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5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每天读一点经济学常识!
21.撒切尔的“货币主义试验”成功了吗
货币主义又称货币学派,是美国芝加哥著名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最先提出的,该学派在理论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后来,布伦纳将该学派的经济主张归纳为“货币主义”,此后“货币主义”一词便被西方经济学大量使用。
该学派认为,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对于经济的过多干预,他们主张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让市场机制发挥最大作用,把货币的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除了货币之外,政府最好什么也不管。
20世纪70年代,第49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危机四伏的经济状态下临危受命,举起了自由经济的旗帜,开始大刀阔斧地实施起了改革,亲自揭开了“货币主义试验”的大幕。她先是利用货币主义政策,一举削减十亿国债,来抑制通货膨胀,接着提高银行的准备金率和银行的贷款利率,使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大为减少。经过一番整改,英国当时的经济陷入了短暂的低迷期,失业率暴增。撒切尔夫人一鼓作气,坚持贯彻货币主义,最终她在这场货币主义实验中获得成功,使英国的经济走向复苏。
撒切尔夫人的货币主义实验就像一场冒险,虽然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还是乘风破浪取得了成功,成为世界经济史上货币学派的范本。
22.吉芬反论讲的是什么
吉芬反论又被称作吉芬之谜,是
一种在逻辑上否定了需求定律的经济现象,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正向关系这样一种状况。当劣质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并不足以抵消收入效应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当一件物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购买此物品的能力是提升的,那么该物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上升。然而,吉芬反论却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当某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该物品的需求量并不一定会随之上升。比如说,在战争年代,粮食十分紧张,红薯这样仅能维持生活的基础食物会成为绝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消费支出。红薯价格的提升会导致贫困家庭面临没法填饱肚子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生计,贫困家庭就不得不放弃购买其他商品而大量购进红薯。因为再也没有任何商品能够替代红薯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了,这样发生在红薯需求上的收入效应大于红薯的替代效用,红薯随着价格提升而需求量上涨的现象就属于吉芬商品独有的现象。
想成为吉芬商品,必须满足两个特定条件。第一,该商品是可供选择中的最低档的商品,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可以替代的低档商品;第二,收入效应作用比较大,甚至大于替代效应。
吉芬反论在逻辑上推翻了需求定律,它使得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成正向关系,正在被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和利用。
23.宏观经济均衡:房地产疯狂发展破坏经济平衡
宏观经济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所希望达到的一种理想经济状态,是指经济中的各个行
为主体都通过市场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人能够从这种状态的改变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此时所有的主体都没有改变行为的动机,经济达到一种稳定、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社会意愿总需求的量与当前物价水平下企业意愿所出售的总量相等。
宏观经济均衡状态只是一种理想经济状态,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并不能达到,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的恶性膨胀,使房价抬高到了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地步,然而,富人本身就有住的地方,不需要买房。就这样,需要房子的人买不起房,不需要房子的人大量买房进行炒作升值,房地产行业在这种背离宏观经济均衡的畸形状态中持续高速发展。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房价上涨,房地产行业利润增加,与之相关的行业也大肆提高价格,最终回归到个人身上,我们吃的、用的、住的很多东西都在悄无声息地涨价。更有甚者,会有很多眼馋房地产行业利润的人,转行投资房地产,导致其他行业逐渐萎靡。久而久之,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开始不平衡。
总之,说房地产疯狂发展会破坏经济平衡一点都不为过,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政府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规划市场秩序,使房价回归到理性。
24.为何说经济周期是永远逃不掉的轮回
经济周期也称为商业周期或者景气循环,它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国民总产出、总
收入、总就业的波动,以及国民收入或者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周期性波动。通常情况下,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时期。
企业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其经营状况的好坏除了和企业自身的内部运营环境有关还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家们除了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外还要努力使企业与外部的经济大环境相适应。其中,对经济周期的掌握是企业家们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避免经济周期波动带来影响的主要途径。
关于经济周期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系统归纳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外因论,他们认为经济周期起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比如说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者新资源的发现等。其二,是内因论,和外因论相反,他们认为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比如收入、成本及市场机制中的投资等。第三,是综合论,他们的观点综合了内因与外因,认为经济周期的产生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是诸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当经济衰退时,企业经营恶化,生产下降、股票下跌;当经济复苏时,企业经济效益好转,股价开始回升,红利增加,销量大幅提高。经济周期是永远逃不掉的轮回,只有熟悉了解企业在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才能够及时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
25.为什么要鼓励消费
通俗地讲,消费就是买东西,是一种为了
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消耗物质财富的行为。在经济学中,并不是所有的买东西行为都叫消费,如购买新住房则可能属于投资性行为而不一定被归入消费的范畴。
2015年3月份,***总理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表示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
2015年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样也在间接鼓励消费。
那么,为什么要鼓励消费呢?
曾经有人形象地将消费、投资、出口比喻为经济的三驾马车。我国一度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当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口企业深受影响,中国的金融秩序遭受巨大冲击,此时,作为三驾马车之首的“消费”便显得尤为重要。
鼓励消费能够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消费者购买新的商品,社会产品的需求量就随之提升,进而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国家税收收入的提高。比如说,小红家有个养牛场,小华家有一个苹果园。如果鼓励消费,小红拿出手里的余钱去买了小华家的苹果,小华也拿出存在银行里的钱去买了小红家的牛肉。有消费就要有生产,小红家的牛肉和小华家的苹果生产都要劳动力,那么此刻就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小红和小华家都要将收入的一部分用来纳税,那么,她们消费的同时也就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鼓励大众消费只是将范围扩大到全国,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这就是政府鼓励大众消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