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台 第154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青云台!
糟糕的是城中一带,街巷中几乎没有下脚之处,不断地有新的人加入游街的队伍,他们中有向朝廷讨问真相的士人,有一知半解自以为在声张正义的平民,更有什么都不知道、跟着去凑热闹的百姓。
今日没有廷议,朝臣们上值的时辰要比平常晚一些,他们不是被堵在路上,就是被这副场景惊得不敢出门。
京兆府尹听完捕头的禀报,连声吩咐:“快!调集城中所有衙差,千万不能出事故!”
祁铭望着黑压压的人群,在巷口勒转马头,对身后的玄鹰卫道,“先不回宫了,你等随我去城北塔楼待命,一旦瞧见宫中传信,立刻去北大营调兵!”
与之同时,城南太傅府的府门被推开,张远岫看着眼前急掠而过的士人百姓,淡淡道:“是时候了,我们走吧。”
还没步下台阶,身后传来急促的拄杖声,老太傅追到院中,“忘尘,你去哪儿?!”
“去宣室殿。”张远岫回过身,很温和地笑了笑,“可能路上会走得久一些,不过到的时候,应该刚刚好。”
他的语气波澜不惊,似乎只是在说一桩平常事,老太傅依旧听出了异样。
他甩开拐杖,蹒跚地追到近前,眼底的浑浊就像泪花,“忘尘,听为师一句劝,离开京城,今日便离开!再也不要执着于‘沧浪水,洗白襟’,也不要想着修筑洗襟台了!把剩下的都交给为师,其实这一切归根究底,原本就是为师——”
“先生这几年僻居山中不问俗世,怎知外间变迁几何?把一切交给先生,先生便能给出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吗?”不等老太傅说完,张远岫便打断道,他的语气随即缓和下来,“先生放心,只待明日天亮,云霾便会彻底散去,柏杨山的楼台会永驻世间,一切都会结束的。”
“不是的,不是这样的!”老太傅追着张远岫下了石阶,可是他太老了,微湿的阶沿令他险些栽倒,好在身后的仆从赶上来掺住了他,然而张远岫已经走出去很远,老太傅哑声唤道,“忘尘,你回来,其实、其实你哥哥他从不希望你——”
然而张远岫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街口。
老太傅的话他都听到了,可是他没有回头。
有时候世事就是这么可笑,正如他被赐字忘尘的这几年,心中执念不敢放,从未有一日忘尘。
青唯跟着禁卫穿过三重宫门,来到玄明正华候命。宫门口的侍卫早就得了赵疏的吩咐,缴了青唯的软玉剑与随身暗器,很快放她入内。
这是青唯第一回 来到禁中,广袤的拂衣台连接着一百零八级汉白玉阶,直直通往高处的宣室殿。
青唯拾级而上,到了宣室殿门口,禁卫跟她打了个手势,带她退去一旁待命。
青唯望不见殿中,只听得殿中有人正禀报着什么。
“……这些士子起初聚在城北的一间茶舍中,起初只是为了商议如何救下被京兆府关押的蔡先生,后来不知听说了什么,开始质疑朝廷对劼北遗孤的处置……”
另一人接话道:“安置劼北遗民、开通商路复兴劼北,乃先帝上位后的第一桩政绩,在此之前,劼北先是灾荒,又是战乱,乱了不是一年两年了,朝廷的决策按说该是功大于过,可是眼下游街众人居然把劼北的苦难与长渡河一役联系在一起,说正是因为打了仗,劼北才苦上加苦。这倒也罢了,之后他们称是找到了劼北遗孤的证人,又说六年多前,先帝为了修筑洗襟台,处置过一批说真话的士人,然后把这些事件串联在一起,弄得倒真像是朝廷在掩盖什么似的!”
这时,有人似乎低声提议了什么,适才说话的人一下就急了,“解释?你倒是说说怎么解释?长渡河一役是错的,劼北遗孤遭受虐行,朝廷为了堵住天下的人的嘴,秘密处决了商人,没有把他们的罪行公布于众,数年后,先帝想要修筑洗襟台,有士人站出来说真话,先帝于是处置了他们!这才是那些人愿意相信的‘真相’!流言最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人故意曲解事实!何况眼下又出了买卖名额这么大的案子,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这一番话说完,宣室殿上静了一瞬。
赵疏问:“外头可是温氏女到了?”
禁卫闻言,应了一声,立刻带着青唯进入殿中。
其时已有不少人尊称青唯为王妃,但青唯知道,她真正的身份仍是重犯,并不以王妃自居,到了殿上,跟着禁卫向赵疏叩首,“罪人温氏,见过官家。”
赵疏很快让她平身,“你提前窥破墩子的动向,警示朝廷扣押曹昆德,可是查到了什么?”
谢容与就立在陛台之下,青唯先是看了他一眼,见他点头,才如实说道:“回官家,草民查到得不多,只知道曹昆德的恩人妻儿当年惨死劼北,而曹昆德把这一切过错都归咎于顾叔……就是商人顾逢音身上、草民为了救顾逢音,这才窥破了墩子的动向。听那顾逢音说,墩子,或者说曹昆德,早在士人中安插了自己耳目,他们煽动士人情绪,连夜写下檄文,还利用学生们想要解救蔡先生的心情,透露朝廷在长渡河、包括在洗襟台的处置上有误,怂恿百姓们向朝廷讨问真相……更重要的是,墩子掳走顾逢音后,逼迫他写下了一封血书,正如适才那位大人所说,血书上,墩子把劼北遗孤的不幸,朝廷的包庇,包括洗襟台修筑之初士人们的反对,跟长渡河一役联系在了一起,加上提前备好的种种‘证据’,正是要引着众人联想另一种可能。”
带青唯进宫的禁卫道:“末将已经派人在各街巷搜捕墩子,一经发现,立刻捉拿,只是直到眼下……尚未找到墩子的踪迹。”
宫门前已然聚集了上万人,国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让墩子把这封激进的血书带到众人面前,后果不堪设想。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向青唯与谢容与一样,对“沧浪洗襟”这一段过往了解得这样深,数年孜孜不倦地追寻真相,更多的人是在奔忙的长日中捕风捉影地听说过一点传闻,而今有心人将实情掀开一角,露出来的恰好是一则骇人听闻的秘辛,他们便自以为看到了全部真相,对所谓的不公口诛笔伐。
宣室殿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心急如焚的,那封血书像一簇明火,霎那引燃了火绳一头,随着墩子的每多一刻的下落不明,火绳便短一寸,直待烧到紫霄宫门,“火药”彻底炸响,支离破碎的不会是那上万人的肉身凡骨,而是民心。
民心碎了,国本随之动摇,即便能拼凑起来,也会留下创痕。
赵疏看向谢容与:“昭王可有提议?”
谢容与的目光是安静的,似乎他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他将思绪理了一遍,说道:“回官家,臣以为,民心之所以浮动,在于曲解真相,而朝廷之所以想不出应对之策,在于……其实迄今为止,我们也不知道真相的全部,买卖的名额从何而来?当年先帝决意修筑洗襟台,究竟有没有更多内情?臣以为,与其临时想一个应对之策驱走民众,亦或者派兵镇压,不如彻底找到真相,还以真相。”
他说着,拱了拱手,“臣昨夜得到一条重要线索,已经派卫玦连夜去查了,如果顺利,最快今晚就有新的证据。当务之急,臣建议,对外,第一,派人探听清楚这些游街的士人究竟听说了什么,与我们已知的真相有什么出入,尔后派翰林速写咨文以便澄清;第二,查出士人中,究竟是谁在煽动情绪,故意闹事,最重要的是,找到他这么做的原因,知其然不够,知其所以然,才能将这引火之风彻底扑灭。”
“对内,刘大人,”谢容与转过身,对大理寺卿施以一礼,“眼下形势危急,请您亲自提审曹昆德,最好能问出他的筹谋。切记,此人狡猾多端,如果直接问,他恐怕一个字都不会吐露,好在他心结难解,对庞氏一家内疚不已,若能以此为突破口,想必会容易许多。另外——”
谢容与说着一顿,“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臣请当堂传审曲不惟,并以无论发生什么,都恕曲茂无罪为前提,请他招出所知的一切,非常之时非常行事,还望官家恩准。”
谢容与话音一落,便有人出声质疑,“这样能行吗?那曲不惟嘴硬得很,这都快一月了,他什么都不肯说,连蒙带诈的法子刑部又不是没试过,他一个也不上当。”
“正是,万若那曲停岚当真有罪,我们大殿审讯又落了空,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官家三思啊。”
然而还不待赵疏应答,刑部的唐主事在殿外求见。
唐主事似乎有急事要奏,连行礼都行得囫囵,“官家,禀官家,曲不惟刚才说,他愿意招了!”
赵疏闻言颇是讶异,但他没多问,只道:“把他带来宣室殿。”
倒是殿上有人耐不住,低声嘀咕了一句,“如何就愿意招了,难不成听闻外间士人围堵宫门了,想要将功补过?”
唐主事正疾步往殿外走,闻言不由嗤笑一声,“宫外的动静又传不来宫里,他怎么听说?”随后回身一揖,“禀官家,臣也不知道曲不惟怎么就愿意招供了,只听守夜的狱卒说,昨晚曲不惟对着一个颇名贵的玉如意看了一夜,今早忽然就想通了。”
不多时,那个饱经风霜的军候被人带到了大殿外。
他的双手与双足都套着镣铐,凌乱花白的发须在寒风中颤抖,步履却依旧稳健,跪倒在殿门之前,“官家,只要官家肯保证吾儿停岚不受牵连,罪臣愿意把所知的一切告诉朝廷。”
第201章
“……罪臣十四岁跟着家父上了沙场,半生征战南北。后来家父战亡北境,罪臣袭家父爵,封晋阳伯。
“咸和十二年,西楚凉部入侵,一夜间渡夜河、过邙山,西北常昌将军命丧蛮敌弯刀之下,罪臣一日内调集北境兵马,驰援邙山以南,大获全胜,被晋为镇北侯。可惜也因为此役,罪臣腰背落下不治之伤,无法再上沙场,在北境驻守三年,承蒙朝廷不弃,咸和十六年,罪臣被召回京师,时任枢密院兵房掌事。
“一个武将提不起刀枪就算废了,好在罪臣出生武将世家,对各方驻军分布、将卒调遣流程十分熟悉,兵房掌事这个职衔,干的正是调兵遣将的活,大到剿匪缉盗、小到押送犯人,都是罪臣这里批的。
“昭化十一年末,先帝第一次提出修筑洗襟祠,虽然朝廷大多数人都支持,也有反对之声,尤以士人为首。他们称长渡河一役后,劼北哀鸿遍野,十年时间,劼北看似缓过来了,仍有许多人活在苦难之中,与其劳民伤财修建大祠,不如拿这些银子去抚恤难民。其实昭化年间,国库已经相对充盈,修筑祠堂、抚恤难民,这两桩事大可以并而行之,所以虽然有异声,先帝也没怎么听,尤其在老太傅、张正清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昭化十二年初,朝廷很快定下在柏杨山修洗襟祠。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当初那些士人见反对无用,大多放弃了,但其中有那么几个,可能是偏激吧,朝廷的决定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反骨。他们走上朱雀街头,声称当年长渡河一役,根本不是主战与主和之争,而是百姓与疆土的取舍,最后朝廷舍了劼北人,保下劼北土。这些士人在街上闹了两日,还和京兆府发生冲突,打伤了一名官差,先帝闻后震怒,立即下令捉拿他们。人是罪臣带兵拿的,京兆府的过堂都没走,直接关去了大牢,没几日罪名定下来,判了流放七年。这事想必诸位都有印象。”
曲不惟说到这里,顿了片刻,他似乎跪得久了,双腿有些发麻,稍稍挪了一下膝头,脚上的镣铐随之发生“呛啷”一声,“流放,哪怕只是七年,也实在有点重了,可能是先帝杀鸡儆猴,除了老太傅反对过几回,朝廷没有异议。罪臣自然也没有,这些关罪臣什么事呢?然而就在这时,章鹤书找到了罪臣……”
“……还请侯爷行个方便,过了庆明,便把这些士人移交给章某提过的,姓瞿的那位亲事官。”
曲不惟记得,当日章鹤书登门,一盏茶还没吃完,便如是说道。
曲不惟时任西府兵房掌事,押送犯人的差事本来就归他管,指定一名沿路负责的亲事官,对他而言,无疑小菜一碟,只是……
“本侯为什么听章大人的?这个姓瞿的,是章大人的什么人吗?”
“曲侯既这么问,章某也就直言不讳了。”章鹤书合上茶碗盖,狠狠一叹,“实不相瞒,章某想救下这些士子,给他们留一条出路……”
“章鹤书说,流放几年事小,可一个清白士人,背上了这样的污点,一辈子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衙门不收,连当教书先生,别人也是不要的。可说到底,他们又有什么大错呢,不过是有亲人故友在劼北,为他们鸣不平时,说错了几句话罢了。十年寒窗,何至于被辜负。
“章鹤书说,只要罪臣指定这名姓瞿的亲事官押送犯人,余下的事罪臣不用管,他自会处理。他还交给罪臣几封他和这亲事官的亲笔信,说之后万一出了事,罪臣把信函交出来,过错由他来背,绝不会牵连到罪臣。”
“你答应了?”谢容与的声音泠泠的。
良久,曲不惟点点头:“应了。因为章鹤书答应了罪臣一桩事——来日洗襟大祠建成,随御驾前往拜祭的臣工中,会有茂儿的一席。”
“罪臣半生征战,膝下儿女不少,头前四个出生时,罪臣都在战场上杀敌,感情也不怎么深。茂儿生下来的时候,恰是罪臣从北境受伤归来,那是罪臣第一次感受到为人父的喜悦,加上伤疾缠身,心思便也不在沙场上了。罪臣当时,就想好好地把茂儿教养长大,可惜……”曲不惟苦笑了一声,“可惜不得其法,宠的时候太宠,严的时候太严,本来也不是什么好苗子,越管越废。”
“罪臣那些年一直愁,侯府就算能养茂儿一辈子,可是人么,终归还得自己有点本事,别人才瞧得上你,茂儿成日这么不学无术的,难道一辈子就混个荫官么?所以章鹤书说,洗襟祠建成,茂儿可以跟随御驾前往祭拜,罪臣就答应了。罪臣想,这样至少说明茂儿是被先帝挑中的人,他以后的路也会好走一点。
“是年春,先帝骤然疾症,太医称先帝需静养一年,不能行远路,否则会加重病情,所以洗襟祠先帝是不能去了。先帝自己也变了主意,他决定改洗襟祠为洗襟台,召大筑匠温阡出山督造,等楼台建好那天,遴选士子登台祭拜。茂儿不是士人,也就是说,这个洗襟台茂儿是去不了了,章鹤书对罪臣的承诺,也无法兑现了。那日,罪臣找到章鹤书商量补救之法,章鹤书却异常的高兴……”
“曲侯,这是好事啊!这样每个寒窗苦读的士人都有登台的机会,你不知道一条青云之路对一个陷在泥藻中的人意味着什么,他们再不用像我当初那般……”
章鹤书说到这里蓦地顿住,他只是振奋地戳着手,不断来回踱步。
“罪臣不知道他在高兴什么,看他这样兴奋,罪臣反而有点生气,觉得他是在敷衍,不想兑现对罪臣的承诺。章鹤书却反过来劝服罪臣,他说,先帝是个明君,太子……就是官家您,看着也是个好苗子,边疆安定的盛世朝堂,必然是文士出,武将默,单凭茂儿一人,又能走多远呢?但是有人一路帮扶着,那就不一样了。罪臣和他都老了,扶得了一时,扶不了一世,将来,还要靠年轻的这一辈。只要我们对挑几个长势好的笋尖,对他们施以小恩,等他们成了翠竹,自然知道回报我们。那么什么样的‘小’恩,能让人一生铭记呢?”
大殿上静静的,只有谢容与道:“知遇之恩。”
“不错,正是知遇之恩。章鹤书说,他能够拿到洗襟台的登台名额,到时候分罪臣几个,罪臣看中了谁,尽可以与他说,他会想法子让这些人登上洗襟台。罪臣是个粗人,只知道一些很粗浅的道理,章鹤书的话,罪臣当时并不全明白,也不知道该不该答应。然而这时,发生了一桩意外。
“诸位还记得,咸和十二年,西北常昌将军命丧蛮敌弯刀之下,罪臣疾奔三天三夜驰援邙山以南么?罪臣到的时候,邙山之所以没有被攻陷,是因为常昌将军麾下,有一个姓茅的校尉带着残兵力扛蛮敌,这个茅校尉后来被封了游骑将军,他和罪臣一样,在此役中受了重伤,几年后被朝廷召回。他不是世家出生,大字不识一个,在京中仅领了个吃俸禄的虚衔,过得并不好。不过他真正过不好的原因并不是这个,咸和十七年,苍弩十三部入侵,他托人代书,上过十七封奏帖主和。罪臣承认,当时主和的大臣里,有许多人的确是畏缩不战,可是茅将军不是,否则他不会落下这一身伤。他在西北驻守多年,深知劼北一带百姓的疾苦,他们早就经不起一场战争的摧残。茅将军的奏帖里,议和只是缓兵之计,他希望朝廷先以遣使议和拖住苍弩十三部,然后将劼北百姓撤去邙山以南,此后再打仗不迟。”
“咸和年间的朝廷,”曲不惟苦笑了一下,“哪来的银子撤走劼北人?要真有银子,当年灾荒的时候,就不至于易子相食了。退一步说,即使有银子撤人,耽搁几个月的军资又怎么算?不过罪臣已经说了,茅将军就是个粗人,他算不来这些细帐,他心里眼里只有劼北的那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他一个低阶将军,没有面圣的资格,廷议也轮不到他,他写好奏帖,就去跪枢密院,跪京兆府,跪那些他熟悉的将门府邸。还真有人被他说动,为此向咸和皇帝晋过言,他甚至被那些真正畏缩不战的主和派利用过,当成最锋利的矛。
“可惜,就在满朝相争不下之时,士子投江了。
“一百三十七名士子命丧沧浪江中,包括张遇初和当朝驸马谢桢。沧浪水,洗白襟,天下为之震动,朝廷上的主和派一夜间息声,将军岳翀随即请战。可是战与不战有了答案,一百三十七条士子的命该由谁来还?民间与士大夫很快便矛头对准了那些主和的将军,说他们懦弱无能,自私虚妄,若不是他们坚持主和,也不会逼得士子投江。为了安抚民怨,朝廷自然有所处置,不少武将被革职罚俸,包括罪臣说的那位茅将军。
“其实这事在许多行伍出生的大臣的心中埋下了病根,觉得朝廷重文轻武,官家继位之初,朝廷有将军擅权,其因果大抵也缘于此。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说回昭化十二年,朝廷要建洗襟台的时候。
“昭化十二年,先帝决定改洗襟祠为洗襟台,并遴选士人登台,章鹤书告诉罪臣,说可以分给罪臣洗襟台登台名额。罪臣当时很犹豫,倒不是怕犯错,不过是不知道这些名额拿来有什么用罢了。可是这时候,发生了一桩意外,就是罪臣刚才说的那位茅将军——他死了。”
第202章
宣室殿上没人出声,或许当时有人听说过这事,并不在意罢了。
“一根结实的草绳搭在房梁上,罪臣到的时候,人早就没气了。有人说他是吃酒吃糊涂了,把自己挂上去的,但罪臣知道不是。士子投江后,他被革了职,十年间穷困潦倒,就这样,还要被人指着鼻子骂是畏缩不战的懦夫。他是懦夫吗?如果他是,那他当年为何会在常昌将军战死后,带着残兵守住邙山之南,落下一身伤病?他只是……他只是,想得没有那么深远,那么周全罢了。后来罪臣也懂了,人有骨,国也有骨,社稷有骨,苍弩蛮敌已经入侵大周疆土,这时候议和,那就是折了国骨,人折骨而不能行,国折骨,今后如何立于世?是故哪怕议和只是一个权益之计,那些士人也分寸不让,因为有的东西,比如心,比如骨,是不能让的,这才是他们投江的目的。投江的士人没有错,赤诚之心天地可鉴,可谁又有错呢?茅将军有错吗?劼北受苦的百姓有错吗?都没有。错的只是在当时,根本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就是需要取舍。”
而一取舍,有些本不该对立的人事,便站在了黑白两端,比如投江的士人与主和的将军。而中间模糊不清的一团灰,太少人能看明白。
“罪臣看见茅将军的下场,忠肝义胆戎马征战,最后却在一间漏风的瓦房里草草了却一生,罪臣觉得兔死狐悲,章鹤书说得对,乱则武,盛则文,将来的朝廷文臣出武将默,罪臣扶得了茂儿一时,扶不了茂儿一辈子,得有别的人来扶着他走。
“罪臣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人,戎马生涯单纯,又有家父管教,所以没出大岔子。回京后的数年,为这纸醉金迷颠倒,喜欢上功名利禄,也用过一些不干净的手段敛过财,手上沾过人命。章鹤书说,那楼台是镶着金子的青云之路,罪臣便信了他,想着……左右要把这名额赠人,白给出去反倒显得动机不纯,万一有人忘恩负义怎么办?还不如拿出来卖,一笔交易白纸黑字,登台士人也有把柄在罪臣手里,不愁他以后不为罪臣所用。
“后面的事,官家与昭王殿下大抵知道,罪臣找到在陵川当差的岑雪明,让他帮罪臣出售名额。岑雪明颇有本事,是他帮罪臣挑的上溪这个闭塞之地,他说他手上有孙县令的把柄,不怕他们把内情说出去,名额就交给竹固山的山匪来卖,毕竟任谁都想不到一个士人的登台名额能和江湖草莽扯上干系,且朝廷下了剿匪令,以后事成了,直接以剿匪的名义灭口便是。
“就这么,岑雪明帮罪臣找到了几个买家,一个想为妓子赎身的书生,一个想与女儿团聚的画师,一个为了满足父亲愿望,想要光耀门楣的秀才……罪臣在这时,也明白了章鹤书为何说这洗襟台是青云之台。因为换取名额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有一个此生难待的心愿想要实现又难以实现,而洗襟台,可以满足他们的愿望。它铺开了一条青云路,捷径一样,直接把人带到心愿彼端。
“罪臣也是一样的,虽然说出口有些堂皇,罪臣的心愿,就是希望吾儿能安度这一生,走得比罪臣顺,比罪臣稳,甚至比罪臣高。他没出息,需要人来扶着他走,那么有什么比把柄握在自己手里,可以恩威并施的几个士人来得妥当呢?洗襟台对罪臣而言,原来也是青云台。
“罪臣手上的名额是从章鹤书那里来的,所以卖名额这事,罪臣没想瞒着他,没想到章鹤书知道以后,反倒斥说罪臣办事不够周密。他说,罪臣不该让外头的人晓得我们手上有名额,罪臣瞧上了谁,直接把姓名籍贯给他,他自有法子让这些人的名字出现在翰林甄选的名单上。不过名额已经卖了出去,事已至此,只能以后多加注意。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谁知道昭化十三年的七月,洗襟台忽然塌了……”
谢容与打断问:“洗襟台坍塌真正的缘由,曲侯也不知道么?”
“不知道。”曲不惟道,“我怎么会希望它塌,我盼着它能建成才好。”
他说着,苦笑一声,“洗襟台一塌,一切都变了。那些买名额的人,最后没能登上青云台,愿望落了空,还赔了人命和银子,一定会闹的。他们只要一闹,什么都完了。罪臣……不是个好人,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灭口,罪臣也的确这么做了。罪臣找到岑雪明,让他立刻借由剿匪的名义,灭口竹固山的山匪。其实罪臣当时只想灭口那几个山匪头子,但是当夜生了点意外,山上的二当家和几个山匪不在,有人怀疑他们是报信去了,二当家回来以后,索性……全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