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祁宋氏番外之旧雪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晴宫传!
以前听家里的老嬷嬷说过,人在死之前会做梦,梦见自己的一生。
幼时的我就想啊,一生这么长,一个梦怎么能装得下呢?
但是这一生,真的一个梦就装下了。
从江州宋家的嫡长女到大庆的皇太后,我这一生,一个梦就装下了。
一、
我的家族是江州最显赫的世家,家中男儿皆入了仕途,封官享禄。而身为嫡长女,从小家中就对我管教极严,母亲曾对我说,我将来是要入京的。
犹记得在那梳着双垂髻的年纪时,我曾暗暗在心中想着京城会是个什么样子,皇城是什么样子。我问过父亲,父亲说,那里是天下之巅,是至尊至贵之地。我问过母亲,母亲说,那里是一个离江州很远的地方。我问过兄长,兄长只是摸着我的头,叹了口气。
之后,父亲升为工部尚书,兄长被举荐成了御察府的中卿大夫,我们举家迁入京城。从此,我才真正认识了京城,这个富贵无双,血雨腥风的地方。
入京时我十四岁,两年之后,我便收到了皇家的旨意,入宫为妃。这其实早就在我意料之中,父亲母亲还有兄长对此也没有异议。我是宋家的嫡长女,我理应入宫为妃。
那时的皇上已三十有一。我只在宫宴上远远地瞧过几眼,但仍记不住他的模样。但这又有何妨?我知道,我入宫,不是为了嫁给他。
入宫那一日的情景我已记不清了,但是入宫前一夜母亲握着我的手落的泪,还有那一声声叮嘱,我却还记得清清楚楚。
“雪儿,这一去,你一定要顾好自己,为了宋家……”
这几个字,我记了很久很久。
二、
当时的后宫已有许多嫔妃。皇后祁柳氏,是济州大族的女儿,膝下已有一儿一女,但是大皇子天生体弱,平日里连未央宫的宫门都不出。这一点,给了其他嫔妃蠢蠢欲动的机会。
包括我。
我虽称不上明艳倾城,但与后宫其他女人相比,却胜在了肤色如雪。大抵也是应了名字里的那个雪字。
初初入宫,我便被封为了淑妃。这个在后宫除却太后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位子,让我招来了数不清的嫉恨和暗害。但是那两年中,我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一是因为兄长在前朝得力,二是因为那人的宠爱。
这个我记不住模样的皇上,待我极好。他常常陪着我一起在长清宫写诗作画,谈论山水。虽然他大了我许多,但是在他的身上,我觉得我看见了以前听小丫鬟悄悄说起的风月长情。
可惜那时的我,还看不懂男人的心。
后来,我有了诚儿。我原以为有了身孕之后他会待我更好,但是在新进宫的昭仪冲撞了我被我责罚之后,他却任由太后斥我无贤淑之德,少宽厚之心,以养胎之名,将我禁在长清宫。
我这才恍然自己竟疏忽了这个昭仪的绝色姿容,疏忽了他近来的冷落。后宫中莺莺燕燕数不胜数,那时我才知道,即使身为淑妃,即使身后是宋家,在这宫里,我仍是孤独无依。
但是,我要待在这个位子上。
我是宋家精心培养的女儿,自然不会让一个昭仪挡了路。看着太后将那个不知轻重的昭仪贬去了西暮宫时,我竟然有一丝畅快。那一夜我问梳月,我是不是变了。
可是变与不变,我依然要待在这里。
诚儿出生时,我被害难产,险些血崩而亡。害我的是平时与我交好的一个嫔妃,她曾在我被禁足于长清宫时,日日来陪我说话。我恨她,但也怨自己竟然轻信了旁人。
好在诚儿总算是顺利出生,而我也因为生下了大庆的二皇子,重获圣宠。
诚儿三岁时,我又有了让儿。大皇子仍旧羸弱不堪,三皇子此时未显才智,皇上便极为看重我的两个儿子。
诚儿生来聪颖,学业甚佳,让儿虽小了诚儿三岁,但是天分一点也不输兄长,甚至更得皇上的喜欢。他们两个,是我的骄傲,是我新的希望。
彼时的长清宫,成了宫中人人奉承之地。
但是,让儿却去了。宫人说他不慎摔下了台阶。可是我不信,我抱着让儿的尸身求皇上彻查,但是查到最后,仍然找不到凶手。我怀疑了每一个人,却都找不到证据。这个宫里,暗箭太多了。
我抱着让儿的尸身在雪中跪了许久,冬风的寒冽,如针一般刺进了我的心里。
最后,是诚儿从我手中抢过了让儿。他把我拉起来,对我说道:“母妃,你还有我。”
后来,诚儿更加发奋努力,文武双修,仅仅十五便入了沙场,跟随夏将军四处征伐,出策治世,也立下赫赫战功。而兄长也成了御察府的上卿大夫。半年后,济州柳家贪污被查,举家发落。皇后柳氏和她的妹妹贤妃双双被废。
我仍是后宫之中,高高在上的淑妃。
三、
那年长清宫的樱花开得极好。诚儿第一次带着谨儿来了长清宫。
那个孩子卑怯地低着头不敢看我,低低地说着:“淑妃娘娘安好。”
他是皇上的五皇子,生母只是一个宫婢,生下他不久后便走了。他是一个人在皇子所长大的。
诚儿说,是他在训练场上见到他被三皇子欺负,才把谨儿带了回来。
“弟弟若是在,也有这么大了。”
是啊,谨儿和让儿岁数一样。若是让儿还在,也该有这么高了。
谨儿其实很聪明,也一直刻苦努力。但是因为身世,他在宫中一直不受待见。诚儿有一天和我提起时,问了我一句可不可以将谨儿记在我的名下。
看着诚儿说起谨儿时脸上的笑,我想起了从前让儿还在时那个爽朗的他。于是第二天,我就去向皇上要了谨儿。
我还能真真切切地记得皇上同意之后,谨儿受宠若惊轻轻喊我母妃的模样。
现在想来,听见那一声母妃时,我心底的触动,也是真真切切的。
皇上的年纪渐大,而储君之位依旧悬而未决。朝臣渐渐分成两派,分别支持宁妃的三皇子和我的诚儿。
而诚儿最大的助力,自然是宋家。
皇上虽然一直倚重诚儿,但是圣心也在两个皇子之间摇摆不定。
两派争执不休时,诚儿却领了旨要出征迎敌。我很是担忧,甚至这么多年来再一次去求了皇上。
但是诚儿还是去了。
我焦心地期盼着他平安回来,可最后送回来的,却是他的尸首。
他走之前,对我说:“母妃,等我回来。”
诚儿,母妃还在等,你回来吧,回来吧……
四、
我疯过,闹过,最后还是穿上了那一身素衣。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后悔,后悔入宫。
而让我更后悔的,是宋家。
诚儿的尸骨未寒,父亲来祭奠时,却在私下同我说,让我扶持谨儿。
他说这话时,我死死地盯着他,盯得他不敢再看我的眼睛。
我很想质问他,为什么?为什么在我这般心如死灰的时候还要逼我站起来?
但是我没有问。因为我知道,我必须站起来。
当我问谨儿时,那个孩子低着头,良久不语。我突然希望他能拒绝,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他会同意的,我也会劝他同意的。因为这样,对他和宋家都是最好的选择。
后来储君之争的中心变成了谨儿和三皇子。
谨儿是个好孩子,诚儿也这么说过。所以三皇子因暗吞军饷供养私兵被处决之后,谨儿便成了皇上临终指定的继位之人。
先皇去的时候,我陪在他床边。所有的恩爱寡情在我眼前一幕幕闪过,最后浮现的,是初入宫那两年,他唤我雪儿的模样。
我一直待他咽了气,才落下了眼泪。
再后来,谨儿登基为帝,而我成为了大庆的太后。
六、
李氏是我给谨儿选的妻子。李家在朝中有一定的地位,而且李氏也是安顺乖巧。当时我觉得,她会是一位好王妃。
但是我知道,她做不好一个皇后。
我清楚谨儿一直心仪尚衣司的那个女子。我看得出那个女子精致眉眼下的欲望,她绝对不会安安分分待在妃位。但是彼时我与谨儿之间的话已经越来越少,我便没有阻止他封了那个女子为贵妃。
我和谨儿,是什么时候开始疏远的呢?也许是诚儿去后,宋家开始扶持他时。又或许,我和谨儿从未亲近过。
即使我如今已是他的母后。
可是谨儿仍旧倚重着兄长,又将后宫交于我掌管。
这样疏远着的信任,让我每每看着他,心中都在叹气。
我知道我和谨儿之间有着一层隔阂。这个隔阂,是诚儿。
正因如此,我才无可奈何。
我是大庆的太后,他是大庆的皇帝,这两个身份,会将我们一直绑在一起。
七、
初见安南王府的那个小丫头时,我并没有过多在意她。
南域起乱,安南王赵峥领大军出征,皇家需要保障,便由我下旨宣了那个女孩进宫。
初见时,她便是一副卑微懦弱的模样,也不懂规矩,时时要人提点。
在宫里久了,我看不上这一副模样,但表面上还是厚待了她。毕竟她只是个孩子。
当时尚衣司的那个女子犯了大错,谨儿让我去处置。谨儿重情,我向来清楚。虽然他任我端去了那杯毒酒,但我知道他心里是疼的。
而我也知道,这个后宫,从来不得安宁。
后来施贵人滑胎一事,我没有想到那个赵家的丫头也会被牵扯进去。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却还不够成熟,能抵挡这后宫的风雨。
而我,也不能替她挡。
在皇后和赵家丫头之间,我做了选择。虽然心底对那个小丫头有所愧疚,但是我仍然定了她身边那个姑姑的罪,也禁了她的足。
第一次对她在意,是那次她晕倒在雪中,我去永安殿看望的时候。
一眼就能识破的苦肉计,却让我真真对她心疼了。
后来南域大捷,我和谨儿封了她为郡主。
这个孩子日日都会来我宫中请安。谨儿的孩子们与我都不亲近,大抵也是因为谨儿和我之间的关系。而今有了这么一个孙辈陪在身边,我觉得,这早已看惯了的夏雨冬雪,也没有那么无趣了。
八、
谨儿年纪大了,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朝局动荡。
后宫的风雨,也愈演愈烈。
放儿和晴若的宫女胡闹、沈嫔被处死、琬儿被送出了宫去、良昭仪因江山棋盘被罚去冷宫、东宫倾倒、李氏身死、放儿被囚,孟氏入宫,重华宫覆没、削藩之乱……
对于这一桩桩一件件,我渐渐力不从心,也没有注意到,晴若在一步步长大。
我说不清对于这个孩子,我到底是什么感情。
她始终不是皇家的人,可她,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
我情不自禁地提点她,教导她。从她身上,我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那个曾在后宫里小心翼翼,跌跌撞撞的我。那个已经远去了的我。
对于储君之位,我和谨儿一开始属意的都是敏儿。可是我们也都清楚,敏儿担不起这个大任。
后来的争斗之中,兄长选了政儿。
政儿是个有野心的孩子,这一点,从他只身去了战场时我就知道。
生在皇家,有野心是好事。
但是后来政儿求娶晴若时,我却下意识地想要反对。
不止是因为削藩之事,也是因为晴若。
这个孩子,不该再回来。
可是我到底什么也没有说,留给了谨儿决断。
他们成婚之后,第一次来宫中请安时,我看着眼前这两个孩子,突然松了一口气。
也许晴若回来,也是好的。她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第一次见面时对着我话都不敢说的小丫头了。而政儿,也会是个好皇帝。
九、
记得父亲去时,托兄长给我带了一句话。
“安雪,这些年,苦了你了。”
这一生走到最后,宋家给了我这一句,够了。
宋家袭爵五代不降,谨儿勤政爱民,大庆国祚安康。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对的。
可是,我仍有怨,有恨,有憾。
从这一生的梦中醒来,看着最后陪在我身边的两个人,我说出了一直想说的话。
我想听晴若唤我一声祖母。
我想告诉谨儿,在我心中,他一直是一个好皇帝,这一句,与诚儿无关。
十、
从宋家嫡女到大庆太后,我这一生,一场梦就装下了。
从此,旧雪逝去,朝阳再升。
这往后人间,便再与我无关。