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鉴宝无双 > 第245章 吴邦佐,一只耳(大碗)

第245章 吴邦佐,一只耳(大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鉴宝无双!

“好,德叔,那我就照周二走来准备。”

离开胡允德办公室,吴夺回到了鉴定师值班室,邱不落已经走了,就剩他一个人值班了。

临近下班一个小时,胡允德接到章成锦电话,有事也提前走了。

不过这个时候,店里也没啥顾客了,一点儿都不忙。

吴夺还是到了下班的点儿才走,刚走到大厅门口,就见门外进来一个人。

进了门,和吴夺打了个照面。

这个人看着有五六十岁的样子,年纪不小了。剃了个光头,他的头发应该很浓密,从头皮上的青茬就能看出来。

五官长得很硬朗,而且身材也保持得不错,挺结实的感觉。

他穿了一件浅灰色的很松垮的休闲西装,牛仔裤,翻毛皮鞋。手里拎着个样式普通的黑色皮包,鼓鼓的。

“请问,你们收东西么?”光头男直接问向打了个照面的吴夺。声音很好听,富有磁性。

“可以,您是有东西要出手?”吴夺点点头。

此时,值班的店面组长黄微也迎上前来,介绍道,“先生您好,这是本店的鉴定师吴先生。”

“小吴先生你好,那就看看?”光头男微微一笑。

吴夺应了一声“好”,又对黄微说道:“黄组长,这都下班了,我自己来吧,你忙你的。”

这时候来了客户,大家都得晚下班,吴夺的意思是黄微不用一起招呼了,先去忙工作收尾的事儿,这样就能早点儿结束。

黄微笑着点点头,“辛苦。”

吴夺领着光头男到了会客区。

落座之后,光头男直接拉开了皮包,从里头取出了一个方形锦盒。

这个锦盒有些破旧,边角都有磨损,锦面不少地方还抽丝了。

锦盒这东西又不贵,卖东西都讲究个卖相,一般都会换个新的锦盒。这旧锦盒给人的感觉不怎么舒服,这又不是贵重木料的盒子,越老越好。

不过,当光头男从锦盒里拿出东西放到桌上,吴夺的眼前却不由一亮。

这是一只铜香炉。

宣德炉中的经典造型之一,蚰耳簋式炉。

蟹壳青色,包浆熟润。

这只蚰耳炉的尺寸,腹径在十八厘米左右,高度在十厘米左右。

微微侈口,平沿;收颈鼓腹,圆底圈足,略显外撇。

双耳是很简洁的蚰耳,上出颈,下收于腹部。蚰耳这个称呼,主要是耳形像一个弯曲的蚰蜒。

光头男注意到了吴夺眼神的变化,抬手示意,“请上手。”

吴夺嗯了一声,先是弯指轻轻弹了一下。

吴夺在铜香炉上的眼力比起玉器和瓷器来,逊色许多。不过,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是清楚的。弹一下,主要是为了听听声音,有助于鉴定铜质。

声音清越,不错。

上手,分量很足,坠手。

这铜香炉应该是紫铜为主,也肯定加过其他贵金属,否则不会是蟹壳青色。只是以吴夺的水平,还不能精准鉴定具体有哪些。只是,蟹壳青这种颜色,最起码含银。

翻看底款之前,吴夺心想,不会是“大明宣德年制”的款儿吧?

那就是冲着标准的宣德炉去的。

传奇一般的宣德炉,若是在市面儿上碰到,吴夺的第一印象,那肯定不会是真品。

不说别的,眼下,比较权威的真品,也就故宫有两件,台岛故宫有四件。

为什么说“比较”权威呢?因为就连这六件,还有分歧,有专家认为不是宣德三年的真品。

又要说宣德了,宣德一朝,好东西怎么就这么多呢?

大明宣德三年,皇帝朱瞻基指示进口了一批红铜。红铜和紫铜基本一个意思,大致就是指纯铜。

这批纯铜是从暹罗(泰国)进口的,但是朱瞻基还嫌不够纯,吩咐下去,继续冶炼。

先是精炼六遍,耗掉了近一半铜材;但是朱瞻基依然不满意,进一步要求:不光要去杂,还要加精。

于是,又精炼了六遍,同时加入了金、银等十余种名贵的金属,这才最后备好了制造宣德炉的原材料。

这批原材料,被称之为风磨铜。这批风磨铜,一共做出了三千件左右的铜香炉。

宣德三年做出的这三千件铜香炉,才是真正的宣德炉。

六百年过去了,传世的宣德炉如凤毛麟角,难得一见。不过,从明代到现在,各种仿品却遍地开花,有高有低,有精有粗,多到随便逛一个古玩市场,很容易就能找到“宣德炉”。

结果,吴夺翻看足底的款儿,并不是“大明宣德年制”。

而是: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楷书,工整秀丽,俊朗雅健。

吴邦佐是什么人呢?吴邦佐是宣德三年制造宣德炉的监工。

制造宣德炉,除了宣德皇帝高屋建瓴之外,还有两个极为关键的人物。

一个,是工部侍郎吴邦佐;另一个,是御用工匠吕震。

如今,真正的宣德炉见不到,但是“吴邦佐造”的仿制品,还是能见到的。

“吴邦佐造”宣德炉,也是历史上等级最高的仿制品。

高仿中的领头羊,从未被超越。

这是当年完工宣德炉之后,吴邦佐对此念念不忘,后来在皇帝许可下,又收集材料,召集工匠,陆续仿制过不少宣德炉;这其中,以宣德五年的那批、落款为“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的,最为精良上乘。

虽然比不了真正的宣德炉,但同样不是凡品。

以至于,后世竟也出现了大量仿“吴邦佐造”的高仿。

实际上,即便是真正的“吴邦佐造”,如今存世同样很少。而且,“吴邦佐造”也算是宣德年间的“宣德炉”,只是比不了那三千件“真宣”罢了。

如今,一件“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的真品,有时候竟也能叫到千万的高价。

拿着这只蚰耳炉,没“听”之前,吴夺还是有些头大的,因为这件高仿宣德炉的“吴邦佐造”,也可能是一件高仿。

但吴夺对此,尚无精准的眼力。

还是得听啊······

吴夺刚听完,光头男就开口了,“小吴先生,你看得很仔细。巧了,吴邦佐还是你本家呢。”

“是啊,巧了。不过我这辈子,指定是不可能混上副部级了。”吴邦佐当年是工部侍郎;尚书是部长,侍郎算副部长。

光头男笑了。吴夺的话并不是卖乖,只是告诉他,他对吴邦佐是了解的。

“怎么样,能收么?”光头男笑过之后,接口问道。

“还忘了问您怎么称呼?”

“我姓权,权力的权。”

“噢,权先生,不知道你想什么价儿出呢?”

“你能看到什么价儿?”

“别的事儿好说,价钱这东西,得分人。您要割爱,还是您先报价吧。”

光头男想了想,伸出了一个手指头。

吴夺笑而不语,就等他说话。

他说了,“怎么样?”

“权先生,我们这又不是地摊,咱就不打哑谜了好吧?”吴夺应道。

“这不是打哑谜,货卖与识家,你若是不懂,本来也没法儿谈价。”

吴夺就此将这件蚰耳炉放到桌面上,“好吧,您的意思是,一百万?”

光头男一听,微微皱眉,“小吴先生,你应该知道宣德炉的行市啊?”

“我确实知道一些。”

“那你的意思是,这件不真?不是宣德年间吴邦佐造的东西?”

“权先生,您这话说得有点儿直白。不过,这一点,我也可以定论,确实是宣德五年吴邦佐造的东西。”

光头男的表情凝重起来,“既然能定论,怎么还会觉得我会只要一百万?”

“一百万,我也是按多了报的。而且确切地说,不是我报,是我揣测您一个手指的意思。”

“那你能出到多少钱?”

“这个我得请示领导。”吴夺顿了顿,“因为,不知道领导对残器有什么看法。”

“你说什么?残器?”

“这话我本来是不该说的。但是,我感觉,您肯定清楚!”吴夺的面色开始变得冷峻起来。

这件蚰耳炉,有一只耳,是后补的!

若是原耳断裂接补,价值上还不会打这么多这折扣;但是,这只蚰耳炉,是彻底没了一只耳,现代工艺补耳又做旧的。

什么时候补的,吴夺听不到;但是,吴夺能听到不是原先的耳。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炼铜耳、补上去、再做旧的一系列手段,委实是很高明,不仅铜色皮壳肉眼看不出端倪,而且吴夺也丝毫看不出接口痕迹。

如果光头男事先知道“一只耳”,那么,他就是来投机的!

“我清楚什么?为什么我肯定清楚?”光头男不急不躁,反而微微一笑,徐徐问道。

“不要这样,权先生,就凭大雅斋这个名号,鉴定师也不会滥竽充数。您一看就是个行家,话里话外的,也能感觉到您是知情的。”

“有意思。”光头男身体往后一靠,倚在了沙发背上,“那我再问你,你说残器,哪里残了?”

吴夺点了点其中一只耳,“后补的,而且时间不长。”

“也不能你说后补就后补,总得说出个依据来吧?”

吴夺肯定说不出来,不过,这又不是帮人鉴定。

“只说后补,已然足够。”吴夺笑道,“权先生,看您也是个懂行的人。所谓依据,那就是鉴定秘诀,这能随便说出来吗?”

“这么肯定?”光头男追问。

吴夺却摆摆手,“好了,权先生,既然话都说明了,那么这东西,只能当缺了一只耳的残器收,如果你一个手指的意思是一百万甚至更低,那么还有的谈。但如果是一千万,那就没得谈了,也不需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了。”

光头男摸了摸光头,随后将这只蚰耳炉收进锦盒,“好,炉子的事儿不谈了,这段结束。”

“权先生,您还有别的事儿么?”

“有。”光头男将锦盒又收进皮包,“今晚有空么,我想请你吃个饭。”

“权先生,咱们素不相识,这怎么好意思?再说了,无功不受禄。”

光头男突然压低了声音,“你有这般眼力,又姓吴······难道,不值得请么?”

吴夺的坐姿陡然一直,“权先生,什么意思?”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光头男旋即起身,“你也应该下班了吧?一起走怕引起误会,我的车停在赤霞山四号停车场。”

吴夺沉吟片刻,“好。权先生,看来,你今天就是来找我的,而不是送货。”

“怎么说呢,和你想的不太一样,因为我来之前没想那么多。”光头男笑了笑,“先走一步。”

光头男走后,吴夺对黄微说明了情况。

不涉及光头男,就事论事,点出这“宣德炉”是修补一只耳的残器,所以价高不能收。

“这个老男人不像个好人,别看长得还行,但剃了个大光头,手腕上还有纹身。”黄微对他印象不佳。

黄微一向观察细致,善于待人接物。这个自称姓权的光头男,手腕内侧,确实有一个纹身,吴夺也注意到了,是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饰。

吴夺离开了大雅斋,过了马路,又走到了四号停车场。

光头男的车,是一辆破旧的红色马三。

吴夺上车之后,光头男一边发动车子,一边说道,“正式认识一下,我叫权浩然。”

“权先生的名字大气。”吴夺此时也不好不报,“吴夺,口天吴,夺取的夺。”

“嗯,你的名字也挺特别。”

“权先生,你有什么话想说,不如在车上先开始吧。”

“哎?在车上,感觉不好。还是边吃边谈吧,咱们是去吃饭,又不是我吃你。”

吴夺听他这么一说,也就不再多话。

吴夺之所以能应权浩然的饭局,自是因为他后来那句话别有深意。

眼力······姓吴······

吴夺不禁就会想到吴镝和吴大志。不过,眼下还不知这权浩然是敌是友,须得小心一点儿。

正是下班的晚高峰,路上稍微有点儿堵。好在路程不远,半个小时后,红色马三开进了一处开放式小区,找了个停车位停了车。

“我就住这个小区,饭店在前面的厚安里。”

吴夺跟着权浩然走到了厚安里街上的一家饭店门前。这条街不宽,不过这家饭店门脸不小,且有上下两层。

大门口上方挂着大大的牌匾:赵记私房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