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振大明朝 > 第七十六章 分田地

第七十六章 分田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振大明朝!

朱友建挥了挥手:“无妨,孤王来之前,曾向皇兄请了一道圣旨,有临机专断之权,这可不仅仅是指对那些贪官污吏和不法商贩的,对这些重大的事情也是有效的。所以你们现在不要考虑这些合不合适,而是要想想如何把这些土地真正发到灾民手中,让大家都能够有地种,吃饱饭。”

“这......”众人都有些迟疑,没人敢去答话,一时间,场面倒是有些冷了。朱友建看看众人,又将目光转移到刘莱臣身上:“先生,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刘莱臣微微一笑:“不知殿下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朱友建奇道:“真话又如何?假话又如何?还请先生为小王一一试言之。”

“呵呵,假话自然是殿下宅心仁厚,为民着想,实在是万民之福也!”

“先生此话就太假了,小王并非喜好听此等溜须拍马之言的人,还是请先生说一说这真话。”

“好!那敢问殿下可曾想过,德王等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田地,而这些百姓为何又会无地?”

“据小王所知,德王之地,除就国时宪宗皇帝赐予的之外,其它的想来必然皆是巧取豪夺而来。至于百姓无地,原因有很多,但本王也仔细思虑了一下,无非有这几种情况:一是遇上天灾人祸,家中无钱,只能卖地求生;二则受人逼迫,不得不将土地出卖;当然,亦还会有一些别的原因,但想来这两种情况的居多。先生,不知本王说得可有道理?”

刘莱臣点了点头:“殿下所言一点不差,但殿下想过没有?若是将土地就这么分发下去,不出三十年,这些土地必然又会集中于大户手里。虽说德王府、蔡姜庞丁四家已烟消云散,可明日里谁又敢说不会再出现另一个德王府,另一个蔡姜庞丁这样的大户呢?”

“这……”朱友建有些迟疑,土地兼并在封建王朝是极为平常的,越到王朝的后期,这种情况就越严重。

而在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之前,人类仍然还是需要依靠人力、畜力耕种时,这个问题就像是一个死循环:旧的王朝因为土地兼并灭亡——新的王朝建立起来,重新分配土地——过上百余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王朝覆灭——再一个王朝建立。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就一直在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始终无法跳出这样一个轮回。

而朱友建知道,除非进入工业社会,少数的人运用机械就能够提供更多的粮食,将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从事工业和其它生产活动,不然土地兼并是无法解决的。

“那先生有何良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刘莱臣起身答道:“殿下,良策确实没有,不过倒是有些拙见,可供殿下参考。”

朱友建也起身走到刘莱臣身边:“请先生说来听听。”

“殿下可知依循旧例,这些土地会如何处置?”

“这个小王还真不知,还请先生畅言。”朱友建摇了摇头。

刘莱臣看了看倪元璐:“倪大人,你在朝为官多年,想必应当了解一些,可否给殿下说说。”

倪元璐也站起身,微微拱手:“这个自然。”说着,便对朱友建说道:“启禀殿下,依照旧例,这些田地,除了有一部分会分给百姓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皆会充作官田,当然也会有一些被赐予王公大臣,以及划为皇庄,由宫内太监统一管理。”

“那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百姓是得不到什么实质的东西,该租种土地还是要租种土地,该交的税赋和田租还是要一分不少的交了?”

“正是,殿下。”

“刘先生,这样才更说明我们必须尽快将田地分下去,造成既成事实,才好让灾民们有地可种啊。”

“殿下,若真是这样,只怕这阻力会太大,反而不利。而且数十年后,百姓手中的土地必定十不存一。”

“那就请先生说说想法吧。”

“若是殿下能够直接请皇上下旨,将这些土地作为‘平辽专供’,租给农户们,除去应缴的赋税外,再交一成的‘平辽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辽东粮食短缺,还可以让农户们足以养活全家,又不至于使得他们在灾荒之年卖地求生……”

刘莱臣侃侃而谈,但后边的话朱友建已经没有再听进去了,他想到了新中国改开后的土地政策,“交够国家的,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小岗村的模式自己虽然不能完全推行,但至少可以借鉴一下啊!

依照大明现在的情况,将土地完全收归国有,禁止买卖是绝对行不通的,但自己完全可以仿照官田的政策,将手上的这批田地执行土地承包啊,这也算是先作为一个试点,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啊!

听到这里,朱友建心中便计议已定,不等其他人再说什么,他直接拍板说道:“好!那就这么定了!倪大人,明日你就命人去向济南的百姓告知,本王要将这些土地划为‘平辽田’,所有济南的百姓都可以按照人头来包地。此地不许买卖,严禁私自转赠,地权归天子所有。耕种所得粮食,除去向朝廷缴纳的正常税赋外,只需再交一成的‘平辽粮’,剩下的就全部归自家所有,其他人无论再加什么税赋租金,一律不用再交!”

“那殿下,这每人可包多少土地啊?”

“嗯——这济南府人口共有百余万,这八百万的土地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这样吧,每人按六亩去算。至于我皇兄那边,自然由我去说,相信他不会为了这点“小事”说什么的。”朱友建略微一沉吟,就将事情给定了下来。众人听了,自然再没有什么异议。

这件事朱友建的想法是不错的,刘莱臣的眼光也足够超前,他看出了土地兼并的害处,也想到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控制土地,但他依然有着局限性:大明这时候的税赋已经十分之高,再加了一成的“平辽粮”,就算没有官吏和地主的盘剥,最后能到农户手中的粮食不过十之三四,即使一个四口之家治二十亩地,一年所得的粮食,最多不超过三千斤,这只怕也仅仅能顾上个温饱,至于其它的,根本不能考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