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克拉维约东使记(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朱棣之子!
永乐八年九月,我们使团跟随大明天使离开撒马尔罕城之后,骑马向东走了大半个月,便进入了由大明朝廷设官属直管的北庭行省。
在这大半个月的行程当中,我们所有人的吃喝皆由途中的各个部落提供。
这些部落是沙哈鲁统治下的牧民百姓,可他们对待大明天使却无比恭敬。
刚开始我感到非常诧异,后来经过了解,才得知其中缘由。
简单来说,就是沙哈鲁能成为大汗,这些毗邻大明的牧民们免遭战乱之苦,全是大明太子的恩赐。
在永乐五年正月的时候,帖木儿被大明帝国的火炮打死,而他在世时曾将领土分给子孙,并指定其长孙马黑麻为下一任大汗。
可当他死后,他的子孙却立即开始了争夺汗位的斗争。
马黑麻因远在本国西陲封地,撒马尔罕城便被帖木儿的另一位孙子哈里勒所夺,并占据此城自立为大汗。
马黑麻率军前去争位,被哈里勒打败,退回封地,后被部下所杀。
大明帝国的太子似乎早就知道帖木儿死后,其国会内乱,于是奏请永乐皇帝发兵三十万,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援助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争夺汗位,平定国内叛乱。
大明帝国之所以要援助沙哈鲁,是因为沙哈鲁得知大明废立锡兰山国王的举措之后,派使者携带礼物前往大明求见大明皇帝,呈上了一份愿意臣服大明,永世称臣的奏表。
永乐皇帝犹豫不定,群臣反对援助帖木儿汗国,是大明太子力排众议,才促使皇帝发兵。
这些远赴国外的明军将士,据我所知,除了五万正兵外,其余二十多万皆为辅兵,乃是从交趾、北庭、安西、蒲昌等边陲行省招募的新兵。
永乐五年十月,哈里勒被叛将拘系,沙哈鲁在明军将士的协助之下,驱逐叛将,夺取撒马尔罕城。
之后,沙哈鲁又在明军将士的帮助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平息内乱,并将哈里勒封到了伊刺黑城。
永乐六年十二月,原帖木儿汗国的领土,除西波斯地区以外,尽数归于沙哈鲁。
随后,沙哈鲁将国都南迁到哈烈城,便于控制西部的波斯一带。
正因如此,大明天使更习惯称沙哈鲁为哈烈王,而大明朝廷的官方行文称帖木儿国为哈烈国。
为了表示对大明帝国的尊敬,从下文开始,我将按照大明人的称呼,叫帖木儿国为哈烈国。
明军帮助沙哈鲁平定叛乱,收复国土,前后损失了十三万辅兵,数千名正兵。
沙哈鲁为了表示对牺牲明军将士的感激,效法永乐皇帝在锡兰山设立英灵碑的故事,在哈烈城之中新修建的王宫前广场上,竖起了一尊高达三丈的大明英灵碑。
碑文用汉字、突厥文字、波斯文字、蒙古文字刻写了明军援助哈烈国的缘由,以及攻下撒马尔罕城,击败叛军的详细过程,希望后世之人永远不要忘记大明的恩德,永世向大明称臣。
哈烈国是大明的臣属国(附属国),属于大明统治下的一个邦国,从法理上来说也是大明的一部分。
因此,牺牲的哈烈国本土将士与大明本土将士皆为大明英灵,为表示尊敬,他把牺牲的哈烈国本土将士名单刻在了大明本土将士的名单下方。
我率领的使团之所以在前往哈烈国的途中没看见这尊石碑,是因为我们一行人没有经过哈烈城,而且哈烈城还在修建当中,我们也难以进入。
再加上哈烈国西部地区并不算十分安定,当时鲜有人会主动跟我们提及明军援助的事。
只有到了哈烈国的东部,毗邻大明的广大地区,才听到非常多的关于明军将士攻城略地,帮助沙哈鲁夺取城池,平定叛乱的故事。
这或许可以解释,沙哈鲁用恭敬无比的态度对待大明天使的缘由。
沙哈鲁听从大明太子的建议,在平息国内各地叛乱后,把精力投入了国内的建设,希望恢复其父四处征战带来的破坏。
他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修建灌溉工程,开辟新商道,遍设驿站,重建和新建重要城池。
还有一点,我必须要着重提出来,沙哈鲁效法大明,在国内广建书院,传授本国贵族与大小牧场主、地主家的子弟文艺。
而且,他多次派人从大明聘请老师,传授本国子民汉语、汉字,各种制度也处处效法大明。
或许,这就是哈烈国越来越强盛的原因。
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想,假如我的国家像哈烈国一样,成为大明的臣属国,处处效法大明,将来会不会逐渐崛起,甚至成为西方大陆上的霸主?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跟随大明国使穿越沙漠,翻过高山,抵达了大明北庭行省的省城伊犁城。
进入伊犁城的郊区后,我们一行人在大明天使的安排下,换上了舒适宽敞的四轮马车。
这种马车安装有减震部件,而且车轮上套有一层耐磨却又柔软的胶套,大明人称呼这个胶套为车胎。
四轮马车的车厢十分宽敞,内部可以同时容纳六个人乘坐,左右两边有可以打开的窗户,前面是车厢的入口。
大明国使需要在伊犁城休整两天,于是我们一行人便有了充足的时间了解和认识这座大城。
只可惜庆耀国使派人保护我们的同时,又严令要求我们不能到处乱跑,否则我就能知道伊犁城到底有多大了。
伊犁城太大了,我们沿着城墙内侧的主干道,边走边看,步行了大半天,竟然才走了一半的路。
我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城内来往的客商,大多是散落居住在伊犁河谷周边的百姓,与走南闯北的贩卖土特产的行商。
城内除了商人与本地居民外,还有从北庭省内各地来到这里读书的许多学子。
在伊犁城之中,建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北庭学宫,以及一座占地广阔的伊犁常科书院。
大明帝国的普通百姓,若想做官,必须通过科举,而参加科举的前提便是进入学塾读书。
城内还有一座城隍庙,而庙中供奉的神灵,其神位竟然来自大明皇帝的册封!
没错,各位读者,我的用词十分准确,在这里并没有错字。
这位神灵,的的确确来自大明皇帝的册封,祂并不是自远古以来就存在。
三年之前,有位将军领兵镇守这座城,保护城内的百姓免遭战乱,只可惜将军为了保卫此城而战死。
后来大明皇帝颁布圣旨,册封这位已故的将军为城隍,让他可以在死后成为神灵,世世代代享受伊犁城百姓的祭拜,保佑伊犁城的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各位读者,你们是不是也十分诧异,大明皇帝竟然可以封神!
在我们西方大陆,从来都是神授予国王权力,何曾见过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有权力封神?
所以,我越发坚定的相信,大明皇帝可以帮助我的国家崛起,甚至击败奥斯曼国,成为西方大陆的霸主。
起初我认为伊犁城是大明北庭省的省城,人口数自然要比一般的城池人口多。
之后,我听城内一位健谈的居民说,这座城是永乐六年才竣工的新城。
按照大明朝廷今年十月份公布的北庭各城人口排行表,截止到永乐八年四月,伊犁城治下百姓有三十一万五千八百多人。
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有八万六千三百多人,其余二十多万人皆居住在城郊区。
也就是说,这是一座总人口超过三十万的大城,比我们西方大陆上最大的城市巴黎城的人口还要多!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巨大的城池,从来没有!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我们使团的一行人见到这样一座雄伟的城池后,感受到了多么巨大的震撼!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应该是——此城只应天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