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寒门科举之路 > 第82章 修牌坊

第82章 修牌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门科举之路!

"哈哈,里长,你家孙子考上秀才了!恭喜,恭喜"李老头听了赶忙夸奖道。

"哈哈,不能比,不能比,不过景芝才二十这考上了秀才,也是难得。"里长摸了摸胡须道。

"是啊!年轻就是资本,这多努力读个两年,到时候,赵秀才以后也能考上举人了!"李老头点点头赞同道。

"你们这次回来,可要修举人牌坊的!"里长听大孙子景芝说过,考上举人了朝廷会发钱,让修建举人牌坊。这牌坊如果立在他们村口,那这可是成为了一方宝地了。能出举人的地方,可不是难得的福窝,而且这举人在县里都名声显赫。

想他这几次去县衙办理荒地的地契时,只要报出自己是赵家村的,那办事文书流程可是快了不少。

对他的态度可是一转一百八十度的态度,他这种都黄土埋半截脖子的人了,居然第一次享受到这种待遇。

赵里长心里也期待,幻想着自己大孙子中举的画面,那他家该多热闹。

李文山忙不迭地道:"里长,是的,我们需要在村里修一座举人牌坊,另外我们打算,也打算在这修一个李家祠堂,不知赵家是否愿意?。"

前半句里长听了高兴,这后半句就让赵里长有点为难!但没想到族长早就想到,也答应了。虽然这因为几次人口迁徙,已经多了很多外姓人,但还是赵家做主,这次李文山中举,他也担心过这个问题。

"行,我们赵家族长已经想到这个了,给你们在这西面的位置划出了地盘,你们看看适不适合。"里长想起族长的话,点点头说道。

李文山知道西面那一块都是荒地荒山,离他们这些外来户很近,在那里修的话,不会遭到赵家人的反对。

"那好,我们李氏家族宗祠就修在那里了!"李老头对于修宗祠可是非常地热衷。

在他们聊天时,赵景芝也认真地看了看这个跟他同村小了他五岁的举人,原先就听说过会读书,没想到这么厉害。

"学生赵景芝,见过李举人。"

"赵秀才,你好。"李文山看着赵景芝道。

"李举人,可打算报考明年的会试?"赵里长问道。

"文山,打算三年后再去参加会试,这三年在家里好好读书。"李文山道。

"那可否,帮我指点指点我孙子的功课。当然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不会让他打扰到你的!"赵里长想了想开口道。

"里长,抱歉,我这牌坊修完不久,就去溪山书院入学了,如果我在村里这段时间,功课有什么问题,我会的肯定是给与帮忙的。"

"谢谢李举人。"赵秀才不好意思地道谢,虽然不好意思,但他不想放弃这个被经魁举人指点的机会。

"嗯。"

傍晚赵里长敲响了村里的锣声,哐……哐……哐。"各家男人等饭后,来村里打谷场,大家记得都要来!"

里长在村里让人喊了三遍,确保村里众人都听到了,才听了锣。

"大家都来了,那我要说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我们村出了个举人老爷,这朝廷拨了银子让我们修一个举人牌坊。

第二件事就是族长同意,让李家在西面建一个宗祠。"里长看了看,各家男丁差不多到齐了,就开始讲话。

众人听了消息小笑声不断,突然听到李家要修宗祠,外姓人特别羡慕,赵姓人则有点愣住。但想着是族长同意的,他们也就不多说什么,但还是不住的讨论起来……

"好了,大家安静,安静!"里长大声喊道。

"李家在村里修举人牌坊和宗祠都是好事,族长同意了,你们可有意见。"

外姓人不说话,他们羡慕李家,赵氏族人也就不说话了!让他们舍掉举人牌坊,那他们是肯定不答应的,中秀才的好处他们就体会到了,中举人,那作为同村,也会得到不少好处。

"没意见……"

"我也没意见……"

里长看了看人后道:"既然没意见,那明儿妇人和半大小子就忙秋收剩下的活,男人们都去修牌坊,这还有工钱,不包饭,一天十八文!"

"太好了,这秋收后我还想去外面赚点,村里有活,可是省了不少事!"一汉子高兴地说道。

第二天村里开始热火朝天的干起活来了!男人们去村口把地整平了,给举人老爷竖旗杆。等牛车拉着大石头来的时候已经弄完地,开始上手修举人牌坊。

众人小心翼翼的修了两天终于把牌坊修好了。

牌坊上刻着"上书石刻着乾元八年广成府省经魁李文山而立。"

李文山看着这石牌坊,让他觉得真的有一种丰功伟绩的感觉,这个石牌坊将立在这里,他仿佛透过时光,看到这个石牌坊,甚至很有可能传至后世,想来这块牌坊可以传后世的话,也是价值不匪。

李老头特意花了大价钱的鞭炮,在村口放的噼里啪啦响,村里男女老少,只要能行动的都来看热闹了,简直是比过年都热闹。

"好哦!村里有举人老爷了!"孩童也跟着唱到。

李老头上手摸了摸这石头做的牌坊,以后永远立在了这里,也不会坏,心里特别高兴道:"这次我家办个酒,为文山庆祝他考上举人,大家人来就行了!不用带礼物,我们请村里吃顿饭,感谢邻里多年的照顾。"

"好,那我们沾了举人的光了!恭喜,李老头现在你也是老太爷了!"

"好耶!又有好吃的了!"孩童高兴地拍着手唱他们自己瞎编的童谣。

赵里长知道李文山现在名下可有四百亩的免税和五十人免徭役的名额,连他家都想献出土地成为佃农。

"李举人,赵家人的田地有些族人可否献给您,托您的庇护。"

李文山想了想道:"行,我家田亩录了,还剩下就给赵家村的村民。"

太好了,村里许多人听到了都很高兴,一个个都去找里长商量了!这把地献给举人,每年给三成五的租金,可比缴税便宜很多。而且还能得到举人的庇护,那是再值得不过的事了!

村里妇人也非常高兴,这样的好事可是别村都等不上的。

她们现在回娘家都头抬得比别人高,赵家村现在可是文化人的村了。

田地李家原先也看着没多少,到时候能把地献给举人,这样赋税减少了,说不定还不要服徭役了,家里收入多了才能过上更好地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