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M君的相亲小记 > 第111章 第十三次相亲26

第111章 第十三次相亲26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M君的相亲小记!

早餐不怎么管饱。这大概是由于卷心菜和黄瓜里没有蛋白质跟脂肪的缘故。

两个小时以后,他的肚子就开始咕咕乱叫了,就像里面生出了一只受惊的大蛤蟆。

他有点后悔当时没顺手加上几块腊肉,就算喝上两杯牛奶也能多些饱腹感。

牛奶是很神奇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是白色的液体饮料,实际上其成分和新鲜血液差不多,大概只少了一些让血变红的颜料。

在这个意思上,喝牛奶和喝牛血区别不大。我们吃的各种奶酪大概可以算是一种白色的血豆腐。

古代华夏人嘲笑四方蛮夷落后野蛮,最常用的侮辱性词汇就是“茹毛饮血”。他每想到这四个字,就觉得古人是在笑话那些穿着海龙皮、貂皮或者獭兔皮喝牛奶的人。

时代风尚真是变幻莫测,千年以前被视为落后的习俗,也可能在千年之后被奉为时尚、高贵的象征。而高贵与落后往往是由金钱来衡量的。

华夏视四方异族为蛮夷,不是因为自身比他们更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是源自中原的富足。

这一点,在汉代中行说对匈奴单于的游说中有充分体现。从历代中原王朝对待游牧强权们的政策中也可窥一斑。

当终于有一天,外边的人在经济上超越了本国的人。人们的认知就会发生逆转。原本被嘲讽的事,就会变成一种进步的象征。

比如:日本人原本瞧不上吃肉的人。所谓“吃肉的人”是指那些吃野猪肉、鹿肉等陆生动物肉的人。

有人说这是源自日本人对“肉食者鄙”这句话的过度解读。这当然是一句戏言。

不管这一传统认知来自什么,当日本人发现欧洲比中华更富强,他们就不再想成为华夏,而是要“脱亚入欧”了。

于是乎,原本不被他们看好的各种陆生肉,特别是欧美人喜欢的牛肉就变成了香饽饽。

据说,日本明治天皇明明不适宜喝牛奶,为了引领全国人民相仿欧美,仍然带头饮用这东西。

在看来,这很像是古代辽国贵族,蒙古贵族喜欢喝茶一样。有些不学无术的所谓学者说,游牧民族以肉为主食,必须要喝茶来刮油,否则无法消化。

这种天方夜谭就跟说游牧民族没有铁锅就补充不了铁元素一样荒谬。这些完全靠着想象力说话的人一定不知道古人“茹毛饮血”的现实原因。

“茹毛”是因为北方苦寒。在没有大面积普及棉花种植的古代,野兽的皮毛是北方最佳的防寒救命物品。实际上,现在人们穿的羽绒服不也是一种“茹毛”物

品吗?

“饮血”在古代就是指喝鲜血。现在东北深山老林里的一些古老民族还有这个习俗。这不是因为鲜血好喝。而是为了最大程度补充铁等元素。

回到辽国贵族爱喝茶这个问题。这说白了就和我们喜欢吃巧克力一样,一来是巧克力确实好吃,二来也是对外来饮食文化的“附庸风雅”。那些契丹人喝茶也无非就是如此,绝对不会没有茶就消化不良。

大概没人会真的相信,契丹人在有茶喝之前一直没法消化肉。如果真是如此,这些契丹人要么早就放弃肉食全民族改吃素,要么早就因为营养不良整体消失了。

当然,牛奶确实有益人体健康。这些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一杯牛奶拯救了一个民族。

证据就是日本人的身高。

原本极为矮小的岛国人居然和我们身高差不多了。这实在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奇迹。

想到这里,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寺庙里的和尚们可以喝牛奶吗?

据他所知,最初和尚所谓不食荤的“荤”并不是指肉,而是指代葱等有味道的食物。

按照早期佛教概念,吃了气味冲鼻子的食物会熏走神佛。因为佛家概念里的神佛都极爱干净。

天龙八部众中还有专门饮食香气的飞天。这些异国的神仙就是敦煌壁画里那些拿着乐器飞舞的天人。

古印度的天人和中国的神仙区别很大,不能真正长生不老,总会有死的那一天。

而这一天将到来的预兆就是“天人五衰”。也就是这些天人一旦不如平时干净,就是生命终结的时刻将要来临。

所以,天人极其注重清洁,尽可能避开不洁场所。而修行者为了不被天人厌恶,就要尽可能的不吃“荤”,多清洁自己,多使用香料。

佛教本是一个很小的宗教流派,在释迦摩尼及其信徒的不断努力之下,该教派流传范围越来越管广,逐渐从尼泊尔扩大至整个南亚次大陆,接着又跨过喜马拉雅山,穿过大沙漠,进入天山南北,并最终由商旅携带进入中原地区。

佛教从汉代入中国,由一个外来的小众宗教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传到南梁武帝在位时期,才多出了一个不准吃肉的规矩。把肉算作荤,大概就是这一时期才有的新概念。

他曾经好奇的问同事:现在的和尚可以结婚吗?

同事们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大家莫衷一是。

据他所知,日本和尚是可以结婚的。就像古代南亚次大陆的和尚一直可以吃肉一样,不同地方的和尚有各

种具地方特色的规矩。

中国古代的和尚是不能结婚的。历代有很多文人墨客不信和尚能守住对这条规矩。他们编排出不少小故事来表达质疑。

他记得《三言二拍》里就有不少揶揄和尚的故事。作者冯梦龙对和尚的态度算不上友好。那些故事里不时提到一句俏皮话“一个字叫僧,两个字叫和尚,三个字叫贼秃驴,四个字叫色中饿鬼”。《三言二拍》是一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民俗的作品。从那些故事来看,和尚在时人心中形象并不高大。

这些人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有些类似《十日谈》里的贵族老爷和传教士,都是一些看起来道貌岸然,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