一点而已。而贺逢圣和孙国祯虽然整日都忙于互市的各项事务,但每天都仍然会花出一点时间,从各种各样的途经来增加对婆阿、对占城以及整个东南亚的了解。
也是通过这些天的努力,他们对于占城的许多事情都不再是像来之前那样一无所知了。现在郑芝龙把人往他们面前一领,再加上方才的一番话,两个人对于婆阿的打算和心思,很快就根据这些天打探到的消息推测出来了不少的干货。
当然,估计还有一层的可能他们没有想到,那就是婆阿说不定也是在担心暹罗会后来居上,抢走与大明互市的大部分的份额。毕竟暹罗可是比占城大多了,不仅在国力上要比占城强盛,甚至就是比之安南也不遑多让,而且产出的粮食也要比占城多了不知道多少。
所以现在别说大明只是带了一百船的货物来进行互市,哪怕就是大明带一千艘船的货,以暹罗的体量,那都是完全能够吃得下而不会噎着的。
基于这种种的考虑,婆阿不肯答应让暹罗参与进来,分一杯羹也就不是不可以理解了。毕竟人家可是占城的国王,你暹罗的想法我凭什么要考虑?我这么做对占城又有什么好处?故而婆阿不答应也是在情理之中。
虽说可以理解归可以理解,不过站在大明的角度看,大明又为什么要理解你占城?有暹罗参与进来,大明不仅能够再获得一个稳定的贸易窗口,而且还可以再顺势压一波价格,用一样多的货物换到更多的粮食,何乐而不为?
贺逢圣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熏陶,虽说不是变得市侩了,但这一次的出使,也极大地开拓了他的眼界,让他能更多的站在一个国家的层面考虑许多问题,而不仅仅是去站在道德层面看待某些事情。因此对于暹罗想要参与进来互市的请求,他的内心里还是很愿意答应的,这会给大明带来更多一些的好处。
但是愿意归愿意,这件事究竟该怎么做可不是他一个人现在这么一拍板就能决定的。虽然朱友建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利,可真到用的时候,贺逢圣也得斟酌再斟酌,掂量再掂量。与暹罗进行互市,这其中涉及到的可不仅仅是大明和暹罗之间的事情,可是还和占城也有很大关系的。
真要算起来,毕竟是人家占城有意在先,凡事总要讲究一个先来后到的吧?不论人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反正是人家先跑过来给你大明献殷勤的。现在你好处也收了,事情也都做了,吃干抹净之后,忽然发现又有一个更让你心动的,也主动地贴了上来,难不成你就准备拔X无情,翻脸不认人?把占城一脚踹开,再去跟暹罗你侬我侬?
或者说,就算你心里并不是这样打算的,也没有想着要把占城给踢开。可是一旦你真的与暹罗开始进行互市,人家占城又会怎么想?人家难道就不会觉得你这是占完了便宜之后,起了其他的心思,是有些看不上人家了?
综上所述,这件事真的不是自己一个临机决断就能处置的。这其中牵涉到的问题和方面真的是太多了,若是一个处理不好,那么就会引起一堆的情况。到时候自己被皇上问罪下狱反倒是小事,破坏了与占城的两国邦交,耽误了互市反而是大事。而让陕西数百万的灾民再无粮可食,那才更是天大的事!
不要以为占城没有这样的能力,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现在大明所有的船只可都停靠在占城王都宾童龙的码头呢!只要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一点,占城的君臣再反应的快一点,那造成的后果真的是无法估量的!
这也是为什么郑芝龙会让暹罗的来使换上大明的服饰,在事先没有跟贺逢圣孙国祯打招呼的情况下就领着他上船,面见两人的原因。怕的就是走漏消息,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件事,那反倒是真的可能会出现问题的。
最后思来想去,贺逢圣觉得这件事还是需要向国内、向皇上请示一下,让皇上与内阁商议后再做决定的好。这并不是贺逢圣想要甩锅,而是这其中真的要涉及太多的方方面面,自己实在不好自专。即便是能够跟孙国祯商议,那依然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不过好在经过这么些天的互市,整支船队已经有一大半的船只都已经处于满载状态了,估计再要不了几天,自己出使时带来的那上百艘的商船,就全都能装满粮食了。
所以自己只要先想办法稳住暹罗来使,再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成奏折,派人携带奏折随商船尽快回去,请皇上与朝中大臣们仔细商议,拿出可行的办法来。同时将自己在占城这段时间得到的消息以及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全部写明,以供皇上参考。虽说这一来一回至少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但对比其他,这已经是最稳妥的一个办法了。
至于应该如何稳住暹罗使者这边,贺逢圣认为现在其实也好办。这会儿与占城进行互市已经有十多天的时间了,而自己带来的这百余艘商船的货物,其实也已经跟占城上下交易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货物确实也没有多少了。即便是暹罗能够立刻送来大批的稻米,只怕自己也是有心无力,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货物来与暹罗进行互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