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争霸万朝:开局获得赵云模板 > 第78章 龙战于野 君臣不密

第78章 龙战于野 君臣不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争霸万朝:开局获得赵云模板!

“虞相所言极是,朱元章的使者已经在临安等候多时了,我们既然决定和大明结盟,在旁枝末节的地方就不要过于计较!”

“眼下最要紧的,便是出兵北上,和明军一起抵挡夏军的攻势!只有挡住了夏军,我们和明军才能巩固疆域……”

南宋的另外一个丞相赵鼎紧跟着说道。

朱元章早就派来了使者,不过南宋方面没有明军那么果断,

虽然有虞允文、韩世忠的劝说,要立刻北上和明军联手。

但朝中的众多官吏,一直有些杂音,有些人想着让明军先在前面顶着,让明军和夏军相互消耗,等到夏军兵锋疲软,南宋再出兵北上收割战场。

明眼人,如虞允文、韩世忠、赵鼎都能看出这个办法非常不妥,眼下大明和南宋是唇亡齿寒,两家唯有真心合力的联手,才能挡住夏军的进攻。

若是在联手的时候,双方心中还存在什么算计阴谋,导致两家各自留下一部分力量防备盟友,那么此战的胜算就极小。

只可惜,虞允文、韩世忠和赵鼎三人在南宋王朝威望甚高,却达不到一手遮天的程度。

赵昚也不是对丞相言听计从的刘禅,他有自己的想法。

此时听到虞允文和赵鼎的话。

赵昚面上不免浮现出一丝尴尬,因为正是他的犹豫,南宋方面才没有做出出兵的计划。

此时的南宋,和大明已经暗中商议好了结盟,只有一些细节,比如宋军北上之后,大军该如何指挥,该不该听从明军主将的命令等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是细节,实际上对于大明和南宋两方来说,也比较重要。毕竟在战场上,什么事情都能发生。

如果南宋方面答应,北上出兵的时候听从明军的指挥,那么遇到某些需要断后的情况,明军主将自己撤退,让南宋兵马在后面断后,导致宋军损失惨重。

那这个损失算谁的?

赵昚也知道,在大夏建立王朝,横扫镇江、江东之地后,早晚会对大明和南宋出手,但他身为宋皇,总不能牺牲自家的利益,来成全大明吧?

只要是成熟的君主,在这方面肯定要多计较一些,或许,唯有始皇帝、汉武、唐宗这些顶尖明君,才有魄力和决断,不计较一时半会的得失。

也有承担自家势力折损的底气。

赵昚从小被抱养,虽然不乏开阔进取的锐气,但小时候的经历造成了他内心深处的谨慎。尤其是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他的谨慎便不由自主的出现。

殿内,李纲和孟拱等人垂手而立,其中孟拱身为武将,在这种场合不方面说话,而李纲身为主战派的重要人物,当然同意虞允文和赵鼎的话。

不过他除了是主战派之外,还是典型的帝党,

看到赵昚有些尴尬,他微微皱眉,沉声说道:“陛下也有自己的考虑,和大明结盟固然有必要,但也决不能为了北上援助明军,而让我军损失惨重!”

“万一明军战败,我们也要有自保的力量!”

在他说话的时候。

虞允文和赵鼎都静静的听着,对李纲很是尊重,毕竟李纲在北宋的时候,便是天下闻名的名臣,还主持东京保卫抵抗金军。

南宋初期一力排斥议和,整顿军务,革新政治,只可惜他的想法和投降派的着名代表人物赵构截然相反,最后遭到了罢免。

这种名声极大,有震主之嫌的名臣,南宋王朝中也只有赵昚能够任用。

在历史上,也正是赵昚追封李纲,册封他为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肃,

李纲在知道自己在历史的结果后,他这种对死后名声十分在意的文臣,自然对赵昚十分的感激。

所以,他就成了南宋王朝的帝党中坚。

当然他刚才这话,也不完全是为赵昚开脱,这也是他心中真实的想法,大宋王朝自己也要发展,也要军队镇守四方。

若是为了大明而出动全力,一旦战败,那大宋顷刻间便土崩瓦解。这个代价,谁能承受?

“两位爱卿说的有道理,李公也是为大宋考虑……不过眼下的确到了必须做决定的时候!”

赵昚缓缓的开口。

他从小被赵构抱养在皇宫,后来被册封为皇太子、继承皇位,除了小时候在皇宫内的勾心斗角之外,一辈子都没吃过苦。

一身雍容的气度,说话的时候,也是不紧不慢,中正平和,给人一种皇家风范的感觉。

他此时双眸闪过一丝精光,沉声说道:“时间紧急,一些旁枝末节,可以不提,但出兵多少,以及出兵之后该如何与明军配合,这点必须说清楚!”

“我们和明军唇亡齿寒是不假,但夏军南下,首当其冲的是明军,最着急的应该是朱元章,而不是朕!”

“明军若是答应,在我军北上之后真心实意的联手,不损害大宋的利益,朕便答应立刻出兵,若是朱元章在和夏军作战的时候,故意折损我方的兵马,朕便立刻撤回大军……这句话,你们可以和大明的使者直言!”

身为大宋的皇帝,赵昚肯定会认真的研究朱元章在历史上的情报。对于这位明太祖,赵昚心中十分佩服。

毕竟出身如此卑微,最后却能推翻横扫天下无敌手的蒙元,绝对是最顶尖的明君。

可惜这位明君,心术无双,过于狠辣。

如果没有必要,赵昚绝对不想和他打交道,眼下和明军必须联盟,赵昚内心当中,也担心自己遭了对方的算计。

在虞允文和赵鼎的极力劝谏下,赵昚依旧没有放松对明军的警惕。

如果以后出兵,朱元章真有拿宋军去垫刀头,赵昚真的敢直接撤兵!

上次和王景联手对付东吴,赵昚到现在还在后悔不已。

他本以为东吴没了之后,他能和王景平分东吴之地,让大宋的疆土壮大,反正王景西面还有南齐、刘宋、朱明三方势力。

王景就算再逆天,也不可能击败三方势力,那么快对大宋产生威胁吧?

只要北面的几个诸侯势力相互牵制,那南面的到大宋,就有充足的时间扩张壮大,到时候北上一举扫灭几大诸侯,也有一定的几率……

赵昚想的很不错,他的想法,包括赵鼎、李纲在内的群臣都没有反对,宋朝两次被灭的教训虽然惨重,但王景毕竟不是金国和蒙元么。

只可惜。

赵昚和南宋的群臣都没有想到,王景居然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先后扫灭东吴和刘宋,让萧道成倒戈投诚……

本来相互牵制的局面,一下子变成了大夏独尊。

历史上的教训,和不久之前和王景结盟的后果,让赵昚对于结盟两个字产生了条件反应,心中甚至生出不和任何势力结盟的念头。

明军主动找上门来,赵昚有教训在前,想得多一点,也属于正常情况。

“官家明鉴,是臣有些心急了……臣亲自和明军使者谈论条件,如官家所言,眼下急的是朱元章,不出预料的话,他们一定会答应我朝的条件!”

看到赵昚坚持自己的想法,虞允文并没有气愤,面上反而露出了笑容。

因为赵昚表现出来的态度和看法,证明他的确是一位有自己想法的明君,在这样的明主麾下效力,也是一件幸事。

“那现在只剩下如何出兵,出兵多少的事了!”

赵鼎说道。

虞允文沉吟一下,和李纲、孟拱等人简单商议一番,说道:“眼下我朝共有禁军八十万,厢军五十余万,还有水军二十万……”

“厢军实力不足,只能留守,而禁军也不能全部北上,需要留下一部分人马!”

“臣建议,北上出兵的时候,可以动用禁军五十万,水军五万!剩下的人马留守临安,尤其是水军,要严防夏军水师渡海而来!”

上次东吴被王景迅速击溃,

和大夏水师渡海,直接越过重重防线从侧后方插入,直接导致孙策、太史慈大军无法北返有着很大的关系。

虞允文后来和不少人复盘这场战役,对于大夏水师的渡海登陆,有着极深的印象。

大宋的都城临安,同样靠近海岸,甚至大夏水师可以直接经海路直达临安城下……虞允文准备把十五万水师放在杭州湾内外的众多岛屿。

用这些岛屿构成防御体系,阻挡有可能出现的大夏水师。

“五十万禁军,还有五万水军!一共五十五万大军,我们出动了大半的力量,对得起明军给出的条件了!”

赵鼎说道。

殿内的众人听到这话,都点点头。

大宋付出了这样的代价,若是能击败夏军,大宋肯定要按照盟约,北上吞下苏州之地,把大宋的疆土一直推到长江边缘。

当然,要是败了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赵昚微微犹豫,然后咬牙说道:“好,朕便听几位爱卿的意见,此次大战,虞爱卿负责大军调动,赵卿负责粮草辎重,李公参赞军机……”

“大宋国运,便托付给几位了!”

虞允文和赵鼎等人听到这话,无不神色动容,上前下拜,“臣等必不负官家所托!”

在赵昚和群臣商议过后。

虞允文亲自出马,和明军的使者谈条件。

在谈条件的同时,赵鼎已经开始动用不断分发文书,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调运粮草,准备器械,为北上出兵做准备。

大宋用来征战四方的精锐禁军,开始缓缓运转,蓄势待发。

作为最关心国家大事的大宋太学生、临安的众多士子、读书人,有不少人也感受到了临安的气氛有些紧张。

有消息和门路的人,已经知道了朝中的决定。

不少士子在青楼、酒楼高谈阔论的时候,情绪激动之下,不免提到了几句,

光是这些零散的话,就能让一些潜伏在临安的探子,知道想要知道的消息。

像是这样朝中做出决断,城内的百姓、读书人很快知道,还相互议论的事情,在宋朝几乎是常见的现象了。

历史上北宋灭亡的时候,大将姚平仲曾建议出城夜袭,结果还没出城,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庆贺夜袭胜利了……

俗话说,臣不密失其身,君不密则失其国。

大将出城夜袭,本应该是极为机密的军国要事,结果还没出动就传了出去,最后,夜袭的结果可想而知。

建议夜袭的姚平仲出城,只是攻破了两座军寨,就被早有准备的金军围住,最后只身突围,狂奔八百里直接跑到了蜀中隐居山林。

从后来大宋朝廷不断下诏,请姚平仲出山效力的情况看,宋朝的君臣显然都知道劫营失败,并非姚平仲的错,还想要重用他这个大将。

或许是因为劫营失败,直接导致李纲被罢免,然后北宋灭亡,心中愧疚,一直到宋孝宗乾淳年间,姚平仲八十岁才走出山林……

此时在神州世界,姚平仲已经是南宋军中的大将,地位虽然不如韩世忠、孟拱、吕文德,但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将校。

只可惜,在大宋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氛围下,一个个读书人都颇有指点江山的情怀。

明明知道军国大事不能随便的泄露和讨论,却总是忍耐不住,习惯性的想要在青楼中,在那些名妓崇拜的眼神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临安城内一座比较出名的酒楼内。

二层、三层的雅座雅间中,便有不少读书人聚会,尤其是雅间中,不时的传出丝竹之声。有专门演奏的歌女琴女奏乐。

这些雅间装饰精美,看起来比较高端,再加上距离太学很近,所以成了许多太学生请客聚会的首选。

其中一个雅间内。

两个看起来二三十岁的儒雅男子,正在饮茶,壶里炭炉正将壶中的水烧得沸腾,一股茶香溢了出来,充斥着整间屋子。

他们的年龄看起来虽然不大,但从他们明亮无比,仿佛能洞彻天地万物的目光中,能看出他们的精神力量非常强大。

尤其是左侧的男子,看似寻常,双眸却蕴含着无边的智慧,仿佛念头一动,天地万物就能囊括于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