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每天读一点经济学常识!
11.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闲暇时间如何打发
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当你要购买一种商品时,如果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于你来说,你的名义货币收入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价格下降后,你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你就可以买得更多的该种商品,这种实际货币收入的提高,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上涨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劳动者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宁愿牺牲闲暇,增加劳动量以更多地获得工资收入。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理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假设小红每月工资2000元,可以买4条标价500元的裙子,现在裙子价格下降为400元一条,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小红可以买5条裙子。这时候,虽然小红的名义收入没有提高,但是可以买到更多的裙子,收入的效用水平提高了,这就是收入效应。若小红满足于4条裙子的效用,并不需要5条裙子的话,那么小红就可以多出来闲暇时间来做别的事情。若从下个月开始小红单位时间内的工资水平开始提高,原来每个小时20元的收入提升至40元,那么,小红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就会牺牲闲暇时间来增加劳动量。因此,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员工闲暇时间如何打发。
12.挤出效应是政府财政支出增高引起的吗
当
政府支出增加时,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加剧,物价会上涨,在政府没有加大货币的名义供给量的时候,市场上流通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就会因为价格的上涨而减少、私人手中可用于投资的闲散资金就会减少,这样一来,债券价格就会因为供大于求而下跌,利率上升,最终私人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也随之减少。这种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即挤出效应。
很明显,挤出效应是由于政府财政支出增高而引起的。通常情况下,政府主要通过这几种手段来实现挤出效应。①在市场上公开出售政府债券来筹集支出资金。当政府在市场上公开筹集资金的时候,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在货币量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资金会减少,私人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就会减少,从而引发挤出效应。②政府依靠增加税收来筹集支出资金。也就是说,政府税收增加,私人收入相应减少,私人可用于投资的闲散资金自然随之减少,从而引发挤出效应。③政府增加支出本身就能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人们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也会减少,从而引发挤出效应。④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的投资预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私人会因为对未来的投资收益持悲观态度而减少投资。⑤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当国与国之间的汇率固定时,会引起出口减少、私人投资降低的情况,从而引发挤出效应。
当前,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引起的物价连年上涨,及住房价格直线飙升,都是挤出
效应最常见的反应。
13.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有何对策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时的政策属于特殊时期国家的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
简单来说,金融危机就是金融资产或者金融机构等金融领域发生的危机,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伴随着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金融机构倒闭,国家失业人数上涨、社会动荡等现象。随着国际经济的往来密切,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或者机构发生金融危机,都可能波及世界范围,给世界金融体系带来灾难。例如,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为了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我国政府一般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的措施是,在财政政策方面,大规模的增加政府投资支出,实施结构性减税,降低和减少一些项目的收费,加大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维持市场稳定,同时,出台一系列刺激出口和消费的措施,以扩大内需等。在货币政策方面,下调银行的存款利率,以增加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总之,实施这些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国民经济朝着回暖的方向发展。
14.为何说是收入政策导致我国基尼系数偏高
收入政策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政策之一,属于后凯恩斯主流学派提出的政策主张,
指政府为了降低物价的上涨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一种政府行为。
我国的收入政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市场规律一起发挥作用的分配原则,主要内容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减少社会成员个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原则。这一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曾经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施的不到位,一些收入分配领域内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基尼系数不断提高。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一个比例数值,在0到1之间,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当基尼系数大于0.4的时候,通常认为贫富差距大,容易引起社会动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原本基尼系数不会超过警戒线太多,但是由于收入政策导致的分配不均现象存在,我国2010年的基尼系数达到0.481,严重超出了警戒线。2012年达到0.474,也远高于警戒线。
总之,中国基尼系数偏大的现象应该引起高度警惕,这是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直观反映,若不加以调整,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社会动荡,危及社会主义人民政权。
15.日本二元经济如何实现转型的
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一是传统部门,二
是现代部门。该说法是伯克于1933年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提出的。当时,伯克把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为研究世界各国传统与现代的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通常情况下,传统经济即是指那些仅能够维持生计的产业经济,如在发展中国家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及零星的商业、服务业,这些产业收益率低,劳动量大,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甚至小于零。现代经济即是指那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如技术先进的工矿业、服务业、建筑业、近代商业等,以极少的劳动就能获得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也高于传统经济。
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非常关键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880年到1945年的65年间,日本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是传统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的阶段。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了改变经济结构,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良农业生产工具,把大量的劳动力从农田里解放出来,使农业人口由原来的80%下降到43.5%。第二阶段也就是1945年到1980年的35年间,日本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农业劳动力比重又下降了34%。第三阶段就是从1980年到现在的35年,日本的科研水平及机械化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农业人口再降10%。工业和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绝对优势,日本二元经济实现了彻底的转型,基本迈入现代一元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