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加官进爵,以资鼓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
朱祁钰向着在场的重臣虚作一揖,以示看重之心。
“在座列位,均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也都决定坚守京师的中流砥柱。”
“本王自认为才疏学浅、德薄恩寡,还望列位鼎力相助,我们一起共渡当下之难关!”
见到朱祁钰如此自降身份,重臣们又哪里敢托大?
他们都是连忙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对着朱祁钰弯腰作礼。
朱祁锐见状,趁机向着他的二哥进献了一个收买人心的法子。
“内阁首辅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已然在土木堡身死殉国。”
“如今内阁缺了首辅,兵部、户部也缺了尚书。”
“还望监国大人,指定人选来接掌内阁、兵部和户部。唯有如此,国家大事才不会被耽搁!”
朱祁锐说完后,更是向着朱祁钰弯腰行礼,然而他的眼睛,却是瞟向了一旁的于谦和陈循。
于谦,是兵部的左侍郎。在古人以左为尊的年代,于谦的左侍郎,位在右侍郎之上。
而且在兵部尚书邝埜陪着朱祁镇御驾亲征之时,以及邝埜身死之后,也都是于谦在主导兵部的事务。
内阁之中,如今残留的大学士是以陈循的资历最深。
还有就是,陈循身上也是有着户部侍郎的身份。
朱祁钰不是傻子,在他三弟朱祁锐这么明显的暗示之下,他自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才是最合适不过的。
“于谦、陈循听令。”
“本王令于谦掌管兵部事务,晋升为兵部尚书之职。”
“本王以陈循,进位内阁首辅大学士、户部尚书。”
“你们二位,当加以勉励。助本王和我大明,度过这眼前的风雨飘摇之时。”
于谦和陈循连忙起身后,向着朱祁钰拜服。
“为大明计,万死不辞!”
“我等当尽心竭力,以报郕王!”
朱祁钰又是离开座位,亲自上前扶起了于谦和陈循。同时,他也微笑着拍了拍他们的手臂。
有了朱祁锐的抛砖引玉在前,朱祁钰更是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
“内阁学士、工部侍郎高谷,性格淑均、可堪大用。”
“本王有心让你接管工部,以代替现在年老的工部尚书,为国家管着工部。”
“论资排辈,高谷也当进位为内阁次辅。”
“也不知道,高卿可还愿意否?”
朱祁钰更是走到高谷的身边,向着他投去了热诚的眼色。
面对内阁次辅、工部尚书的殊荣,高谷已然动心,他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臣唯有肝脑涂地,以报郕王厚恩!”
高谷起身,向着朱祁钰跪拜。
朱祁锐发现了一个小细节。
重臣之中,大多数说的是报答朱祁钰的恩典,而不是说大明和朱祁镇。
这也就是说,朱祁钰在重臣们的心中,此刻重臣已经以他为核心,他已经隐隐被视为大明新主人的不二选择!
朱祁锐见到自己的计策,得以显示出了成绩,他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次土木堡之败,为国捐躯者不少,实在是令人扼腕长叹!”
“监国当设立灵坛,以祭祀国之忠臣。”
“对于殉国的臣子和将士们,也该给与他们应该享受的待遇。”
“至于这些忠臣之后,该继承爵位、官职,我大明也当毫不吝啬!”
朱祁锐这话,内里的意识是通过祭祀亡魂和优待活者,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
只不过朱祁钰也有着他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有些犹豫不决。
“本王原本是想在击退蒙古贼人的进攻后,再行颁布旨意,来告慰天下的。”
“本王公布大臣阵亡名单,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不想噩耗打击天下的军民士气。”
“其次,本王还是还抱有希望,不愿意相信这些忠臣已经永远的离开了。”
“最后,现在还不知道哪些是生,哪些是死。万一搞错后,又有人生还。这不就是贻笑大方吗?”
朱祁锐拱手:“朝廷威仪忽然重要,可是如今激励臣民人心,更加的重要!”
朱祁钰向着他三弟投去感谢的眼神,他想通了。
“土木堡一战,过去已经一段时间了。对于朝廷来说,是时候该做出一个总结了。”
朱祁钰看向一旁的老臣王直,他说:“吏部掌百官,可有了这次阵亡名单?”
王直长叹一声,向着众人说出了他所掌握的情况。
武将方面: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恭顺侯吴克忠,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护卫将军樊忠,都督梁成、王贵……
文臣方面:内阁首辅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读学士张益,刑部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右副都御史邓棨,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
整整六十六名文臣武将,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了阵亡名册之中!
听着长长的阵亡名单,众人都是就觉得心中一痛,忍不住就要掉下眼泪。
这些可都是文武大臣,可都是天下的精英!
随着他们得去世,京师之中人才为之一空,明朝的中枢运行也是严重被迟滞!
在众人看来,阵亡大臣中,最可惜的是名将张辅。
张辅,永乐名将、身经百战。
安南就是张辅带着人马,为大明征战沙场后,重新打下来的。
这也是安南经过数百年后的,又一次回归华夏统治序列。
而且,这也是安南最后一次纳入华夏的统治。
朱祁锐,也是叹息。
初期的明朝,那可是崇尚铁血的。
明军的战力,十分强悍。
太祖朱元璋,基本上就是把四周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遍。
徐达、蓝玉,几次深入大漠,打得北元几次迁移他们的汗庭。
幽燕、辽东、西域等汉唐故地,也在明军的浴血奋战下,重新回到了华夏手中。
太宗朱棣,更狠。
他几次御驾亲征,打得蒙古人怂了、怕了,也收复了安南之地。
除了陆地上称雄,海战明军更是傲视古今。
永乐时期,更是数次下西洋,所到之地都是臣服在了大明的脚下。
然而土木堡一战后,明朝前期培养的精锐名将损失殆尽。
京军主力三大营,也灰飞烟灭。
这可是几代帝王,苦心积攒的家业啊!
这可是无数的天下精髓和民脂民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