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事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1982做顽主!
,重生1982做顽主略一沉吟,杜康直接给罗凤打去电话。“罗姐这次可得请你帮忙……”稍微客套两句,杜康将自己面临的情况说出来,想请她帮忙。都是从事记者行业,相互之间有联系,她出面可以省他不少事。罗凤没有犹豫就拍着胸脯保证道“行,我知道了只要你没做错,我就能帮你压下来,但你要是真的生产劣质品,别怨我不帮你。”“放心,我木槿轩的产品贵是贵了点,但物有所值从不会弄虚作假。”看老王跟着自己,杜康询问道“你跟着干什么,在家里歇着吧。”“我去看看,敢找你的麻烦,那就是找我的麻烦,我一定砍死他。”“多谢老王。”“没事,我是你的好邻居嘛。”杜康脸颊抽了抽,他总感觉这话话里有话。骑摩托车赶到木槿轩,远远的杜康就看到门口围了一群人,正在那里议论纷纷。旁边还有不少记者在那里拍照。而这又引得不少过路群众过来凑热闹。怪不得王浩找他求助,这情况不好强行镇压。直接骑车过去,杜康按着喇叭驱散人群,强行将车停在闹事者旁边。“谁在这里闹事?”王浩上前指责正被他们围在中间的梳妆台,说道“他买的梳妆台太差,想要过来讨要说法,可这根本就不是咱们的梳妆台。”杜康一看就皱起眉头,在梳妆台上的确有木槿轩的标志,可东西根本不是木槿轩的。这梳妆台是用杨木制作,杨木在实木市场中是非常差的一种木材,常有“骚味”,而且纤维结构疏松、材质相对较差。他们连这种木料都不屑使用,又怎么可能用杨木制作梳妆台。盯着对方问道“你确定这是在木槿轩买的?”“当然确定,我就是冲着木槿轩名气来的,结果你看看你弄的这都什么。今天要是不给我个交代,我一定让木槿轩名声扫地。”“没问题,只要这是木槿轩的产品,我直接将招牌给砸了。”“这可是你说的,要是办不到我一定让全国人民看看你丑恶的嘴脸。”杜康不理会,直接命令身后的工人:“给我搬一套木槿轩的产品过来。”有工人领命,很快搬来十几件桌椅板凳摆放在旁边。杜康说道“木槿轩的产品是由机械制作,不仅明面上有木槿轩的标志,在隐秘处同样会刻上木槿轩的标志。你可以查查厂里这些做好的产品,再跟看看你带来的梳妆台,不知这个梳妆台除了明面之外,哪里还有标志木槿轩的标志。”男子仔细查看,随着杜康指点,很快在这些产品中看到木槿轩的标志,再看自己带来的梳妆台,根本找不到。有心想不承认杜康说的,可杜康说的本就是事实,搬来的这些产品都可以在隐蔽处找到木槿轩的标志。自己的这个梳妆台根本没用。强行争辩道“你说没有就没有,说不定是你们忘了,又或者只有卖到国外的才在隐蔽处有
标志,这种专门卖到国内的根本就没有打上标志。”“诸位可以进去看看是否有这种木料制作的产品,毫不客气的说,木锦轩根本就没有杨木,有哪里来的木槿轩制作这种假冒产品劣质产品。”谷衃“行,我们一定帮忙做个见证。”说这一群记者就准备往里走,杜康拦住他们说“进去可以,但里面不准拍照,还请诸位先交摄像机交出来。”“凭什么不准拍照?”“里面有些商业机密不能为外人知道。”“说什么商业机密,说不定就是你想要抢走我们的相机。”“诸位这么多人在这里,代表着各大报社,难道还我还能犯众怒不成,若是不想进去,可以在这里呆着。我会请愿意遵守规矩的人做见证。”听杜康说的果决,众人纷纷将相机交到工人手中,让他们暂时保存。他们对木槿轩闻名已久,知道京城有一个做的很大的家具厂,以前也想采访过,只是木槿轩行事低调,不允许采访。现在有这样好的机会,哪里舍得放弃。领着他们进去,首先到达的就是成品区。为了出货方便,做好的家具是放在靠近门口的几间仓库。现在生意火爆,仓库有些不够用,有不少家具是露天摆放。透过旁边一个展厅,更可以看到里面那些精品家具。看到那成堆的家具,众人惊叹,没想到木槿轩的生意这么大。这些家具,无论是从用料还是其他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是上上之选。这么大的家具厂应该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事,那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当然也说不准,无商不奸嘛。接着往前,路过制作车间,此时里面正有不少工人正在制作家具。传来一阵阵的机器轰鸣声,震的人耳朵疼。显然是有不少大型机器在工作。当即就有记者想进去。“别去了,那里没什么好看的,我们接着去看木材。”记者那里愿意,好不容易有机会来木槿轩参观,怎么也不能放弃,当即反驳道“万一里面有杨木呢。”“那里面的是商业机密,你确定一定要进去看,要是有人敢刺探商业机密,别怨我无情,直接把人弄到监狱。”他们能怎么办,当然只能放弃。接着往前,就看到大量的木材堆放在那里,皆是各种名贵木材。紫檀、黄花梨、酸枝木、花梨木、鸡翅木、玫瑰木、柚木、核桃楸、胡桃木、核桃木)、柞木、水曲柳、黄菠萝……哪怕榆木、枫木、桦木、榉木、樟木、松木等普通木材,也是上好材料,棵棵粗大挺直,而不是那些弯弯曲曲的纤细木材。众人观察一圈,的确没有找到杨木。看向男子的目光,就有些古怪,男子强行争辩道“或许凑巧用完了呢。”“在四九城共有四家店铺售卖木槿轩的产品,不知你这个梳妆台是从哪个店铺购买,发票带来没有?”“是在城南那家,谁还天天带着发票那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