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边关起战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不知道为什么,皇城七月,鬼天气热得要死。
这一点,让杨广很不爽。
没有风扇与空调的日子,不好过。
就像今天。
今天这个家庭会议,杨广坐在脂粉堆中,身上有很多地方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燥热。
该封的封了,该赏的也赏了,特别是萧皇后的地位,杨广也重点强调了,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该谁当家,该谁做主,要有规矩,不然,必乱。
萧皇后秋波闪闪,十分感激。
皇帝的肯定与支持,无比重要,有皇帝放权,她才能当好家,替皇帝管好他的女人们。
要知道。
后宫女人。
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
……
接下来,吃吃喝喝自然是少不了的,望着满桌的美酒佳肴,杨广直叹:奢侈。
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
虽说皇家规制与气象,宫庭御宴不可太过寒酸,甚至,还理应颇有几分奢靡,可是,杨广望着满桌山珍海味,还是举着筷子,陷入了沉思。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旁边。
萧皇后提醒他:“陛下,请用膳。”
不知道为什么,萧皇后觉得,自己同床共枕多年的这个男人,似乎变了,变得……似乎开始多情、温柔,体贴起来了。
她不清楚为什么皇帝会变。
她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特别爱这个男人,从那晚,红烛下,他用长长的秤杆挑下自己红盖头的那一瞬间,她就爱上他了。
他那么英武。
丰姿神俊。
手臂那么有力……
就连胡须也……
如今。
他更是贵为天子了,使得自己也跟着他妻凭夫贵,成了大隋朝的皇后,母仪天下。
有段时间,当萧嫔、庄嫔等女人纷纷进入后宫的时候,萧皇后也曾有过深深的失落,她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失宠,会被丈夫抛弃,可是,这几日,杨广却用实际行动对她表示了极大的安慰,夫妻之间,深情款款,萧皇后觉得,原来,皇上心中,一直都将自己放在重要之地。
所以。
当萧皇后看到杨广发呆时,自然笑着提醒他:菜凉了。
杨广一笑。
“好,你们都用膳吧,大家一起吃。”
他动了筷子。
嫔妃们才敢跟着动筷,宴席之上,瞬间热闹了起来,嫔妃们借着今天升官加薪的喜气,一个个喜气洋洋过来给杨广敬酒。
杨广很高兴。
来者不拒。
他倒想起自己那个一根鸡爪可饮酒三杯,半抓花生能鲸吞四两的老子了,每逢他老子喝酒,自己的老妈,似乎从未给过他老子什么好脸色,更别提什么敬酒了。
而今日。
同样是夫妻,这些花骨朵般的女人,却一个个满脸欢笑,争先恐后过来给自己敬酒,让杨广不由感叹:皇权可畏。
他不想这样。
他觉得,夫妻之间,开开玩笑,戏谑一下,才更有情趣。
可是。
他也明白,身不由己4个字,所以,杨广自言自语道:“慢慢来……不要急,心急吃不着热豆腐。”
不知不觉,杨广喝得大醉。
于是。
首席大太监王东洋的《大隋皇帝宴会纪要》记录如下:……是夜,帝后与嫔妃欢宴,帝欢饮至多,终不胜酒力,饮至酣醉,后遂献梅汤为帝止渴消酒……等等,云云……
……
……
第二日,皇帝上朝。
杨广忽然觉得,这样办公,似乎也不太好,还是朝九晚五,五天工作双休制,更科学。
身为皇帝。
每天都要来点卯,若是天长日久,如何坚持?
要劳逸结合。
要改一下制度。
就在他身穿龙袍,高高在上坐在龙椅上遐想的时候,这时,马屁精吏部侍郎裴矩又出班了。
裴矩正襟危然,冲杨广施礼奏道:“陛下!
科举制度之事,微臣已经率先安排,在长安城、洛阳等地展开了。凡皇榜张贴之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跪地痛哭,纷纷诵扬皇恩浩荡,特别是那些穷苦人家,更是以头抢地,感诵陛下开创了先河,千家万户争为陛下与皇后祈福……
另外,其它诸地,也正与长安相同,纷纷张贴黄榜,昭告天下,百姓个个感恩,盛诵陛下此举利在今时,功在千秋。”
杨广点点头,笑曰:“好,裴爱卿辛苦了。”
仅一句话。
杨广就给足了裴矩的面子。
这下,让堂下文武百官纷纷向裴矩投去艳羡的目光,虽说,群臣中不乏当日太子党成员,如:车骑将军段达,户部尚书韦津,内史侍郎薛道衡,右庶子张衡……等等等等,但是,今日的风头,却是裴矩先出了。
裴矩归班,脸上,甚是光荣。
武将出身的靠山王,自然也要奏本。
他虽然还不至于卑躬屈膝大拍杨广马屁,但是,对于武举制度一事,他却是大力支持的,身为冲锋陷阵的大将,杨林自然想广纳贤才,将那些骁勇善战的猛将聚于麾下,从而保证若有战,战必胜。
靠山王杨林。
掌中一对水火囚龙棒,打死过无数敌人,是大隋朝一等一的武将,虽然贵为皇叔,可是,他也是朝中有大事、等闲不相辞的。
杨林奏道:“陛下,前些日,大殿上所议武举之制的军国大事,臣以为,亦当从速昭告天下,使天下臣民尽知。草莽之中,多有英雄相伏;绿林内外,不乏好汉争锋。恰如陛下所言,待黄榜张贴出去,天下英才,岂不争相来投,报效国家乎?”
杨广点点头:“此事,自有兵部办理。
不过,武举与文举不同,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应分而施之。”
杨林连口称善:“陛下圣明。”
这时。
太常卿高颎出班奏道:“陛下,近日,北方雁门关戍边文书抵达长安,据报,北方突厥匪汗——处罗可汗麾下一枝约万人的队伍沿路南下,烧杀抢掠,进犯我大隋边境,边陲之上,黎明百姓纷纷往南而逃,边关之上,已连发十二道文书告急。”
“嗯?”
杨广突闻此言,将腰一挺。
哼!
突厥者,平凉杂胡也,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
杨广知道,所谓突厥,大概,也就是土库曼人、鞑靼人、雅库特人等混合人种,与隋朝百姓完全不同,后来,俱为唐所灭。
杨广冷哼是因为,他来了大隋朝,所以,不需大唐动手了。
他要将北方这些茹毛饮血屡屡寻衅滋事的祸害,像秋风扫落叶般统统将其扫到爪哇岛去,连根拔掉,一个不留,永绝后患。
杨广看看杨林。
杨林立刻出班:“陛下,臣愿领兵,星夜发兵,去边关平乱。”
杨广点点头,笑道:“有皇叔出马,寡人甚是欣慰,不过,这一次,我当与皇叔同行,清剿狼匪。”
杨广一言出口。
满朝文武。
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