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一百零三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汴京生活日志!
所以真不是她有意拖延进度, 实在是过程太过坎坷,这玩意儿毕竟是制造火药的原材料,就跟现代的枪/支一样, 朝廷必然要严格管制,人家药铺就算有囤货,也不敢瞎卖给陌生人。
还好她这边也是朝中有人好做事,到底是解决了。
沈丽姝还做了个机智的决定,当时秦叔叔信里表示他跟那位友人说好了,这几日就让人把东西送店里去。
当时她想着以秦叔叔的风格,都让人把她要的东西送过来了, 势必不肯收她的钱, 可这玩意儿也不便宜,药铺都是按克卖的,她一下要好几斤, 加起来不得好几十两银子?
秦叔叔当然是不差钱的, 从前他还只是比较受家中器重的长房嫡孙, 锦衣玉食之余, 现金流倒也没那么充裕, 所以只能给他们三百两以内的投资报价, 但现在他出息了,秦家一门三进士被引为佳话, 他又是其中成绩最好的, 考中庶吉士,三年后留任京中是必须的, 一旦踩了狗屎运被留在翰林院, 妥妥的宰辅苗子。
这样的秦叔叔, 俨然是全村的希望, 老秦家恨不得把最好的都捧给他。
齐叔叔私下给他们八卦,两代秦大人在京中经营几十载,看着低调不张扬,其实秦家产业颇丰,庄子园子铺子可多了,秦叔叔名下就不声不响的多了两间铺子一个庄子,一下子坐拥千万资产,彻底实现了财务自由。
现在她要是找秦叔叔拉投资,就不是区区三百两了,大概开口要千八百两,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的。
沈丽姝承认她很馋秦叔叔名下的旺铺和庄子。
好家伙,她吭哧吭哧搬砖近一年,豪宅还没住上,人家上岸成功,就被家里奖励了大别墅和旺铺,果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诚不我欺。
但是再馋秦叔叔的资产,也是他凭本事弄来的,这并不是她理直气壮让人家当冤大头的理由,何况买这个是为了给店里推出新品,材料费用直接从账面走,也没必要让秦叔叔替她破费。
还有就是既然硝石有些敏感,那请他牵个线就好了,不必再把人家牵扯进来,有什么风险他们自己承担,于是沈丽姝认真询问秦叔叔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他们自己去药铺取货的。
办法当然很多,请中间人帮忙打个招呼就完了。
两天后,秦郁松的回信送来,表示一切妥当,她叫家里大人直接去那家药铺找掌柜的要货。
顺便为了保险起见,信里还附赠了一张名帖。
沈爹拿着那张名帖出门,顺顺利利把她要的硝石扛回来了。
之所以用扛的,是因为沈丽姝对硝石制冰法充满了信心,电视剧和小说都这么写的,还能骗她吗?因此她压根就没想过实验失败让他们血本无归的可能,满脑子只想着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很是豪情万丈的请秦叔叔有多少给她准备多少。
她都这么说了,大气的秦叔叔当然也不能认输,踩着红线给她弄来了十七八斤。
这玩意儿还是有些危险的,沈丽姝不敢一下都带到店里去,实验第一天,保守的只称了几斤,其他都被妥善保存在她卧室干燥通风的地方。
沈丽姝还是有常识的,很多危险物品的存放要求都是防火防潮,干燥通风且阴凉处为佳,那当然不能跟其他工具一样放厨房,店里就更不安全了,她选择自己承担这份风险,就放自己房间里。
不过这一点就算她没想到,药铺掌柜也提醒她爹了。
他俩通过这次交易还接上了头,她爹回家后兴冲冲告诉她,以后还需要硝石,就不用再麻烦秦大人,他拿着名帖去药铺就可以。
沈丽姝听完也很开心,她之前光想着硝石可以重复利用,却没考虑到耗损的问题,这个耗损说不定跟使用频率有关呢,用得越频繁耗损越大,那就不能一劳永逸,时间长了还是要补货的。
万万没想到,她只是不想占便宜,才跟秦叔叔提议让给她爹去取货的,没想到还能顺便把以后补货的问题解决掉,善良的女孩子运气果然都不会太差~
总之这下是真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沈丽姝回到店里,迫不及待开始伟大的实验,第一件事就是挥退跃跃欲试围着她不放的小伙伴们,“都忙你们自己的去,我这里有向民哥就够了。”
大家才不管她这边人手够不够,他们就想找个借口留下来看稀奇,当然不肯放弃,比如徐虎,他就试图义正言辞的蒙混过关,“向民哥跟你共事的经验远没有我丰富,还是咱俩配合最默契,姝娘不如让我也留下来帮忙,想干什么你只要一句话,哥都帮你办妥了。”
“不用,我们两个已经足够。”顶着小伙伴们幽幽控诉的小眼神,沈丽姝一脸冷酷无情无义无理取闹,只是轻飘飘的抬了抬眼皮,“还有一个多时辰就开门营业了,菜都备好了吗,卫生做了吗,柴水等物资都备足了吗?”
众人:……
就是这种感觉,被姝娘支配的恐惧又回来了,小伙伴们再顾不上凑热闹,瞬间作鸟兽散,纷纷回到各自的岗位,开启了新一天的搬砖。
而沈丽姝没让他们留下围观,也不是故弄玄虚或装逼,单纯是没必要。
正常人都知道,这种实验应该是由少到多,她虽然笃定最后能成,可具体操作方法和配方比例还要自己摸索,当然不会一上来就大动作。
第一次实验,沈丽姝只打算用半斤硝石,她一个人就能搞定,在后厨找了一大一小的两个瓮。
他们这里别的不说,工具是够多的,哪怕甜品部依然还只是个雏形,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沈丽姝也早早把能用上的厨具都给买回来了,各种陶盆瓷瓶瓮瓶,现在就方便了她。
在大盆中倒入半斤硝石和比它多一些量的水,沈丽姝没精确到克重,她凭感觉加水或是硝石,将它们混合搅拌均匀,在把装满水的小一些的盆往里头放,剩下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很简单,有手就会。
沈丽姝叉腰站在原地,全神贯注盯着小一些的那个盆,盯得眼睛都舍不得眨,好像一眨眼就会错过水化冰的高光时刻。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无事发生。
眨了眨有些发酸的眼睛,沈丽姝意识到这样傻站着也不是个事,她想要结成冰的水说是不多,那是相对于店里的需求量来说,人家其实也有好大一盆,成功结冰的话,都够做几十份冰饮了。
毕竟冰块只是辅助材料,用来添加到饮料中增加口感和风味,冰放多了反而会稀释饮料的味道,所以要适量。
这么大的盆,再来个五六份,这冰就够中午用的了。
当然晚上来撸串的土豪更多,几乎每桌都要上至少两壶饮料,晚上的冰块需求量应该也是中午的好几倍。
不过那也是制冰成功后该考虑的问题了,现在讨论的是硝石制冰的原理。
沈丽姝终于意识到化学反应也是需要时间的,以她浅薄的化学知识和常识,这么一盆水想要结成冰,起码半个小时起步吧?
这么长时间就盯着水盆不放,怕不是要变成斗鸡眼,所以她反向操作,反而去帮忙到飞起的表哥宋向民打下手了。
甜品部和其他部门正好相反,他们每天最忙碌的时候是在营业前,因为要在这两三个小时内,把酸梅汤、薄荷水和枇杷糖水都煮好并凉透,虽然还没条件加冰,汴京人民也是有追求的,撸串搭配的饮料一定不能是热的,不然热上加热,吃的浑身冒汗,就不爽快了。
但除了饮料,小菜也是由宋向民负责。
他们家的小菜同样备受食客好评,一经推出,京城各大酒楼就争相模仿,小郎君又一次引领了汴京风尚,不过老顾客还是觉得他们家最正宗,来都来了,都会点上几样解解馋,吃不完还可以打包,香酥可口的油酥黄豆和兰花豆,家里大人小孩都爱吃,点多少不会浪费。
这样一来,油酥黄豆和兰花豆的需求量就有些大了,开业那三天,几乎每天都要炸上满满一锅的兰花豆才够用。
这兰花豆工序还很复杂,要提前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油炸之前还要汆水,把沥干水分的兰花豆开个小口,最后才能下锅炸,炸两遍才能达到金黄酥脆的最佳口感。
老祖宗告诉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要制作出真正让人交口称赞的美食,光靠小聪明是不行的,每个步骤都不能掉以轻心。
可这远超预期的兰花豆销量,也着实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活动之后沈丽姝抽出空来,就把油炸小零食外包出去了,承包商不是别人,正是她家老当益壮的徐姥爷。
事实上,徐姥爷也不是第一次当他们的承包商,他老人家一直长期供应着本店招牌之一的黄金馒头——是的,他们家的招牌烤馒头拥有了响当当的大名,还跟当初小郎君烤肉诞生的过程一模一样,也是等到顾客之间叫开以后,店主本主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件事。
这群真情实感的顾客,治好了她多年的取名废。
姝娘:名字很fine,下一秒minejpg
反正这年头也没有版权保护法,她和小伙伴们就光明正大征用了黄金馒头这个名字。
一个普普通通的烤馒头,能被冠以“黄金”二字,足以证明顾客对它是多么的喜爱。
外面那么多小贩,甚至是大酒楼也学起了这道招牌,蒸煮煎炸烤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其中也有青出于蓝的,也受到了顾客的好评,但始终未能真正超越。黄金馒头这四个字,老汴京人只认准他们小郎君家。
沈丽姝知道能做到这一步,他们秘制的炼乳起关键作用,但馒头品质也是相当重要的。
这就要感谢徐姥爷的辛苦付出了。
虽然她上辈子,徐姥爷甚至还没到退休年龄,正是拼搏事业的年纪,但在这个时代,老人家已经可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家里也不缺钱,结果退休多年反而又被拉出来干活,徐姥爷如此完全是支持他们的事业。
属实是全家总动员了。
被全力支持了的沈丽姝也心有愧疚,但又离不开徐姥爷的帮助,只好折中一下,限量销售,忍受着老顾客们抢不到黄金馒头的怨念,也不肯加大货量,让徐姥爷累着身体。
就这样抱着点矛盾的心情,愉快合作了大半年,等沈丽姝和小伙伴们紧锣密鼓筹备了几个月,烧烤店盛大开业前夕,徐姥爷也给他们送来了一个惊喜。
好家伙,老人家也跟着孩子们追求上进,扩大规模,这段时间连徒弟都收好几个了。
徐姥爷过去对收徒这件事相当谨慎,可以说都有些敝帚自珍,这么多年真正算他徒弟的,徐大舅算一个,徐虎算一个,徐二舅都不算,他跟徐力都只学了些基本功,徐姥爷真正压箱底、能称得上吃饭的家伙什,只传给能继承他衣钵的长子长孙。
亲儿子和孙子尚且如此,提外头那些沾亲带故想拜师的人,更是一概不搭理了。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徐姥爷现在继承衣钵的大孙子跑了,身边几个小一些的孙子,眼看着也是要送进城给外孙女使唤的,可以跟他学点手艺,但却没办法继承他的手艺并发扬光大了。
外孙们约莫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姝娘备用兵,应该没可能跟他学本事。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自家孩子都去奔更好的前程了,徐姥爷当然是欣慰的,但是让他看着自己一身本事无人继承,也很不甘心,老人家只好从侄孙中挑几个好苗子过来,手把手教他们厨艺。
老人家如今带徒弟,只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追求,没那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自然手把手教得很是尽心,跟当初教儿子和孙子如出一辙的用心。
徒弟们也学得很认真,吃苦耐劳又勤快孝顺,到了徐家就抢着干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让两个舅母乐得不行,徐姥爷也越发觉得他们是可塑之才,连手里的馒头大项目也开始带他们做了。
特意在烧烤店开业前通知沈丽姝他们收徒的事,就是在告诉他们,他老人家身边有了孙子和徒弟们使唤,生产力大大的提高,可以适当的提高馒头备货量了。
当然徒弟们还没有出师,真要把这个项目全权交到他们手里,徐姥爷还担心砸了自家招牌呢,所以重要工作还是他动手,重活累活就让徒弟们代劳,老爷子表示很轻松,工作量翻个倍也没压力。
徐姥爷如此机智,沈丽姝和小伙伴们当然也乐见其成,从善如流的增加了订单,这之后徐姥爷出品的馒头一如既往的品质绝佳,他们就更高兴了。
正是见识过徐姥爷身边几个小徒弟也很能干,沈丽姝才放心把炸黄豆和兰花豆的工作也交给他们。
兰花豆的步骤再复杂,肯定也要比馒头容易上手,有徐姥爷手把手教到,绝对没问题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镇上炸好送过来兰花豆和黄豆,一如既往的受顾客们欢迎。
只是这样一来,徐二舅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每天多了二三十斤的油炸零食,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好把它们转包出去的时候,开业活动结束了,店里备货量减少了一部分,加上有沈三伯帮徐二舅分担,增加的这二三十斤重量,倒也不算什么大事。
等沈三伯进城打工,徐二舅恢复了一个人采购送货的日子,但他投资的肉铺也顺利开张了,徐二舅只要在镇里把其他食材买齐了进京,路过外城肉铺叫上大舅哥,郎舅俩有说有笑的进城送货。
之前拉投资的时候,林大舅说得很好听,投资自己的肉铺,到时候需要的猪肉不用徐二舅动手,他们直接送货上门。
那徐二舅当然不会客气,该偷懒的时候就得偷懒。
也正好他进城的时候,肉铺已经过了高峰期,林大舅就算自己没功夫亲自送货,也可以让徒弟陪徐二舅跑一趟。
于是对徐二舅来说,有工作越轻松,工资还那么高,他好喜欢打工的!
但是对于奶茶小哥宋向民而言,小菜中的兰花豆和黄豆都变成现成的,他只要用大盆装起来,尝尝咸甜口味是否合适,淡了就再拌点盐,然后放操作台上,顾客需要多少就装几个盘,这的确一点不费事了。
可凉拌豆腐丝和皮蛋也同样受欢迎,这些却只能他是赶在营业前准备好。
尽管天还没热到饭菜一隔夜就变质的地步,最注重食品安全的姝娘也不想冒任何风险,自家只卖当天的新鲜食物,所以每天一上班,宋向民就成了各部门中最忙的那个,一个人煮甜品拌小菜,忙得脚不沾地。可等正式营业后,小伙伴们一个个忙成了陀螺,他这边反而清闲下来,可以悠哉悠哉的笑看大家忙成狗,拉满了仇恨值。
反向操作简直妙不可言。
不过沈丽姝自认是甜品部的编外人员,看奶茶小哥忙成狗,很自觉的去帮忙了。
宋向民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火煮酸梅汤,大火煮开后转成中小火煮半个小时左右,这个期间他正好准备凉拌菜。
酸梅汤需要早点煮好放凉,小菜同样要早点拌成,才能更好的入味,时间真的比较紧张,宋向民争分夺秒的准备着,在家很少进厨房的他,此时左手按着豆腐皮右手拿菜刀,手起刀落就是一阵有节奏的咚咚声,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切出来的豆腐丝粗细均匀,他娘看了都要直呼内行!
沈丽姝也忍不住满意的点点头,她没看错人,奶茶小哥就是有这方面的天赋,强迫症加洁癖,以至于没练过刀工,切菜质量都直逼练过的徐虎兄弟俩。
但凡换一个人,拌出来的豆腐丝就没这么美观了,很多时候成败在于细节,这个一个很明显的加分项。
给表哥点完赞,沈丽姝也没有打扰他工作的节奏,默默蹲地上帮忙扒蒜。
凉拌菜主要还是靠各种香料和调味品提味,对葱蒜的需求量还挺大,所有材料准备好,葱姜蒜油盐酱醋都加上,最后再来几大勺灵魂油泼辣子,香得人口水直流,不只是客人们对这个味道欲罢不能,沈丽姝和小伙伴们也喜欢拿它们当开胃菜。
说起辣椒,沈丽姝又忍不住想起老沈家帮她种的辣椒,再过个把月就到收获的季节了,虽然受技术和气候等原因,这次种的辣椒产量不高,也费了沈大伯他们很多心思去培育,但是相比花大价钱去香料店,自家能种植成功就足够让沈丽姝精神振奋了。
在烧烤店的带动下,汴京人民越来越能接受辣味,也有人注意到了香料店那些沧海遗珠,因此这些调料们都开始身价倍增,孜然花椒等调料可能没办法自给自足,花钱买也没关系,只要辣椒能实现自产自销,那这个成本就可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最主要的是如果能实现辣椒自由,那她还有好多美食都可以拿出来了。
沈丽姝很期待下个月的结果。
产量低一些没关系,只要辣椒的品质好就行,到时候她会请沈大伯他们扩大产量,能征用一部分徐姥爷的地来种辣椒就更好了,多少辣椒都不嫌多,因为统统都能都派上用场。
沈丽姝想到辣椒就一发不可收拾,连身旁富有节奏的切菜声什么时候停的也不知道,也就没发现宋向民切完豆腐丝一低头,看到她不声不响蹲在地上的身影,差点吓得手里的刀都掉了,好悬才握紧了刀柄,小声问:“姝娘?”
“咋了?”沈丽姝一无所知的抬头,脸上诡异的笑容让宋向民不由把手中的刀握得更紧了,小声地问,“你……在这里干什么?”
“扒蒜啊。”沈丽姝献宝似得把手中蒜瓣往前递了递。
宋向民:“……哦。”
条件反射接过蒜开始咚咚切碎,俨然是个莫得感情的切蒜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