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替汉 > 第10章 孙翊巡军

第10章 孙翊巡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替汉!

孙策初起兵时兵不过千余,骑数十匹,后来依靠着孙坚生前的名声和个人魅力,慢慢得到江淮之间豪杰的投奔,还未渡江时兵众已有五千。

孙策渡江后,转斗东西,所向皆破,江东群雄莫敢当其锋,五六年间就统一了江东六郡,在这五六年时间内,孙军不断壮大,此时约有十万之众。

只是孙策在征伐江东的过程中,因为现实需要抑或个人想法,对手下诸位将率实行授兵制。

即立下功劳的人孙策会授予其一部分兵马,作为其部曲,而后再命这些拥有部曲的将率镇守各地。

孙策将将,将率将兵,这就是孙策采取授兵制的核心思想。

授兵制就是东吴后世为许多人诟病的部曲世袭制的前身。

因为授兵制的存在,江东兵马虽有十万之众,但直属孙策手中的并没有十万。

想起授兵制的存在,孙翊就一阵头痛。

这就是个大坑,授兵制无疑大大分散了江东的军事力量,历史上的孙权就被坑的不要不要的。

授兵制长期来看就犹如周之分封制,弊大于利,肯定要改,只是现在孙翊根基不稳,暂时还不能妄动。

至于那被坑的孙权,他被坑也是理所当然。授兵制转变为部曲世袭制,就是他一手促成的,所以理应由他第一个尝试恶果。

不过孙策也不傻,他虽然实行授兵制,但是他为了防止以下克上,尾大不掉,每位授兵的将率兵马都不多。

就算是他最信爱的周瑜,当初也才授兵二千余人,就这已经让许多将领眼红,程普也因此对周瑜颇有微词。

为了对江东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十万兵马中,孙策手中就握有五万兵马,而且是十万中最精锐的那五万。

这五万前身为淮泗精兵,在占领江东的过程中,不断吸纳丹阳劲卒等优良兵种,随着孙策征伐四方,立下了赫赫功勋。

这五万兵马是孙策给孙翊留下的最丰厚的一笔遗产,全都是百战老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七年后,这五万兵卒将在天才统帅周瑜的率领下,一把火烧毁了那曹丞相一统天下的梦想,

将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从不可战胜的神坛狠狠拉了下来。

如今这五万精兵就驻扎在吴县城外十里的军营中,孙翊赍夜而出,就是想稳定这五万士卒的军心。

只有这五万精兵军心稳定了,认可孙翊了,孙翊江东之主的位子才算补上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所以孙翊才特地留下程普,程普是江东资格最老的军中将领,军中的威望比孙翊不知道高了多少。

孙翊夜巡军营,没有这样的军中老臣随从,终是不妥。

十里的路程,说长也不长,只不过半个时辰,孙翊和程普领着一众亲卫已经来到这座庞大的军营外。

这是孙翊第一次看到如此气势磅礴的军营。

五万人居住的营帐犹如一小型的城市,偌大的军营由木质的的壁垒包围起来,壁垒外三步处放置着削尖的拒马。

可别小看这些拒马只是木质的,制作拒马的木材先削尖后,再由火煅烧,这样一可放置木材腐朽,二则大大加强了拒马的锋利性。

在孙翊眼中看来,黑夜笼罩下的若隐若现的这些拒马,就犹如一把把长枪在外拱卫着军营。

拒马外则是两丈多高的营门,军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营门的衔接处都设有辕门。

辕门高达四丈,辕门旁各树立着两座望台,台上有两名士卒进行观察警戒,若有敌军来犯,就会敲响望台上的锣鼓,以此来告知军中同袍。

除了这些之外,辕门前十步处挖有三丈宽的壕沟,壕沟两丈深,底下布满了木刺,若不慎掉入其中,登时就是万箭穿心的下场。

要想越过这道壕沟,唯有军营中的士卒放下吊桥才可通过。

在孙翊来前,程普已经派人来营中通报,因此孙翊到的时候,吊桥已经放下,孙翊和程普驾马踏着吊桥缓缓进入了营内。

马蹄踏在吊桥上的咚咚声犹如战时的鼓声,孙翊向营内走去,就像往一个隐藏在黑夜中的猛兽的口中走去,

进入辕门后,在孙翊脚下的是一道宽阔笔直的道路,道路两旁林立着无数营帐,整个军营中灯火通明,道路两侧的营帐就像随时会扑出来的猛虎一般。

幸亏后世每年阅兵都会看,这让孙翊的心里承受能力高了不少,不然的话,就可能支持不住了。

太压抑了!

这条路直通军营中的主帐,那是平时孙策军中议事之所,但还没走到主帐,孙翊就看到前方站立着数十位穿盔带甲的男子。

程普快马一步来到这群男子身前,言道,“少主来了,你们还不参拜。”

十数位男子听到程普的话中,齐齐下跪,口中大声喊道,“吾等拜见少主。”

孙翊此刻正好拨马来到身前,数十位铁血将领的参拜声似乎带着一股血腥味向其扑来。

孙翊语气温和得应道,“诸位为吾孙家看顾这军营,诸位辛苦了。”

“职分所在,不敢言苦。”

孙翊听后满意,示意诸将起身。

今日因为孙策遇刺,所以张昭以将军府长史的身份下令,今日军营全体戒严。

不要看此时士兵大多都在帐中歇息,只要吴县有变,孙翊手持虎符,不过半个时辰,五万大军就会聚集起来,随孙翊马鞭所指,踏平一切叛乱。

这要是孙策在,都不需要虎符,只要一声令下,五万大军就能陪他舍生忘死。

随后孙翊看向军营中一处,手中马鞭一指,问程普道,“程公,那是何处场所。”

孙翊指的那处地方是军营内一处非常大的空地,空地中央高立着一处台楼。

程普看去,拱手回答道,“启禀少主,那处乃营中校场,校场处高台为先君出征时誓师之用。”

孙翊点点头,转而对还在下跪的数十位将率言道,“汝等现在就擂鼓召集军中队率、曲长,司马等,令他们并诸君皆到那处高台下等候。”

跪着的诸将不解,不知孙翊此举何意,巡军的话不是召见一下自己这些校尉、都尉就行了吗,不过诸将并无迟疑,少主之命,执行就是了。

很快的营中鼓声大作,整个军营瞬间运转起来。

而此时孙翊正在程普的介绍下,认识着下列的一应将领。

其中如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等孙翊特别留意了下。

他们这几位将来会和其余几位被称作江表十二虎臣,为孙家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孙翊对军营中的统兵将领有了初步的印象后,董袭来报,已经按孙翊的吩咐聚集了所有人。

孙翊朝校场中看去,此刻校场上汇集着千余位人,而就是这千余人,构成了五万大军的管理框架。

稳定军心,不必要将五万个人都聚集起来,只要汇聚起这些人,稳定住这些人,五万大军也就稳定了。

孙翊跳下马,朝着校场中高台而去,身后数十位亲卫亦步亦趋,程普也随侍在侧。

在来到高台下的第一层台阶时,孙翊就感觉到了身后聚集着了上千双目光灼灼的目光。

孙翊的脚步一顿,身侧的程普有点担忧的看着这位尚显稚嫩的少主,忍不住上前相扶。

在被程普扶住的那刻,孙翊心安了不少,但此时他脑中想起了孙策临死前对其的倾心托付,想起了孙策临死前对孙家的未来深深的担忧,

“吾弟,当为周武。”

“哥哥。”

想起孙策,孙翊闭上眼,片刻后再度睁开,眼神已经变得坚定。

他轻轻挣脱开程普的手,顾谓着程普笑道,“无妨,这段路,孤可以自己走。”

说罢,孙翊在没有任何人的相扶辅助下,踏上了这座高台的第二层楼梯。

身后上千双目光依然在,但孙翊此刻已经没有任何彷徨。

如果踏上这一座小小的高台都要人扶住,那他将来怎么保守江东,怎么虎吞荆襄,又怎么兵凌天下。

又怎么能让地下的孙坚、孙策安心呢?

他现在是吴侯!

承父兄之烈,称孤道寡,为孤家寡人。

孙翊昂首挺胸,一步接着一步,朝着这军营的最高处走去。

每走一步,孙翊觉得自己心中的迟疑就少一分,坚定就多一分,直到最后,他来到了这高台。

孙翊转身,手按宝剑,看向人头颤动的校场。

“先兄遇难而逝,临薨付孤以大事,孤虽不才,但蒙先父先兄教养,矢志继承父兄未竟之功业。”

孙翊淳厚的话渐渐响起在校场众人耳边。

“诸位曾随孤父举义兵,伐董卓,曾随孤兄渡大江,创基业,父兄教诲,尔等与我孙家无骨肉之亲,却有同难之义。”

孙翊动情的语气渐渐响起在众人心头。

“今吾孙翊,执掌江东,群狼环伺,宵小观望,当此危急存亡之秋,诸位可愿同孤一起保江东,定天下否。”

身在高台的孙翊身穿铠甲,英姿神爽,在高台火把的映照下,从台下观之,犹如天神一般。

“诸位可愿!”

高台的孙翊再次呐喊而出,喊到最后,孙翊的嗓子几近破音。

在一瞬间的沉寂之后,校场突然出现震天般的回应声。

“愿!愿!愿!”

在场的伍长、什长多为孙家老兵,有不少还跟随孙坚参加过当初的诸侯讨董,跟随过孙家两代主君,矢志不渝。

本来在得到孙策身死的消息后,军心大大受创,那可是带领他们战无不胜的小霸王呀。

如今孙翊登台高喊,高声呐喊,义壮外发,风姿气度与孙坚、孙策两位先主一般。

渐渐引起了不少人内心的共鸣,在共鸣下有些人就情不自禁的应和起孙翊来。

一部分带动一部分,在场的所有军士如今都已经高喊起来。

孙翊见军心可用,心中激动不已,又受到这校场中激烈的气氛引领下,他忍不住抽出腰间的宝剑,在闪动的火光的照耀下,剑身如附上了一层光芒,

孙翊举剑高高向天,用尽全身的力气,最后大喊道,

“噫兴!”

校场中的军士见状,也纷纷抽出腰间横刀,纷纷高举向天,

“噫兴!噫兴!”

上千人的声浪一阵强过一阵,最后似乎把天上的黑云都驱散开,露出了那轮明月。

程普此刻在台下仰望着那如天神般的少年郎,

他好像回到了当年长沙的征董誓师,回到了当年寿春的渡江誓师,印象中的那两位孙家先君渐渐和眼前的孙翊重合。

程普忍不住肆意的笑出声来,笑着笑着他捂着肚子跪到地上,笑着笑着他眼中饱含热泪。

一切的担忧烟消云散。

真是像,太像了!

天佑江东呀,天佑孙家呀。

....

是夜,乌云消散,明月高挂。

是夜,孙翊宿于营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