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有点担心,没有筹办婚礼的经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上海凡人传!
朱盛庸还在琢磨,忽听冯嫣道:“你走吧。”
一颗心直往下坠!
虽然在冯嫣跟他吵架吵很时设想过两个人会分手,但真的听到冯嫣放弃了这段感情,还是令他心脏皱缩,呼吸停滞。
冯嫣眼角一扫,发现朱盛庸脸色煞白,神情呆滞,赶紧进一步解释:“我也累了……你回去,跟你父母确定好日期后,跟我说。我爸爸已经退休,妈妈也办理了内退,时间好安排。”
那颗直往下坠的心,瞬间又长出翅膀,哗啦哗啦煽动着往上飞。朱盛庸松了口气,不小心松得太明显。惹得冯嫣扑哧一笑。
“那我走啦?”朱盛庸半步半步往外移,充分给予冯嫣时间,随时恭候冯嫣改变主意。
冯嫣哭肿的双眼哭笑不得地看着他。
挽留的心思有那么一丢丢,可挽留的话是断然说不出口的。虽然两个人在她搬来后已经越过底线,尝过禁果。
平心静气地想,朱盛庸还是非常尊重她的。
也许所有问题的症结,真的如唐骏老婆所言,在于他情商太差,不会花言巧语;而她安全感太低,总想让他甜言蜜语宠着。
“咔嗒。”弹簧锁发出声响。
房门彻底关上。
冯嫣坐在床边,望着那扇挂着她可可爱爱小玩具的门背后,慢慢嘟起嘴吧。
这个朱盛庸,他竟然真的走了……转瞬,她又嘴角上弯,露出笑容。
她想起好友林青青的话——倘若朱盛庸听她的话,她多半是要不满意的;可倘若朱盛庸不听她的话,她多半是要生气的。
“长得漂亮的女孩都矫情。你和朱盛庸相互折磨吧。”
冯嫣脑海里回荡着“相互折磨”四个字,难得自我反省一回。
朱盛庸在冯嫣门口站了一会儿,侧耳倾听,丝毫听不到走向门口的脚步声。知道没可能被挽留了,只好离开。
换了三趟公交,回到徐汇的家,站在门口正要取钥匙,房门突然开了。做贼兮兮的爸爸手拿礼帽要出门,赫然看到他,脸色尴尬了那么一下下,马上镇定下来:“我出去散个步。”
朱盛庸抬起手腕:晚上九点整。
他让到一边,让撒谎的爸爸出门。
父母卧室的门,紧紧闭着。不知道号称不在乎的妈妈,是否真的不在乎。
次日早晨,朱盛庸跟父母扼要说了自己和冯嫣打算结婚的事。
“好呀!好呀!”朱爸爸欣喜至极。
朱妈妈也很高兴:“我和你们爸爸都很喜欢冯嫣!”
“比兰婷好太多!”朱爸爸接。
“兰婷也不错。”朱妈妈道。
“不错什么呀。我看她这辈子都长不大了。都快三十了,闹闹腾腾的,也不赶紧要个孩子!净想着自己玩。自私!”
朱妈妈瞥一眼朱爸爸:“跟你说过多少次,是你大儿子自己不想要孩子!”
朱爸爸想否认,又没有依据,只好转向朱盛庸:“你和冯嫣一结婚就养!你妈妈退休后还想再做一份兼职,到时候我帮你们带孩子。”
朱盛庸望一眼再过三个月就退休的妈妈,妈妈很平静,他便也不再说什么。
爸爸退休前半年,连工资带奖金,一个月到手接近一千块。退休后,收入立刻缩回到600块一个月。爸爸却没心没肺地表示很满意,什么都没有做就可以白拿600块。
妈妈很忧愁,觉得收入缩水,物价上涨,长此以往,该怎么过日子?于是四处托人打听返聘的事情。
爸爸断然拒绝。他尝到了自由的滋味,拒绝再回到司机的工作岗位上。
妈妈只好改而打听能否返聘她。
老厂长听说后,为她牵线了一家台资企业,依旧做出纳。薪水开到600元一个月。朱妈妈一合计,倘若她1996年底退休,退休后的缩水工资加上兼职工资,比原先还多200块呢。于是欣然答应。
朱盛庸在饭桌上陆陆续续听说过这件事。
不得不再次感慨:他们家的妈妈,未雨绸缪,顾全大局,真的就像别人家的爸爸。
“你们什么时候方便,和冯嫣父母碰一下头,商量婚礼的事情?”朱盛庸充满担忧地问。
他家没有筹办婚礼的经验。
父母是特殊时期铺盖放一起就算结婚了;哥哥劝动兰婷,俩人私自领了结婚证就算结婚了。
“行!”爸爸一口答应下来,“我看就周末吧。哪个周末都行,看冯嫣父母哪个周末方便,我们就定在哪个周末。”
朱妈妈开心地站在朱盛庸的卧室门口,往里面眺望。
朱盛庸的房间兼作卧室、书房、客厅和来客人时的餐厅。刚搬进这套房时,觉得房子大得像豪宅。
短短几年过去,见识过朱盛中的90平后,再看这间预备结婚用的单间,似乎只剩普通,全无豪气了。
“把沙发床换成大床。”朱爸爸也凑到门口往房间里眺望,并指点江山道。
“换了大床,中中和婷婷周末过来就没地方吃饭了。”朱妈妈果然擅长未雨绸缪。
“那就把衣柜移出来。”
“移到我们房间?我们房间已经有两个衣柜,其中一个衣柜把窗户都挡上了,没有空间再放第三个了。再说了,他们总归需要衣柜的!”朱妈妈予以否认。
“那怎么办?”朱爸爸作认真思考样,“要不让他们婚后住蓬莱路的小房子?”
“不行!那套小房已经说好给中中了!”朱妈妈继续否定。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阿庸头怎么结婚?”朱爸爸生气了。他的耐心素来只有那么一丁点儿。
“先见冯嫣父母吧。”朱妈妈转移话题。
吃过早饭,朱盛庸照常蹬自行车赶往徐家汇,乘坐开往金桥的班车。一旦换工作,就不会再走这条路。怀着珍惜的心情将沿路风景刻在脑海里。
一路上,隔不多久就能看到几幢行将封顶的住宅楼。
在上海市区,月收入几百一千的市民没有余力奢望动辄二十万的外销房。而外销房市场的火爆,吸引得众多小型房地产公司投入到买地建房中。
数以万计的施工队遍布在上海。有的忙于大型城市基础建设,有的忙于火爆的外销房建设,有的则忙于企事业单位的集资建房。
每一个朝阳升起、阳光普照的时刻,人们都会发现,上海这座城,早于朝阳,已经进入忙碌状态。
每一个落日西沉、余晖斜照的时刻,人们都会发现,经过一天的辛勤工作,城市的天空线,又长高了一些。
这样一座活力四射的变化之城,让朱盛庸这样的市民沉醉其中。
到了金桥免税区的公司所在地,朱盛庸从班车上下来。
今天于他有两件重要的事要做:1,提交辞职报告;2,中午给冯嫣座机打电话,告诉她,自己父母每个周末时间都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