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陆逊与孙皎的第一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替汉!
虽然孙翊此举于礼不合,但当时孙坚认为孙翊像他,年纪小小的就有一股子勇猛的气质。
再加上当事人孙皎没有拒绝,因此族中长辈在孙坚的授意下,对这件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件事也体现出孙皎与孙翊之间的感情很好,换做是其他兄弟,就算被他揍了一顿,孙皎也是不会那么容易屈服的。
孙皎在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说是全柔反叛。
而孙翊为了提前截断全柔战败西逃的路线,派遣了行靖军校尉陆逊,领兵三千前来与其一同镇守柴桑。
而今日,正是陆逊之前来信中,到达柴桑的日子。
陆逊在被孙翊任命为行靖军校尉之后,领着三千庐陵兵连夜北上,但却还没出庐陵郡境,就遇上了大雨。
大雨一共下了两日,这大大延缓了陆逊行军的路程。
原本陆逊预计只要五日左右就可抵达柴桑,但现在实际耗费的时间却已经超过了预定时间。
这一变故,让陆逊心急如焚。
他越晚一日抵达柴桑,就等于刘表的兵马快一日到达柴桑,柴桑被攻打的风险也就一日大过一日。
因此待雨势过去之后,陆逊就加快了行军速度。
他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在一路上他亲自激励士卒,令他们鼓起士气,日夜不辍的朝柴桑进发。
陆逊在路上不停命人传信给孙皎,一方面是提前告知自己的大概抵达日期,让孙皎率领兵马接应。
另一方面陆逊就是为了提前了解柴桑的局势,想看看柴桑附近是否已经有刘表出没的动静。
在信中,陆逊特地提醒孙皎要多注意北面来兵,并且让孙皎多派出斥候探听四方,以免被刘表兵马来个突然袭击。
今日,孙皎在柴桑城外十里,领着一千精卒接到了陆逊的兵马。
陆逊的名声,孙皎早有耳闻。
但陆逊之前多是以文才名闻江东,对于领兵作仗的才能,陆逊以往并没表现出来过。
而且陆逊太年轻了,这不免让孙皎心中有些轻视陆逊。
虽然自己也才十八岁,但自己是孙氏宗亲,孙皎自矜于身份,认为陆逊不能与其相比。
柴桑城外十里处,孙皎率领的一千精卒接应到了陆逊的三千庐陵兵。
在刚一看到陆逊所率领的三千兵马之后,孙皎心中对陆逊的轻视又加深了一点。
孙翊给陆逊的这三千庐陵兵乃是有着守卫柴桑的重任,因此自然都是精兵。
但一路上这三千兵马日夜不辍的赶路,加上大雨过后,道路泥泞,因此这三千士卒人人都显得疲惫不堪,身上的盔甲上污垢甚多。
乍一看,就跟一群乌合之众似的。
孙皎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一千亲手训练的精卒,再看看对面渐行渐近的三千“乌合之众”,笑着对一旁的刘靖说道,
“这陆伯言论起谈经论道我是万万不如的,但要是比起整军列阵之能,终非陆伯言所长矣。”
孙皎言语中对陆逊并没太多贬低,但他说那番话时,神态中的轻视之感足以表明,他对陆逊治军才能的怀疑。
对于孙皎有些轻视陆逊统兵的才能,刘靖听后笑了笑,虽然他心中也认同孙皎的想法,但他还是劝谏孙皎道,
“君侯英明有识人之明。
他既然能派陆校尉统兵前来协助郎君守城,这说明陆校尉定然是有过人之处的,郎君不如且再观之,再下定论不迟。”
刘靖的这番话,让孙皎深思起来,继而点起了头。
因为刘靖的话语中,提到了孙皎崇拜的对象孙翊。
毕竟是孙翊派来协助他守城的人,孙皎对陆逊还是有着基本的尊重的。
孙皎虽然有些年轻人的志得意满,但本质还是个谦虚守礼的人。
孙皎在看到那三千乌合之众前,有一骑正在前奔后突的指挥着士卒前进,孙皎料想那人便是陆逊了。
孙皎拍马上前,来到慢慢接近的陆逊身前,对其一拜问道,“足下便是陆校尉吗?”
陆逊见到来人一身精美铠甲,眉宇之间充满意气,而他身后又跟着几个随从。
陆逊也猜到眼前这人,便是柴桑守将靖武校尉孙皎了。
陆逊对孙皎一拜言道,“在下陆伯言,敢问君为孙靖武吗?”
虽然两人心中都已猜出对方是谁,但该有的礼仪询问还是不能落下的。
孙皎笑着答道,“正是小将。”
孙皎是孙氏兄弟之中,少有的对士人礼敬的一位了。
虽然他对陆逊的治军之能表示怀疑,但他还是很钦佩陆逊的文才的,因此他语气中满是客气。
陆逊更不必说,自己初投孙翊,难免在为人处世上会谨慎多虑一些。
而且对方可是孙翊的堂兄,军职又比自己高,因此陆逊对孙皎也保持着足够的礼敬。
两人一番见面礼仪都施完后,意味着陆逊带来的援兵已经顺利抵达柴桑,与孙皎所统领的三千兵马正式会师了。
会师之后,孙皎见陆逊带来的这三千兵马实在是太过疲累,因此便建议陆逊,将这三千兵马带至柴桑城外的军营中进行修整。
对于这一点,陆逊自无不可。
而后孙皎与陆逊并肩驾马而行,身后孙皎带来的一千兵马与陆逊的三千兵马合兵一处,一同朝着柴桑城外的军营进发。
在去往军营的路上,陆逊问起了孙皎,关于目前柴桑的局势的信息。
孙皎对于这些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孙皎对目前柴桑局势介绍的话语之中,陆逊大概了解目前柴桑的态势。
为了避免孙皎被刘表兵马突袭,在自己从庐陵郡出兵之日,他就命人快马传报孙皎,要多注意江夏兵马调动的情况。
在信中陆逊为了让孙皎信服,特地点明江夏会出兵攻打柴桑是孙翊的判断。
在点明这点之后,孙皎得到信的那天起,就派出大量斥候探查柴桑四周。
但斥候汇报回来的消息,却让孙皎与陆逊二人,感到疑惑。
江夏与柴桑隔着长江,距离不算远也不算近。
按照全柔叛乱的日期推断,若刘表真有意攻打柴桑救援全柔,那么算上往返命令的传送时间,
这时江夏的黄祖,应该早已得到刘表的出兵命令才是。
江夏有着大量战船,在黄祖得到刘表的命令之后,动员兵马之下,不出十日就可抵达柴桑境内。
按常理来说,就算江夏的黄祖领着全部兵马倾巢而出,时至今日,他的先锋兵马也应该会接近柴桑了。
但现在从斥候探的的消息可知,柴桑方圆数十里内,并没有大军行进的动静。
这种反常的情况,反而让陆逊心中存在不安。
就像暴风雨一般,虽然来临之前很宁静,但它酝酿的时间越久,最后爆发出来的威力就会越大。
一路上,孙皎不停的在跟着陆逊说着目前柴桑的其他情报。
在将陆逊带来的三千兵马送入军营中后,孙皎就兴致勃勃的带着陆逊参观了柴桑的城防。
虽然镇守柴桑的兵马只有三千,但皆是精锐之师。
孙皎有感于大战即将来临,因此这些时日他令这三千士卒分为三批轮流守卫城墙。
而且孙皎将靠近城墙的民居全部拆除,改造为了临时营房,就是为了给这些守城的士卒修整时休息之用。
在这个方法之下,孙皎可以有效的保证了,就算刘表大军神兵突降攻打柴桑城,他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调集兵马进行守城。
而且这样也能保证守城的兵马,有足够的精力能够应对强敌。
除此之外,孙皎还在这段时间内加紧修缮加固了柴桑县的城墙。
在孙皎的努力之下,柴桑的城墙坚硬程度,比之前坚固了五分以上。
陆逊随着孙皎,一面面的城墙和城墙上守卫的士卒。
一路看下来,就是陆逊也感到孙皎年纪虽轻,但已经初步展露将才。
就他眼前看到的这番守城的预备工作,孙皎就做得井井有条,准备充分。
只是孙皎的下一句话,让陆逊脸色大变。
孙皎指着柴桑城外不远处的一座高山说道,
“如今陆校尉带领的援兵已到,论守城我军已有六千士卒,兵力充足。”
“故而吾想带一半士卒往那高山上而去,在上面另设一营寨。”
“若敌军来之,陆校尉负责守城,而我就在那座高山上与陆校尉遥相呼应。
或可乘虚击敌军之后,大败敌军。”
“陆校尉以为如何?”
孙皎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浮现了一些得意之色,他似乎在得意自己想出了这等妙策。
他本想等着陆逊夸奖自己的才智,但没想到陆逊听完他的话后,脸色大变,疾呼出声道,“此事万万不可!”
看到陆逊这么不给面子的当面否决了自己的这个提议,孙皎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为何不可?”
今日孙皎与陆逊的第一次会面,本来是和谐且友好的。
但因为陆逊断然否决了自己的这个提议,年轻气盛的孙皎感觉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于是乎,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冷凝了下来。
孙皎与陆逊的第一次,变得不美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