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番外杂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东方不败在清朝!
杂事
斯年雍正即位,因大清未有过内禅一事,一时内外也有些不顺当。一则康熙仍是壮年,老臣恋栈,二则时过境迁,康熙待几个儿子有所不同,皇长子胤褆与皇三子胤祉趁机生乱蛊惑人心,这内禅皇位便添了些波折。
但终究因着当年御花园一事,康熙养伤**月,太子胤禛借此执掌权柄,梳理朝政,待康熙好转时大局已成,胤禛已立了威望。且康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身有旧患,春秋节气更替时便咳嗽不止,神思倦怠,根本理不得政事,只因当时葛尔丹之战,才勉力临朝。待朝中结束了外战,这内禅位一事便提上了日程。
虽经了各样变故,太子胤禛仍旧即位成了皇帝。初一年,胤禛为了稳定朝局,又顾忌康熙脸面,朝中规矩并未大改,诸多老臣依旧重用,倒也政令通畅。待胤禛这皇帝位置坐稳了,便开始动手治理朝政。
与康熙相比,胤禛更为年轻,态度决断处事严苛,眼底里揉不得沙子。他不喜朝中吏治废弛贪污成风,立了决心要革新吏治。他先前在户部办差,深悉其中弊政,便从清查亏空开始,澄清吏治。因朝中仍有上皇余威,他为了加强皇权,便设了军机处,推广了奏折制度,使下情上达,政令通畅。又心恨大清入关以来,八旗败坏,奢靡不堪,兼之因内禅一事皇室宗亲多有干涉,胤禛一有余力,便开始整顿旗务……
种种革新,不一而足。
胤禛最是个勤勉的性子,因他即位里头使了些别样手段,他自个心里也憋足了劲儿想要向康熙证明,向天下人证明,这皇位是他必得的。有此念头,他更是废寝忘食,每日里上朝议事,批阅奏章,不到深夜精力殆尽,绝不会休息。
初一两年,为着内禅一事,康熙心里多少有些抑郁,待胤禛也挑剔,时而有政务看不过眼,还召他来训斥一番。但时日一久,康熙心怀稍解,便也看出胤禛做皇帝的辛劳刻苦,也就不再阻挠,反倒胤禛遇着难事时,他还能凭着旧日见识威望帮上几分。
而待忙过了前三年,一些善政显出成效来,康熙眼界过人,如何不知其中好处,便时而与胤禛深入探讨,查漏补缺,一心只愿国强民富。而康熙眼见胤禛坐稳了皇位,待他却也不失恭敬,便渐而觉出做这上皇的益处,有闲暇有心力时便听听胤禛理事,若不愿费神,却也放心胤禛自个忙碌,而他只往畅春园一住,享那太上皇的尊荣便是。
于胤禛而言,这大清有这上皇在,他这位儿皇帝有孝道压着,处事间确实有几分制肘不顺,但也有良臣劝他,这政策革新向来便是许慢不许快,若是急于求成,再好的法子也能被底下执行的人办坏了事,败坏大清基业,如今不如缓缓而行才好。有此一说,胤禛便也压着急切,权衡利弊,定了计较一步一步施行下去。
因而这般有康熙相助,胤禛在宫中压着心气,在朝上反觉压力稍缓,治理政务起来也得心应手。
后世有人道,这大清能有康雍盛世,便得益于这国中“二君”,康熙为君宽仁,雍正严苛,这宽严相济,紧要之事却又以严为主,但也不致残暴,许多革新便能逐步实施。雍正用那军机处集中加强了皇权,但也不是随性所欲的一言堂,反倒新旧势力制衡,诸多有识之士共商国是。此间又因康熙雍正两人均是那才智出众之辈,手腕高强,这才制住了其中无益的党争虚耗。
更有那大胆的史学家言道,康雍两朝,特别是“二君”时期,这大清说是皇权j□j,却也有“虚君”之举,种种迹象表明,当那天下第一人有了一点限制,满朝上下更能焕发生机。
又有那廉亲王胤禩,自康熙养伤期间,他奉命入内务府当差,处事周详老道,因查办御花园一案得力,免了一场动摇大清基业的叛乱,得人称颂,渐而起势。而胤禛因其年轻,虽不令其居要职高位,但也极为赏识他的见识能力,不时召见议事,共商政务,不两年,这八王爷胤禩便也成了新帝心腹。
如此一来,这胤禩竟得了个贤王称谓,满朝俱知。同时,也因胤禛这几年待他严厉,便有些别有用心的话传出来。胤禩心有计较,得了这名声且喜且忧,喜是他才干出众得人敬服,忧是他……又成了处心积虑邀名一般。
雍正四年时,胤禩竟无端生了一场大病。
旁人去他府里看他,胤禩竟当着众人面前说起胡话来,只道,他会死在雍正四年……这话自然无人肯信,但见他这般,便晓得他这病生得极重。如此缠绵半月,竟至药石罔效。
御医们无法可想,只好回宫如实禀告康熙等人。当时康熙叹息一声,胤禛也觉黯然,随后康熙人等便一道前往王府看胤禩。那一日康熙胤禛和胤禟留在王府,胤禩病中神思混乱,抓着康熙的手说了许多胡话。
他说有二废太子,有九龙夺嫡,有……父子反目,兄弟相残。闻言,康熙震惊,便是胤禛也是惊慌不安,唯有东方不败若有所思。
康熙无法,一面安抚胤禩,叫御医们用药,一面又传高僧道士等人到王府里诵经驱邪,如此折腾一夜。
也不知是康熙眼见亲儿病重,紧忙中说出什么话安抚了胤禩,抑或是胤禩将那胡乱记忆说了出口,心中抑郁稍解,第二日御医再来时,竟看出胤禩脉象有所好转。随后几日,康熙胤禛等人分别见了他几回,又宽解了几回,胤禩才稍微清醒。
这几日的内情没有旁人清楚,满朝上下只晓得因着胤禩病重一事,康熙也大病了一回,莫名地狠狠面斥了胤禛,而胤禛往宫中奉先殿跪了两日,又有九王爷从中劝解,康熙才原谅了胤禛,发话让他回来。
从此之后,康熙就越发顾念亲情,待这胤禩是好了不少,便是那半疯的废太子胤礽,他也寻了机会让胤禛封了郡王,时而就令儿子们入宫相伴,越发像是年老做派。在胤禩全然转好之前,为着这几个兄弟,胤禛没少受康熙眼色。
实则因着胤禩病中那些话,胤禛自个也大吃一惊。自然,有些阴私之事他依旧藏在心里,不敢告知康熙,但他心知,若不是某人行事果决,早早替他铺就了道路。说不得十年二十年之后,果真会像胤禩胡乱言语那般,成了那番零落惨淡局面。因而康熙为着胤禩那些言语所吓,而后苛责他,胤禛倒也不敢强硬反驳,只恭顺去跪奉先殿罢了。
后来胤禛私下里有过一句话,他们没能闹上个二十年,便是气恼怨恨这些兄弟,却也不至于恨不得对方死绝。至少,他就不能对着他的九弟胤禟赶尽杀绝,也不能将那年幼捣蛋的十四弟胤祯打发去守皇陵……可见,那兄弟阋墙局面还是有些荒诞。
约莫是胤禩也觉如此,病好之后,只说旧事皆忘,不再提及,对康熙胤禛均是态度如常,实则细看,还更为亲近几分。这事虽奇异,但康熙等疑惑一回,也是信了他。
而这事之后胤禛虽有几分芥蒂,但眼看他好转,却也是欢喜的,依旧宽慰他,只说,愿他早日养好身子做大清贤王,好生辅佐他。
后来胤禩心结解开,侍奉康熙理事办差都越发妥当了。他年少时在宫中处事圆滑,最是温文尔雅和颜悦色的人,人人如沐春风。但此事之后,却慢慢儿稳重严谨起来,再有那攀交情讨好处的臣子们,都不敢再寻他这儿的门路。
没了那些转圜请托之事,胤禩掌管内务府,竟分了些心思去考究税赋商务。他上了折子提及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事,胤禛首肯,竟准了他到户部办差。后来因胤禩又与那洋教士交好,在外事海务等还有别样见解,他还建言立了海关衙门,进行海外商务……如此种种,这贤王爷成了财神爷,初时旁人不解,还问及缘由,胤禩只一笑,言及旧日……有些兴趣。
这般四五年之后,国泰民安,百姓们反倒传颂起来,这会儿不再是那等别有用心的人传话奉承,胤禩才真真当得那“贤”字。
文有胤禩,武却有一极难得的猛将胤禟。
满朝上下也没能想着,这位九王爷有那么大的能耐。当年西北葛尔丹作乱,他得胤禛看重,竟不过十四五岁便独领了一军,亲赴西北征伐葛尔丹。初时众将欺他年幼,并不将其看在眼里,但胤禟手段强硬,既是才智出众,又有一身好本事,路上不过半月就降住了一干将领。
他先是集合大将商讨行军布置,几番调度,备下了天罗地网,将敌军主力赶到了陷阱困局,随后对阵当中,他又凭借着高强武艺奋身冲杀,将那叛徒斩于马下。敌军见此,心气顿歇,根本无力抗衡,立溃遁逃,随后便被清军掩杀,十停去了九停,最后只得降了。
一战之后,这大清九王爷的威名传遍草原,多年过后,仍有孩童闻之夜哭。传说里头,这少年王爷一身钢筋铁骨,能飞天遁地,能千里杀人,那剑法使起来,翩然若浮云矫捷如飞龙。
又有人传言,道这九王爷不是什么天神,反倒是山精鬼魅,若是被他盯上了,那凤眸一挑,便能有人心魂俱丧立弊当场,说那葛尔丹不是被他击杀,而是被他蛊惑,自投罗网,拜倒在他身前。
这最后一种传言不知怎的却是流传甚广,就是京城里闺阁稚子都晓得了,却是个个都深信的。缘由倒也易懂,只因那九王爷年岁越长,那身姿便越发明艳挺拔,这一言一笑既是凛然有威仪,又是妩媚有风姿……
就因此事,朝中还生了些闲话,有过一回,九王爷出班奏事,侃侃而谈,说得兴起婉然一笑,眼波流转间当真摄人心魄,竟有好几个大臣看呆了眼。胤禛看得分明,顿时大发雷霆,狠狠将那几人训斥了一顿,连降三级,只因有人谏言,他才没将那几人贬到天涯海角去。
下朝后胤禛依旧板着脸,召胤禟独对,两人在养心殿暖阁里头待了半天,外人也不知里头说些什么。只看情形,倒像是这皇上余怒未消,找了人来训斥。这九王爷出宫时天色已晚,而第二日胤禛言道染疾微恙,歇了议事。后来小半月,众臣可见胤禛的神色隐隐有着愠怒,接连发作了不少人。
胤禛冷脸众人是见惯了的,倒也没有什么,只这往后几日,九王爷领着几个侍从,竟施施然往城外小住去了,胤禛不召他,他也不进宫求见。
若说这满朝上下胤禛最宠信何人,任何人都只有一个名字,就是胤禟。若说满朝上下有谁还能影响雍正帝,那也是这九王爷。这九王爷到了年纪出宫建府之后,胤禛那是差不多日日都要召人来见的。
这两人亲厚太过,却也不是没有臣子疑心些什么,只是这九王爷除了那一身奇特的高强武艺之外,为人行事恣意狷狂,与大清所有的天潢贵胄很是不同,那胤禩结交洋教士从事商务已然算是有**份了,可这九王爷看起来更为疏狂荒唐。
他是最不喜政务差事的,那会儿领军出征得胜还朝之后就在京中担了个兵部的虚职,可他却是连点卯都不去的,半点没有那弄权的意思,不似奸佞。
且他虽生就那副俊朗风致,但性子却是狠辣凌厉的,凛然不可欺,众臣见了,总也想不出他能雌伏媚君的样子……就这一回,他说出城就出城,恼了就恼了,就是皇上也管不着他。
其实还有一至紧要的缘由,即便旁人瞅着九王爷那绝代凤仪还能生出些遐思绮念来,一看另一个古板严肃的雍正帝,立马什么念头都没了。
因而眼看两人生了矛盾,情势不明,以至于还有旁的大臣惶恐担忧这被皇上宠信的九王爷这回是不是失势了。有人担忧,有人欣喜……却没料到不等旁人去劝,抑或是使什么阴私手段,有人往九王爷那儿送了信,说是胤禛这儿果真生了小病,卧床不起,却不令御医探看龙体……第二日九王爷就回来了。
九王爷一入宫,殿外候了小半天,胤禛终究是让人进去了。这一进去,又是小半天。第二天胤禛如沐春风地拉着人的模样表明,这失宠的事不过无稽之谈。
经此一事,满朝上下越发敬着这九王爷,而九王爷也似乎得了雍正帝什么话,行事越发洒脱自在起来。
他若不进宫,便是满京里也寻不着他,比及胤禩,他这才叫交游广阔,不是小汤山泡泉去了,就是京西隐居访道去了。他那府里,住的不是什么书生幕僚,而是各样奇人侠士。当然,若是那等招摇撞骗的前往,不一时就被人乱棍打出了。他不喜那满蒙壮士的骑射布库之类,却心仪汉家功夫,有人拿这事弹劾他,回头就被他收拾了。胤禛还替他说话,满汉一家,若是英雄,还论什么出身。却不知胤禛这话还改了不少汉族仕子的前程。
有人还道,若不是九王爷生在皇家,说不得就仗剑天涯去了。因着他这性子,还时而惹得胤禛气闷不喜,却也没得旁的法子。忙过了雍正初那两三年,胤禛也顾不上勤政,没少寻了机会出京带着他游历去,塞外狩猎,江南巡幸……
这九王爷还不喜明火执仗地摆排场,雍正帝也是如此,没几年,这江南便流传了那微服皇上们考察民生纠办贪官的话本,而这些话本当中,却少不了一位俊逸公子伴驾。有那不着调的香艳秘本,还胡诌了不少两人的轶事,什么赏花,什么吹箫……自然,这等秘本可不敢往当朝皇帝身上扯,只换了个花名佯作旧闻。也不知为何,这事被官员禀告之后,胤禛只是查办了几家书坊,贬斥了一些官员,却也没有大办,不知者只称明君。
终雍正一朝,虽也有些天灾**,但称得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于文化民政和军事,甚至科技商务均有革新,是当时世上最鼎盛繁荣的国家。便是后世民主社会看来,也多有称道之处。
许多许多年之后,却有那史学家惊讶地发现,那正大光明匾额上,竟藏了一份奇怪的圣旨,众人一见,才明白原来那一辈子的君臣相得,那些宠信爱重,那些香艳轶事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有话要说:嗯。这才叫大团圆呢。。
为了方便,雍正朝后人名都没改。。
还有几个小想法,一是教主反攻(呃,这章隐晦写鸟,哈哈。。。),二是串着红楼写点(绝对是乱掰),三嘛,就是康八!(这个应该写不出来==)
如果还有番外,都会放在这一章了吧。。
请顺手到专栏里收藏一下作者,鞠躬感谢!!!
【【戳一下奔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